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43节

作者:芈黍离
而听其安排,两个人,两种反应,两个表情。李洪信愕然之间带着不解,按照他的预期,殿前司与侍卫司,他总得当一个衙门的头头,并且机会很大,没曾想刘承祐竟会做这样的安排。李洪信估计很难想明白,若在军队,他一辈子都只能当个老二了。
尚洪迁倒是稍作意外后,面露喜色。毕竟按照计划,新设的殿前诸军,编练成功后,将集禁军之精锐,再拣天下之壮士,那将是大汉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臣必定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看见了好处,尚洪迁头一次,表现得如此积极。
对其反应,刘承祐则一脸淡然。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将殿前司“暂托”于此人手中,只需看殿前司的组建成分便可知了。
内殿直,兵力虽不多,但都指挥使是李崇矩,这可是刘承祐的侍卫出身。大汉立国后新组建的军队,此前为侍卫第一大军,但西征之后,中上级将被整治了一遍,周晖、吴虔裕两名高级将领也被调出,如今基本被刘承祐彻底收服了。至于龙栖军,那自不必提了,这是刘承祐起家的队伍,任何时候,都值得信任。
若是尚洪迁真有足够高的政治智慧,就会发现,调离侍卫军,反而脱离了“根基”,殿帅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而侍帅调离,则更方便刘承祐对侍卫军的改造调整。刘承祐虽欲集禁军精锐打造出殿前军,但不代表要将侍卫军给废了,他是要两军制衡了。目标中的侍卫军,兵力仍旧庞大,得将外驻的几万禁军给算上的,且裁汰老弱之后,战力也当刮训变强。
对于这些更深入的考量,看尚洪迁的样子,显然没有意识到。
收回目光,刘承祐又继续道:“至于侍卫司,以宣徽北院使白文珂为侍卫都指挥使,殿前都部署李洪建迁为侍卫副都指挥使!”
“谢陛下!”舅父李洪建起身应道,亦微喜。
对李洪建的任命,算是酬其此次西行平叛之功,虽然这个舅父,从头到尾,并没有太过出彩之处。
“其余军职调动安排,由枢密院领衔二衙议定上报!”刘承祐做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安排,目光炯炯地扫着众人:“此次整军,由郭卿,统筹其事!”
“是!”
此命下,王峻的脸色不禁变了变,前期章程的筹备都是他在做,“挂帅”的却不是他,他岂能甘心。但是,不满也只能暂流于面上。
而听刘承祐之安排,底下的文武,多无异议。郭威面上若所思,非但没有受要任的兴奋,反而面色凝重。
此次,刘承祐对禁军的整饬动作,规模可要比正史上郭荣整军要大得多,需以威望隆重统筹执行,细数内外,只有寥寥几人有资格负责此事。
史弘肇、郭威,余者不论……
至于担心郭威趁机扩大在禁军中的影响力,结党敛权之类,刘承祐会有所防范,但不至太过。
一者,刘承祐更加强调的是,枢密院在此次整军中当起到的作用,郭威代表的,是枢密院的权威;二者,此次大整军,除了强化禁军战斗力之外,本就是为了弱化侍卫将帅的权力,转而增强他这个皇帝对禁军的掌控与影响。
……
御前会议之后,刘承祐对于禁军的整饬动作,正式展开。东京禁军各军,依次进行变动。
对于殿前诸军的组建,刘承祐是当真将侍卫司的墙角都给挖塌了,以内殿直、小底、龙栖三军为根本,大量其他军队的勇锐军官、士卒,都给划归殿前司。年轻的军官中,似高怀德、李重进、赵匡胤、张永德等人,都在其列。西征河中平叛过程中,功过军官的升贬,一道在整军中体现。
而剩下的侍卫诸军,刘承祐又自龙栖、小底两军中分拨出一批可靠军士,用以充盈新编护圣、奉国、兴捷、武捷四军的组建,并且借机提拔了一批资历不足中下级军官。
涉及到十数万人的整顿,当然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但自启动之后,便如登上驰道的马车,不达目的,誓不停歇。
