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69节

作者:大爆炸(灰熊猫)
天启二年后,毛文龙和山东文臣集团的本来就很不好的关系变得更加恶劣,毛文龙一口咬定山东没有功劳,而山东则一直说毛文龙贪功。最后毛文龙连首级和俘虏也不肯交给山东去检验,而是直送天津卫。天启三年,天津卫的地方官屡次上书朝廷,要朝廷下令给毛文龙不要再交俘虏来了,天津卫的说法是俘虏太多了,又要吃饭又要派人看护,还要动员乡兵押送——这也要吃饭,所以花销实在是太大了。而毛文龙坚持送俘虏来,他说这样山东文臣就不能说他贪功,而东江塘报上的战役和进献的首级是不是杀良冒功,锦衣卫一审讯俘虏就能清楚,这样也能还给他毛文龙一个清白。
这样就形成了山东骂毛文龙声不断、东江闷头一个劲往天津送俘虏、天津卫哭诉预算超支的搞笑局面,这个闹剧一直到孙承宗下令东江首级转送宁远检验才告终。
但新的闹剧又出现了,起因当然还是毛文龙不好,做人太不实诚了。老老实实的黄石一直很配合地让登州粮官来押送银子和粮食,押送途中的“漂没”黄石也都是认头的。但滑头的毛文龙却企图坑山东文臣一把,到天启五年正月为止,这一年来毛文龙已经往山东派了两个粮官,东江粮官的任务就是直接拿到军饷和粮食,然后由东江的船运回辽东。这种行为对于一直在背后扶持东江镇的山东文臣集团来说当然很不公平,很有点“端起饭碗吃饭,搁下筷子骂娘”的意思。
毛文龙派去的第一个粮官很快就吞没了军饷不回东江了,毛文龙再次派去的新任粮官还是他杭州的老乡,毛文龙本以为老乡会更可靠一些,不想这个人一到山东就迅速走完了腐化堕落的道路,这两个粮官一共贪污了总价值四十四万两白银的物资。
为了追回赃款,毛文龙已经发给山东几次海捕文书,但全部如石牛沉大海。毛文龙愤怒之余,就利用自己的尚方宝剑带来的转折奏事权,把这个官司一直打到了皇帝面前,被激怒的毛文龙还把奏章发布在了东江塘报里,这让大部分东江军官都对山东文臣集团印象极坏。
其实黄石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份塘报,但是这次他对毛文龙的愤怒又了更直观的认识,毛文龙在给天启的奏章中声泪俱下,这四十四万两银子的物资里不仅仅有军饷和皇赏,还有士兵的口粮和身上的衣服,更有不少是士兵的斩首赏钱。毛文龙哀求皇帝能秉公执法,把这些士兵的口中食、身上衣从山东追还给他。毛文龙还在奏章里描述了东江的情景,大批的军户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很多战兵别说盔甲,连铁制的武器都没有,而两个贪污了东江镇四十余万两白银的人就在山东逍遥法外……
在毛文龙这封奏章里,他甚至指出了这两个粮官在山东的居住地点,这两个人都已经在山东买房买地当上了地主。毛文龙不要求天启追究谁的责任,他只请求皇帝下旨让山东文臣集团把这两个人抓起来,然后移交给东江镇。
但登莱巡抚也有尚方宝剑,打这场御前官司的时候山东巡抚衙门甚至不辩解有没有这么回事,他们只是质问朝廷武将是不是有权利对地方发海捕文书?地方文臣是不是有义务去执行武将的命令?
