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7节

作者:月麒麟
于谦道:“回皇上,前番我等猜测也先进攻路线之后,兵部便已命各处隘口,三两合并,各处小隘口百姓,迁往临近坚城或重兵驻守之隘口,空下无人值守之处,已用木石堵塞通路,陈兵隘口共十二处,其中兵马多则五千,少则三千,器械辎重齐备,当可自保无虞。”
“白羊口百姓开战之前,已迁往居庸关,倒马关及紫荆关等处百姓,亦在陆续外迁。”
涉及到百姓和军务安排,于谦说的就比较详细。
略停了停,待天子消化完之后,于谦继续道。
“白羊口一战,我军死者六千余人,据战后探子回报,也先大军死者逾三千人,伤者两千余。”
朱祁钰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
“怎会如此悬殊?”
大明据城而守,又事先有所准备,战死者还有六千多人,也先的战损竟然才不到明军的一半?
于谦苦笑一声,道。
“皇上容禀,也先此次攻城动用精锐四万,白羊口只有不到一万守军,以少敌多本就艰难,这一万人又有一半,是土木之后新调入白羊关,士卒磨合不够,能够如此战绩,已是白羊口守将谢泽奋勇杀敌,下严令死战不退之故。”
虽然天子看起来好像不满意,但是对于于谦来说,这种战绩他已经相当满意了。
毕竟朝廷此次布防的重点,在于紫荆关和居庸关,白羊口和倒马关虽然也十分重视,但是相对紫荆则稍显次之。
这次出兵,也先动用了四万人马,除去负责后勤转运的一万,一共三万人,按照这个战损来看,等攻到京师,估计也就剩下一半。
这对于把京师安危看的比命还重要的于谦来说,已经算是好消息了。
朱祁钰微微点了点头,是他有点心急了。
一万对四万,又没有大同宣府这样的坚城可依,以寡敌众,对方又都是精锐,能够磨掉对方的三千人,已经算是不错的战绩了。
“朕记得,土木之役时,也先所率主力,共有接近七万,即便是他在土木之役当中有所损失,但是经过了这么久的整备,大抵也恢复了元气,剩下三万大军,又在何处?”
于谦道:“据兵部布置在边防各处的夜不收来报,土木之役后,也先退居威宁海子,的确重新向各部落征兵,但是因前番我官军化整为零,劫掠各部,致瓦剌诸多部落人人自危,纷纷将部分青壮留下守卫部落,所以也先并没有彻底恢复元气。”
“因而此次出兵,也先兵力有所缩减,共计六万余众,也先本人亲率主力四万,另有一万留守大同城外,又分遣一万,攻古北口。”
朱祁钰皱眉,起身来到一旁悬挂的边防图前。
自从那日送走了瓦剌使节之后,武英殿的这幅边防图,就没有摘下来过。
他将目光定在大同,宣府,北古口等几个地方,来回逡巡,开口道。
“大同留兵,朕能看得懂,大同毗邻阳和,是也先军需转运的要地,纵然他攻下了白羊口备用,但是想必范广带去的六千官军,还是引起了也先的注意,只是古北口,一万抵得什么用?”
说到底,因为这一世他的所作所为,不仅登基的日子比之前早了许多,对于边防上的布置和防卫,也和前世有所不同。
大明这边的措施一变,也先应对的措施,自然也和前世有所不同。
大同这边,范广的那六千人,就是做给也先看的。
毕竟大同对于大明的边防太过重要,若不增援,也先才会起疑。
朱祁钰命范广将那三万人化整为零,明着是增援了六千人,实则待也先大军出动,将目光放在京师之后,暗中将剩下的一万四千人再增援大同。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是上策。
如果连栈道都不修,人家立马就会发现你的陈仓。
所以也先留下一万军队在大同城外,朱祁钰是有这个准备的,但是古北口可是不亚于居庸关的坚城,别说是一万人了,就算是也先那六万人全去,一时半会也未必攻得下来。
他又为何要如此做呢?
这个时候,于谦也跟到了边防图前,开口道。
“陛下,臣对此也有不解,据古北口守将传来的消息,此次带兵攻古北口的,是也先的弟弟赛罕王,此人骁勇善战,骑射勇猛,但是此次攻古北口,却屡战屡退,似乎……”
朱祁钰将目光定在边防图的某处,淡淡的接口道。
“似乎并无意攻下古北口,倒像是佯攻,对吧?”
