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37节

作者:芈黍离
“战场之伤亡,岂可与屠城恶举,相提并论?”苏禹珪这老学究却是头一次发怒,瞪着苏逢吉。
见状,苏逢吉轻蔑地瞥了他一眼:“同样都是杀人,有什么区别?”
“够了!”刘知远却是突然出声,打断二人,朝苏逢吉呵斥一句:“此等言论,不可再讲!”
“是!”对刘知远,苏逢吉可不敢倨傲,弯腰抱拳以应。
但见刘知远脸色有些不好看,又主动凑上去,建议道:“陛下,安阳之屠,契丹人所作所为,实乃天怒人怨之举。陛下或可派专人,将此等恶行大作宣扬,此必能激起国人愤怒之心,响应陛下倡导,倾力共逐胡寇……”
就苏逢吉的表现,显然他对安阳之殇并不是太在意,反而想着如何利用此事。郭威在旁边,闻言眉头紧蹙了下,深深地看了看苏逢吉微躬的背影。此人虽是个文士,但这心,当真硬得很。
刘知远则稍微琢磨了一会儿,朝苏逢吉摆了摆手:“此事,就交由苏卿家去办吧!”
“是!”闻言,苏逢吉嘴角又挂上了点得意的笑容。
起身,扶了扶有些发酸的腰身,刘知远在御帐中踱了几步,深思许久,帐中的几人都不敢打扰他。
良久,刘知远抬起头,以一种迟疑的语气,问道:“契丹人在河北的势力太过强大,仅二郎与龙栖军,在河北恐怕难有建树。二郎毕竟年轻,辽主身边更有大军无数,朕恐其有所闪失。朕,欲召还二郎,你们看如何?”
第81章 滏阳之捷
在刘知远琢磨着将刘承祐与龙栖军召还之时,刘承祐在磁州,取得了他东出太行的后第一场军事胜利,还是一场大胜。
因安阳之屠,龙栖全军将士,同仇敌忾,成哀兵之势。举行完那场公祭活动后,对安阳进行了简单的善后工作,刘承祐便率着满怀复仇焰火的龙栖军北上,“追击”契丹大军。
耶律德光虽然不怎么忌惮龙栖军,甚至有点不将刘承祐放在眼里的意思,但终究不可能毫无防备。在其率大部北上之时,还是在背后留下了策应之军。
原本在相磁交界的邺县留下了一支兵马,想要埋伏龙栖军,结果刘承祐稳如老狗,不上套。等耶律德光大队过磁州之后,留耶律解里领军驻于邯郸,又降高唐英为磁州防御使,率本部兵马驻滏阳,共扼磁州。
至于原本的磁州刺史李毂,因为襄助磁州贼梁晖作乱的事情被人举报了,为契丹人所执拷问,正在辽营中当囚犯。
刘承祐领军北上前,早就探明了磁州的情况,以迅雷之势围了滏阳,高唐英兵少,不敢出击,只在刘承祐兵临之前,派人去邯郸求援,尔后龟缩待援。
刘承祐的目标,当然不只在滏阳,从一开始就存着围点打援之心。安营扎寨,占尽好周边地利之后,就等着北边辽军的反应。
而邯郸那边,耶律解里收到求援信,则喜笑颜开,几乎是不假思索,率领一万步骑,径直南下,直趋滏阳,有意将龙栖军歼灭于城下。
耶律解里的做法十分地托大,没有仔细侦查龙栖军的情况,进军也没做充分的准备,更没详思过战术变化,就那么一路来。
从头到尾,耶律解里似乎都没有重视过刘承祐,他是思想完全没有转过弯来,还沉浸在去岁南下灭晋的所向披靡中,仿佛没有察觉到时局变化一般。
事实上,哪怕到北撤的地步,半载以来,在与汉兵的交锋中,契丹军队还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挫折。至于诸州连叛,前后遭受的中原、河北百姓的冲击,虽然让他们疲于奔命,心力交瘁,却还没有感受到彻骨之痛。
结果证明,小看刘承祐,是会付出代价的。
时下的龙栖军,可谓英才集聚,兵力虽显薄弱,却硬是有一口吞下邯郸辽军之心。在滏水之阳,龙栖马步诸军以逸待劳,力抵滏阳城的同时,与南来的耶律解里军进行了一次会战。
同之前与耿崇美军一战相类,刘承祐完全放权,由下属诸军将领按照既定作战方针发挥。不同的是,刘承祐此次亲自坐镇中军,统筹全局,由张彦威、郭荣、向训三人帮衬着临机应变调整。同时,还亲自擂鼓,鼓舞了一番士气。
这一场战役,是龙栖军将自己的战斗力完全爆发出来的一次,以弱势兵力,同契丹步骑大军进行正面对战,比拼硬实力。
南靠滏水,东依滏阳,本有种背水一战,置之死地的意思。再加龙栖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昂,战前准备充分,从对阵开始,便一直占有上风。
交锋之后,鏖兵小半日,攻阵不下,一波反冲锋,耶律解里所率契丹步骑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龙栖军士气旺盛,越战越勇,将战线反推两里地有余。
等耶律解里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刘承祐事先安排好的一营骑兵在韩通的统率下自后袭,直接将契丹军队击溃,大胜!
