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48节

作者:丹丘
第61章 破旧立新(上)
湛蓝的天空悬浮着一只氢气球,气球下吊着一个筐,筐里站着两个士兵,手拿望远镜,警惕的注视着远处的地面,在他们身后数百米外的侧下方,耸立着几根高大的烟囱,簇拥着烟囱根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
这里是汉阳兵工厂的北部厂区,紧邻汉江,与对岸的汉口仅一江之隔,为了防备对岸清军的轰击,气球就悬浮在厂区上空,靠两根绳索连接地面,并通过一部野战电话与地面的炮兵部队取得联系,一旦对岸清军有异动,便可立即调炮轰击,先发制人,保卫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是由湖北枪炮厂发展而来,这座工厂兴建于1892年,也是张之洞总督湖广时的政绩之一,设备之完备,技术之先进,规模之浩大,堪称中国军工之翘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条完备的兵工产业链,拥有工人四千余人,所产枪炮遍销全国,尤其是“汉阳造”步枪,更是闻名遐迩,年产量高达一万五千杆。
不过,该厂经费来源完全取决于清廷财政状况,自从庚子之后,清廷财政日益拮据,新政兴起,愈显捉襟见肘,所以,该厂经费来源也日见短拙,到了现在,该厂步枪年产量已下降到了不足一万杆,至于其附属的钢药厂更是早已停止炼钢,目前只能维持火药、硫酸、硝酸、乙醇的少量生产。
虽然兵工厂目前的状况不佳,但它却是共和军唯一的可靠武器弹药来源,所以,在肃清了汉阳周遍的敌人之后,赵北就将总司令部设在了兵工厂里,誓与兵工厂共存亡,宁可丢掉武昌,也绝不放弃汉阳。
作为总司令的有力臂膀,共和军总参谋部也设在兵工厂里,现在汉阳刚刚光复不久,诸多事务都还未完全理顺,总司令在忙碌,参谋们也都是一刻不得闲。
蓝天蔚亲自坐镇参谋部,带着一班年轻的参谋谋划革命卫队的进军事宜。
昨晚战斗结束后,对清军战俘的审讯工作就展开了,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撬开了不少清军将领的嘴,这使共和军得以掌握更多的信息。
自从共和军进军武汉以来,湖广总督陈夔龙为了固守省垣,不仅从附近的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抽调了大批巡防营,而且就连更远的德安府、安陆府、荆州府、宜昌府也接到增援武汉的宪令,如此一来,这些府县的防御力量立刻变得虚弱起来,对于共和军扩大战果很有帮助,虽然目前还不知道那些增援的部队是否继续在向武汉方向挺进,但是,至少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现在参谋部正在忙碌的就是进军武汉周遍府县的事情,无论如何,也必须将革命的影响扩张到尽可能宽广的地区,让革命之火燎原。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进军部队的序列已经确定,考虑到武汉地区的重要性,进军部队全部是清一色的革命卫队,为了加强战斗力,每个大队中都编入一个小队的新军部队,装备新式步枪和旧式大炮。
武昌、汉阳光复后,革命卫队又扩充了不少人,以致于太多的部队聚集在武汉这一小块地区无所事事,人吃马嚼,每日都要消耗大量粮草,所以,与其把他们留在武汉,倒不如派出去分散就食,既能扩大革命影响,又能节约粮草,一举两得,惠而不费。
蓝天蔚整理好进军方案,装进皮包,叮嘱几句之后,便提着皮包走出参谋部,向不远处的总司令部走去。
等到了司令部,向卫兵一打听,才得知总司令刚刚离开,带着兵工厂技术人员视察工厂去了,由于不知道总司令到底在哪个厂区,蓝天蔚只好在司令部会客室耐心等待。
当蓝参谋长在司令部里品茶的时候,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已结束了对汉阳兵工厂的视察,正在一间签押房里与两位兵工厂负责人亲切交谈。
兵工厂总办蔡琦在战斗中不知去向,目前的兵工厂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赵北只能让兵工厂提调刘庆恩和翻译委员沈凤铭共同负责厂务,这两人也与其他原清廷官员不同,对于革命事业非常热心,赵北也放心让他们去干。
由于在昨天的战斗中一些厂房被炮火摧毁,机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现在首要的任务是重建厂房和维修机器,以及将躲避战火的工人召集起来,在最短时间里恢复枪弹生产。
“木样厂挨了两颗炮弹,所储木材焚烧尽净,厂房完全倒塌,厂房短时间里修复不了,但木料可以使用鹦鹉洲竹木市场的存料;打铁厂也挨了两颗炮弹,所幸都是臭弹,没有爆炸,可以立即恢复生产;翻沙厂虽然没挨炮弹,但工人逃避一空,有的人都跑到了乡下,一时也难以立即恢复生产;铜壳厂和熔铜厂已经在开炉升火,但原料不足,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停产;火炮厂和炮弹厂在两年前就停工了,机器已锈迹斑斑,目前也不能制造任何炮弹……”刘庆恩面无表情的向赵北汇报兵工厂现在的状况,作为一个做着实业救国梦的人,对于这种状况他也非常痛心。
赵北坐在一张太师椅上,静静的听着刘庆恩的叙述,他确实没有料到,现在的兵工厂竟落到了这步田地,原来他还打算靠着这座工厂迅速扩充自己的嫡系部队的,但现在看起来,这个愿望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就靠那些缴获的军火,确实无法保证人手一枪。
“照本厂最高年产量来计算,若想恢复到那个产量,每年需向工厂拨付库平银六十万两,若想恢复大炮和炮弹的制造,还需再加二十万两银子,炮厂停工后,本厂已开始研制新式陆路速射炮,但经费无着,迄今尚无一丝眉目。总司令若想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离不开军队,而军队又离不开枪炮,鄙人以为,目下当务之急,乃是尽快恢复兵工厂生产,赶造枪炮。”刘庆恩说完,看了赵北一眼,对于这位年轻的革命军总司令,他没有任何轻视,能够率领一支装备着大量冷兵器的军队一路杀到这里,这本身已是对总司令能力的肯定。
“钢药厂怎么样?现在还能炼钢么?”赵北抬起头问道。
刘庆恩看了眼身边的沈凤铭,说道:“钢药厂的事,仪亭最清楚,他在那里干过,不如由他来讲。”
沈凤铭说道:“钢药厂本有一座罐子钢炉,每日可炼粗钢两吨,但质量低劣,而且缺少拉钢机器,不能拉制枪管和炮管,兵工厂制造枪炮所用粗坯除了从汉阳铁厂购来之外,大部由英国、瑞典等国进口。前两年经费无着,加之钢坯不合用,炼钢炉已停了炉,钢药厂实际只能制造火药和炸药,而且还离不开洋匠的指导,现在德国洋匠柯尔夫和郝塞尔两人均躲在汉口租界,工厂无人指导,工人四散,一时恐怕也不能恢复火药制造。”
这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赵北不由苦笑,心中颇为无奈,这个时代的中国,实在是太落后了,洋务派好不容易积攒的那么一点家底,到了现在,基本上已被那帮旗人败家子败得差不多了。
创业难,守业更难啊。
第62章 破旧立新(下)
待刘庆恩和沈凤铭说完,赵北站起,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抬起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那块写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匾,摇了摇头,向签押房外喊道:“田劲夫!”
