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51节

作者:月麒麟
李贤苦笑一声,道。
“这也是北征一脉的聪明之处,陛下有所不知,在勋戚当中,有两个人的地位及其特殊,他们既是燕王府旧臣,又是北征功臣得爵,其中之一,便是英国公张辅。”
朱祁钰皱着眉头,想了想张辅的经历,便明白了过来。
张辅乃是荣国公张玉之子,正经的燕王府旧臣。
当初的燕王府中,张玉善谋,朱能善战,两人被太宗皇帝倚为左右臂膀,深受信重。
张辅自幼长在燕王府,和这一脉的勋戚极为相熟。
但是与此同时,张辅自己又是极为争气的一个人。
他的爵位,并不是承袭自张玉,而是靠自己南征交趾的战功得封。
所谓北征一脉,只是泛指,说的是除了靖难之外,太宗朝其他战役当中所受封的勋戚,其中自然也包括交趾一脉。
这就导致了张辅极其特殊的地位。
他出身燕王府,但是却跟随太宗皇帝南征北战,数次北征,他都有参与。
因此,他和北征功臣一脉,也交情甚深。
以致于在两方的默许下,最终成为了勋戚的话事人。
想明白了这些,朱祁钰便想起了另一个,和张辅经历十分相似的人。
“那么李卿所说,除英国公之外的那个特殊之人,便是……”
“宁阳侯陈懋!”
第181章 任礼背后的人
宁阳侯陈懋,其父乃是泾国公陈亨。
太宗皇帝起兵靖难时,陈亨虽不在燕王府,但是他早年,却是太宗皇帝手下得力干将,同样和燕王府一干勋戚,十分相熟。
所以如果按辈分来说,张辅和陈懋,都算是燕王府一脉一代勋戚的晚辈。
而他们二人,因为年轻,跟北征一脉的勋戚年纪相仿。
因此,也同样跟着太宗皇帝南征北战,也和北征一脉有很深的袍泽之情。
不过不同的是,宁阳侯陈懋的爵位,是靖难得封的,而张辅不是。
但是即便如此,在张辅死后,陈懋也自然而然的,便接替了他的地位,成为了勋戚新一代的话事人。
朱祁钰瞥了李贤一眼。
怪不得陈懋一回来,这老头怂了吧唧的就滚回自己府邸,当闲散勋戚去了,原来是有这一节内情在。
他不是不想抢,而是根本抢不过!
按照李贤所给的三脉划分标准,朱祁钰回想了一番京中诸多勋戚的出身来历,心中大致便有了数。
眸光一闪,朱祁钰开口问道。
“照此所说,宁阳侯陈懋和宁远伯任礼,当同属你所说的北征一脉,可对?”
李贤隐约感觉到,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口气并不寻常,但是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错,宁远伯任礼早年虽曾参与靖难之役,但是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军士,和燕王府一脉的勋戚,其实没什么牵扯,真正让他展露锋芒的,是追随定西侯蒋贵后的阿岱汗一战。”
“而定西侯蒋贵之功,则是得自于追随英国公张辅出征安南之时,故此,追根溯源,蒋贵和任礼,都当归于北征一脉。”
英国公府?
朱祁钰的口气变得更加莫名,轻声开口问道。
“如此说来,如今的北征勋戚,尽归于英国公府门下,而宁阳侯回京之后,便是通过英国公府,掌握了北征一脉的大权?”
李贤点了点头,道。
“陛下英明,张老公爷死后,承袭爵位的是其长子张懋,但是张懋今年才九岁,当不起勋戚话事人的份量,所以宁阳侯,便是英国公府选定的,暂时的话事人。”
“宁阳侯自己,南征北战,在北征一脉当中有不低的影响力,但是却无法影响整个北征勋戚,他之所以如今能够如臂指使,更多的,还是有英国公府在背后支持。”
朱祁钰长长舒了口气。
原来,所有的症结,最终都汇集到了这一个点上。
陈懋曾是张辅的部下,蒋贵曾是张辅的部下,任礼曾是蒋贵的部下。
所以,并不是陈懋和任礼有交情,而是他们二人,都和英国公府有交情。
怪不得,陈懋会举荐任礼。
原来,从张辅死后,北征一脉的勋戚势力,就从英国公府,转移到了陈懋的手中。
归于北征一脉的任礼,自然也就成了他手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二人没有直接的牵扯,但是任礼亲近定西侯府,定西侯府亲近英国公府。
通过英国公府,陈懋也可以指使的动任礼。
怪不得锦衣卫什么也查不到,这中间的弯弯绕绕,若非是李贤这样的资深勋戚,根本难以言明。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你方才说了,英国公府如今无力统御北征一脉,这才选了陈懋出面,也就是说,英国公府,现在是有做主的人的,那么这个做主的人,到底是谁?”
