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1节

作者:月麒麟
尽管,暂时只是对于那些弱小的猎物。
夜色掩盖了无数的血腥和杀戮,无论发生了什么,太阳都会一如既往的从东方升起。
当黎明的第一缕光芒洒向紫禁城,沉重的宫门再一次如约被推开。
距离上一次常朝,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之内,朝廷出奇的平静,一切如常。
仿佛那次常朝上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件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政务一般。
然而暗底下,又会酝酿着何等的风暴,却无人知晓。
文华殿内,早朝照常举行。
“陛下,臣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并兵科给事中俞英,山西道御史林光远等十四人,具本弹劾宁阳侯陈懋,刑部尚书金濂,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三人。”
“先是,朝廷命宁阳侯陈懋为总兵官,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为监军,率军往江浙等地平定叛乱。”
“三人未得朝廷令谕,擅自招抚逆贼,此其一也。”
“招抚之后,三人不辨真假,贪功冒进,逆贼降而复叛,为祸一方,至今未平,此其二也。”
“区区民变,迁延年许,靡耗朝廷物力,徒劳无功,此其三也。”
“臣等数上奏疏,请陛下论罪处罚,皆留中不发,故臣等斗胆,当廷禀奏,请陛下恕罪。”
早朝之上,十几个御史言官立于殿中,为首者手捧奏疏,面辞恳切,拜倒在地,道。
朱祁钰略有些诧异,关于曹吉祥的弹劾,他已有准备这些御史会在早朝上发难。
毕竟留中不发这么多次,这帮御史能忍耐到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他的确没有想到,这帮御史竟然将事情牵扯到陈懋和金濂的身上去了。
说起来,这其实不是陈懋和金濂的锅,而是他的。
或者说,是他那个倒霉的太上皇哥哥的。
陈懋作为沙场老将,用兵灵活,此次江浙叛乱,他和金濂共同率军平叛,实际上是有临机专断之权的。
大军出动,毕竟需要时间准备,但是江浙那边乱局已起,所以地方上就先行调兵平叛了。
应该说,这个时候地方上的官军还是比较给力的。
陈懋率军抵达建宁的时候,叛乱的首领邓茂七已经身中流矢而死,反军也人心涣散。
所以陈懋在和金濂商议过后,考虑到贼首已死,剩下的反军多为平民百姓,所以决定不大肆屠杀,改以招抚为主。
毕竟,这次叛乱,虽然被称为叛乱,但是实际上是一次大型的民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百姓被地方煎迫过甚,而跟随反军而已。
既然贼首已死,对朝廷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自然是招抚更好。
这本没什么过错,但是如此一来,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多了。
毕竟要绞杀反军,和边打边劝边招抚,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来二去的,就耽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本来都招抚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小部分流贼,还在四处逃窜,眼瞧着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彻底平定。
结果出了土木堡这档子事儿,于是朝廷紧急召回了陈懋及其大军。
没有了大军的弹压,那帮被招抚的逆贼,在流贼的蛊惑之下,竟有一小半降而复叛,再度扰乱地方。
所以话说回来,这其实不是陈懋的锅。
他熟知兵事,只要再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够把这些流贼都全部剿除,保证被招抚的反军不会降而复叛。
也正是如此,被这些御史抓住了话柄。
然而坐在御座之上,朱祁钰却是皱了皱眉。
这件事情他也没有想到,毕竟陈懋回来的早,那个时候,叛乱基本已经平定的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招抚的流贼降而复叛的军报,是前天才传到京师的。
军报到京之后,这两日,的确有人上本弹劾陈懋和金濂,但是并不太多,加起来也就五六本。
因为涉及到曹吉祥,所以被他同样留中不发了。
但是他却没想到,这些御史会将这两边联合起来,一块弹劾。
扫了一眼为首山西道掌道御史李英,朱祁钰沉了沉眸子。
这也是孙太后的计谋?
是为了保曹吉祥?
可是,就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一下子出动十几个御史。
目光越过李英,落在后头的几个人身上。
他没记错的话,这几个人,是成敬跟他提过的,成敬曾经去知会过的那几个御史。
他们怎么也掺和进来了?
