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 第5节

作者:巫童
“当时杨家小姐从琼楼外打马而过。她本就姿容俊俏,又穿一身绿素衫,骑一匹高头红马,当真比男儿还有英气。琼楼上除了我们四人,还有几个学子,都是些膏粱子弟。那几个膏粱子弟喝醉了酒,将上菜的店家女眷逼在墙角轻薄调戏。巫易想上前阻止,被李乾死死拉住,只因那几个膏粱子弟中,有一人名叫韩?,是韩太师的养子。韩太师没有子嗣,只有韩?这一个养子。韩?这个人,想必你也是知道的。”
突然听到“韩?”这个名字,宋慈的眉梢微微一动。此人是太学一霸,这么多年一直在存心斋,还一直是个外舍生,逃学、斗殴那是家常便饭,私试、公试是从不参加,成天流连青楼酒肆,没人敢招惹,就连太学祭酒汤显政都要惧他三分。宋慈当然知道韩?,而且不是来太学后才知道的,早在十五年前他还只有五岁时,就已经认识此人了。
真德秀继续往下讲道:“当时我们好不容易才考入上舍,只需再有一年,通过一次升贡试,便可做官,若是得罪了韩?,那便是和韩太师过不去,只怕会累及将来的仕途。就在巫易被李乾拉住不放时,路过的杨家小姐听见女眷的尖叫声,冲上楼来,扬起马鞭,抽在那几个膏粱子弟的身上,给那女眷解了围。几个膏粱子弟原本怒极,可一转头见杨家小姐姿丽貌美,竟反过来讪皮讪脸,对杨家小姐动手动脚。杨家小姐下得楼去,几个膏粱子弟追缠不放,她便骑上马,冲向那几个膏粱子弟,当场将韩?撞断了腿。她知道韩?是韩太师的儿子后,非但不怕,反而自报家门,说她名叫杨菱,叫韩?若是不服气,就去里仁坊杨宅找她。我那时已在临安待了两年,寻常所见女子,要么是大家闺秀,要么是青楼俗粉,可从没见过她这般的奇女子。
“说她是奇女子,那真是一点也不为过。这杨家小姐不事女红,不待闺阁,也不梳妆打扮,整日骑马外出,城里城外,想去哪里便去哪里,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听说她有段时间喜好射猎,常一个人骑马出城,拿了弓箭去郊野山林,每次都能打些野鸡野兔回来。后来听说她又爱上了南戏,居然自学了南戏曲目中最有名的《张协状元》,到北土门外的草台班子,倒拿钱给班主,得了登台的机会,非但没砸了人家班子的名声,反而把张协唱得有模有样,得了不少彩声。还听说她曾得知一些隐逸名士的传闻,为求真假,竟独自一人进入深山里寻仙访道。你说这样的女子,奇是不奇?”
宋慈不应真德秀的问话,只道:“后来呢?”
真德秀道:“自琼楼那事以后,从开春到入冬,我们四人一如既往,常约在琼楼相聚,可要么巫易不来,要么何太骥爽约,同聚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开始我以为他们二人是为了准备升贡试,不愿分心,便没多想。后来临近年关的一次聚会,我强拉硬拽,总算把他们二人都约去了琼楼,本是为了欢饮一场,哪知他们二人却在琼楼上大吵一架,言语间提到了杨家小姐,闹得不欢而散,我才知道他们二人早在琼楼初见杨家小姐后,便对杨家小姐动了心,此后为了杨家小姐一直暗中较劲。当时巫易似与杨家小姐更为亲近,争执之时,叫何太骥不要再去纠缠杨家小姐。
“本以为只是一次口头争执,不承想转过天来,何太骥竟向司业告发巫易私试作弊。司业一番调查,在何太骥的指引下,果真找到了巫易私试作弊的证据。巫易辩称是冤枉的,说那证据是何太骥捏造的,可无论他怎么自辩清白,司业都不信,最后依照学律,将他逐出太学,剥夺了为官的资格。巫易在临安无亲无故,无处可去,就在太学东头的锦绣客舍住下,四处奔走诉冤,找过国子监,找过府衙,找过吏部,可根本无人睬他……”
宋慈的脸色一直波澜不惊,这时却突然一变,好似平静许久的湖面被一颗突如其来的石子打破,而这颗突如其来的石子,便是“锦绣客舍”这四个字。
“宋慈,你怎么了?”真德秀注意到了宋慈的异样。
“没什么。”宋慈摇了摇头,“老师,你接着说。”
