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明国师 第174节

作者:西湖遇雨
第二,完善数学的形式逻辑,撰写由易到难,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数学教材。
形式逻辑在中国没有发展的结果是,我们的华夏文明见长于归纳,但是缺少形式逻辑,缺少演绎的、严格的框架,同样缺少严谨的定义。
譬如数学上有二项式定理,中国历史上有杨辉三角形,展开以后实际上就是二项式定理,但是它的表述和思考方法不一样.杨辉三角是中国古时候的数学家为解决高次开方问题找到的工具,但当时的著作中没有给出具体推导过程,所以后世人只能认为杨辉三角是当时的数学家通过归纳总结发现的。
而二项式定理不同,是逻辑推理演绎出来的,牛顿给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公式和推导过程。
而【定义】【逻辑】这些,无不是近代科学之基础。
在姜星火的心中,【定义】【逻辑】【教材】的推广普及,远远比自己一个人狂点科技树,要强得多得多!
不重视根基而妄图盛开。
便犹如剎那之烟火,过眼之云烟。
科学基础与体系的创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才是真正能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
否则等自己死了,大明的科技不又回到了老路?
这便是群众史观的另一种解读了。
不管是推广数学还是点科技树,同样也需要无数千千万万受过基础教育的人,经过筛选、过滤,去从事相关研究。
这些人中,或许有些人会去从事其他与科学和数学无关的工作和职业,但是当他们看到熟悉的让人头痛的数学知识时,还是会回想起年少青葱时的那段岁月,彼时种种难题,又何尝不是对未来命运的某种解答呢?
姜星火思绪飘忽,也不过是剎那之事,最终归于眼下。
他只说了三个字。
“三个月。”
“什么?”
朱高煦和夏原吉齐齐惊愕。
这个数字,跟他们提出的十年八年,或是一年,差距都有些过大了。
大到他们觉得姜星火是在开玩笑。
“我说三个月这是往长了说的。”
见两人不解,姜星火解释道:“你们觉得收税需要多高的术数本领?加减乘除,不够吗?只是让他们收税,不被轻易哄骗了就行,最后还得往上一级报呢,自然有更加专业的术数先生来做帐、核帐。”
“加减乘除。”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也挺难吧。”
夏原吉忍不住提醒道。
“一百个人里,有九十多个是不认字的。”
“不需要认多少字,就用阿拉伯数字,做帐也是如此。”
“那涉及到多余的数怎么办?”
夏原吉同样以手代笔,在地面上写下了“三又一分四厘一毫六丝”,这是日常用到圆周率的文字表示。
姜星火直接写了3.1416。
“加个点。”
夏原吉愣了愣,旋即恍然。
确实简单地多。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姜星火前世,很多学生认为“分数”、“平方”、“开方”也是舶来词,其实不是的,《九章算术》所作的注本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分数还是称“分数”,“平方”、“开方”(全称“开平方”)也是一样的称谓。
实际上现代数学上的中文术语,大部分和古代从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于夏原吉为什么不震惊?
人家是户部尚书,姜星火讲他从来没听过的经国济民学,讲货币体系,夏原吉当然震惊。
一个普通帐房先生都懂的数学,有啥好震惊的?
阿拉伯数字和小数点,不过是另一种简单易推广的表达形式而已。
“如此说来,懂术数倒是可以解决了。”
夏原吉颔首,旋即疑问道:“术数只有这几个数,脑子活泛点,加减不教都会,乘除学学九九表,大略也能应用.大不了死记硬背嘛,实在背不下来,印刷出来贴墙上也花不到一文钱。”
“问题是,识字怎么解决呢?”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煦也跟着深思起来。
军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体会的。
基本全是丈育。
识字这件事,对中国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基本上是无缘的。
会说汉字不会写汉字,再正常不过了。
保守估计,大明此时的文盲率,至少是高于95%的。
原因也很简单。
中国古代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识字的。
为啥?
古代中国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而农民不需要像现代那样学会使用化肥、农药,操纵新式农业机器。
他们只要会用锄头,会用镰刀,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这不是有手就行?
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一生都不会离开乡村,有的一生没有去过县城,只去过附近一二十里的乡镇。
那么,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处呢?
况且,在古代学会识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来说,文字是比较难学的,儿童至少要学习三到四年时间才能达到看书、写信的地步。
当年没有公学,都是私塾,上学费用虽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这对于孩子通常很多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太能承担得起的负担。
靖难之役时期扩编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农家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识一个了。
而且年龄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岁,大的二三十岁,性格又普遍暴躁,怎么教?
面对两人的质疑,姜星火问道。
“我问你,不识字的人,会不会说话?”
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是会说话的不会说话,岂不是成了哑巴?”
“但凡会说话的,我就能三个月教明白他写五百个常用字。”
“姜先生莫要说笑!”
夏原吉知道皇帝在旁边听,连忙开始提醒。
要是皇帝当真了可就不好办了。
姜星火反而道:“谁说笑了?”
“不会写五百个字,不会写日常信件,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人,你不觉得就不该这样让他过一辈子吗?更何况,这不是一个人,而是数以千万计的人。”
“一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又怎么能让他直起腰杆子活呢?”
“那姜先生凭什么保证能教会给他?”
朱高煦愕然道:“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吧?”
“我说的不止术数和文字,还有很多东西,统统都可以教。”姜星火淡定地说道:“至于不会写字.呵,我们不妨打个赌?”
“赌什么?”朱高煦道。
“去民监给我找几个不识字、不会算数的犯人,不要穷凶极恶之徒,就那种犯了小错的。”
姜星火说这话,便是因为燕军攻入南京大肆株连,为整顿风气更是轻罪重判,而南京城内由于建文时期的废弛,监狱大多倾颓塞不下人,很多其他类型犯人也被临时关到了诏狱里。
“告诉他们来我这每天学一个时辰,达到学习要求,多一个馍馍吃,达不到也没惩罚。”
姜星火看着朱高煦说道:“我相信你能办到。”
“我的刑期还剩不到三个月两个多月后,也就是我出狱前,你们再来看看,这些人会不会算加减乘除,会不会识五百个常用字。”
第159章 信息茧房
“姜星火,真的能做到让不识字不识数的人,两个多月就会加减乘除,会认识五百个常用字?”
这下,连朱棣都有些不相信了。
原因无他。
他朱老四上学的时候,虽然上的有点晚,但是识字都是名冠天下的大儒宋濂手把手教的。
嗯,就是那个写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还有《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位。
那么朱棣学了多久呢?
五百个字,学了半年。
你说朱棣笨,那肯定是不笨的。
你说宋濂不会教书,那更是不可能。
所以朱棣参照自己儿时的经验,很直观地得出了结论。
——不可能!
最顶尖的教育资源,配合上自己绝对是聪明的头脑,而且还是儿时接受力强的时候,三者相加,五百个字还得学半年,凭啥诏狱里随机拎几个囚徒,两个多月就能学明白?
你是不是在侮辱朕?
蹇义和茹瑺也是连连摇头,显然他们也不相信姜星火能够做到此事。
唯独老和尚道衍一脸淡定地坐着。
他知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