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2节

作者:月麒麟
“皇上所言甚是,也先狡诈不堪,用兵奇诡,其伤我军民,掳我君上,大明上下皆欲食其肉,寝其皮。”
“然祖宗社稷在上,如今局势不利于我,固守方为上策。”
言下之意,皇上您既然心里都明白,就别折腾了,一心一意的固守京师吧。
说来说去,还是京师的问题。
眼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京师。
对于大明来说,相对于主动出击,固守其实更加有利。
也先大军入关,越是深入,对他就越不利。
首先是地形的限制,从边境往里,越靠近京城,州县,城池,村落,街巷越多,也就越不利于骑兵的发挥。
失去了强大的机动性,骑兵就废了一半。
其次是后勤和战力的问题,也先越往里走,后勤路线就会越长,虽然可以依靠掳掠补充后勤。
但是须知,各地亦有官军驻扎。
也先一旦入关,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或许主动出兵力有不逮,但是倚城固守,相互声援之下,也先势必不能像在边境一样来去如风。
到时候瓦剌大军的脚步被死死拖住,反倒合了大明君臣的意。
此战,也先要求快,速战速决,就必须依仗自己的后勤!
越是深入关内,后勤转运的压力就越大,越需要准备充足。
这恐怕也正是也先迟迟没有发兵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也先自关外长途奔袭,一路需要攻克多个关隘,等到他打到京师的时候,必然是人困马疲。
反观京营这边,却是以逸待劳,磨刀霍霍已久,先天便占得了先机。
所以于谦才会说,固守方是上策。
面对着于谦期待的目光,朱祁钰却是没有给出他想要的回应,而是对着陈懋问道。
“陈侯,依你之见,若要派军前往大同,何人可以领兵?”
于谦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没想到,皇帝明明如此清楚主动出击的不利,还是坚持如此。
叹了口气,于谦上前一步,正打算开口劝谏,却见天子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
朱祁钰将目光抽离边防图,转身盯着于谦,道。
“于卿放心,京师之重关系社稷,这一点朕自然知晓,所以,朕不会动京营,但是也先如此辱我大明,单纯固守,亦非朕所愿,望于卿能体朕心!”
这话说的口气轻描淡写,但是实际上已经很重了。
连“望于卿能体朕心”都说出来了,于谦再要强劝,就是不识抬举了。
不过话说回来,于谦的确是以社稷为重,但可不是个愣头青!
不出动京营,是他的底线。
毕竟,只要有京营在,他就有信心,能够守住京师。
在此基础之上,虽然于谦依旧对于天子所说的“大胜”,不抱什么希望。
但是他明智的没有继续开口。
在于谦看来,只要京师在,大明的根基就在,哪怕天子再从其他地方调兵,再闹出什么败仗来,也无非是多休养生息一段时日而已。
当此局面之下,没有必要跟天子硬顶着。
何况,于谦身为兵部尚书,就算天子真要做什么,也绕不过他,所以思忖了片刻,于谦还是拱了拱手,道。
“臣,谨遵陛下圣谕。”
上架感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正式上架了。
上架之前,照起点的惯例,还是要唠叨几句。
先上干货。
一,关于上架,明天开通后台权限,上架当天爆更十章,分两次更新。
中午十二点更新五章,下午六点更新五章。
二,关于加更,很惭愧大家一直以来的喜爱,但是作者实在手残,所以一直不敢承诺。
不过都上架了,再没个说法就说不过去了。
大致说几个吧。
以月度为计算,累计500张月票加更一章,月底清零。
以月度为计算,累计打赏10000起点币加更一章,这个后台会有记录,月底清零。
一次性打赏一个舵主,加更一章,一个盟主五章,一个白银盟二十章,一个黄金盟……不敢想。
新书上架是最重要的一道坎,恳请大家,不管是起点本站一直支持的,还是在渠道看的,或是其他没版权网站看的,都能来赏个首订,拜谢各位。
干货完了,
…………
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还是有些感慨,关于朱祁钰和朱祁镇这对兄弟,几年前写上一本书的时候,就有过构想,本来是想写朱祁镇,因为好写。
