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183节

作者:月麒麟
据他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不仅带来旨意的这个举动是孙太后的意思,就连由朱见深当众宣读这个举动,也是孙太后授意的,至于目的,自然是为了保住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只不过,在朱祁钰看来,这种做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太过残忍了。
毕竟,朱祁镇就算犯了再大的错,也还是朱见深的亲生父亲,让一个儿子亲自把父亲送入囚笼当中,哪怕再有充足的理由,也有些过分不近人情了。
看着对面朱祁钰略显担忧的神色,朱见深的心绪有些复杂,片刻之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
“谢皇叔父关心,侄臣身在皇家,自然明白自己应该承担什么……”
于是,朱祁钰有些沉默。
虽然说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他能够感受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孩子,一下子和以前不同了,仿佛变得成熟内敛了许多。
心中默默的叹息了一声,朱祁钰的心绪也有些复杂,他不知道,此刻的朱见深,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做过的选择,又或者,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下,他不管怎么选,都会觉得后悔吧……
有心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话到嘴边,他却只是道。
“回去歇着吧,这些日子你也累了,朕回头传旨给詹事府,暂免这三日的经筵讲读。”
“谢皇叔父。”
朱见深不卑不亢,显得有些沉默的拱手,便告退而去,留下朱祁钰在殿中,落下一声轻叹。
时间倏忽而过,一件件的事情被料理清楚,京城中的肃杀气氛,也渐渐被浓浓的年味所替代。
正旦之夜,按照惯例本该是皇帝大宴宗室群臣,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年的这场变乱,所以让皇帝没了兴致,因此,下了旨意免宴,老大人们领了赏赐,便各自回府休憩,也算是近段动荡的日子里,难得的安稳了。
夜色渐深,因着吴氏不喜热闹,所以,在她的提议下,今年的家宴办在了坤宁宫中,子时过完,吴氏率先回了寝宫,几个早已经困的不成样子,睡得东倒西歪的孩子,也被宫人抱着回了各自的宫中。
热闹了小半日的坤宁宫安静下来,朱祁钰却只觉得心中有一口气闷着,不知该如何往外吐出来。
缓步走出宫门,朱祁钰来到殿外廊下,今夜的月色很好,昨日的一场雪,将整个宫墙覆盖,柔和的月光下,红墙白雪相互映衬,院中的腊梅开的正盛,夜色中的宫城静谧而安详。
不知不觉间,朱祁钰的目光,又重新看向了南宫的方向。
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朱祁镇在京城度过的最后一个正旦了,不知道此时此刻,他这个哥哥,是否曾经后悔过,自己当年的鲁莽出兵,又是否曾经反省过,他这些年来犯下的错……
身后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一件厚厚的大氅披到了朱祁钰的肩上,汪氏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身边,轻声道。
“陛下,天气寒凉,保重身子……”
朱祁钰回过神来,转头看向汪氏,目光闪动着,罕见的有些沉默,见此状况,汪氏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的陪在他身边。
银白的月光照耀下,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只有偶尔鸟儿扑闪着翅膀飞过的声音,让人意识到,一切还在继续向前。
不知过了多久以后,朱祁钰的脸上闪过一抹惆怅,道。
“芸娘,朕不想兄弟相斗……”
话中带着难言的复杂情绪,似乎是在陈述,又似乎是在辩驳,隐隐之间,又透着一丝无奈。
汪氏轻轻点了点头,道。
“臣妾知道,臣妾明白……”
“不,你不明白……”
朱祁钰摇了摇头,重新望着天边的月色,口气复杂。