真德秀继续道:“巫易才学出众,一场每月都会举行的私试,题目简单,又不重要,根本犯不着作弊。李乾与巫易一向关系亲近,他知道巫易定是受了冤枉,认定是何太骥栽赃陷害,在一次喝醉酒后找何太骥理论,指责何太骥为了女人背信弃义,陷害朋友,言辞极为激烈。何太骥不甘示弱,与李乾争吵起来,斥责李乾私藏禁书,又骂李乾是个侏儒。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还动手打了起来。李乾本就体弱多病,哪里是何太骥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他气不过,留下一句‘同斋忘恩负义,学官是非不分,这太学不读也罢’,当晚便交还学牒退了学,气冲冲地走了。更想不到的是,当天夜里,巫易便……便在岳祠自尽了。
“巫易和何太骥就是这般闹了不愉快,何太骥也没想到巫易会自尽,这些年来,他时常叹悔,说他当年不该这么做。只是万没想到,如今连太骥也……唉,我们琼楼四友,死的死,散的散,就只剩了我一个。今夜除夕,我看着人人欢聚,不免又想起太骥,便来了这里。我真是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害了他?还要弄成巫易自尽那般……”
宋慈听完这番讲述,道:“老师,你们四友之中,除你之外,其他三人性情如何,为人怎样?”在太学众学官之中,宋慈与真德秀接触较多,对真德秀还算了解,知道真德秀是太学中最看重学子的学官,与学子相处不像尊卑有序的师生,更像是平等相待的友人,除了平日里的讲经授课,还常与学子们坐论古今,启发学子们如何修齐治平,经世致用。但对何太骥,宋慈就不甚了解,只知道何太骥在人前总是极严肃,至于巫易和李乾,他更是一无所知。
“何太骥为人严肃深沉,做事治学都很严谨。当年朝廷封禁理学时,朱熹到福州古田的蓝田书院避祸,在那里著述讲学,远近学子云集受教,我和太骥那时都还年少,慕名前往蓝田书院,在那里相识,也有幸得到了朱熹的亲传。从那以后,太骥就极重理学,对朱熹极为敬仰。巫易生在商贾之家,却没一点商贾之气,对名利看得很淡,重情重义,为人又很风趣,很让人觉得亲近;他好书画,尤其是书法,可谓太学一绝,当时不少达官贵人不惜重金求墨,他因此得了不少钱财,这些钱财除了捎给父母,大都拿来请我们喝酒了。我们四友之中,何太骥、巫易和我虽然家境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唯独李乾,家中极为贫苦。李乾早年丧母,他老父李青莲原是衙门小吏,却因得罪州官被赶出衙门,家道衰落,他老父不肯耽搁他的学业,将家中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供他到县学念书,又供他到太学求学。因为穷苦,他在太学遭受过不少白眼,受过不少羞辱,所以他对功名看得很重,在学业上极刻苦,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博取功名,出人头地。我们四人虽性情各异,但出身都不显赫,心肠也都不坏,所以能走到一处去。回想那时候的日子,人都在,有诗也有酒,无忧又无愁……”
宋慈忽然一句话,将真德秀从往昔拉回到了眼前:“老师之前说何司业为情所困,等了杨家小姐四年,如今好不容易等到了头,这话又怎讲?”
“何太骥一直对杨家小姐念念不忘,这四年来,他对杨家小姐的追求一直没有断过,可杨家小姐始终不搭理他。不久前我听他说,杨家小姐对他态度有所转变,终于答应与他见面了,他非常高兴,迫不及待约我去琼楼喝酒,把这事告诉了我。”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真德秀回想了一下,道:“有五六天了。”
宋慈想了一想,又问:“何司业可曾与人结仇?”
