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39节

作者:芈黍离
“免礼!”难得见这跳脱的小子如此正经,刘承祐反倒有些惊奇,扫着他:“你我兄弟,不必如此拘束。”
闻言,刘承勋立刻直起了腰,注意着皇兄的表情,一双灵动的眼睛转悠了两圈,游移的样子,倒是有趣。
见其稚嫩的面庞间藏不住迟疑,刘承祐来了兴趣:“怎么,有事情?”
闻问,刘承勋立刻来了精神,走上前,俊秀脸上流露出些许腆意:“二哥,你看我年纪也大了,还在后宫行走,不合礼数,多有不便……”
“想出宫了?”刘承祐看着他。
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又赶忙摇头。挠了挠脑袋,刘承勋嘿嘿一笑:“二哥你还是那么英明!”
刘承祐表情慢慢肃然,扫着这皇弟,心里琢磨其事。刘承勋已经满十五岁,年纪确实不小了,不过却也没有必要强行遣出宫。
回首看了看仁明殿,对他说道:“只要娘同意了即可!”
闻言,刘承勋小脸顿时面色一苦,瘪着嘴:“你同意了,娘不就同意了?”
“娘同意了,朕就同意!”被其模样逗乐了,刘承祐一摆手,直接拂手:“进殿去吧!”
早有诏,今日不需早朝。当然,刘承祐登基以来,举行朝会的次数属实不多。除了寥寥可数的大朝会之外,基本都是召宰相众臣,御前殿议。
原本,刘承祐是想按前意,召赵上交、陶谷闻问他所关心的制举选材的情况。
不过宣召前,早有人主动前来觐见,武德使李少游。作为皇帝幸臣,掌执爪牙,昨夜其实已经来过了,只是刘承祐忙得脱不开身,后来皇后又来了,很识趣地没有去打扰刘承祐的夫妻生活。
“坐吧!”
“谢官家。”
“朕本就打算召见你,既然来了,说说吧,朕出征这两月,东京朝野的细况?”看着这表兄,刘承祐直接问道。
“前事,臣已具表汇报过官家,陛下离京的这段时间,有太后娘娘镇压,一切都还算平稳……”
“直接说问题吧!”
闻问,李少游顿了下,思量一阵,又改口道:“窦相公、李相公以及赵相公三人,来往密切,政事堂中,常与三司王相公争执。”
眉头一凝,刘承祐淡淡道:“这些石晋旧臣,合流倒挺快!”
如今的大汉朝堂上,冯道、李涛、窦贞固、赵莹皆同平章事,此四者,都是石晋旧臣。刘承祐用他们,勉强达到了压制河东元臣,维持朝堂平衡的目的。
但自苏逢吉遭贬,杨邠权抑,苏禹珪无为之后,刘承祐发现,貌似这前朝遗臣的声音,又变大了。此前还好,而今看来,又有些不平衡了。当然,在刘承祐眼中,最不平衡的,是没有“帝党”。
点了下头,又看向李少游。
忙不迭地,李少游道:“尚都帅与郭枢密之间的争执,想必官家已知了。另外,近来尚洪迁私下里接触了不少禁军将校,也提拔了不少人……”
“可知其所议何事?军中可异动?”刘承祐表情立刻就严肃了。
“尚无异动,只知其聚宴饮乐,至于其他,还有待查证!”李少游态度不偏不倚地,给尚洪迁上着眼药。
“名单可有?”
“臣悉记录在册。”
稍微琢磨了一会儿,刘承祐头十分轻地点了下,转变话题问:“杨邠的党徒,可有异动?”
“回陛下,并无异状?”
刘承祐眉头一锁,似乎有些失望。重重地呼出一口气,刘承祐又道:“其他呢?”
观天子的表情可知,自己的目的恐怕已经达到了。李少游嘴角稍微勾了一下,很快收敛心神,报告起其他事来。
枢密院承旨聂文进欺压僚属;京中将吏违法之事;茶酒使郭允明,倒卖御茶御酒;甚至还有国舅,李少游的小叔宣徽南院使李业,私扣吴越王钱弘俶进献的贡品之事,为表忠心,也给果断卖了……
“还真是不少呐!”刘承祐语气微冷。
“另外,前不久有两个僧人,进宫给太后宣讲佛法!”李少游又禀道。
刘承祐眼睛一眯,目光骇人,比前面闻报,反应都大:“呵!哪儿的和尚?”