“朕所做的,是为了大明江山,所以有些事情,不得不为,但朕也同样希望,朕珍视的人能够平安喜乐,和顺一生。”
这话说的有些突兀,让汪氏沉默下来,没有说话。
见此状况,朱祁钰轻轻叹了口气,道。
“前些日子,皇嫂来找过朕,她说,想要和太上皇一起去凤阳,皇嫂的身体不好,虽然这几年一直养着,但总归是之前伤了元气,凤阳高墙那样的地方,怕是只会让她吃更多的苦,所以,朕原本不想答应。”
“但是,皇嫂说,她这辈子,就只活一个人,太上皇去哪,她自然要跟着去哪,否则留她一人在这宫中,亦是了无生趣,太上皇犯下的孽,她说她赎不了,但至少,她可以陪在太上皇身边,这是她唯一能做,也唯一想做的事情了。”
说着话,朱祁钰转过身看着汪氏,道。
“所以,朕答应了。”
话至此处,朱祁钰的脸上又闪过一丝自嘲的神色,道。
“但是朕知道,皇嫂其实是担心,凤阳高墙当中,某一日会多一个莫名暴毙的庶人朱祁镇,所以她才一定跟着去。”
看着朱祁钰略显感伤的神色,汪氏咬了咬下唇,开口安慰道。
“陛下不会的,您是个重情义的人,臣妾知道的。”
“重情义……”
朱祁钰低声喃喃了一句,随后开口道。
“明年的家宴,放到乾清宫去吧,太上皇和皇嫂都走了,南宫冷清下来,年节时候,把皇家的孩子们都叫在一起,一个都别落下。”
话音落下,汪氏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于是,她后退两步,端端正正的屈膝行礼,道。
“臣妾遵旨。”
见此状况,朱祁钰轻轻点了点头,伸手将汪氏扶起来,开口道。
“你放心,朕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一定!”
第1255章 封赏
正月开朝,朝堂上下各归其位。
一切仿佛都和往常一样,重新回到了正轨,但是,当众臣列队在金水桥畔相视而立,所有人却都明白,一切其实都不同了。
景泰八年的第一次早朝,处理了很多事情,刑部递交了南宫变乱当中逆党的最终名单,太子再次当众宣读了圣母皇太后的懿旨,废太上皇为庶人,囚凤阳高墙。
随后,天子命人宣诏,首犯宁阳侯陈懋,都督张輗,指挥使孟俊褫夺爵位,定于十日后斩首示众,其余随同作乱之人,念其本不知情,受命而为,故一律发配边境,永世不得回京。
除此之外,天子另有诏命,谓皇嫂端静皇后钱氏身居后位,未能劝止太上皇有谋乱之举,有失懿德,去其尊号,念其同太上皇伉俪情深,仍以皇后礼待之,命同去凤阳高墙,太上皇其余后妃及诸皇子,皇女,本与此事无涉,不加株连,恩准仍养于南宫中,依例供奉。
应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彰显了天子的宽和气度,让众臣无不感叹天子的仁慈宽厚。
但是,唯一引起异议的是……太上皇的后妃实在太多了,此前更定的选秀制度,太上皇是不遵守的,这些年下来,不管是为了掩人耳目,还是真的在声色犬马,终归如今的南宫当中,光是有品级封号的妃子,就有四五十个。
再加上,此前天子下了诏书,此后宫中妃嫔并不殉葬,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要再养这么多妃嫔一直到死,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户部的沈尚书第一时间就提出了反对。
“……陛下,南宫妃嫔众多,其中多有妖冶之人,魅惑君上,留于宫中,实无益处,此前礼部有制,后宫妃嫔皆当依照选秀之制入宫,南宫诸妃,皆太上皇一言而封,此本非制之举,理当更正,故请将太上皇归朝后新册诸妃无所出者,皆放还出宫,令其自谋生路。”
看得出来,沈翼这些话憋得不是一天两天了,南宫这些年下来,日日宴饮无度,生活奢靡,太上皇一高兴就封几个妃子玩,虽然说,花的都是内库的钱,但是,作为户部尚书的沈老大人却一直坚持,内库的就是国库的,对此十分不满。
别说是现在太上皇被废了,就是当初太上皇还在南宫的时候,他也没少为此事上奏。
而且,这一次,他显然是做了不少准备,这个提议一出,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响应,有那么几个有所异议的,也是在说太上皇的后妃直接放还是否合适的问题,提议仿效前代修建佛寺将这些妃子送去祈福。
当然,朱祁钰最后并没有选择后者,而是答应了沈翼的请求,将南宫的一众妃子遣散放还,令其自行出宫,除此之外,念及她们多是教坊司出身,在外大多已无亲人,所以,他还特意命人赐了一些金银财帛下去,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关于南宫诸妃的安置问题,只是一个小插曲,就像沈翼所说的那样,这些妃子当初册封的时候,其实就并不合规,所以,现在只是纠正回来而已,虽然稍有争议,但是,也没有太多人纠缠,真正让他们重视的,是接下来的另一件事情,也即是,对此次南宫变乱当中,有功之臣的封赏。
