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31节

作者:月麒麟
“然则,若尔等据我边镇作为转运点,则粮草辎重绵延不断,必成心腹大患。”
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就是粮草辎重。
大明这次出兵,号为五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能战者,不过二十余万。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就是为了供应大军的辎重后勤。
对于大明来说,是这个道理,对于也先来说,自然也是!
瓦剌大军一路南下,看起来势如破竹。
但是实际上,他每进一步,后勤的压力就大一分。
这也是瓦剌大军,每到一处,必定大肆掳掠的原因所在。
若不靠掳掠补给,凭他们的转运能力,根本不可能供应十万大军这么长的时间。
在场的大多数都是臣,对于兵事并不熟知。
虽然他们心里知道,这等事情不能答应,但是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然而作为兵部侍郎,对于边镇形势,自然是了然于心。
一番解释下来,众大臣心里也明白了七七八八。
于谦说完之后,又有人站了出来,道。
“于侍郎言之有理,边镇为我大明边防重中之重,断不可失,况我大明寸土之地,皆是社稷之本,祖宗基业,岂可言弃?”
朱祁钰打眼瞧过去,说话的是个给事中。
他倒是有印象,此人名为李侃,现在应当暂掌礼科。
身为风宪官,这番话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不过朱祁钰还是没有开口。
因为还不够
焦敬那边,身为勋戚,如今地位岌岌可危。
眼瞧着朱祁钰这位郕王爷没有帮着勋戚的意思,看样子是打定主意要跟着太后走到死了。
正是因此,他才会冒着被一众臣攻讦的风险,说出这番话。
这一点,单看他说话的时候,一直瞄着金英的脸色,便可以看出。
不过勋戚这边,朱祁钰其实不甚在意。
前头说了,如今的勋戚,经此一役元气大伤,算得上是青黄不接,能出来说话的就那么几个,根本不可能抵挡臣的打压。
何况他们本就是靠着天子的,朱祁钰就算帮了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取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没有必要
他心里清楚,他的基本盘在臣这边,至少现阶段是这样。
所以他首先要探明的,就是臣这边的态度。
刚刚于谦等人的一番话,算是大略表明了态度。
但是还不够
果不其然,没过片刻,翰林院学士陈循便出言道。
“话虽如此,但边镇虽重,天子安危亦是社稷之本,臣以为,若那也先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如金珠财帛等物,可酌情答应,以安抚其心,若全然拒之,恐其羞怒之下,对皇上不利!”
第29章 朝臣勋戚(排行榜加更第3章)
但凡议事,必定会出现保守派和激进派。
只不过如今的集义殿中,这两者的角色反了过来。
本应主战的勋戚武将,主张逆来顺受,忍字当先。
相反的,本应主和的臣,却主张一力抵抗,拒绝一切要求。
不得不说,算得上是一大奇景。
归根究底,是因为勋戚如今势弱,又依仗于天子。
就如两位爵爷那么心疼的原因一样,勋戚就那么些家,流动性很弱,所以勋戚世家,看似风光无比,但是极度依赖于皇权。
得罪了天子,寻个由头便会被夺爵为民,这一脉的勋戚就断绝了。
对于勋戚来说,只有时时刻刻抱紧天子的大腿,他们才是世袭罔替的世家,也才有足够的力量,跟日渐势大的臣相抗衡。
如今天子被俘,勋戚便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所以除了孙太后之外,他们是最紧迫的想要救回天子的。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次勋戚死难者众多,在朝廷看来,是护卫不力,阿附权奸,酿成大祸,但是若是在被俘的天子看来呢?
那这些随他出征,惨遭杀戮的勋戚,说不准真如焦敬所说,是“忠臣良将”
毕竟他们为了天子,把命都豁出去了!