李少游埋头道来:“大相国寺!”
第106章 敲打
“大相国寺,立寺多久了?”冷刻的表情出现在刘承祐脸上。
李少游微愣,不过反应很快地回答道:“相国寺始建于北齐,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唐末时曾遭焚毁,后重修……”
东京城内外,佛寺也有好几处,但论名气,还是以相国寺最大,虽然如今无论规模还是繁庶,都远不至让人惊叹的地步。但是,地位在那儿,太后信佛,每出宫进香,都是选择相国寺。
前番受命访查佛寺,对于这些情况,李少游早就有所了解。
“那历史也不短了!”刘承祐莫名一叹,问道:“僧侣进宫,仅仅是为了讲经念佛?”
“恕臣愚钝,仁明殿中,臣实不得其情。”李少游小心地答道。
刘承祐斜了他一眼,若是连太后那边的情况都敢打探清楚,这忌讳,可是犯大了。
“朕说,方才太后怎么会突然和朕谈起了佛法……”刘承祐冷冷地嘀咕了一句。
“京畿诸佛寺的情况,都已经查清楚了吧!”微微吸了一口气,刘承祐发问。
“回官家,京畿诸州县,大小佛寺庙庵数目,僧众,土地,佃民,武德司已详记在册。经臣所察,仅京畿诸州县,便有佛寺二百三十七座,僧众四万余人……”
刘承祐严肃道:“稍后呈上来!”
“是!”
刘承祐琢磨着事,殿中安静了片刻,李少游拱手,谨慎地上禀,言语中暗含提醒之意:“官家,太后娘娘笃信佛陀,如欲行非常之事,仁明殿那边,恐生波折啊!”
对于刘承祐欲为之事,李少游当然是清楚的。闻言,看了他一眼:“朕知道了!”
这个表兄,对某些方面,当真是机灵过头。不过如其言,他欲灭佛,倘如李氏反对,于他而言,绝对是个大麻烦,虽然纵使李氏反对也阻止不了刘承祐,但能避免可能母子矛盾,刘承祐也会尽力避免的。
抬手摸着自己的短胡茬,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突然问道:“陈抟老道,还隐居在华山吧!”
骤闻此问,李少游脑子里琢磨着刘承祐的想法,嘴里回答着:“臣立刻派人察问!”
见他不能确定,刘承祐却挥了下手:“不用了,朕亲自下诏华州,延请扶摇子来京,为太后与朕说讲道经!”
“是!”
李少游恍然之间,正闻刘承祐淡漠地念叨着:“佛音听多了,也该感受一番道韵!”
“官家英明!”李少游开口拍着马匹。
慢慢地稳住心态,暂且忽略此事,刘承祐表情恢复了如初之肃重,问李少游:“朕欲大整禁军,你知道了吧!”
“臣有所闻!”李少游直接点头,拱着手,眼神微微闪动:“官家是否有什么吩咐?”
“表哥啊,你还是这般机敏!”刘承祐淡淡地夸了他一句,旋即语气转厉:“此事关乎全军,与上下将士息息相关,朕恐军心不稳,接下来,武德司给朕牢牢地盯住禁军中的情况,但有异举异动,随时来报!”
“是!”刘承祐吩咐地郑重,李少游应得也严肃。以他的聪明机智,当然明白此事之重大,当然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得到的好处。
整军的政策章程虽然还未出台,但根据刘承祐的意愿,此次整顿禁军,绝对免不了高级将帅的职位变动。他爹李洪信,熬了这么久,可一直盯着禁帅的位置了。之前,只有一个“侍帅”,现在明显要多出一个“殿帅”,皇帝总该找点亲信之人吧。
“退下吧!当好耳目,办好差事!”刘承祐轻轻地一扬手,对李少游吩咐道。
“臣告退!”李少游地肃重一礼。
退下前,只见刘承祐似随意地提了一句:“对了,听闻你又新纳了一妾,还有恭喜你了!”