“到!”田劲夫提着两把匣子枪走了进来。这批匣子枪是在兵工厂库房里找到的,都是刚刚从德国进口的毛瑟自来得手枪,锃亮簇新,因为火力凶猛,后世的中国人通常将其称做“盒子炮”,这些盒子炮让赵北心花怒放,立即将这批手枪装备了自己的卫队营,不过也就田劲夫有两把,其他人都只有一把。
“叫人把这块匾取了。”赵北指着那块匾说道。
“是!”田劲夫应了一声,转身出去找梯子。
对于赵北此举,刘庆恩与沈凤铭均感不解,那块匾的来历可不一般,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亲笔所写,至于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句话,更是张之洞总结的“洋务精髓”,被洋务派视为圭臬。
赵北坐回太师椅,向两人说道:“知道兵工厂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么?知道洋务派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强盛起来么?就是因为那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谬论!今天我把它取下来,就是为了打碎过去的那些条条框框,破除工厂里的官场陋习!革新思想,革新生产力。不瞒两位,对于张南皮的那一套,我是不屑一顾的,他做官是高手,但办工厂就完全是外行了,外行指导内行,只能导致事倍功半。从现在起,汉阳兵工厂必须制订一套新的规章制度,用全新的理念和思想指导军火生产,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建立新的工作激励机制,要把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见两人还是一副不解神情,赵北又说道:“简单来讲,我打算在兵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制’,按照工人生产量的多少支付工人工钱,多造一杆步枪,我就发放一份奖金,谁造的零件又多又好,我就让他当车间主任,要在工人中开展技术竞赛,从中选拔人才。咱们不讲论资排辈,咱们只按能力高低安排职位。以后,咱们还要在工厂里开办工人夜校,培养技术骨干,将来,我们还要把职业技术教育推广到全国。”
“车间主任?技术竞赛?”刘庆恩与沈凤铭面面相觑,对于这位总司令嘴里不断蹦出来的新鲜名词有些困惑,但意思还是能够领会的。
田劲夫带着几个卫兵走进签押房,架起梯子爬上去,将那块张之洞手书的匾取了下来,扛到外头,用斧头“吭吭”砍成几块,然后像扔一块烂木头一样扔到了路边。
“唉,可惜了,留在后世也算文物了。”赵北在心里连连叹息,不过跟这班大兵讲什么“文物”,确实是对牛弹琴。
不过话又说回来,赵北命人烧掉的那些官袍、官帽似乎也可以算做历史文物,若是放到后世,只怕也有资格进博物馆,所以说,赵北也没什么资格去责怪那几个大兵。
革命嘛,就是破旧立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刘庆恩与沈凤铭看着门外的那几块烂木头,不由感慨良多,这世道真是变了,以前革命军没来的时候,工人们上班下班之前总要由工头领着,在这间签押房外冲着那块匾磕头,刘庆恩与沈凤铭也不能免俗,只不过因为他们地位高,所以可以进签押房磕头,雨天也不必跪在泥里。
直到这时,两人才真正体会到了“公民”两个字的含义,有了这两个字,以后谁也不必冲着官员下跪了,这膝盖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之外,谁也不用跪。
刘庆恩想起自己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时的情景,想起了他与同盟会的那段渊源,又想起了那独特的鞠躬礼,他不清楚今后的共和中国会采用什么样的礼节,但下跪这种古老的礼节恐怕要就此消逝了。
正当他神弛万里的时候,赵北又说话了。
“两位都是倾向革命的进步人士,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只希望两位今后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工人,共同把工厂办好。”赵北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伸出手去。
刘庆恩微微一愣,随即站起,也伸出手,与赵北握了握手,沈凤铭慢了一拍,但也没躲过这握手礼。
赵北笑着说道:“现在,我以共和军政府名义任命刘先生为汉阳兵工厂及钢药厂督办,沈先生为总办,稍后便命人雕刻印信,给两位送去。虽然现在困难很多,但我们不能退缩,革命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全在两位身上,召集工人,恢复生产,修理厂房,诸多事务全仗两位操劳,你们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猎明[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国色生枭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