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35节

作者:月麒麟
高谷行事稳重,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充作经筵讲官,算是当今皇上的半个老师。
他如果也能站到朱祁钰这边,那么臣这边,基本上便能够彻底统一态度了。
不过高谷显然没那么容易被说服,沉吟片刻,道。
“王爷容禀,贼虏性格狡诈,贪欲熏心,又无圣人礼教,出尔反尔乃是常事,不足为道。”
高谷和李永昌不同,于谦的话堵得住李永昌,但堵不住高谷。
他老人家一开口,就堂堂正正的认了下来。
瓦剌就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
这一点没什么好遮掩的,也遮掩不住,若要强行遮掩,便会像李永昌一样闹笑话。
“边镇土地乃大明边境防线,固不可失。”
紧接着,高谷看了一眼于谦,对于他的主张,也肯定了部分。
但是朱祁钰知道,这些都是铺垫,接下来才是正题
果不其然,高谷继续道。
“然而贼虏如今所求者,不过金珠财帛,尔等固然已经失信,但是无论如何,天子仍在贼虏手中,一旦将其要求全然拒绝,我等何以救天子?”
“故而臣以为,似金珠财帛,玉器珠宝,贼虏若要,我等便给。”
“贼虏既知我皇身份,若说区区财帛便能让其送回圣驾,未免天真。”
“金银财帛之物,一则可稳住贼虏,保证天子安危,二则,也向贼虏宣明我大明迎回天子的决心。”
“如此再遣使和谈,方有可能救回天子。”
高谷很显然是仔细的考虑过这件事情,说出的话也十分有条理。
而且一句话就戳破了殿中多数大臣都心知肚明,但是却不敢说出来的真相。
那就是,贼虏既然挟持了大明皇帝,那么肯定是要捞够好处的。
想要不付出一番代价,便救回皇帝,是不可能的!
当然,高谷敢这么直接的说话。
是因为他和陈循二人,不仅仅是翰林学士,他们身上分别都挂着吏部侍郎和户部侍郎的虚衔,以入直渊阁。
换句话说,他们两个不仅是翰林院的掌事官,也是内阁大臣。
凭借这一层身份,他们在朝中的地位,虽然尚不及六部七卿,但是也高过普通的侍郎。
所以说话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讲究。
似这般鞭辟入里的剖析形势之语,别人并不是看不懂,而是不能说。
只有像高谷,于谦这种至少是六部侍郎级别以上的大员,才能这般尖锐的直指问题核心,而不必害怕他人非议。
高谷的一番话说下来,让殿内的气氛有些凝滞。
许多官位不高的大臣,比如工部那位特殊原因,只郎官之身便列席此处的大臣,都有些懵神。
在他们的眼中,六部,大理寺都表明了态度,都察院虽然没说话,但是大概率也是支持于谦的。
座上那位郕王爷,虽然没怎么说话,但是明显也是倾向于于谦的。
这等大势之下,高学士果真如此头铁,定要和这么多大臣作对?
第34章 有人来劝
朱祁钰坐在上首,沉吟不语。
翰林院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的多。
前世的时候,臣内部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甚至就连很多部院的官员,也主张为了营救天子,可以向瓦剌让步。
过分些的,甚至提出可以让出互市权,放开很多紧要物资给瓦剌。
虽然开放物资的提议,被于谦和陈镒等人强力否决掉了,但是让步的声音一直都存在。
朝廷也只是委婉的下令,说圣驾一应器物都已丢失,不要被贼虏所骗,擅自开城。
至于其他的要求,则是一律应下,更是规避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皇帝亲口命令开关,应该怎么做。
这样一来,朝廷的态度暧昧不清,就直接导致了边境守将和京城上下,一直都动荡不安。
直到后来,不断有守将假托天子口谕,行弃城而逃之事,而也先又贪欲不足,一边索要越来越多的财帛,一边挥师南下,直逼京师。
朝臣们才意识到,也先根本没有诚意送还天子,朝野上下让步的声音才彻底消退。
但是那个时候,距离土木之役,已经过了小半个月了。
朝廷犹豫的这些日子,让边境的防线迅速崩溃,直接导致了北京防卫战打的无比艰难。
时至今日,朱祁钰回忆起前世的北京保卫战,都犹自感到心惊肉跳。
那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决定国运的战役!
