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6节

作者:月麒麟
直到今上继位,才正式下诏,确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
然而此次亲征,北京作为都城,最大的弱点再次暴露出来。
那便是距离边境太近!
虽然如此便于调动大军,容易控制朝局,但是一旦事有危急,便是天大的事!
别的不说,要是如今都城南京,即便是从亲征的靡费上来说,六部的老大人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拦下皇帝,又岂会酿此大祸?
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说,都城北京,的确容易控制边境,但是相对的,敌人想要越过边境,直逼京城,也是容易的很。
便如现在,也先兵锋直逼宣府,距离北京不过数百里的距离。
只需越过长城,便可长驱直入,一路打到北京城下,若是京师也被攻陷,那大明朝必然会立刻烽烟四起,分崩离析,有社稷倾覆之危。
所以此刻,京师防务该如何整饬,实在是重中之重,相较之下,便是天子的安危,都要稍逊一筹。
说句大不敬的话,天子纵然葬身敌国,大明尚有后继之君,但是若是京师也被攻陷,国之不国,何来天子?
在场诸人,皆是心里门清儿,这件事情才是眼下最紧要,也最难办的,稍有不慎,他们便是让大明倾覆的罪人。
于是一时之间,殿中再度安静下来。
停了小半刻,孙太后忽然道:“哀家情知此事干系重大,我本为后宫妇人,勉力操持,皇帝出京前,命郕王留守京师,此时正是宗室大臣齐心协力,共抗危难之时,郕王何故一言不发?”
朱祁钰略愣了愣,前世的时候,孙太后可未曾对他发难,难不成因为他的重生,许多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顾不得细想,朱祁钰开口道:“太后恕罪,此事的确太过重大,臣一时也无良策。”
在场诸大臣本以为郕王开口,能说两句有用的话,却不曾想,他这么老实。
也是,这位郕王爷素来低调,性格柔弱,不然的话,天子也不会放心留他在京城监国。
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多加感叹,便听朱祁钰再度开口:“不过本王既身负皇兄所托,值此危急之时,自当尽心。”
“本王以为,此事最大的关键,在于我等是否能够保住京师,于侍郎,焦驸马,你二人一人提督京师防卫,一人暂时主事兵部,可否给本王透个底,我留守京师之官军,可战者有多少?”
话音落下,孙太后的目光拧了拧,看似不经意的将目光落在朱祁钰的身上,不知在想些什么,但是倒也未曾出言多说什么。
毕竟是她先开口问的。
而且按照道理来说,她本就是后宫妇人,不适合直接就朝政发表看法。
但朱祁钰却是皇帝出京前指定的监国亲王,虽然大多数时候什么也决定不了,可这种商议朝政的场合,理当由他来主持。
于谦被点了名,立刻出列,不过没有马上开口,而是仔细盘算了一番。
倒是驸马都尉焦敬没怎么犹豫,道:“我京营大军,本有官军二十余万,此次天子亲征,因其事急,多从京营抽调,如今城中三大营留守官军,约莫有七万之数,这其中尚包括匠户,后勤之众,若论可战者,应有五到六万。”
在场的气氛立刻低沉下来,虽然大家都知道,事情危急,但也没想到危急到了如此程度。
堂堂京城,竟然只有五六万人可供调动。
想那天子亲帅二十余万大军,倍于也先的兵力,尚且遭此惨败。
如今京中官军不足敌军的一半,这仗该怎么打?
这个时候,于谦也盘算好了兵员,开口道:“京营那边,大约有五到六万可战之兵,但除此之外,我京师九门巡防官军,应有七八千人,加上直隶留守官军,由南京而来的运粮官军,全部用于守备京师,可战之人,应能有十万之数。”
十万,这个数字勉强还算让人有那么一点安全感,至少和敌军大致相当了。
但是即便如此,殿中依旧愁绪一片。
毕竟二十多万大军都打败了,眼下就算有十万,真的够吗?