“何太骥一向独来独去,除了我没别的朋友,与旁人几乎没有来往,更别说结仇了。定要说结仇的话,他治学严谨,对违反学律的学子处罚很严,据我所知,不少学子都对他心怀不满,可这总不至于杀人吧。”
“那他的家人呢?他家中亲族关系如何?”
“他没有家人。他自小父母早亡,抚养他长大的叔父,也在他入太学后不久便去世了,从那以后,族中亲人便与他断了来往。他当上司业后,倒有亲族来巴结他,全都被他轰出门外。他为了杨家小姐,一直没有婚娶,一个人租住在里仁坊。”
宋慈记得真德秀讲起初见杨菱时的场景,杨菱自报家门便是在里仁坊,道:“何司业租住在里仁坊,是为了能常见到杨家小姐吧?”
“是啊,他租住之处,从窗户望出去,便能望见杨家大门。可杨家小姐极少出门,只在逢年过节时乘轿去净慈报恩寺祈福。他这四年下来,在里仁坊就没怎么见过杨家小姐,每到逢年过节时,他跟着轿子去到净慈报恩寺,才能远远地望上杨家小姐一眼。”
宋慈听了这话,心中不免奇怪,只因当年杨菱不施粉黛,不守闺阁,常常骑马离家,敢一个人入山射猎,敢替素不相识的女眷出头,鞭打当朝太师之子,大有巾帼不输须眉的英气,可这般女子,居然会变得深锁闺阁,闭门不出,只在逢年过节时乘轿去寺庙祈福,如此行为实在大相径庭。他道:“净慈报恩寺在城外西湖南岸南屏山下,从里仁坊过去,距离可不近。”
“是啊,太骥每次都会跟着去,只求能看上杨家小姐一眼,再远他都甘愿。”
“近来何司业可有什么反常举动?”
“他与往常一样,没觉得他有什么反常。”
宋慈暗自思考了片刻,问道:“四年前巫易自尽时,最先赶到岳祠的人是谁?”
真德秀回想了一下,道:“我若没记错,应该是几个起早洒扫的斋仆,发现岳祠起火后呼喊救火,许多学子都惊醒过来。我也是那时被惊醒后,与同斋们一起赶去岳祠救火的。”
“当年老师赶到岳祠时,现场是何状况?”
真德秀回忆当年所见,脸上现出惊恐之色,道:“很大的火,门窗都在燃烧,屋顶都蹿出火来,连天都烧亮了。到处都是奔走救火的人,到处都是尖叫声、呼喊声。可火势太大,难以靠近,再怎么救火都无济于事……到后来岳祠烧光了,火势变小,才终于将火扑灭……”
“火灭之后,”宋慈道,“是如何发现巫易自尽的?”
真德秀叹了口气,道:“巫易的尸体就悬在那里,已经烧焦了,一抬头就能看见。当时人人都以为只是失火,没想到还有人在里面。此事很快报至府衙,府衙来了人,后来提刑司也来了人,运走了巫易的尸体,封锁了现场。再到后来,就听说提刑司查明了案情,是巫易被逐出太学后,前途尽毁,走投无路之下,才在岳祠自尽……”
“据我所知,当年火场中曾发现了一把锁,在进门的位置。老师可还记得,那锁是锁住的吗?”
“发现了锁?”真德秀摇了摇头,“这我倒没印象,只听说火场里发现了巫易的词,埋在他自尽的地方,就是刚才那首《贺新郎》。”
“当年岳祠的门是常年上锁吗?”
“是常年上锁,那时岳祠破败不堪,不让人进出,后来重修了岳祠,才不再锁门。”
查问至此,宋慈不禁暗暗心想:“凶手杀害何司业,处处模仿当年的巫易案。真博士乃巫易好友,对巫易自尽一案定然十分关心,连他都不知道当年火场中发现铁锁一事,凶手却知道用铁锁将岳祠的门锁住,足可见凶手对巫易案是多么了解。”沉思片刻,宋慈忽然问道:“老师,巫易自尽那晚,何司业人在哪里?”
“在斋舍。”真德秀应道,“我记得很清楚,我和他都在斋舍。”
“他那晚一直在斋舍,没有外出过吗?”