于谦颔首不语。
朱祁钰长长的舒了口气,转过身,目光越过重重宫阙,看向遥远的某处,轻声叹道。
“也先,果真人杰也,竟然和朕想到一起去了,那就看一看,咱们到底谁的手段,更高明一些吧……”
第140章 辽东
与大同,宣府这样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坚城不同,辽东镇是在大明覆灭旧元之后,才逐渐翻修营建的军镇。
如今,大明边境最大的威胁还是瓦剌和鞑靼,而作为真正覆灭了大明的女真一族,还是辽东境内一个人人可欺的小小部族。
辽东军镇设于广宁,最开始是为了肃清逃匿到辽东各地的旧元余孽。
仁宣之后,由于兀良哈部时常北上侵扰,辽东军镇的地位也被日渐重视起来,在朝廷的支持下,陆续营建了两座大的军镇,以及许多星罗棋布的小堡垒。
时至今日,辽东军镇虽然没有发展到和大同,宣府一样的坚城,但是也是大明边防当中数得着的军镇。
而如今镇守在辽东军镇的,是总兵官曹义,及左都御史总督辽东军务王翱。
当然,王翱的这个左都御史是虚授,为了方便他提督军务所用。
这也是大明的惯例之一,职衔差分离。
在内阁崛起之前,一般来说,只有一个官名的才是最厉害的,因为那代表他是真正的掌事官。
便如陈镒,他的官衔简简单单,只有左都御史四个字,却是正经的七卿之一。
而那些越是花里胡哨,啰里啰嗦一大堆的,通常前头一大串头衔都是虚授。
都察院尤其是如此。
要知道,都察院的职责是风闻奏事,监察天下,但是同时,朝廷只有都察院这一个风宪部门,在各地都没有下设机构。
因此各地的御史,佥都御史,副都御使,都是直接隶属于都察院的外派官员。
王翱就是如此!
此刻,镇守辽东近三年的王翱老大人,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都察院同僚,奉命巡边的右都御史王文老大人。
两位许久未见的都察院同事,在满怀激动的叙旧之后,终于冷静下来,开始谈起了正事。
宽阔的总兵府前厅中,王文面色肃然,开口道。
“王总督,曹总兵,实不相瞒,本官奉圣谕而来,并非单为巡边之事,实有密诏。”
说罢,王文从袖中拿出一份密封好的信封,随信封一同拿出来的,还有一枚雕刻令字的金色圆牌。
与此同时,他身后高大的军卒,亦随之打开手捧的匣子,匣中一面蓝色绢旗,静静躺着。
“王命旗牌?”
王翱和曹义二人见到那枚圆牌,皆是肃然而起,躬身下拜。
所谓王命旗牌,其实是一套象征皇权的蓝旗和金色圆牌,持旗者可调动大军,持牌者所到之处,各地方官皆需遵令而行。
旗牌合一,即可有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
一直到万历以前,大明对于王命旗牌的管理都十分严格,由兵部负责统一管理。
若遇大军征伐,平叛在外,总兵官持旗,提督大臣持牌,大军班师,即刻归还兵部。
除此之外,各处边防重镇,因需相互呼应,随时调动军队增援其他地方,因此也准发旗牌。
然而迄今为止,手持旗牌者,惟辽东,大同,宣府,宁夏四处军镇。
王命旗牌,王翱和曹义二人也有。
但是和其他军镇一样,皆是总兵官曹义持旗,提督军务大臣王翱持牌。
二者合一,方有临机专断,便宜行事之权。
然而如今,王文手中旗牌兼备,单这一点,就足以让他二人清楚,他此来目的绝不简单。
何况,还有一份密诏……
“圣谕,命右都御史王文,总督辽东,宣府二处军务,各镇守总兵官,听命而行,不得懈怠。”
“臣等谨奉诏。”
王翱和曹义二人恭谨的接过信封,仔细的查看了一番,又谨慎的查验了王命旗牌当中的火漆烙封,确认无误之后,才各自行礼,开口回道。
事情牵涉过于重大,要是单有密诏,他二人是绝不会信的,但是加上王命旗牌,他二人就不得不信了。
毕竟王命旗牌的管理甚为严格,每一套都有专属的编号和火漆烙封,除非兵部称天子旨意,不然谁也取不出来。
各自落座后,王翱先开口问道。
“不知钦差大人有何令谕传达,我二人定当配合?”
王文点了点头,却是反问道。
“此次本官奉圣命而来,实是为大明与瓦剌将起之大战而来,辽东镇如今可用兵员多少?”
曹义看了一眼王翱,见他并无异议,方开口道。
“辽东常镇大军两万一千人,前番脱脱不花率万余虏贼数度侵扰,如今可调动兵力,约有一万七千人。”
辽东,宣府,大同三处重镇,是大明边防线上最重要的三处军镇,但是这三处的地位又各有不同。
从重要性上来说,宣府最重,大同次之,辽东最末。
但是从兵力布置上,却是宣府最重,辽东次之,大同最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同虽然被称为“北方锁钥”,但是更多的是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重视,实际上所统辖的边境线并不算特别长。
它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只要有大同城在,便可时时监控蒙古各部的动向。
因此,大同是依仗坚城高墙,和周围的隘口相互呼应。
辽东和宣府则不同。
宣府和大同一样,地处险要。
谓之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
但是不同的是,宣府所辖边境线很长,东至居庸关,西至西洋河,长达一千余里的边墙,皆属宣府管控范围。
辽东亦是如此。
虽然从地理位置上,辽东镇比不上宣府和大同,但是下辖辽东边墙,东至凤凰城,西至山海关,足有近两千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奋斗在盛唐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枭臣黑道特种兵朝为田舍郎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刺明[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