既然有人有罪,那么,自然就有人有功,相较于有罪之人如何处罚,朝中的这些大臣,显然更关心有功者该如何封赏,毕竟,后者才关系着朝中此后的权力地位会不会产生新的变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勋贵这边,以率禁军直接镇压叛乱的成国公朱仪为首,加上第五团营的都督永康侯徐安,第六团营都督永顺伯薛辅,获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赐薛辅为永顺侯,予世劵,准世袭罔替。
其次是受命协助封闭九门,镇压叛乱的靖安伯范广,丰国公李贤,昌平侯杨洪,保定伯梁瑶,获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赐范广为靖安侯,赐保定伯梁瑶为保定侯,予世劵,准世袭罔替,赐丰国公李贤世劵,准世袭罔替,擢昌平侯世子杨杰为都督同知。
关于这个封赏,其实朝中早就有小道消息传出,毕竟,当初南宫变乱时,很多人都看得清楚,在城内受命指挥的,是靖安伯范广,与其配合的是保定伯梁瑶。
至于丰国公李贤和昌平侯杨洪,李公爷倒还去城头上鼓舞了一下士气,但是杨洪这几年却早就已经是缠绵病榻,起不来身了,昌平侯府身上的这些封赏,其实更多的,就是给杨杰的。
毕竟当年,杨杰出使草原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的功劳却不得封赏,刚好趁此机会,予以封赏。
不过,在这道旨意公布之后,朝堂上下,却是喜忧参半,毫无疑问,随着这道旨意,景泰朝新的勋贵集团正式形成,以成国公为首,丰国公,靖安侯,昌平侯等多家并立的局面就此确立,意味着武臣序列即将真正重新走入稳定期,从朝廷稳定的角度来说,这是好事,但是,也同时意味着,武臣重新在朝中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
要知道,除了这些高阶勋贵之外,在这次和陈懋率领的叛军的战斗当中,还涌现了一批新生的将领,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不算是一场特别大的战事,但是,其意义却非同凡响。
因为这是在护驾,所以,其战功和普通战功不同,足以支撑他们成为日后武臣的中坚力量,这也意味着在此之后,想要重新拿回之前文臣对武臣的绝对优势,将变得无比困难,所以,在一部分大臣的眼中,这又并不值得高兴。
当然,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终归一切已成定局。
勋贵这边有所封赏,文臣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说,这次的事件当中,一众文臣除了于谦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但是,文臣们的最大能力,就是能说会道,会往自己脸上贴金。
首先就是于谦的问题,最初的时候,朝中有一些声音,认为于谦私自调兵,有违典制,甚至包括于谦本人,也是这么觉得的,为此他还在交还符牌之后,第一时间上了请罪表并禁足府中。
但是,随着天子召见了朝中重臣,隐约透露了一丝口风之后,整个朝中的风向,很快就全变了,老大人们默契的换了另一个新的说法,模糊掉了所有细节,直接说于谦是奉圣旨,携天使往第五团营调兵平乱,仿佛压根就不存在剑挟徐安的事情出现一般。
于是,于谦自然也就成了这次镇压叛乱当中的第一功臣,其功劳细论起来,甚至还要比成国公朱仪更盛,自然,封赏也要更厚。
据说,天子曾经还私下里询问过,是否应该为于谦封爵,让于谦吓得赶紧从府中出来,自己进宫立劝之后,才勉强让天子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尽管如此,最终于谦的封赏也是令人十分艳羡,加封奉天翊卫推诚守正文臣,授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加正一品右柱国,加封少师,准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一子为指挥佥事,依例追封三代,赐其妻正一品诰命夫人,准配享太庙。