“他上半夜出去过。”
“出去做什么?”
“那晚他对李乾大打出手,气得李乾愤而退学,后在我劝慰之下,他消了气,觉得自己所作所为确实过分了些,便出去找李乾,想给李乾道歉,把李乾追回来。他在外面找了很久,所有李乾可能去的地方都去找过,可是没有找到,最后一个人回来了。”
“他是什么时辰回来的?”
“我当时担心太骥和李乾,一直没睡。我记得是三更敲过不久,太骥就回来了,那之后我才睡着的。”
“这么说,下半夜老师睡着之后,何司业有没有再外出,你并不知道?”
“这个……我确实不知。”真德秀道,“对了,说起下半夜,我倒想起一事,那晚我们养正斋的火炭少了一筐。”
“知道是谁拿走了火炭吗?”
真德秀摇头道:“太学每月都会发放月钱,冬天时还会发放火炭。那筐火炭原本放在墙角,是留着过年用的,可下半夜一觉醒来,火炭就不见了,问遍同斋,都说不知道谁拿走了。”
一提到火炭,宋慈自然而然想到了巫易一案中的暖坑,暖坑中埋的就是火炭。下半夜养正斋中有人拿走了火炭,倘若这人是何太骥,那就意味着何太骥下半夜外出过。宋慈想了想,忽然道:“老师,你方才说,何司业同李乾发生争执时,曾斥责李乾私藏禁书,还骂李乾是侏儒。”
真德秀点了点头。
“李乾私藏了什么禁书?”宋慈问道,“又为何骂他是侏儒?”
“李乾个子矮,总是戴一顶比旁人高一大截的东坡巾,又拿一册《东坡乐府》垫在靴子里,这样看起来高了不少,可那模样总显得别扭。李乾怕别人笑话他个子矮,殊不知他戴这么高的东坡巾,反而惹来更多取笑,还不如像巫易那样,虽然个子也不高,却从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反倒活得自在。至于禁书,这《东坡乐府》,早在徽宗朝便被定为禁书,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如今民间传阅之人甚多,早就没人当它是禁书了;再说李乾和苏东坡一样是眉州人,有一册《东坡乐府》,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李乾只是拿它来垫脚,并不是想私藏禁书,何太骥拿这事来斥责李乾,还对李乾动拳脚,实在是有些过了。”真德秀看着宋慈,奇道,“太骥斥责李乾私藏禁书,这与太骥被杀一案有关吗?”
宋慈不答,问道:“当年巫易被逐出太学时,老师有想过他会自尽吗?”
“没想过。”
“为何?”
“巫易淡泊名利,本就不在乎功名,他常自言平生所求,是能得一二相知之人,以自己所愿过完一生。他被逐出太学不得为官,以他的性情,就算是一时失落,也不至于走上绝路。再说他是家中独子,为人又很孝顺,便是为了父母,他也不该自尽的。”
“他父母来认尸时,想必将他带回家乡安葬了吧。”
真德秀摇头道:“他父母说家乡有风俗,自杀之人不能入祖坟,就在净慈报恩寺后山捐了块地,把他安葬在那里。每年祭日,我都会去他墓前扫墓,今年因为太骥出事,便没去成。”
宋慈自己便是闽北人,知道闽北一带的确有自杀之人不入祖坟的风俗。
“对了,”真德秀忽然道,“说到巫易的墓,我倒是想起了一事。”
“什么事?”
“太骥死前一天,曾约我到琼楼小酌。那天他显得有些焦虑不安,我很少见他那样,问他怎么了,他不说,只是闷头喝酒。那天他喝了很多酒,忆起我们四友的过往,说他有朝一日若是死了,就把他也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与巫易为伴。如今想来,他这一时戏言,想不到竟应验得这么快,就好像……”
宋慈见真德秀欲言又止,道:“就好像什么?”
“就好像他知道自己会死一样……”
宋慈听了这话,微微凝眉。他若有所思了片刻,道:“关于何司业和巫易,老师可还有什么知道却没说的?”