原本,耶律解里也存着有意同滏阳城来一次内外夹击,歼灭龙栖军。可惜,一直到战败,滏阳城中的高唐英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让刘承祐都颇感意外,最后他都没将那支用来对付滏阳守军的后手动用上。
追亡逐北三十余里,刘承祐方才收兵,战果颇丰。耶律解里所率步骑大军,能北归者,绝对不足半数,余者,非死即俘。
滏阳之北有台城镇,附近有廉颇、蔺相如墓,刘承祐鸣金于此。
“殿下,耶律解里那胡酋逃得快,没能生擒他!”在镇旁瞻仰了一番廉颇祠,追击诸军陆续归还,张彦威带头,朝刘承祐禀报道。
“败军之将,不足言勇,一个耶律解里,逃了就逃了吧。”刘承祐背着手,扫视着有点破败的祠庙,随口问道:“战果如何?”
“虽未有详报,但可作大概估计,城下交锋与追击战斗,前后杀伤敌军有三千余人。另外,各军俘虏总计有一千多人。敌溃败逸散者,不可胜数。”郭荣向刘承祐禀道。
“命骑兵北上,继续追击,继续侦察契丹北归大军情况!”颔首,刘承祐下令:“其余各军,打扫战场,还滏阳休整!”
“是!”
“殿下,那些俘虏,如何处置!”这个时候,张彦威突然发问。
回首转身,刘承祐看向张彦威,只见他脸上立戾色很重。迎着刘承祐的目光,张彦威脸上的横肉似乎都透着凶残,冷冷地说:“这些俘虏,基本都是契丹人!”
眉头轻微地蹙了蹙,刘承祐轻声问道:“你们觉得,如何处置?”
“杀!”张彦威毫不犹豫地答道,杀气腾腾的:“为安阳的百姓报仇!”
刘承祐看向郭荣,郭荣面色如常,并没有如张彦威那般带有情绪,只是平静地说道:“殿下,我们并无多余兵力看管这些俘虏,也没有多余的粮食……”
刘承祐当然听懂了郭荣的意思,摆了摆手,淡漠道:“那就杀吧!”
同意杀俘,刘承祐或许有排解一下麾下将士的报复情绪的意思,但他真正考虑的,还是此时所处的环境,根本无余力顾及这些契丹人,更不可能直接放掉。何况,契丹人不比此前的燕人!
有违天和,不利和谐的事,就不细述了。
一路南返,归滏阳城,收拾善后,得胜之师,以更加磅礴无敌的气势压迫向这磁州州城。刘承祐明显地感觉到了,经过滏阳与契丹兵马这一仗下来,龙栖全军已然进入一种蓬勃的自信状态,士气极其旺盛。
至城下,正打算一并将滏阳解决了,进城休整,刘承祐便收到了麾下的禀报:“殿下,城中派人传信欲降!”
第82章 一意孤行
“投降,这个时候?”刘承祐嘴角只是稍微翘了翘,朝张彦威几人动动手指,吩咐道:“将士力战方休,敌既识时务,也免我我军再作损失。你们去处置吧,将滏阳全城控制在手,杜绝一切意外情况!”
“另外……”顿了顿,刘承祐补充说:“城中的情况有些奇怪,调查清楚!”
“是!”
刘承祐这心里,确是有些疑惑。在龙栖军与契丹人激战之时,滏阳城中守军的反应实在太过奇怪了,纵使高唐英兵少,也没有完全按兵不动,从头到尾龟缩城中的道理。
结果证明,并不是诈降,滏阳城中的守军毫无保留地降服,弃械卸甲,没有任何异动。不过,率众投降的,并不是防御使高唐英,而是一个名叫王继宏的裨将。至于高唐英,头颅已被斩下。
进驻县城,刘承祐巡视诸营,安抚士卒之后,方才在衙堂之上接见了此人。一看就是个粗人,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给人一种低调的感觉,脸上带着点谨慎的浅笑,面对刘承祐态度很谦卑。
对此人无喜无恶,但毕竟是主动投靠,以城来降,刘承祐还是善加抚慰,表示赞赏。经过出兵后这近两个月的经历,对快速夺取稳定江山,刘承祐脑中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无非“招降纳叛”四个字。
“说说吧,这个王继宏怎么回事,何许人也?”等平和地让其退下之后,刘承祐直接发问。
对视了一眼,还是由向训起身,朝刘承祐心禀报道:“王继宏少为盗,为官吏拘隶为卒,也算行伍出身。去年的时候,在禁军中任职,为奉国指挥使。契丹入汴之后随众投降,被高唐英收入麾下。”
向训的办事效率很高,短短的时间内,早将王继宏与滏阳的情况调查清楚了:“据属下查问,高唐英对王继宏颇为厚待,母其母,子其子,极尽拉拢,倚为亲戚,输财给兵,略无猜忌。”
“今日我军与耶律解里激战之时,高唐英本有意率军出城助战,被王继宏所劝阻。待我军得胜之后,其人联合几名指挥小校,杀高唐英,全城以降!”
