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明国师 第106节

作者:西湖遇雨
面对这个问题,姜星火罕见地沉思了片刻。
要讲,当然能照本宣科地讲。
但是以他们的认知水平,百分之九十九是听不明白的。
如果姜星火再把海陆四循环的四个压力点一画,估计他俩就直接蒙圈了。
所以,要讲明白,但是有些东西可以省略,最好用他们日常能理解的方式去讲。
而有些概念,譬如“冷高压”,可以不是那么较真,严格意义上来讲,高压或者低压是气压概念,不能跟寒冷或者炎热绑在一起,会造成误导并不是说冷的就是高压,热的就是低压。
但是姜星火决定先不讲的那么教条、刻板,先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日后等补充的知识多了,他们自然也就明白了。
所以姜星火认真地沉思后,捋了捋思路,开口说道。
“为什么会形成风,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刚才在讲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
朱高煦迟疑地问道:“姜先生是说,那、那个‘比热容’?”
“对。”
“先说冬季的西北季风。”
姜星火指着文字地图问道:“在我们正常的认知里,大明的田地已经极为广袤、辽阔了,是不是?”
朱高煦和李景隆点了点头。
这自然是没什么问题,而且符合常人认知的。
李景隆补充道:“而且不只是大明,大明的西面,还有近乎无穷的陆地,蒙古人曾经探索过,但即便蒙古人远征了几万里,光是赶路都要花费数年,却依旧没有向西探索到世界的尽头倒是向南的方向,唐朝的玄奘就有记载,天竺的最南部比我们的最南部要更向南,但是并不算极远,天竺向南的陆地也是有尽头的。”
姜星火的手指,在文字地图的右侧,画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圈。
“那如果我告诉你们,我们东侧的大海茫茫无际,比我们已知的陆地都要宽广,你们信吗?”
两人剎那犹疑,对视一眼后,反而都同时点了点头。
“传说中,东面的大海苍茫无际,即便是徐福等准备充分的船队,出海远航依然无法探索到大海的尽头,东面的大海,确实有可能比我们认知里的陆地还要大,否则一代代人出海,总该是有人看到尽头的。”
两人思维的开明程度比姜星火观念里的古代人似乎要高一点,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事物,只要讲的言之有理,他们能听得懂就能接受。
“信就好。”
姜星火点点头,下了个定义道。
“季风的本质,就是海洋和陆地因为比热容不同,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姜星火首先打了个补丁防止抬杠:“我们先不纠结海洋和陆地谁更大的问题,因为你们很难观测或感知到海洋的大小所以我们先做个不那么正确的假设,就假设海洋和陆地的大小是完全相同的,这样排除了干扰,更容易让你们明白季风形成的原理记住,仅仅是为了让你们方便理解,不代表海洋和陆地是真的大小相同。”
两人表示理解,这样就不用纠结推导过程受到陆地和海洋大小不等导致的差异了。
“你们都知道,我们刚刚已经讲过了,那就是水体的比热容,要大于田地,也就是说,海洋的比热容,总是大于陆地的,没问题吧?”
姜星火的推导过程显得极为谨慎,他必须要一步一步来,用尽量简洁、清晰的话语进行这个逻辑链的构建,防止过于复杂的概念把两个学生绕晕了。
“没问题,水体的比热容是很大,刚才朱煮沸不了的水,已经举例了。”李景隆全神贯注的思考,差点让他说漏嘴,朱高煦瞪了他一眼,李景隆顿时有些后怕。
对于姜星火不知道他们身份的事情,嗯,最起码是姜星火表现的是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件事两人一致认为,就当姜星火确实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因此需要继续隐瞒下去。
最好能隐瞒到出狱,甚至是出狱之后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隐瞒?
李景隆和朱高煦的理由主要有这两点。
当先最重要的一条,自然是两人担忧如果姜星火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那么必然会产生顾忌,毕竟,两个普通的勋贵二代,跟大明的二皇子、百官之首曹国公,肯定是不一样的。
有些话说给熬鹰斗狗的勋贵二代说没事,说给二皇子、曹国公,那肯定是有事的,还是大事。
虽然他们也确实需要姜星火这些讲的这些东西来搞出大事.
但总归,让姜星火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很多话姜星火可能就不会这么如实地说了。
变相的,他们和整个大明都要损失很多知识,这些无比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无法承担损失的,所以必须要隐瞒身份。
至于第二个原因嘛,其实隐藏身份并非只是为了隐瞒姜星火,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
在他们看来,姜星火既然是超越世间凡俗之人的存在,而且也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告诉他们,那么他们自然是不希望姜星火再受到任何凡间意义上伤害的。
这种伤害,既包括了身体上,也包括心理上。
毕竟,姜星火无意中在讲课时指点江山所说出的这些东西,其实已经逐渐对外界的大明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别的不说,就说“摊役入亩”这件事。
要是让天下的士绅、儒生知道了,这条使他们觉得斯文扫地而且再也留不住佃农,使得他们直接损失了许多财富的计策,就是姜星火提出的,那么你猜猜姜星火会面临什么?