“我能想到的,都已经对你说了。我就盼着早日查到真凶,别让太骥枉死。”
“查案一事,我一定尽力而为。”宋慈朝真德秀行了一礼,“今晚叨扰老师了。”
真德秀摆摆手,道:“你奉旨查案,肩负重大,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你尽管直言。我不懂验尸之道,太学里的学子学官们也大都不懂,自打知道你会验尸后,这两天太学里对你多有非议,你回到太学,难免会听到一些,还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切莫受其所扰。”
“多谢老师提醒。”
真德秀走后,宋慈唤入许义,道:“许大哥,事情办得如何?”
“找到了几个学子,小的已对他们说清楚了,都在外面候着。”
“快请他们进来。”
许义转身而去,很快带进来了五位太学学子。
宋慈向那五位学子行了同学礼,道:“前夜何司业赶到岳祠阻止祭拜岳武穆,当时各位都在场,我请各位来此说话,是希望各位能讲讲当晚的所见所闻。”前夜何太骥阻止众学子祭拜岳飞的事,宋慈早就听当晚归斋的同斋们讲过,但他毕竟没在现场,知道得并不详尽,因此想找几位当时在场的学子,将当晚发生的事仔细讲一遍,看看能不能获得什么有用的线索。此事他本打算明天再去办,恰巧众多学子被差役追捕犯人吸引到了射圃,择日不如撞日,他便吩咐许义在围观学子中找几个当晚在岳祠的,带来让他问话。
五位学子已从许义那里得知宋慈是新任的提刑干办,奉旨查办岳祠一案,虽然心里对宋慈多少有些看不起,但生怕被牵连入案,因此不敢隐瞒,你一言我一语,将前夜在岳祠发生的事讲了一遍。五位学子所讲,与宋慈已知的事情经过大同小异,无非是何太骥赶到后,将众学子呵斥出岳祠,然后叫斋仆将岳祠里的香烛祭品清扫干净,又记下所有学子的姓名,留待来日罚以关暇,还放话说再有学子违令祭拜,便在德行考查上记下等,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唯一值得一说的,是其中一个叫宁守丞的学子,提到了韩?,说韩?当晚也来了岳祠。
“我与韩?都在存心斋,算是同斋。韩?这人,从来不住斋舍,讲经授义也经常缺席,太学里几乎见不到他的人影,可那晚他喝醉了酒,居然也跑来岳祠祭拜。何司业赶到后,说要在德行考查上记过,我们没人再敢进岳祠祭拜。可韩?是什么人?我们怕何司业,他可不怕。当着何司业的面,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岳祠,堂而皇之地祭拜了岳武穆。何司业斥责他,他反过来指着何司业的鼻子一通臭骂。何司业居然不怕他,还罚他去清扫岳祠。韩?何等身份,怎肯受人使唤?他非但不去,还要动手打人。他家大势大,打伤了何司业也不会有什么事,可我们存心斋只怕要受牵连,我们几个同斋赶紧拉住他,也亏他醉得不轻,脚下踉跄,才没打着何司业。韩?走时,指着何司业骂:‘我连人都敢杀,还怕你一个驴球司业?你等着,我迟早收拾了你!’韩?走后,我怕何司业下不了台,又正好看见有斋仆路过射圃,就赶紧叫斋仆去打扫了岳祠。”宁守丞比手画脚,讲得绘声绘色。
“那晚之后,韩?可还有回过太学?”宋慈道。
“没回来过,平日里就难见到他,除夕就更见不到了。”
宋慈又问:“当晚你们可曾看到何司业离开岳祠?”
“我看到了。”另一个叫于惠明的学子道,“何司业堵在月洞门前,记一个人的名字,放一个人走,我是最后几个被放走的。我走的时候,看见何司业记完名字,锁上岳祠的门,往中门方向去了。”
“你亲眼看到他锁门?”
“是。”
宋慈暗暗心想:“门是何司业锁上的,可案发后,在他身上并没有找到钥匙,这钥匙去了何处?是被凶手拿走了吗?”又问于惠明道:“何司业走的时候,是一个人,还是有其他人同路?”
