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59节

作者:历史系之狼
……
赵括带领着赵国的军队,穿过了秦国的上党,在这期间,他竟是完全没有想要遮藏自己的想法,就这样大摇大摆的从秦人的身边经过,好在秦人刚刚占领了这里,防守力量并不算太强大,就是发现了赵括的动静,也没有办法派人去阻击,何况,这位马服君,还是曾经击退了武安君的狠人,这就能让很多的都尉们闭上嘴巴。
若是赵括攻城,他们是要誓死防守的,如果城池被破而他们却活了下来,哪怕以后被自己人救了,秦法也不会饶恕,可如今赵括没有攻城,他们在城内防守就可以了,实际上,没有上党郡尉或者太守的命令,他们甚至都没有资格去阻击赵括,擅自的调动士卒,这同样也是死罪。
故而,赵括这一路上过的很是惬意,肆意观察着秦国统治下的上党,甚至还在思考着若是这里为战场,自己该如何的部署兵力,而城墙之上的秦吏们,只是盯着远处的戎车,窃窃私语,“那位就是马服君?”
“就是他击败了武安君?”
“他的法说我还有几个不懂的地方……”
“那您过去询问啊。”
“我不敢啊……如今马服君是敌人,我若是过去,只怕就要被他杀死。”
“其实也未必,我听闻啊,马服君是个仁义的人,他不会无故的杀死您的。”
对于赵括的议论很多,赵括却并不知道这些,在行军的途中,赵括终于是亲眼见到了秦国的力量,秦国刚刚占领了这里,就开始在这里铺设道路,又将乡邑改为亭里,处处都有驿站,可以说,对于基层的掌控,绝对是远超后来的,什么皇权不下乡,在这个时代的秦国是不存在的。
赵括这一路上都没有遇到秦国的百姓,早在得知赵括带兵进入上党之后,上党各县城即刻进入战争状态,乡里的百姓们都被聚集在了县城内,协助防守,同时也避免被敌人所杀死,秦国的动员速度非常的快,这让赵括很羡慕,若是各国都有这样的行政效率,只怕战争里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百姓被屠杀。
赵括当然不会想要屠杀上党的百姓,甚至他都不曾破坏居民设施,乐间曾提议,可以破坏掉秦国的道路,驿站等军事措施,让秦国没有办法迅速的支援韩国战场,赵括思索了许久,还是没有同意,他下令全军,不可破坏道路,民居,耕地,驿站等,这些都是耗费了很多人力建设出来的,建筑上的每一寸泥土都是参杂着百姓的汗水,赵括是不忍心破坏的。
当他接近韩国的时候,终于看到了那些流亡的韩国百姓,韩国百姓看起来非常的害怕,在遇到赵括大军的时候,同样也很害怕,误认为这是秦国的军队,好在队伍里还有韩非,韩非出面,安抚这些百姓,赵括并不着急着去新郑救援,行军速度并不快,而他到来的消息,却是很快传播到了韩国各地。
秦国的使者在新郑待了一段日子,韩王却一直都没有召见他,偶尔会给他粗糙的饭菜,偶尔又会宴请他,这让使者非常的困惑,终于,韩王还是将他叫了过去,认真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使者,并且赠送了使者不少的钱财,要求使者回去与白起禀告,使者一脸茫然的离开了新郑,赶到了武安君的营寨里。
当使者将韩王所吩咐的事情告诉了白起的时候,白起那冷酷的脸上,终于也出现了困惑。
蒙武皱着眉头,走到了白起的身边,询问道:“将军……这韩王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啊?”
白起仰起头来,茫然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啊……”
第174章 韩人有什么呢?