这两个问题问得非常有力,所以毛文龙哭诉得虽然很动情,但天启天子和内阁还是驳回了毛文龙的请求,让他自己去和山东地方官商议。
黄石看到这份塘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尾,历史上毛文龙最后还是妥协了,从此让登州的粮官押送军饷和粮草,也从此忍受了三成的“漂没”,而登州最后遣返了一个人回东江。那个人就是毛文龙的老乡,毛文龙知道他身不由己也就没有难为他,让他吐出了他那份赃款后就送给杭州地方官看押。后来登州再次提高“漂没”份额的时候,毛文龙又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当炮弹打御前官司,不过后来那次官司又是以毛文龙的投诉不了了之告终。明明是受益者的魏忠贤利用这个官司沉重地打击了山东东林党,但接任的阉党成员只是把“漂没”维持在三成而已,还是没有退钱给东江镇。这个事情黄石很想利用一番,但是如何利用他还没有想好,反正历史上毛文龙选择了一条最愚蠢的道路,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还得罪了一批人。
南关大捷以后,黄石感觉自己对历史的影响已经很大了,现在的蝴蝶效应早不是小蝴蝶的问题了,目前长生岛在明、后金的战略天平上,已经犹如一头恐龙那么沉重了。和在广宁之战前一样,黄石仍然觊觎大明天子的宝座,所以他这些天一直在偷偷考虑“养贼自重”的问题。
不过想“养贼自重”是一回儿事,真执行起来是另外一回事儿。首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放任后金军从金州城下溜达过去,黄石是很难和监军解释清楚的。其次,如果后金军不能展示出保卫自己辎重的能力,黄石也未必能强行压住请战的呼声,毕竟部下和友军们红着眼盯着那些首级和功劳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黄石总觉得必须要把敌人彻底打成“猪头”才好像养猪一样地养起来,如果后金实力还很强大就去养,则恐怕不是“养贼自重”而是“养虎为患”了。
明廷本来就把后金这个二十万人口的大部落看作一伙儿强盗,而黄石的部下经过连续的胜利更是瞧不起这帮土匪,但黄石却绝对不敢低估他的对手,所以他最后还是决定狠狠地给后金放一把血。
此时黄石还不知道他的报捷文书刚刚抵达东江,本部的毛文龙哆嗦着手打开奏报,结果眼睛越看瞪得越大。毛文龙揉了揉眼睛把奏报又看了一遍,然后再次揉了揉眼睛看第三遍……
“快传陈继盛!”毛文龙一声大吼,同时飞快地转身跑去看辽东的地图,按在宽甸和朝鲜前线上的手指都发抖了:“……一个营,两个营,三个营……这些可以立刻抽出来,看来我要亲征辽南了。”
第三十五节 对峙
传令兵才离开了不久,陈继盛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毛文龙把黄石的大捷奏报丢给他看。等自己的首席智囊看完以后,毛文龙就又说起了自己调三个营去辽南的计划,这个时候毛文龙也冷静下来了些,只是他的口气里仍然充满希望:“继盛你觉得如何?”
天启三年年底东江镇开镇,到了天启四年中毛文龙就建立了东江右协。此时陈继盛已经是领右协的东江副将,毛文龙对他的筹划一向很看重,这次军事行动庞大,毛文龙当然更要事先征求他的意见了。
虽然陈继盛看完奏报后心情也很激动,可是他还是比毛文龙更快地镇定下来了,他连连苦笑:“大帅,这南关大捷已经是十天前了,就算我们现在立刻从辽东抽调部队,最快的一个营也还要三天才能返回东江,五天后或许能够派出,到了辽南恐怕建奴早跑了。”
“不然,”毛文龙把奏报从陈继盛手里一把扯了过来,俯下身找出了关键的几句话,然后点着它们让陈继盛看:“黄石说建奴正蓝、正白、正红三旗的披甲兵已经被打散了,这样建奴根本就逃不掉了。建奴人口稀少,肯定是舍不得扔下无甲兵逃跑的。”
毛文龙没有抬头所以也没有看见陈继盛不以为然地神色,他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建奴只有向辽阳求救一条路,眼下黄石的军队自保则有余,歼灭南关建奴这不足,只要我能带领三个营抢在辽阳建奴南下前赶到,必能把这三个旗一举歼灭!”
说道这里毛文龙呵呵笑着一拍手掌,只要歼灭后金三个旗,自己差不多就能赐爵了。而且如果能歼灭这三个旗的话,后金军必然元气大伤,还在辽南开出了一个天大的口子,恐怕努尔哈赤的兵力维持整个战线都不够了,这样它们被明军剿灭也就指日可待。毛文龙此时脑海中闪动着“封侯”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越想越是得意,胸中的血都随之沸腾了。
旁边的陈继盛静悄悄地等着毛文龙说完,他一直确认毛文龙没有什么话还要说了才开始泼冷水:“大帅,末将认为抽调兵力去辽南徒劳无益,反而会动摇我们在辽东的防线。”
这话说得十分肯定,陈继盛的语气和表情也非常严肃,等毛文龙收敛笑容凝神看过来以后,陈继盛咳嗽了一声,把军营里的亲兵都轰了出去才拱手说道:“大帅,并非是末将在背后说同僚坏话,但是这个战报实在不可信。”
看到毛文龙露出沉思的表情又捏起奏报开始看,陈继盛又凑近了两步,贴着毛文龙小声嘀咕起来:“大帅,这可是建奴三个旗啊,黄参将再能敛财,再克扣军饷,他能训练多少家丁出来?两、三百差不多到头了吧?”
