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38节

作者:骁骑校
前朝武帝,那是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元封自幼就是看着武帝语录长大的,所谓武帝语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本小册子,记录着武帝平时所说的一些精彩的警句名言,在大周朝这是禁书,一般人看不到的。
元封还在苦苦思索,那边曹延惠已经颤巍巍离开了座位,撩袍跪倒,一个响头磕在地上:“老臣参见太子殿下!”元封虽然已经是事实上的西凉王,但曹延惠并不买账,从来都以长辈和上官自居,哪怕元封打下的疆域再大,也改变不了他曾经是凉州军一名小兵的事实,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元封先给他见礼请安,就连曹秀也时时以少主自居,瞧不起这个暴发户呢。
可是今天却大不一样了,曹延惠主动下跪,以老臣自居,说明他已经认定元封就是武帝的后人,前汉的继承者。
“二十年了,老臣无时不刻不在挂念故国,挂念皇上啊。”曹延惠老泪纵横。
第82章 二十年前的往事
元封赶紧上前搀扶曹延惠:“老知府,坐下说话。”
“太子殿下面前,哪有老臣的位子。”
“老知府大病初愈,还是坐下慢慢说的好。”
曹延惠谦让了几回,最终还是坐了下来,依旧两眼通红,老泪纵横,元封虽然极力保持着镇静,但微微颤抖的手已经悄悄将他出卖,自己的身世之谜即将解开,面对千军万马也面不改色的大英雄此时也难耐心中的激动。
周泽安已经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牵扯到西凉未来的大秘密,甚至还牵扯到将来天下大势的走向,绝对马虎不得,他悄悄走出门去,将卫队长唤来道:“距离馆驿正堂二十步设岗,严禁任何人靠近。”
甲士们从廊下奔出,一字排开将正堂围住,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周泽安这才放心,亲自去厨下端了一个托盘过来,盛着一壶酒两个杯子,几个小菜,进来大堂,元封已经在听曹延惠讲那过去的故事了,周泽安蹑手蹑脚走过来,轻轻将托盘放下,斟了两杯酒,这才站到了大门口,不敢打扰两人的对话。
“那一年,我三十岁,还是凉州乡下一个教书匠,一年五两银子的坐馆钱,娶不起老婆,买不起地,我是汉人,更不敢想走科举的路子,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直到有一天,一个骑着白马穿着白袍的青年将军来到我们村子,他问我:‘我军中缺一名书吏,你愿不愿意做,一个月有三两银子的饷。’当时我想,一个月三两,一年就是三十六两,抵得上教六年书了,于是我说:‘行,我做。’从此我的人生就改变了……”
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烽烟遍地,先帝自西域起兵,最初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杆长矛而已,但短短数年间便横扫河西,兵进关中,和天下群雄一起逐鹿中原。
渐渐的,先帝军中的谋士幕僚多了起来,那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啊,我这个穷乡僻壤出身的书吏望尘莫及,于是有一天,我对先帝说,想告老还乡。先帝答应了,但他并没有就这样打发我回家,而是封我做了凉州知府,先帝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老曹,你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你守凉州,我放心,你千万记住一点,凉州早晚会有一场大仗和突厥人打,你早做些准备为好。于是,我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衣锦还乡莫过于此,我娶了妻,生了子,将凉州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建了巨大的仓库储存粮食,招募了工匠铸造了巨炮,都是为了先帝的那句话。
“先帝一定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精通,他打仗最在行,真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人家都说他是武曲星下凡,但他又擅长填词作曲,他谱写的曲子至今在坊间传唱,官府屡禁不绝,所以人家又说他是翼星下凡,他还兴修水利、大量钢铁,开海禁,办义学,让天下有钱没钱的孩子都能上学识字,先帝简直不是凡人,他是天庭派下来拯救世人的神仙……”
说到这里,曹延惠激动的眼神忽然黯淡了下来:“神仙终究是要回天庭的,这一点早有预兆,先帝喜欢标新立异,登基之前就自己把谥号给定下了,叫做汉武大帝,天下文人都说这是不祥之兆,果不其然,先帝登基之后没多久,京城就发生了叛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各方将士往来冲杀,死伤无数,陛下他……他……”
曹延惠泣不成声,努力稳定着自己的情绪,过了半晌才道:“陛下驾崩之后,周国公诛杀了反贼,为先帝报了大仇,收拾了残局,但是由于先帝没有遗孤,在众臣的多次劝进之后,他才登基坐殿,建立了大周朝。”
“真正意义上的大汉朝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这个光辉的时代永远留在天下人心中,周朝建立之后,皇帝刻意消除前朝的影响,销毁一切带有大汉印迹的东西,书籍、石刻、钱币,普天之下只有西凉还在使用大帝头,那是因为皇上他知道老夫是最早跟着先帝的人,他忌惮老夫,再加上朝廷疲于应对漠北的蒙古残敌和江南此起彼伏的造反,鞭长莫及无暇西顾,所以凉州才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人家都说,你曹延惠为啥不称王,只愿意做个小小的知府呢,他们哪里知道,我做的是大汉朝的知府,先帝御封的知府,只要我不死,就会一直做下去。”
沉默半晌的元封缓缓开口问道:“先帝到底是怎么死的?”
