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明国师 第8节

作者:西湖遇雨
“君不见,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第11章 郑和开航母
姜星火又恢复了懒散的咸鱼状态,躺下拍了拍西瓜,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
“强汉盛唐,不惜穷兵黩武也要控制西域,莫不是为了那条自东方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
“谁掌握了丝绸之路,谁就可以与遥远的西方进行陆上贸易,国家财政收入就会有了新的来源,就会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而有了财富,君王就不用受困于那点可怜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扣出来的田赋。”
“当然,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最终都失败了.这里面还涉及到《国运论》的核心,以后再讲。”
给人讲课不属于【主动求死】,临死了,姜星火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怎么指点江山就怎么指点江山。
《国运论》?
朱棣暗暗皱眉,在心底记下了这个名词。
“总之,陆上丝绸之路所途径的地带,太过荒凉,也太过遥远。”
“有多远?”朱高煦好奇地问道。
姜星火想了想,解释道:“从路程上来算你可能难以理解,从时间上来算你就知道了就比如元朝有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西洋人,在陆地上走了整整四年才到达元大都,受到了元世祖的接见,还在中国待了十几年。”
隔壁朱棣闻言吩咐道:“纪纲,去查一下,马可波罗此人是否存在,若是存在,经历是否属实?”
而这边的朱高煦则沉吟道:“姜先生,现在北元未灭,更西面篡夺西察合台汗国起家的帖木儿汗国雄踞西域,丝绸之路,怕是走不通了。”
“可以走海路。”姜星火很肯定,“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从宋朝开始,就可以由海路代替陆路,抵达丝绸之路的终点了。”
“宋元两朝,明州、泉州、广州等造船业中心均制造大型海船,水密隔舱、多层舷板、龙骨结构这些技术都已成熟.甚至不夸张的说,如果朝廷愿意,批量制造容纳上百人生活的远洋船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郑和开万吨航母当然只是调侃,事实上来看,就如红衣大炮实心弹糜烂数十里一样,明代的笔记多有夸张成分。
但无论如何,哪怕仅是以停滞的眼光来参考宋末到元末的造船技术,大明具有批量制造五百到一千吨级的远洋风帆船只的技术储备,是完全没有任何争议的。
“事实上,未来永乐帝(年号非庙号或谥号,可直接称呼)一定意识到,想要完成‘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盖世功业,只有扩大财富来源这一条路可走永乐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的财富也太多了,他一定会派规模巨大的船队下西洋。”
“当然,永乐帝下西洋,只是为了给自己要做的功业提供必需的财富,不可能愿意与其他阶层共享,如此惊人的财富被皇帝独吞,这种模式也注定不能长久,必定是人亡政息的事情。”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当姜星火的这八个字在朱棣耳边响起时,朱棣仿佛感觉到了他久违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
打赢了堪称“逆天翻盘”的靖难之役,登上皇位的朱棣,人生在某一个瞬间,失去了目标。
这种失去目标,不是朱棣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恰恰相反,作为皇帝,他想做的事情,他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得不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计划中的迁都、消灭北元,当下的平定政局、杀光建文余党,未来的治理国家、永乐大典等等。
但越是做事,越是忙碌,朱棣反而有些茫然。
自古以来,英雄豪杰无不想要建功立业,封侯拜相!
而他朱棣已是人间帝王,更是唯一在大一统王朝造反成功的藩王,他还有什么目标呢?
朱棣曾经想过,如果说自己有一个可供参考的人物,那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同样是开国皇帝的非嫡长子,同样是军事能力当世第一,同样是得位不正背负了污名。
而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区别,也就是李世民证明了自己执政的能力,而朱棣还没有。
而今天,在诏狱里,姜星火的八个字点醒了他。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他朱棣要做的,不是追平李世民,而是文治胜过唐宋,疆域远超汉唐!
这才是他的目标啊!
“男儿当如是!”
朱棣拍案叫绝:“纪纲,斟酒来,这八个字,便当浮一大白!”
由于隔墙有耳的密室设计,声音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密室里的动静,姜星火和朱高煦并不能听见。
几杯烈酒下肚,朱棣的思绪也完全沉浸在刚才的话语中。
他似乎隐隐约约地抓住了些什么.
想要完成“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功业,靠唐太宗时那样自然恢复休养生息,或者是汉武帝时那样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肯定是不行的。
压榨饱经战乱的百姓没有任何意义,扣田赋能扣多少银子出来?百姓早就成穷鬼了。
朱棣当然清楚丝绸之路的意义,但自唐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就渐渐落寞,海洋贸易也确实成为了获取额外巨量财富的唯一途径。
所以,想要完成盖世功业,就要下海!
英雄所见略同!
如今北元和蒙古帝国分裂出的其他汗国,依旧占据着丝绸之路,而朱棣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正打算派人效仿宋朝与元朝,走海路向西,进行规模巨大的官方贸易。
姜星火,跟自己想到一块去了!