偏头看了一眼成敬,见他小心的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内情,朱祁钰心中疑惑更甚。
想了想,他开口道。
“宁阳侯,金尚书,李英等十四名御史弹劾你二人三条罪状,你们作何解释?”
最先站出来的是陈懋,老侯爷一如既往的黑着脸,道。
“启禀皇上,臣奉圣命讨贼,授总兵官,按制,有临机专断之权,江浙叛乱,实为民变,贼首已死,若贸然屠戮,有伤天和,故老臣以为,招抚之事并无不妥。”
“至于降而复叛,那是地方官员管理不当,并非招抚之错。”
“还有所谓迁延年许,靡费朝廷物力,更是无稽之谈。”
“江浙等地民情复杂,反军分散四处,连下二十余州县,气焰滔天,岂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之事?”
陈懋是从勋戚鼎盛之时的太宗朝过来的,可不惯文臣那些臭毛病,张口就是毫不客气。
就差说你们这帮人,又不懂军事,就知道瞎咧咧。
不过这些御史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文臣这些年能够力压勋戚,他们的嘴皮子工夫可是功不可没。
当下,便有御史站出来,冷笑道。
“侯爷倒是推得干净,朝廷派遣大军平叛,乃是要杀贼而去,否则百姓群起效之,岂非处处烽烟?”
说完,又一个御史跳出来,道。
“纵然要招抚,也该先临之以威,再怀之以德,岂能一开始就招抚?何况侯爷既一力主张招抚,自当处理手尾,若何事都推给地方官员,要大军何用?”
接着,第三个御史站出来,道。
“地方官员代天子所牧为民,并非乱贼,侯爷既要招抚,自然要保证这些人不会再出乱子。”
最后,第四个御史总结发言,道。
“兵事一途,我等虽不如侯爷精熟,但也知大军出征,靡费甚重,当从快平定,侯爷年许未平,令朝廷国库靡费如此,难道一句民情复杂,就推得一干二净吗?”
科道风宪,别的没有。
唯独人多,而且能说!
第133章 你猜他傻不傻
老侯爷被气得须发皆张,愤愤不平。
但是奈何在数个御史的围攻下,双拳难敌四手,很快就被他们一队什么朝廷典制,圣人大义绕晕了。
朱祁钰见此情况,只得出来解围,道。
“金尚书,对于这些御史的弹劾,你可有申辩?”
他本意是想,让金濂出面,压一压那些御史的气势。
毕竟金濂是文臣一脉,且属于七卿之一,在外朝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然而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金濂从列中走出,俯身一拜,道。
“皇上,老臣奉命总督军务,心慈手软,督军不力,战抚失当,致地方百姓再受贼人肆虐,是臣之过,无颜立于朝堂之上,请皇上降罪。”
说罢,竟拿下了头上的官帽,拜倒在地,一副任凭处置的模样。
这是俯首认罪,要自罢官职?
陈懋愣了愣,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一脸怒意,瞪着下跪请罪的金濂。
又有御史出列,道。
“皇上,大军出征,本为剿贼,令生民安养休息,宁阳侯陈懋,招抚失当,靡费朝廷财力,徒劳无功,又于廷上巧言善辩,颠倒黑白,请皇上治罪。”
朱祁钰望着文臣这边,一言不发的一帮大佬,再看看底下一个个蹦跶的欢实的很的风宪官。
他终于想明白了!
这是文臣对于勋戚的,又一次的联手行动。
自从宁阳侯陈懋回京之后,原本被打压的举步维艰的勋戚,围绕着他老人家,再次拧成了一股绳。
与此同时,有了这么一个老资格的靖难勋戚坐镇,勋戚终于有了主心骨,慢慢的开始在朝堂当中,再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对于这种苗头,文臣一脉,肯定是要狠狠掐灭的。
朱祁钰想起前些日子,他收到的那些,陡然增多的,弹劾曹吉祥徒劳无功,监军不力的奏疏。
是了,那就是预兆!
单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势力,绝无可能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弹劾,这背后,是文臣一脉在推波助澜。
他们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弹劾曹吉祥是明,实则是要把这把火烧到陈懋的身上。
这些日子,自己的确是有些懈怠了。
因着也先不断的异动,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京师和边境的防卫布置上。
所以一时疏忽了朝臣们的动向。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