写历史的都知道,越是生逢乱世,越有遗憾的历史人物,其实越适合当主角,尤其是皇帝。
写建文,写崇祯的一大把,但是没几个写二凤和老朱的,因为后者本身就已经非常出色了,换个人上,也很难做出比他们更好的功业。
景泰帝也差不多是这样,他在位期间,天下承平,休养生息,朝局稳定,从国家的角度,算不上中兴之主,但是也是合格的。
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去写他,可能写书的人,心里头多少都都有点拧巴,景泰帝和于谦,下场和他们做出的贡献相比,实在不配,所以想试一试,写一写。
坦诚的说,这本书的写法,和起点现在流行的签到文,暴君流,科技流,都不太一样,所以一开始,不管是我自己,还是编辑对于这本书,其实都不是特别看好。
不怕大家笑话,最开始我就想着能混个签约,拿几个月全勤。
毕竟,市场是有风向的,起点现在的签约机制很完善,一般不错的书,一万字左右会来签约短信,但是这本书直到三万多字,也来了站短,这还是因为上了新书榜的缘故。
来得早的书友可能知道,这本书的开头是改过的,加了崇祯自缢的那一段。
发书的时候没有,是因为那一段会让节奏变得缓慢,很容易流失读者,怕签不了约,后来签约寄了合同,我又偷偷加了上去(编辑大大别打我……),因为觉得加上去交代的更完整。
后来想想,这纯粹是作者自己的拧巴在作怪。
签约之后,成绩不温不火的,一般被看好的书,五六万字就上推荐,这本书排到推荐的时候,都十一二万字了。
这也是一直拖着没有上架的原因,上推之后,承蒙大家捧场,成绩在同期的书里还不错,一路推荐晋级,走到今天,免费期整整两个月,三十万字,终于要上架了。
希望能有个好成绩,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没有大家,作者怕是坚持不到现在。
最后再求一下首订,再次拜谢各位啦~
第122章 孙镗
摆平了于谦,朱祁钰将目光重新放到了陈懋的身上。
陈老侯爷资历老,认识的人也多,在京的勋戚武将当中,谁能够担当大任,只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陈懋也并未犹豫,开口道。
“皇上,臣以为中军都督佥事孙镗勇猛善战,屡有战功,可堪任事。”
朱祁钰眸子沉了沉,没有说话。
这个人他记得……
南宫复辟,有他的份。
孙镗的父亲,是济阳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十年,孙镗袭职,受成国公朱勇举荐,领兵往处州平叛。
此人虽然勇猛善战,但是性格跋扈偏执,唯我独尊。
前世的时候,他在北京保卫战中有功,后受石亨举荐,曾被先后派往宣府,大同两个重镇镇守。
在宣府时,和总兵官杨洪不合,被杨洪弹劾徇私舞弊。
后来被调到大同,又不服郭登的管教,两人屡生冲突。
最终被召回京,在京营任事。
之后,他便跟着石亨参与了南宫复辟。
叹了口气,朱祁钰有些头疼。
勋戚一脉,果然是盘根错节,按下了一个石亨,陈懋又将人推举了上来。
想了想,朱祁钰转向于谦,开口问道。
“于卿,朕记得,你之前提过,辽东都指挥使范广精善骑射,骁勇多谋,可有此事?”
于谦略有些诧异,天子先问的陈懋,明显是想要自五军都督府当中简拔。
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于谦常和天子在一起讨论城防布置。
已经隐隐有所感觉。
天子在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偏向勋戚几分。
他对于此,并不感到奇怪。
这段日子,勋戚一直势弱,备受文臣的打压,这本不是正常的现象。
对于君上来说,文武平衡才是好事,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天子对于勋戚有所回护,只要无伤大局,于谦都当没事发生。
他本以为这次也是如此,这次土木之役,勋戚固然损失惨重,但是要说领兵的武将,还是能找出来不少的。
毕竟除了那些公侯伯之类的高级勋戚,五军都督府当中,还有不少可堪一用的中低阶勋戚。
比如刚刚陈懋所说的孙镗,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如今看天子的意思,是对孙镗这个人选不满意?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