可听姜星火的说法是,自己独吞下海的财富,注定不能长久?
朱棣不悦地咧了咧嘴角,在酒精的作用下,他隐藏的情绪开始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墙外,朱高煦忍不住问道。
“姜先生,不是讲‘如何解决供养宗室’吗?为何转移到了‘大明的海洋贸易’上去了?”
姜星火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供养宗室的核心问题在于‘在俸禄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增长的宗室人口数量导致国家财政产生巨大压力’。”
“而这个核心问题,光靠第一条解决办法里的减少俸禄、缩减等级、制度调节等等,是无法完美解决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做增量计算而不是存量计算。”
什么增量计算、存量计算,这种高深术语朱高煦没听懂,但是觉得自己大受震撼,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厉害。
“想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就要进行海洋贸易,明白了吗?”
“但大明疆域广阔,农耕文化已经深入到了百姓的骨髓里,即便是沿海地区在宋元两朝尝到了海外贸易的甜头,可作为华夏作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从没有丢掉过耕耘的习惯。”
“所以,从本质上讲,大明其实依然保持着农耕文明的保守性。”
“而海洋贸易最大的敌人,就是根植于农耕文明产生的士绅阶层。”
“反过来讲,供养宗室要扩大财政收入进行海洋贸易,进行海洋贸易又何尝不需要宗室阶层的力量?”
在隔壁听课的朱棣,举起酒杯的手,愣在了半空中。
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
事实上,对于海外的认知,明代的统治阶层并非一无所知。
相反,由于蒙古帝国的大征服,无论是彻底贯通的亚欧大陆桥,还是从大元到马穆鲁克时断时续的海上联系,都已经为持续了上千年的东西方贸易提供了重新认识彼此的机会。
蒙古人、色目人、西洋人、波斯人这些人在元末的南方都是司空见惯的存在。
因此,关于海洋贸易的巨大利润,大明的高层是一清二楚的。
朱棣非常清楚放开海禁的阻力,不仅源于朱元璋的祖训,更重要的是朝廷担心海外贸易会使农民离开田地,从而造成大明社会的不稳定。
直白点说,放开海禁首先损失的是以文官为代言人的大明士绅阶层的利益。
如何对抗士绅阶层对海洋贸易的抵制?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等待着姜星火给他指明隐藏在迷雾中的道路。
姜星火捋了捋自己的思路,缓缓说道。
“你也知道,从宋末以来地方上就有许多‘士大夫’阶层,他们拥有着大量的田地田产,而蒙古人的包税制,则让他们的田地兼并愈发肆无忌惮。
这些人在大明开国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的士绅阶层,而且他们分布广泛、无处不在,影响力极为庞大.在乡野中有威望,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他们垄断了田地,控制了人口,掌握了舆论导向,甚至控制了下层科举考试的考题。”
“这些士绅不仅仅是地主还是学阀,这就导致了士绅与文官,基本是衍生与被衍生的关系,是一股盘根错杂的力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斩断。”
“大明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初,对这股力量采取了削弱措施,一方面清查田地兼并,一方面打击贪腐在此过程中,这些田地兼并者的地位急剧下降。”
“而另一方面,太祖高皇帝在这个时候开始扶植新的阶级,在这片田地上,新的军功权贵阶层渐渐崛起。”
“这些如同昔日北周隋唐的关陇门阀一般的开国勋贵武臣,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权柄,逐步压过了旧有的田地兼并者,甚至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
“这时候,士绅文官便成为了皇帝和勋贵武臣共同的敌人,士绅文官与新崛起的勋贵武臣,展开激烈的交锋。”
朱高煦听得入神,不由地问道:“那姜先生觉得士绅文官和勋贵武臣,到底谁能胜出?”
“士绅文官。”
姜星火干脆答道:“最多再过五十年,勋贵武臣就会彻底失势.再过一百年,勋贵武臣见了士绅文官,就得下跪舔靴子。”
怎么可能?!
朱高煦有些不可置信,无论是洪武朝的开国勋贵,还是如今永乐朝的靖难勋贵,权势气焰可都是稳压文官一头的,文官根本无法与其相抗衡,是典型的武夫当国时代。
可是姜星火竟然告诉朱高煦,士绅文官能够赢得更长远的胜利?
“为什么?”朱高煦大惑不解。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却必须重复每三年一次的科举。”
轻轻一句话。
好似于无声处听惊雷。
“啪!”
朱棣手中一直捏在半空的酒杯,掉落在地。
精致的瓷杯迸溅在地上,成了一片片不规则的碎片。
纪纲来不及收拾地面,甚至来不及擦拭被瓷片划伤的皮肤,在朱棣身边旁听的他,陷入了跟朱棣同样的呆滞。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民国投机者第五部队[精校版]铁血德意志[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隋末之乱臣贼子[精校版]巨浪[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晚唐浮生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