“他是一个人走的。”
宋慈知道太学中门朝南而开,里仁坊便在太学的南面,何司业往中门去,应是离开太学回里仁坊的住处,可他为何又在深夜返回了岳祠呢?他是活着时返回的岳祠,还是死后被移尸回了岳祠?宋慈没有获得新的线索,反而增添了不少疑惑。“那个打扫岳祠的斋仆是谁?”宋慈又问。
宁守丞应道:“就是跛脚李,走路一瘸一拐的那个。”
太学里的斋仆共有数十人,每日都会对太学各处进行洒扫,宋慈入学已近一年,大部分斋仆他都见到过,知道有一个腿脚不利索的老头,走起路来一高一低,不知是谁最先叫起“跛脚李”这个绰号,总之人人都这么叫,久而久之,那老头本名叫什么,反倒没人在意了。
宋慈拿出手帕,将那首《贺新郎》题词给五位学子看了,问道:“你们可有人认得这字迹?”
五位学子摇了摇头,都不认得。
宋慈没什么需要再问的,让五位学子去了。他自己也走出了岳祠,让围观的学子都散了,然后把揭下的封条重新贴上。他将写有《贺新郎》题词的手帕,以及装手帕的皇都春酒瓶,全都作为证物收好,然后带着许义穿过一座座斋舍,往杂房而去。他打算去找跛脚李,问一问前夜岳祠发生的事,看看与五位学子的讲述有没有什么不同,也问一问清扫岳祠时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毕竟凶手模仿巫易案在岳祠伪造自尽现场,显然是有意为之,说不定早就去过岳祠,甚至留下过什么痕迹。
杂房位于太学的东北角,共有十间,是所有斋仆日常起居之处。虽说是用于起居,但杂房屋舍简陋,房前堆放着各种杂物,搭晾着不少破衣烂布,搁置着几辆板车,看起来极为凌乱。杂房里的数十个斋仆,平日里不但要负责太学的洒扫、厨食,还要拉运米面、肉菜、柴火、垃圾和各种杂物,起早摸黑,辛苦劳累,几乎没有休息之日。好不容易到了除夕,终于可以休息一天,大部分斋仆都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只有少部分无亲无故、无家可归的斋仆留了下来,便是这少部分留下来的斋仆,也大都趁着闲暇无事,结伴上街逛耍去了。宋慈和许义来到杂房时,只有两个年老的斋仆还在。不过宋慈没有白走一趟,这两个留在杂房的老斋仆中,便有跛脚李。
跛脚李满额头的皱纹,头发稀稀落落,坐在自己的床铺边,就着昏暗的灯光,正抱着一块牌位仔细擦拭。他的动作极为小心,尤其是牌位上“先妣李门高氏心意之灵位”等墨字,擦拭起来很是轻柔,似乎生怕不小心将墨字擦去了。见来了人,他将牌位用白布仔细裹好,小心翼翼地收进一只老旧的匣子里,放在了床底下。
宋慈瞧见了这一幕,瞧见了牌位上的墨字,尤其是“先妣”二字,心想跛脚李这么大年纪,还一直把亡母牌位带在身边,除夕之夜不忘拿出来擦拭干净。念及亡母,他心中禁不住微微一痛。他带着许义,来到了跛脚李身前。
跛脚李怕生,见了生人,尤其是许义一身公差打扮,便局促起来,站在宋慈和许义面前,头不敢抬,手脚也不知该往哪放。他怯懦寡言,宋慈问起前夜之事,问一句他答一句,也没说出什么新鲜事,与方才那五位学子所讲并无区别,又问他清扫岳祠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回答说只清扫到一些香烛、纸钱和祭品,没别的什么。倒是杂房里另一个姓孙的老斋仆忽然插了句话:“大人说的是岳祠着火那晚吧?小老儿倒是看见了一人,鬼鬼祟祟的……”