面对也先的数万大军,没有人知道,这场仗能不能打赢。
他们只知道,必须要赢。
一旦输了,大明百年国祚,便在他们的手中,毁于一旦。
那个时候,朝廷也真正团结起来。
无论臣武将,勋戚宗室,能战者无一例外,全部登上城楼,誓死守卫京师。
甚至于如今朱祁钰想来,都感到无比的庆幸。
但凡打仗,很大程度上都是要赌运气的。
他现在回想起来,有太多次的可能,他们会在那场守卫战当中失败。
哪怕是重活一次,他依旧没有万全的把握,敢说必定能够守住京师。
所以现在,他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分的可能。
他当然知道重轻武的危害,也当然知道,这个时候锋芒太露,会引起很多人的忌惮。
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
若是这场仗打输了的话,一切皆休!
更何况,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明要面对的是什么。
俘虏了大明天子,让也先的野心空前膨胀,他从来都没有一丝要和谈的想法。
从抓到皇帝的那一刻起,他想的就是,如何攻破大明京师,重现大元帝国的雄威!
所以哪怕朱祁钰知道,他哪怕什么都不做,过些日子,在现实的面前,陈循等人也同样会不得不低头。
但是他还是要在今天,打消所有人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等危急时刻,早一天统一所有人的想法,便能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多一分胜利的把握。
但是显然,陈循和高谷所代表的侍从之臣,翰林清流,并不好对付。
哪怕朱祁钰已经用了各种手段,争取到了兵部,户部,刑部,大理寺等等一干衙门掌事官的表态,在这殿中营造了一种大势所趋的迹象,他们二人依旧不动如山。
迹象终究只是迹象!
高谷等人不是那些容易糊弄的郎官,在宦海沉浮多年,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朝堂之上,最重要的是顺应大势。
这不错!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区分真正的大势,和虚假的大势。
身在局中之人,最难辨别的就是这一点,但这恰恰是考验一个官员政治能力的时候。
有明一代,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最典型的就是嘉靖朝的大礼议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到底坚持礼法是大势,还是顺从皇帝是大势。
对于嘉靖朝的官员来说,顺从皇帝是真正的大势,但是对于万历朝的官员来说,坚持礼法才是真正的大势。
通常来说,这种事情,除非尘埃落定,谁也没有办法言之凿凿的说,自己就是对的。
就如于谦现在的主张。
朱祁钰自然清楚,他会赢,所以他主战就是大势。
但是身在局中之人,却并不知道他最终会不会赢,若是输了,那么于谦不仅不是功臣,更是千古罪人。
放到崇祯年间,主战的人难道就真的错了吗?
未必,只是因为战败了,国祚不保,神器崩裂,所以迁都一说被后人认为是大势所趋。
高谷等人入仕多年,面对这样巨大的抉择,或许不敢说能够准确的跟对大势。
但是殿中的局面,还是诳不到他们的。
眼下看似群情汹涌,一面倒的支持于谦,但是实际上,局面远远没有看起来恶劣。
六部当中,只有兵部,刑部,户部表明了态度,而且说话的人,都只是侍郎级别。
其他的人只是沉默不言,未曾表明态度,所以看起来,好像是于谦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一样。
但是只要王直,胡濙,陈镒三人当中,有两个人持反对的看法。
那么局面立刻就会倒转过来。
两位尚书级别的大佬,加上翰林院的两位学士,足以掀翻整个局面。
这三位只要不表态,那么事情就未成定局。
这是殿中真正的局面!
远远没有到了,他们不得不妥协的地步。
所以高谷的态度,依旧十分坚定。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锦衣夜行[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