极端一些,姜星火他本人会遭到刺杀,这种刺杀,不一定是阴谋论里有什么大人物指使的,也有可能就是受到“摊役入亩”政策影响的落魄书生,气愤之下行博浪一击。
这种事情,如果真的发生了,谁说的清呢?
而姜星火不知道他俩的身份,在诏狱里自然是安全的,毕竟藩王谋反试图围攻诏狱的事情,大概率不会再发生第二次了。
如果出了诏狱,朱高煦把他请在身边,有这位天下第一猛将的保护,还有许多的骁勇护卫,想来姜星火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心理上,那就更直接不过了。
朱棣这个新皇帝都天天挨骂!
而且士绅骂你、损你,毁坏你的名声,你有什么办法呢?
这就跟后世的网络喷子一样,嫉妒你比他过得好,就会在网络上无限地污蔑、造谣你。
只有几个人还好,你还能一个一个地去反驳,证明他们的污蔑是错的,维护自己的声誉。
可如果他们是有组织、有规模的匿名行动呢?就连诉诸法律,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须知道,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些词可不是假的。
网络暴力是真真切切地能杀人的。
在这个时代,一样如此。
所以他们认为,姜星火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哪怕是出狱了,他们同样也会假装不知道姜星火这个“为大明提出了无数重大政策”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姜星火及其家人的声誉。
否则,一旦被士绅阶层知晓,并用诋毁声誉的办法拿来泄愤,那无疑是会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造成极为强烈的心理压迫。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朱棣那样,坦然地面对千夫所指、万人痛骂的。
朱高煦和李景隆之间的眼神交换,姜星火自然是有察觉的。
但是这种察觉,却并没有联想出更深远的东西,姜星火眼下的状态,正处于大脑极度专注的讲授模式。
当然,这是因为他顾不上想,若是讲完课后,或许遇到某些事情、看到某些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两人的不对劲来。
姜星火继续说道:“既然你们也同意了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来,在冬季的时候,海洋与陆地的气温都会下降,但是陆地由于比热容低,所以陆地的降温比海洋更加明显,对不对?”
他讲述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李景隆和朱高煦不约而同地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
“冷的地方,空气的压力更高;热的地方,空气压力更低。”
李景隆略微思考了片刻,便示意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只需要把空气也看成是某种物体就好了。
“而风的形成,便是由空气压力高的地方,向空气压力低的地方吹拂。”
“综上所述,在冬季,由于陆地的比热容低所以气温更低,也就是更冷,形成了高压力的地区,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于是冬季的风,就是从空气压力高的陆地,吹向空气压力低的海洋,也就形成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
姜星火觉得自己的讲述已经比较通俗易懂了,两人又没有提出明显的质疑,于是继续讲了下去。
“同样道理,夏季陆地跟海洋相比,由于比热容小,增温强烈,海洋比陆地气温低,更冷的海洋是高气压,于是向更热的陆地吹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洋上充满了水汽,而且同样是风,因为夏天气温高,夏季的风就是比冬季要热,也就导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夏季季风。”
“而这两种不同的季风,让华夏大地形成了以下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农耕文明!”
姜星火顿了顿说道。
“那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同时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正因如此,才有了春种夏熟秋收冬藏的华夏文明!”
第112章 朱标之死,关中风水不好?
历法,是华夏文明为了对应农时而制定的。
春季,在人们眼里就是农忙期间,这个季节,地里的庄稼需要种下种子,播撒希望;秋季则是丰收季,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混口饭吃也不会那么辛苦,这也是很多农村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可就是这种大家上千年来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却并没有人真正知道,春种夏熟秋收冬藏到底是因为什么。
而今天,姜星火讲清楚了!
是因为季风!
就是因为华夏大地上轮流交替出现的温暖湿润的夏季东南季风,以及干燥寒冷的冬季西北季风,所以才会形成了这种有规律的农业现象!
“真乃神人也。”张宇初的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就如同张宇初每天起床、袁珙每次出场时都会念得那几首诗一样,道门里,同样也有几首据说藏了大说法的诗句,被认为是古代的风水术士,用来观测地理,预言天象,推断命运的。
张宇初曾经仔细观察过古籍,发现在汉朝,便有人曾经提到过“阴阳交泰,四象齐备”的类似概念。
而李淳风,则是风水宗师中最具盛名的存在!
李淳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也是有记录最早关于风的专着。
“夫风者,万物之象,日月光明昭昭之使见。”
据说,自李淳风仙逝后,世上最顶尖的风水术士,十个里面有六个都是李淳风门徒,而李淳风留下的那些东西,却再也无人能运用到如他那般的地步。
而今日,曾经阅读过的李淳风的著作,在张宇初的脑海里,随着姜星火的不断讲课深入,开始浮现、熟悉、重新定义。
“难道,李淳风说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姜星火所讲皮毛?”
这么一想,倒是极有可能!
毕竟在古代的时候,这些风水秘术,都是被神化的存在。
而“风水之道”,也被视作是“风水术”的总纲。
张宇初越想越激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内心已经疯狂咆哮了起来。
“什么叫做风?夫风者,万物之象!”
“如今听姜星火讲课,本天师已经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