听完向训的叙述,刘承祐轻微地耸了下眉,淡淡道:“如你所言,高唐英如此善待王继宏,此人所作所为,却是忘恩负义了!”
闻言,向训点头,眼神中露出明显的轻蔑:“方才,卑职曾以此问他!”
“他如何答?”刘承祐来了点兴趣。
语气中满是不屑,向训说道:“他说,他本是小人,若不因利乘便,审时度势,以求富贵,以保性命,终其一世,恐难得志。此人出此言,简直没有一点感恩之德,羞耻之心!”
“此人,德行虽然为人不耻,所言所行,却也没什么虚假!”刘承祐不似向训那般鄙视都写在脸上,平静地评说道。
“真小人!”郭荣此时也出声附和一句。
“确实是小人!”刘承祐点头,旋即叹道:“王继宏于高氏为仇恶,于孤于国于军,却终究有功啊……”
刘承祐出此言,堂上诸人默然,尤其是郭荣与向训,两人都若有所思。显然,刘承祐此时的心态已然放得格外平和,看问题也十分清晰了。
他想到当日在上党面对那王守恩的经历,听完向训的描述,刘承祐对这王继宏绝对是鄙薄的,但他却没有因自己好恶做出什么反应的意思。
脑中似乎回响起这样一道声音:连王继宏这样的人都能容忍善待,因功叙赏,天下还有何人不能厚待?
王继宏的事,终究只是个小插曲,稍微提了提,解了惑,也就罢了。
夜间,郭荣与向训联袂拜见。
“殿下!”明显地迟疑了下,郭荣以一种斟酌的语气唤了声。
注意到郭荣的表现,刘承祐直接摆了下手:“有话直言!”
见状,郭荣也不故作姿态,轻轻地抽了口气,拱手说:“末将以为,耶律德光北归契丹已成定局,我军再踵其后,实无必要,赚不得什么好处,且风险甚高。”
“滏阳一战,虽行险大胜契丹,却也多赖辽将轻敌慢战之故。经此一战,我们恐怕难以再找到这样的机会了。再跟下去,我军后路无依,只恐陷入险境啊!”
进言间,郭荣也差不多将他的想法与顾虑表达出来了,刘承祐看了他一眼,问道:“依你之见?”
郭荣显然早有腹稿,直接答来:“中原之地,有陛下亲提大军南进,还复两京,是迟早之事。反而是河北诸州,契丹人的势力仍旧强大!”
“当此之时,殿下无需再盯着注定要撤还契丹的耶律德光,应当转变攻略方向,进击州县,联合河北道州旧臣、将校、义勇,共击契丹,为他日迎中原之师北上,彻底驱逐契丹势力,鼎定河北,做好准备……”
听完郭荣进言,刘承祐没有作话,瞟向向训:“你怎么看?”
如今这二人,已基本成为刘承祐的心腹幕佐了,基本有大事都与其商议,二人也敢大胆进言。
将刘承祐问自己,向训眼神在他与郭荣之间瞥了个来回,平静地拱手应道:“属下以为,郭将军之言有理。我军战力虽强,但终究兵力不足,对耶律德光那十数万步骑,终究难以有大的威胁。反之,若长时间纠缠下去,招致其打击,反而危险!”
“依属下之见,耶律解里败归之后,辽军对我们的警惕会提升至最高。眼下,是该转变思路了……”
显然,向训与郭荣抱有同样的意见。
眼神在二者身上转悠了两圈,刘承祐沉默了,垂头思吟几许,幽幽地叹了口气。刘承祐当然清楚,两人的建议,是有道理的。以龙栖军的实力,去撵耶律德光的北归大军,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
眼下的情况,最适合的做法,还得是联合各方势力,扩散新朝的影响力,共击契丹的同时,壮大自己。
刘承祐心里明白,但是……
见刘承祐这副沉思的模样,郭荣与向训却是讶异了,以他们对刘承祐的印象与了解,不当如此才是啊。
琢磨了好一会儿,刘承祐终于作话了,眼神清明,语气坚定:“耶律德光要撤还归国,孤自当‘礼送’其出境!”
“殿下!”闻其言,郭荣有些愕然,当即拱手,欲再劝解。
刘承祐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很是干脆果决地说道:“孤意已决!传令,韩通、罗彦瓌,严密追探契丹军情,孤随后领军,继续北进!”
刘承祐的固执,让郭、向大感诧异,不禁有些头疼。刘承祐,一向听得进人言的啊,此番却是何故?
刘承祐,自然没有办法向他们解释,只能暗暗期待着。
有的时候,他很稳。但有的时候,他甘冒奇险!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