“差不多也就这个数了。”毛文龙的眼神黯淡下来了,他正在细细品味着陈继盛话里面的含义。
“末将也以为差不多了,听说辽东经略孙大人很欣赏黄参将,但也不才给了一千铠甲么?王参将还分了不少给东江,虽说后来圣上又给了,不过黄参将从来没有独吞啊,他恐怕没有剩下两千铠甲吧?这还不要算次品和武器,黄参将恐怕没有几个兵啊。”陈继盛嘴里说着,手里就给毛文龙算出了大概的数字,从数字对比上看,黄石部的装备对后金军三个旗确实不很乐观。
“再说黄参将的亲兵也好,家丁也好,都是跟随他一、两年的新兵,恐怕不能和建奴的白甲精锐正面对决于疆场。”陈继盛看到毛文龙的脸色变得很阴沉,连忙退开一步深深鞠躬:“末将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而是一片忠言,请大帅明鉴。”
毛文龙无力地挥挥手让陈继盛站直腰,他皱眉思索一番,冷冷地问道:“那么,黄石击溃的应该是金州和南关之间的建奴后卫,这后卫我估计大约有千余上下的战兵和几千押送辎重的无甲辅兵,斩首九百具也差不多,你觉得是不是这样?”
“大帅明鉴。”陈继盛心里本来也是这么揣测的。
毛文龙微微点了点头,他根据他多年的军务分析了起来:“建奴锐骑直扑旅顺,攻破旅顺后肯定要奸淫掳掠一番,没有个四、五天恐怕不会北返,被黄石抓住战机解救了南关,嗯,这样就合理多了,凭两个营的实力,确实无法和建奴三个旗交锋……不过,那正蓝旗的大旗和莽尔古泰的金盔呢?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恐怕不是正蓝旗的大旗,不过应该是建奴正蓝旗某个牛录的旗帜,金盔可以也是那个牛录的,这个恐怕是黄参将成功解救南关后兴奋过度写错了。”陈继盛还撺掇毛文龙把奏章改一改,至少要写得含糊其辞,不然虚报上去会让皇帝和朝廷白高兴一场。万一皇帝决心为此献捷太庙,而东江军最后只送上去一个牛录旗,那毛文龙就算是让皇帝在祖宗面前丢脸了。
最后陈继盛还给毛文龙分析了一下金州这些天的战况进展:“建奴精锐从旅顺北返,黄参将只能坚守金州,而建奴师老无功自然也就退兵了。末将以为再过几天黄参将的下一份奏报就会来到,建奴肯定已经退走了,就算建奴现在没退,等大帅领军去金州建奴也可以走。就算建奴不走,以五个营和三个旗打我们也没有多少胜算,这里面可是有七、八百装备精良的白甲兵啊。所以末将以为,冒着辽东战线崩溃的风险抽调三个营去辽南,并非上策,敢请大帅明察。”
“继盛你这是老成之言。”毛文龙坐下开始写奏章,不过他写着写着就又高兴起来:“无论如何,这还是好消息啊。”
“大帅所言极是,”陈继盛也笑嘻嘻地附和起来,后金军用三旗南下攻击旅顺,但金州不失的话就意味着后金这次大规模进攻并没有达成战略目的,看过黄石的奏报后陈继盛和毛文龙都相信南关的旅顺军已经和金州、长生军合流,这样金州怎么看也不是三个旗的后金军能强攻下的:“等毛有杰到了,金州就更是万无一失了。”
“嗯,不错。”毛文龙看到辽南局面稳定心情也很好,虽然明军损失不小,又折了张盘这样的心腹爱将,还让后金军把旅顺周围打残了,但至少不是辽南全面崩溃,毛文龙受到的弹劾也就不会太猛烈,他想到这里又赞叹了一句:“黄石真是猛将,不枉我当年把他留下。”
……
东江毛文龙和陈继盛议论的三旗后金军此时还困守在南关,后金军统帅莽尔古泰下令宰杀所有挽马充作军粮,还下令把受伤和瘦弱的战马也杀了吃掉。
皇太极对这个命令举双手赞成,他们自从得知从旅顺抢来的船都被明军烧了后,就知道等待援军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他对身边一个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正白旗奴才下令:“除了运送伤兵的马匹,一律杀掉。”
那个年轻人出去的时候,莽尔古泰的眼睛一直盯在他背上,等那个正白旗的巴喇牙离开后才好奇的问道:“这么一个小孩子,也就是刚入旗吧。”
“今年刚入的旗。”
“才十六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当上巴喇牙?”
“勇武过人。”皇太极一笑岔开了话题:“即使立刻杀马,我们的军粮也还是只能支持十五天而已。”
“要不把破旅顺得来的汉女都杀了吧?”说话的是博尔晋虾,他总算也逃来南关了。
博尔晋虾的建议让皇太极和莽尔古泰犹豫了片刻,不过还是一起摇了摇头,莽尔古泰苦笑着叹了口气:“女人都分给士兵了,现在怎好要回来。”
一边的皇太极补充说:“如果士兵奔波千里无所得,只怕众人心里有怨。”
博尔晋虾本来也不坚决,他听了话也就不再坚持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