这个时候,翰林侍讲徐珵出列,道:“启禀圣母,王爷,臣冒死以闻,数日以来,我京师疾风骤雨,诸星不定,天象晦乱,历数不明,如今又有土木之事,足可见天命已去,臣冒死上言,此等危难之时,惟南迁可以纾难,伏请圣母三思。”
朱祁钰神色略略一沉,这个徐珵,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重活一世,若说他最恨谁。
那自然是谋划并参与了南宫复辟的那几个,巧合的是,徐珵便是其中之一,只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改名徐有贞。
此人乃宣德八年进士,多智谋好功名,但是却不得不说,是个实干家。
除了对经义儒信手拈来,对于天地理,兵法水利之事,也多有研究。
不过朱祁钰觉得他有意思,却不是指这个。
重活一世,还是有许多事情与记忆当中不同。
前世的时候,他没有这场大病,而是按照圣命正常监国。
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是似土木军报这等大事,他却肯定是第一时间知晓的。
所以前一世,于谦得获军报的第一时间,是立刻找到了提督京师防卫的驸马都尉焦敬和他这个监国亲王郕王。
然后三人联袂入宫禀报,孙太后也不曾直接摆驾本仁殿召见大臣。
得获消息后,她一边准备财帛金银,另一边则是按照规矩,诏命郕王召集大臣商议策略,最终禀报给她。
但是这一世,因为他这么一病不起数日。
于谦不知他已经醒来的情况下,事急从权,直接入宫禀报,导致孙太后直接召见大臣,他又阴差阳错的进来插了一脚,便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于是,这便形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这大殿之上,到底该谁做主?
王老大人提出的三项当务之急,第一项和第二项勉强算是和皇帝相关。
作为天子生母,而且事情又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孙太后自可一言而定。
但是这第三项,却是真真正正的涉及到了社稷江山。
和后宫,甚至和天子的安危都没什么太大关系,属于纯正的朝堂政务。
于是问题就来了。
按照规矩,肯定是受圣命监国的郕王主持此事更加名正言顺。
但是在场大臣都知道。
事实上,真正掌握京城实权的,是座上的太后娘娘。
这一点,单看军报入宫之后,太后娘娘能够即刻戒严九门便能知晓。
说白了,郕王有大义名分,太后却掌握着实权。
那么到底该奏事给谁,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题。
若是没有朱祁钰这么一病,那么理所当然和前世一样,孙太后压根不会出现在这个场合,应当由他来主持。
而若是没有朱祁钰这么急急忙忙的赶进宫来看贤妃娘娘,那群臣也不用犹豫,直接禀奏给能做主的太后便是。
可偏偏现在,二人都在,于是便形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刚刚孙太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又因着她是主动开口提问朱祁钰,所以只能任由朱祁钰掌握了话语权。
但是殿中的大臣们,个个心里门清儿。
所以不管是焦敬,还是于谦,话说得都是含糊其辞。
虽然在具体的情况上丝毫没有隐瞒,却没有说清到底是奏给谁的。
可是这徐珵一开口,就直言“启禀圣母,王爷”,话说到最后,更是干脆丢掉了朱祁钰,说“伏请圣母三思”。
虽然在这个关口,没人会追究这么一点小小的不妥当。
但是往往越是这样的细节,才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真正的心性。
前世的时候,朱祁钰不曾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等眼光看人。
但是七年天子,百年的世事浮沉,却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只这一个细节,他便可以断定。
这个徐珵,心中并无礼法大义,只有利益功名。
对于他来说,名誉礼法,根本不值一提,他只看重实实在在的权力和好处!
不过他这话一出,其他人还未有反应,侍立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金英立刻站了出来,声色俱厉道:“放肆!此等诛心之言,尔欲乱我祖宗朝纲乎?”
第7章 南迁之议
朱祁钰眸光闪动,望着金英的目光带着几分赞许,同时又有几分复杂。
终究,还是有许多事情,依旧未变。
虽然场合不同,但是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场景却一般无二。
前世的时候,这徐珵也曾提出南迁之议,和如今一样,也是金英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平心而论,徐珵这个时候提出南迁的想法,并非全无道理。
大明立国几十年,历代皇帝对于都城的位置,皆是摇摆不定。
虽然到了先皇和今上之时,无论是从名义上还是实权上,都彻底确定了北京的都城地位。
但是须知,今上下诏正式将北京作为都城,令南京为陪都,也不过是在正统六年,距离如今方才八年而已。
有几代先皇前前后后的折腾的先例在,徐珵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很正常。
其次,便是如今的现实情况。
虽然刚刚于谦给所有人都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这份量到底有多重,还需斟酌。
毕竟二十多万的大军都败了,京城如今只有不到十万战力,实在不能算是十分乐观的局面。
当然,这是摆在明面上的理由。
朱祁钰试着把自己代入徐珵的视角来思考。
从前世的经历便可以看出。
此人好功名,胆气足,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
试想一下,现在的局势是什么?
天子被俘,大军覆灭,京师防卫空虚,局势可谓危若累卵。
这个时候提出南迁,虽然可能被人诟病,但是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拯救社稷于危难的功臣。
而且如今京中做主的是孙太后,顶天了再加一个郕王。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无家[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绍宋[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