别的也就算了,但是最后这一条,在传出来的时候,简直是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哪怕是现在,听到宣旨太监已经明明白白的念出来的时候,众臣心中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要知道,大明开国至今,配享太庙者,除了太祖时的二十一位开国功臣之外,便是太宗时的五个靖难功臣,而这二十六位配享太庙的功臣当中,只有姚广孝一人出身文臣,也就是说,于谦将是整个大明朝第二个以文臣之身得以配享太庙的人物,这份荣宠,不可谓不重。
可以说,单是这一条,便足以让在场的文臣们扬眉吐气了,要知道,配享太庙的待遇,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是比国公的爵位更要稀罕的,甚至于有些人已经恨不得于少保,不,应该叫于少师了,恨不得于少师现在就原地去世,把这个待遇给直接坐实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这份殊荣之所以能够成功被宣布出来,除了于谦本人的功绩,天子的宠信之外,也还是因为这次勋贵们出的风头太大,所以,文臣必须要推一个人出来杀杀对方的势头,否则的话,这种级别的待遇,早就跳出来一堆人反对了。
作为文臣的重头戏,于谦是最关键的重点,但是,却不是文臣封赏的全部。
毕竟,于谦的封赏再重,也只是一个人,光他一个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朝中的其他重臣,也捞到了一些封赏,六部的尚书,都御史,内阁大臣,照例也都得到了一些金银财帛的赏赐,不过这些都可以忽略,真正让文臣们争取的,是关于东宫属臣的封赏。
这次南宫变乱当中,太子坚定的站在天子这边,在得知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前去禀报天子,并且在整个过程当中,始终陪伴在天子的身侧,这样的举动,无论底下如何议论,但是至少在现在,是应该予以赏赐的。
但是太子是储君,所以,太子的这份功劳,自然应该落在东宫的属官身上。
只不过,在这一点上,朝臣却罕见的出现了分歧,尤其是文臣当中,为此吵的不可开交。
一部分人认为,东宫属臣的确辅弼有功,但是,毕竟在这件事情中没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应该按照辅弼之功算,不能按照平乱之功。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天官王文为首,包括户部尚书沈翼,兵部尚书王翱,内阁大臣张敏等人在内。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太子便是东宫,太子的所作所为和东宫脱不开关系,所以,自然应该按照平乱之功封赏东宫辅臣。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刑部尚书俞士悦为首,包括工部尚书陈循,内阁大臣萧晅,孙原贞,朱鉴等人在内。
事实上,年前的这段时间,朝堂上争吵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此,甚至于,因为这个,勋贵们着实是看了好大的一番笑话。
要知道,平日里这帮文臣都是联合起来跟他们抬杠,结果这一回,关于勋贵们的封赏没有什么异议,反倒是他们自己的封赏吵的不可开交,着实是难以不让人幸灾乐祸。
当然,勋贵们看乐子,但是,真正浸淫朝堂的人,看的却是里子。
这番争论,明面上争的是该如何叙功,但是实际上,争的却是东宫储君之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无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长安风流第五部队[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大明国士三国之袁氏败家子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赵氏虎子[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始皇家的好圣孙天可汗黑道特种兵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至尊特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中华第四帝国[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