韩王割让上党,并不是因为害怕秦国的国力,而是因为韩国与上党的联系,早就被白起所切断了,韩王的命令根本无法到达上党,而上党也无法为新郑运输粮食,对于这么一块飞地,韩王自然是选择了抛弃。而这些被占领,或者被割让地区的百姓们,纷纷逃亡韩国,虽说成功回到母国土地上的韩人并不多,可是韩国还是因此而变得拥挤起来。
在赵国,一处乡邑里可能只有几百人,大一点的也不过千人,可是在韩国,只是在一个小小的乡邑里,就可能生活着数千韩人,这当然是因为韩国的领土不断遭受蚕食的缘故。燕国有冰冷所塑造出的豪气,赵国有辽阔的山坡所孕育出的勇气,秦国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楚国有着如他们疆域般的胆魄,齐国有着千年来悠久的深入骨髓的侠义,魏国有着大河般汹涌的体魄。
那么,韩国有什么呢?
韩人向来是怯弱的,韩人很少会出现闻名七国的勇士,或者很少会听到他们有什么壮举,就如赵括在看到这些韩人的时候,他们既没有想要复仇的想法,也没有想要逃跑的心思,他们选择跪在地面上,向面前这支不知来路的军队投降,年老者不断的哭诉着,用赵括也听不懂的言语来诉说他们的悲痛。
孩子们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甚至都不敢探出头来看,他们把头藏在母亲的怀里,就好像是将头藏在泥土里的鸵鸟。
韩非愤怒的上前,想要拽起这些人,可是他们格外的畏惧,哪怕是面对这位说着流利的韩语的贵公子,也是如此,那些站在赵括身后的弟子们,他们想要发笑,韩人怎么会如此的怯弱呢?可是看着那近乎于癫狂的韩非,他们还是保持了沉默,这些时日里,韩非对他们很好,教导了他们很多,他们很尊敬这位大师兄。
可是,他们从不曾看过韩非如此模样。
韩人还是起身了,因为这是韩非的命令,只是,他们依旧很恐惧,年长者告诉韩非,他们什么都没有,粮食辎重,已经被秦人所夺走了,他们如今,什么都没有,若是有需要,他们可以将房子让出来,让大军可以休息。赵括看着面前这些韩人,将韩非叫到了自己的身边,跟他询问道:“新郑离这里还有多远?”
“还……还……还……有……有……三……三……天……”
赵括点了点头,方才对李鱼说道:“给他们留下一些粮食。”
李鱼一愣,急忙走向了运粮车,赵括看着韩非,对他说道:“请您告诉这些韩人,告诉他们,让他们不要害怕,很快,很快新郑就会往各地运输粮食,各地的韩人都不会饿死……让他们不要放弃这里乱跑……遇到秦人,千万不要抵抗……”赵括又交代了几句,在道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逃串的韩人。
在如今的气候下,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住所,是容易就死去的,而他们逃亡的原因是,他们害怕那支秦国大军会再次返回,将他们全部杀死,只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什么去路,没有了什么活路,他们只是四处乱跑,赵括一路上都在安抚这些百姓,百姓里偶尔也有带领他们的官吏,大多数官吏都被秦人杀死了。
秦人向来不会有留情的想法,在秦法里,明确的规定了不能杀死百姓来充当军功,可是,若是百姓抵抗,要攻击秦人,秦人是完全可以还手的,到这个时候,这些人就不能算作是百姓,而是要记作敌人,他们的头颅,那就变成好东西了。故而,秦人还是挺希望这些百姓能够抵抗自己的。
赵括留下了些粮食,便带着大军朝着新郑的方向出发了,韩非认真的将赵括的吩咐告诉了那些百姓们,并且,他还加了一句,这位是赵国的马服君,这是他所说的,二三子可以相信他。韩国的百姓们依旧惊惧,他们只是麻木的点着头,直到军队都离开了,再也看不到踪影了,他们方才看向了那些粮食,逐渐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人们朝着马服君所在的方向俯身大拜,甚至有人用石子将方才马服君所站着的位置给围了起来,韩人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才在众人的带领下分配粮食,准备出去寻找吃的。