李少游这个天子表兄,有个明显的毛病,好色,家中可谓姬妾成群。
刘承祐没头没脑地提起这么一件事,落入李少游耳中,却令他脸色剧变,明显愈加恭顺地拜道:“谢官家。”
言罢,低佝着腰,缓缓地退出殿去。就那么一小会儿的功夫,出殿之时,李少游表情已然十分沉凝。这皇帝初归,却连他内宅纳妾这种私事都知道了。
“看来我们这个官家,可不止一双耳目啊!”回武德司路上,李少游沉着脸凝思着,心头默默感叹,不过也只能憋在心头。
回想起方才刘承祐的语气,隐约间,还暗含着一些警告的意味。思及此,李少游不由自省,自己是不是有哪里惹得天子不满了。
刘承祐这边,对李少游的作为,确实是有所不满。因为他发现,李少游这个表兄,私心越来越重了。人皆有私,此乃常情,但是必须得有个限度,有个底线,尤其是掌握着武德司这等爪牙部门。
李少游方才在他面前汇报了那么多事,有轻有重,有详有略。但从其嘴中,说的最多的,也就是尚洪迁的情况了,含糊的暗示,刘承祐自然感受得到。
尚洪迁,固有其不妥之处,但在李少游避轻就重的叙述之下,似乎已有异心蠢蠢欲动。但刘承祐,毕竟不止一双耳目,脑子也足够清醒,没有偏听则信。而李少游有什么盘算,刘承祐大概也清楚。
当然,不满归不满,对这表兄,刘承祐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为了保证君臣兄弟之间的情谊,一定的敲打,还是必须的。他执掌的,毕竟是武德司这样的敏感衙门。
他相信,以李少游的机敏,应该能明其意。若是骄狂了,不解其意,仍旧不知收敛,那么到了不得不行某事的地步,刘承祐也不会容情。
倒是,对李少游所报其他人和事,聂文进啊,郭允明啊,乃至小舅李业,刘承祐心里也暗下决心,一个一个地,要处置,清理。
说起来,自继位以来,除了苏逢吉一案,刘承祐对于吏治,并没有太大动作。虽屡有警示,贪鄙违法的大汉朝臣们也收敛了不少,但吏治不清的本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说到底,还是他此前,对朝臣们太“宽容”,处置太软。别看眼下大汉国法森严苛刻,但那是针对于普通士民的。
而今,他刘承祐帝位慢慢坐稳了,威严日盛,也到时候,照着他的意愿,对大汉朝进行改造了。“乾祐新政”,将步入正轨,走向快车道。
“陛下,赵、陶两位官人,殿外求见!”在刘承祐思忖不定之时,来人通禀。
“宣他们进殿!”迅速来了精神,刘承祐吩咐道。
此次制举,虽然碍于河中叛事,刘承祐错过了,但正因如此,他对这事更加上心。
第107章 殿试
“臣陶谷(赵上交)参见陛下!”赵上交与陶谷二人,双双入殿,恭谨地拜道。
“二卿免礼,赐座!”
日常性礼节过后,刘承祐有点迫不及待地问起选材情况。
赵上交色黑,美姿仪,仍旧一副风度翩翩模样,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看起来此次所获应该不少。
不过哪怕感受着天子迫切的心情,赵上交仍旧保持着他的仪度,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此次制举,入京与考者,共计一千两百三十八人,其中进士科八百三十六人,明经科两百三十七人,余者皆为明法科、明算科及史科……”
“人也不多啊!”刘承祐叹息一句,又赶紧问道:“及第多少人?”
“陛下,经臣等省试考察过后,进士科取士八十二人,明经科取三十六人,其余诸科,取士二十三人。”陶谷也积极地站出来,禀道:“以国家乏才,求贤甚急,此番制举,臣等筛选条件略作低放。”
闻报,刘承祐暗暗琢磨了片刻,按着这个比例,确实算大了。
“进士时务策,考察哪几条?”刘承祐问。
关于制举所考,刘承祐并没有过于插手,任由赵上交与陶谷发挥,他对于杂文、帖经,并不是过于看重,仅在策问之上,降谕划定了一个范围:乾祐新政。
“吏治清肃事;京粮乏困事;刑律不倡事;漕运怠滞事;监察不兴事;臣等各拟题察问!”赵上交拱手禀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