虽然心中已经隐约有了答案,但是朱祁钰还是目光深沉,开口问道。
不知为何,李贤忽然感觉,头顶生出一阵凉意,吞了口唾沫,李贤开口道。
“回陛下,自英国公张辅去世之后,因其子年幼,故而英国公府的一应事务,都是由三房张軏代管,宁阳侯之所以能够慑服北征一脉,也是张軏在其中多有出力。”
话音落下,李贤忽然感觉到一阵压抑。
偷偷抬头看向上首的天子,却见那位脸色阴沉的简直要滴出水来。
然而不过片刻,天子的声音再度传来,却变得和煦平静,让李贤一阵恍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朕知道了,勋戚一脉的情况,李卿讲解的十分清楚,那么最后一个问题……”
来不及去想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李贤立刻竖起耳朵。
“既然如今北征一脉的勋戚,由英国公府做后盾,宁阳侯陈懋出面理事,那么相对应的,其他两脉应该也有主事之人,分别是哪两家?”
这次李贤倒是没怎么犹豫,开口道。
“陛下容禀,三脉主事之人,本对应我朝三位公爵,北征一脉归于英国公府,燕王府一脉归于成国公府,靖难一脉归于定国公府。”
“但是如今,三府都暂无人能挑起大梁,故而北征一脉,是陈懋在台前理事,靖难一脉则是老臣和成安侯郭晟,至于燕王府一脉……”
李贤苦笑一声,道。
“不敢欺瞒陛下,因成国公之位迟迟未定,燕王府一脉勋戚人心浮动,渐有归于宁阳侯之念。”
闻言,朱祁钰皱眉问道。
“怎会如此?即便成国公之位朝廷未有定论,但是燕王府一脉,就选不出一个可以做主的人吗?”
成国公朱勇,是在土木一役当中战死的。
但是因为他打了败仗,所以朝廷对于成国公爵位的袭封,一直有所争论。
很多朝臣都认为土木一役的战败,和朱勇在鹞儿岭一战的大败,有很大关系。
所以主张应该罢去成国公的爵位,至少也要降等袭封。
但是因为大战在即,这件事情就被一直搁置了下来。
却不曾想,会出现这种后果。
李贤幽幽的叹了口气,道。
“陛下有所不知,燕王府一脉,除成国公外,本还有四位侯爵。”
“但是前些年,金乡侯王真和保定侯孟瑛因罪被夺爵。”
“泰宁候陈瀛战死土木,崇安侯谭璟两个月前刚刚逝世,两家的主事人,俱是刚刚袭封的半大孩子,没人能做得了主。”
“剩下的伯爵倒是还有七八位,但是战功,威望皆不足,故而燕王府一脉,的确因此一役,变得群龙无首。”
朱祁钰想起来了。
泰宁侯陈瀛,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这几个人,均是土木一役之前,主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
也全都是燕王府一系的勋戚,但是如今,都战死在土木了。
怪不得,土木一役之后,被推上来的,是份属靖难降将一脉的成安侯郭晟和忻城伯赵荣……
第182章 分而化之
这下全都串起来了。
太宗逝世之后,北征一脉因为人多势众,南征北战,加上有英国公这个中流砥柱,理所当然的占据了勋戚的主体地位。
其次便是根深蒂固的燕王府一脉,掌握五军都督府大权,又有成国公朱勇坐镇,与北征一脉分庭抗礼。
至于靖难降将一脉,本就不受信重。
加上坐镇的定国公徐显忠去年刚刚病逝,其子徐永宁年方五岁,还不到袭爵的年龄。
因此只能暂避锋芒,抱着世劵过日子。
但是这番局面,却因为这次土木之役,而重新发生了改变。
这次亲征,因为北征一脉和燕王府一脉在朝中势力显赫,所以他们随之出征的勋戚也最多。
尤其是对于燕王府一脉来说,因为他们掌握的是五军都督府,所以基本上掌权人都跟了过去。
土木大败之后,燕王府一脉的顶梁柱基本上都战死土木。
相对而言,北征一脉虽然同样元气大伤,但是因为这些年吸收了很多新生力量,分散在各地,所以还能保得根基。
所以实质上,朝廷如今的勋戚局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无家[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反元[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铁血德意志[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隋末之乱臣贼子[精校版]巨浪[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晚唐浮生启明1158[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