赵括坐在马车上,弟子们围绕在周围,一言不发,他们看得出来,老师的心情似乎并不是很好,没有人想要在这个时候去打扰老师,赵括的心情的确很糟糕,他并不觉得韩人的怯弱是一种耻辱,相反,他能理解韩人的这种心理,韩人被围在几个大国之间,不断的参与各种战争……这些韩人,从很久之前开始,就习惯了这种流亡,逃离,投降,被杀的惨况。
他们从一个地方逃到另外一个地方,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的被杀死,或许就是这些,造成了如今韩人怯弱的情况,韩国的乡邑拥挤,恰恰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逃到这里来,战争不断的折磨着他们,这使得韩国越来越弱,使得韩人越来越弱。
很可能就是这样的韩国,方才造就了一位想要改变一切的圣贤……赵括缓缓看向了跟在自己身后,低着头来不知想着什么事情的韩非。
赵括忽然有些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理,若是自己不曾来到这个世界上,这个痛苦的年轻人就会找到另外一个痛苦的圣贤,跟着他学习拯救天下的办法,他可能会总是和老师顶嘴,认为老师说的不对,可他还是老师最为欣赏的学生,这个被儒家圣贤所教出却愤怒的将儒家视为奸贼的人……想要保护韩国却提出大一统思想的人……
赵括的军队这一路上可谓是非常的顺利,赵括很小心,也很警惕,他很担心自己会遭到白起的伏击,可是,这一路走来,几乎都看到了新郑的城墙,赵括也没有看到半个秦人,这让赵括非常的惊讶,他倒是看到了秦人所留下的住扎的痕迹,只是,这些营寨都是空荡荡的。
偶尔能看到几处交战的痕迹,规模不大,可那股血腥味却很是浓厚,斥候还找到了几个头颅,头颅是老人的,大概是秦人士卒杀害百姓充当军功,被揭穿后抛弃的。像这样的举动,秦法是要处死的,可是为了爵位,还是有人愿意搏一搏。
而就在这个时候,小股的秦人部队却是从各个方向徘徊在新郑的周围,这些秦人是以屯来为编制进行行动的,分散在各个地区,在赵括刚刚进入韩国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知道了赵括的方位,一路上都是在避让,通过分散的办法,白起成功的将大军隐藏在了韩国靠近上党的各个地区,而赵括的斥候们在探查不到大军的痕迹之后,自然会认为白起的大军是在靠南的方向上活动。
很快,就有一股秦国的百人军队来到了赵括刚刚经过的乡邑,乡邑里足足有四千多人,可是在面对这百人的秦人,他们还是选择了屈服,完全不敢抵抗,年老者再次跪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拿出了赵括所赠与的粮食,放在了一旁,乞求他们能宽恕自己,这让秦国的屯长有些惊讶,韩人的粮食不是先前被大军征集了吗?怎么还有?
屯长忽然感觉到了不对,因为几个韩人所跪着地方,是留下了一个空缺的,就好像是在避让着什么,屯长皱着眉头,走了过去,有韩人想要说话,被他一脚踹开,就这样,他推开了周围的韩人,走到了那里,却看到了一片空地,空地周围是被石子包围起来的,空无一物。
秦人是信鬼神的,甚至,可能是七国里最敬鬼神的,他们有着千奇百怪的驱鬼的办法,此刻,看到了这诡异的空地,屯长只觉得自己背后发凉,后退了一步,只是,在诸多士卒的面前,他不能露怯,他只好让唯一一个懂得韩语的士卒与他们沟通,询问这到底是什么,那士卒上前与他们交流,交谈了许久,方才回到了屯长的身边。
“他们说……这是赵国的马服君所站立的地方,马服君给他们留下了粮食……”
屯长一愣,若有所思。
“屯长,要不要找车?”士卒询问道,找车自然就是要装上这些粮食。
屯长思索了许久,方才笑着说道:“算了,留给他们吧……我们又不缺粮。”
士卒惊愕的看着屯长。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