“那时候我已经在凉州了,距离京城万里遥远,等听到消息已经是几个月后,说是什么叛军和蒙古余孽勾结,但事实真相恐怕永远无人知晓了。”
此话不假,那时候曹延惠已经远离了朝廷中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可能知道,照他的说法,京城三日大火,死伤无数,而后又经历了大清洗,知道真相的人恐怕也剩不下几个了。
“那先帝到底有没有遗孤?有多少?”虽然清楚曹延惠不可能知道答案,元封还是问了。
“先帝风流英俊,欠下的风流债不少,但真正收入后宫的却不多,老实说老臣的确不知具体情况,但先帝春秋鼎盛,一点骨血都没留下那是不可能的,二十年前就有人这么说,但是皇上——大周的皇上了,说已经仔细查过,先帝没有留下子嗣,以后再有人提及这个问题,都被皇上杖毙了。”
“本来老臣也死心了,以为大汉朝就这么灰飞烟灭了,但是今天,今天看到了太子殿下,老臣恍如看到了先帝本人,殿下毋庸置疑就是京城变故中留下的先帝遗孤,这一点老臣敢用性命担保,绝不会看错!”
元封默然,起身走到大门旁,望着天边的晚霞发呆,此刻他心潮澎湃,无壮怀激烈,没想到自己竟然有如此惊人的身世,皇室后裔,先帝遗孤,难怪叔叔要隐姓埋名带着自己住在偏远的边疆,难怪叔叔经常一个人喝闷酒,喝完了就发呆流泪,难怪叔叔要逼着自己苦练武功,苦学兵书战策,说什么以后用的上,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报仇,为了复国啊。
“殿下,老臣豁出这把老骨头不要了,也要助殿下恢复我汉家江山,先帝当年自西域起兵,如今殿下也自西域起兵,这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啊。”
天下,江山,报仇,复国……可是向谁报仇,如何复国,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先帝遗孤,二十年前京城那一场变故又是因何而起,这一切的一切,在元封脑子里冲撞着,纠结着,让他心乱如麻。
“我想静一下,失陪。”元封说完,头也不回的走出了大堂,曹延惠长叹一声,端起酒杯满饮了一杯,天色已晚,堂上的红烛摇曳着,老人渐渐闭上了眼睛,又沉浸在往日金戈铁马的岁月片段中。
元封出了馆驿,在大街上走着,夜色中的敦煌依旧繁花似锦,华灯初上,人流涌动,元封孤独的在大街上走着,忽然看到街边一家卖乐器的店铺,便买了一管洞箫,向城墙上走去。
周泽安等人可是一直跟在后面的,看主公要上城墙,赶紧派人清场,把城墙上的守军迅速撤下去,一个人都不剩,任由元封走上空荡荡的敦煌古城墙,坐在垛口上,望着天边的冷月开始吹箫。
如泣如诉的箫声让藏在周围的士兵大为纳闷,大帅还会玩乐器,真是看不出来啊,有人就问了:“大帅半夜不睡觉,跑上来吹这玩意是啥意思啊。”他立刻被长官狠狠敲了一记:“大帅想事儿呢,不许说话。”
那边元封却忽然把洞箫一丢,起身走了,众军站起来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
次日,元封召集敦煌文武官员,宣布几个决定:成立中书省,负责一切民政事务,中书令曹延惠,中书舍人周泽安。中书省下面设六部,依中原形制为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另设元帅府和御史台,元帅府总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
中央体系就是这样,具体的品级,官服式样交给礼部去设计。地方官制分州县两级,州官为刺史,县官为县令,象甘州、肃州这样的城市就是州,哈密、和田、莎车这样的小地方就设县,凉州是个特例,依然算作大周朝治下的城市,但是实际管辖权仍在西凉。
新国号为西凉,首府设在敦煌,西凉国遥遵大周朝为天朝上国,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在大周皇帝没有正式册封之前,西凉国主暂不称王,以大元帅自称之。
第三卷 陕甘风云
第1章 新疆
总算是尘埃落定,政权架构基本搭建起来,对元封的决定百官皆以为睿智英明,暂不称王,臣服大周,将精力集中在经略西域上才是正道。
西域还未平定,帖木儿帝国分崩离析,各地重燃战火,眼下正是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本来元封还担心自己出征以后无人统领后方全局,现在有曹延惠担任中书令,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派往大周朝的使节以及进贡的物品都在筹备安排之中,各级官府的设立,敦煌城的扩建,王宫的兴建都交给那些文官去处理,元封要做的是挥兵西进,将凉的旗帜插满整个西域。
敦煌城外的大校场,旌旗猎猎,铁骑森然,征西大军整装待发,五万将士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待着大元帅的检阅,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元封一身戎装呼啸而来,后面紧跟着一队衣甲鲜明高举旗帜的骑兵,点将台上鼓声稍息,一人高声喊道:“大元帅驾到!”
十万个脚跟一起并拢,五万支刀枪一起举起,整齐划一,气势夺人。元封奔到大军正前方,勒马停下,声震云霄:“你们,有藏人、羌人、突厥人,还有汉人,你们的眼睛相貌不同,信奉的神祗也不同,但今天,你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凉军!在西凉军中,没有民族的界限,只有生死与共的袍泽!”说着,他拔剑出鞘指向西方,“那里,有无尽的牛羊牧场,子女玉帛,只要你们英勇杀敌,别管你以前是牧民,是僧侣,或是低贱的奴隶,你都有权利拥有那一切,封侯拜将,光耀门庭,一切就在眼前,现在我宣布,大军向西——出发!”
大军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口令声,队伍依次转向,向西开拔,元封依旧端坐马上,背后是一片如林的旌旗,每一队士兵经过他的面前都扭过头来行注目礼,头部微微上扬,动作整齐利落,元封也抬起马鞭举到额角向他们还礼,他背后的一列仪仗兵则将长刀举到鼻子前,行军礼。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