退一步说,就算是没能救回天子,到时候太子继位,出于孝道,也要善待这些,曾经力主救回天子的勋戚们。
臣则不一样
虽然大多数臣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实际上,天子对于臣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
臣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朝局和成熟的政务处理体系,只要大明这个强大的机器仍然在正常运转当中,那么无论御座上坐的那个人是谁,臣都是不可或缺的。
有着科举这个源源不断的供给在,哪怕是一时被天子打压,也终会再有崛起之时。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层含义就是,只要有天子,就有朝臣。
洪武一朝,可谓是对臣最为严苛之时,剥皮实草,廷杖诏狱,哪一样不让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如今呢?还不是盛武弱!
一代天子就算再厉害,不过数十年的时间。
臣们熬得起!
所以对臣来说,他们最紧迫的需求,是保住边镇不失,相对而言,天子的安危虽然重要,但是却需要往后排。
边镇在,大明的边防就在!
大明的边防只要稳固,那么哪怕得罪了天子,也无所谓,最多就是被打压数年而已。
更何况,那是最坏的局面。
如今也先势大,天子能不能被救回来,还要打个问号
说句大不敬的,若是救不回来天子,到时候新君继位,他们纵然有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有扶立新君的功劳在,大概率还会受到重用和嘉奖。
这也正是这个时候,朱祁钰选择臣的最大原因。
朝局之争,没有永远的对错,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
当前的局面,他的利益和臣的利益相一致,自然而然的便会联起手来。
但是须知,任何一个共同的集团内部,又会有不同的派系和主张。
对于臣这个整体来说,边镇和京师的安危,重于天子的安危,但是在臣的内部,又会有不同的利益主张。
便以刚刚的发言来看,以兵部侍郎于谦和大理寺卿俞士悦为首的部院官员,所持的是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社稷江山大于一切,主张坚决抵抗,绝不妥协!
以给事中李侃为代表的科道风宪官,坚守的是礼法和祖制,所持的观点是祖宗基业不可毁弃。
但是同时,坚守礼法的他们,也必然会认为,天子为社稷国本,要竭尽全力救回。
换句话说,这帮科道官,实际上是个理想主义者,又想兼顾礼法大义,又不想对贼虏低头妥协。
剩下的,就是以翰林院学士陈循为首的侍从之臣。
终明一朝,翰林院的地位都非常特殊。
论实权,它不能和六部相比,甚至连不同的寺监都不如,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任何衙门都替代不了的。
它是臣的大本营,后备军!
如果说科举为臣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的话,那么翰林院就是这个新鲜血液的中转站。
它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家侍读,属于臣当中的近侍之臣,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是阁部重臣的预备役。
至明后期,更是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
这拨人,才是朱祁钰最为关注的。
由于翰林是清流中的清流,故而他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在士林当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掌握着舆论的倒向。
同时,也因为他们都只是预备役,所以跟于谦这样的部院大臣不同,他们也同样倚重于圣恩。
翰林院再好,也得能够熬出头才是资历,若是被天子若恶,一辈子都窝在翰林院里修史撰书,那还不如直接外放当个知县御史去呢!
因此这些人,算是臣当中,比较靠近天子那一边的。
对于他们来说,救回天子,意味着自己立刻就能够受到重用,接替那些部院大臣,而不用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往上爬。
这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当然,身为臣的一员,他们不可能在明面上表现出来。
毕竟,江山重于天子,是臣的基本盘。
但是他们显然也不会像于谦这样的部院大臣一样激进。
所以陈循的观点,事实上代表了大多数侍从之臣,以及一部分官位不高的大臣的想法。
不必像勋戚那样一味退让,但是也不能像于谦一样,全然拒绝。
边镇国土固然重要,连商量都不可能,但是若仅是金珠财帛之物,为了救回天子,给便给了。
甚至于,只要能够救回天子,再过分些的条件,也未必便不能答应。
对于朱祁钰来说,要将朝局上下拧成一股绳,首要要解决的,就是这些侍从之臣。
对于勋戚,一来他们本就理亏,二来他们的利益和朱祁钰相悖,借臣之手打压便是。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无家[精校版]铁血德意志[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绍宋[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晚唐浮生启明1158[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军火帝国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猎谍[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