宋慈追问究竟,孙老头道:“那是敲过五更后,小老儿起了床,准备去服膺斋打扫。说出来不怕大人笑话,小老儿先前染了风寒,打扫斋舍时尽不了力,弄得不甚干净,幸亏有老李在。”说着朝跛脚李看了一眼,“别看老李年纪大,却什么力气活都干得了,什么苦都吃得下,他来太学有两年了,还没见他生过病呢,身子骨可比小老儿硬朗多了。他本就要打扫持志斋,还来帮着小老儿打扫服膺斋,以前由咱们二人搬运的米面肉菜,这些天都是他一个人在搬运,没有他帮忙,我这病哪能好得了这么快?我病一好,就想着早点去做活,把前些日子没做的补上,于是五更天便想着去服膺斋打扫。当时老李也醒了,说外面冷,叫我天亮了暖和点再去,免得又惹风寒。我不想别人说我偷奸躲懒,还是去了。去服膺斋的路要从习是斋过,小老儿远远看见习是斋的门打开了,有一人从门里边鬼鬼祟祟地出来,朝岳祠方向去了。”
“你看见的那人,是太学学子吧?”宋慈问。
孙老头连连点头:“是啊,那人穿着学子衣服,是太学学子。”

【惊悚悬疑】推荐阅读:宜昌鬼事(1、2)我有一座冒险屋(我有一座恐怖屋)[精校版]长命锁末日蟑螂[精校版]规则怪谈:这个寝室有亿点点恐怖玲珑盗墓笔记1-8大结局全集黎明医生(瘟疫医生)[精校版]费可的晚宴(出书版)修真四万年[精校版]我把惊悚世界玩成养成游戏!长夜难明:双星(出书版)无限神座(我真不想成为天灾啊)[精校版]吞噬星空[精校版]梨棺香废土崛起[精校版]希灵帝国[精校版]特殊罪案调查组(出书版)+特殊罪案调查组2(出书版)无罪辩护【出书版三册】蹉跎[精校版]无限恐怖[精校版]麻衣神相(麻衣世家)[精校版]反正我是超能力者[精校版]全球进化[精校版]隐秘死角诸天尽头[精校版]追凶神探黎明之剑[精校版]第九特区[精校版]无限之军火狂人[精校版]绝望游戏地狱公寓[精校版]桃花皮绝美冥妻我的小人国[精校版]我是一具尸体从红月开始[精校版]纪元黎明[精校版]狩魔手记[精校版]末日刁民[精校版]生化末世的幸福生活[精校版]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天黑请换人查案催眠师手记反骗案中案入殓师[精校版]无限先知[精校版]诸界末日在线[精校版]无尽武装[精校版]饕餮娘子[精校版]盗墓笔记续9[精校版]燃烧的蜂鸟(出书版)猩红降临[精校版]玩偶(法医秦明系列第二卷众生卷3)九案侦办组(出书版)盗墓笔记真正大结局:十年之后旁门左道[精校版]墨裔[精校版]茅山后裔之太平邪云(出书版)中国异闻录玩家凶猛[精校版]一点也不超级的机器人大战[精校版]末世大回炉[精校版]异常生物见闻录[精校版]某科学的超能力缘起[精校版]超级虫洞[精校版]诡墓[精校版]鬼喊抓鬼[精校版]我有超体U盘[精校版]诸天降临大逃杀[精校版]进击的大内密探[精校版]末日之城[精校版]无限未来[精校版]苗疆道事[精校版]我的读者是女鬼[精校版]遗忘者(法医秦明系列第二卷众生卷2)阴尸送我来人间,生人退避缝尸:放开那具尸体,让我来棺门诡事金棺陵兽(鬼吹灯前传)诡刑笔记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精校版]我在末世有套房[精校版]井口战役[精校版]恐怖高校[精校版]恐怖档案[精校版]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在下女术师五个失踪的少年(出版书)海昏异闻绝密档案活人禁地偷窥者(法医秦明第六季)我的细胞监狱[精校版]异常收藏家[精校版]行走阴阳[精校版]无限打工[精校版]黑暗血途[精校版]最终进化[精校版]重启家园[精校版]
【惊悚悬疑】最新入库:棺门诡事缝尸:放开那具尸体,让我来异闻绝密档案阴阳摸诡人长命锁梨棺香玲珑规则怪谈:这个寝室有亿点点恐怖深海余烬阴尸送我来人间,生人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