在这个过程中,刘承祐当然是躬亲是问,隔三差五,便要亲自巡视新旧诸军,抚慰军心,煊示存在感。
当然,免不了的,是军职被贬、遭受裁汰的一干军卒,彼利益受损,自不会轻易罢休。由于刘承祐对于军队的严密监控,有聚众闹事者,皆为所擒,火速平灭。
早有鉴于此,对于裁汰下的老弱,刘承祐主要安排了三个去处。一为禁军辅兵,这是应有之义,待遇减半;二为京畿州县巡检士卒;三放置于地方,准其还家,为乡里职吏。
同时,针对禁军将士,刘承祐新出台了一份军功授田的政策……
多管齐下,在刘承祐及郭威等将臣严密掌控之下,大汉禁军的军改,就如刘承祐所期待的那般有序推进,虽然免不了波折,但整体平稳。
为此,刘承祐在这段时间内,完全没有在其他方面,进行折腾,就为了营造一个安稳的整军环境。
甚至于,高祖刘知远的丧葬仪式,都给耽搁了。
在初入十月的时候,杨邠报,“睿陵”终于修建好了,而刘知远的遗体,还躺在宫中的冰室内。
第115章 冬月
垂拱殿。郭威、王峻、尚洪迁、白文珂以及三司使王章,俱在。
“自乾祐二年正月开始,禁军俸禄,便照此禄表发放,晓谕全军吧!”刘承祐亲自在一封册页上盖上玺印,环视一圈,对众臣说道。
面上虽然平静,心中的压力又增了几分。重定禁军俸禄,这又是一道安抚军心的策略,自二衙都指挥使以下,俸钱与禄粟都有所提升。禁军中,正卒虽然削减了,但辅卒仍需发放俸禄,这一减一增过后,军俸之耗,反而增多了。
这,还是穷国穷养的情况下。以侍帅为例,每月俸钱只150缗、禄粟20石,端是寒酸。
到目前为止,大汉朝政的支出,最大的,还是养官、养兵之费。帑藏度支,仍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
朝廷拮据,故对于官员勋贵,自置产业,也基本上是默许的态度,即便以权谋私的状况,成为了常态。
得到刘承祐的批复,其他人还算平静,王章则一脸明显的肉疼之色,苦意似乎又增添了几分。不过,一直以来,在养军方面,王章还是很少有折扣的。
“近来军心如何?”刘承祐问道,眼神瞟向尚洪迁与白文珂。
白文珂很稳地鞠了个礼,说着好话:“此次整军,陛下思虑完善,筹备得当,将士皆知道陛下爱兵之心,又有诸公勤勉抚慰推行,故军心尚稳?”
“裁汰下去的将士,怨艾如何?”
“朝廷皆妥善安置,岂会有怨声?”白文珂应道。
话音落,尚洪迁面带笑容,向刘承祐保证道:“请陛下放心,臣已发下话去,有不服者,径来寻臣,必使其心服口服!”
对尚洪迁的表态,刘承祐嘴角稍微咧了下。神色如常,思虑片刻,对几人道:“此次整军,众卿辛苦了,朕铭记于心,事毕之后,自当重赏!”
“谢陛下!”
“都是臣等当做的。”郭威作着揖,疲惫的神情间,恭顺依旧。
“行百里者半九十,整军之事时下虽则平稳,然后续事宜,仍不得疏忽大意!”刘承祐又叮嘱了一句。
“遵命!”
一句话结束此次御前会议,刘承祐将王章留下来,咨之以秋税事。根据他之前的诏令,秋税自十月初一起征,而今十一月已过半。中原各州,尤其是京畿州镇已陆续向东京输送了一部分钱粮,而更多的还需开春之后,再行输送。
朝廷穷困潦倒,对于钱粮一道,自是格外重视。与王章商议了不短的时间,两人再度琢磨出了一条政策,为解各州府运粮之劳,朝廷于各道州设置转运使,专事各道州夏、秋粮赋转运,统筹调度,节约人物力,提高效率。
一如既往,从朝廷掌控程度较高的京畿州县开始施行。到如今,基本上朝廷有什么新的政策与法令,都是先拿京畿州县来试行看效果,这已然成为了刘承祐的一种治政习惯了。
王章去后,刘承祐又拿起一本名册,认真地看起来,面上略怀期许之色,似有心安之状。这是殿前司与侍卫司诸军将校名单,涉及到目前为止调迁之将校军职,说到底,此次整军,最核心的动作,便是对这些中下级军官的升迁任用。
孙立、向训、韩通、马全义、李崇矩……这些名字一一恍入眼帘,足以让刘承祐安心。辅以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赵延进、王汉伦这些军校。
而在两衙诸军之中,刘承祐看到了更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俱在低级军官之列,比如韩令坤、王审琦……总的来说,此次整军,是对禁军更新换代的一次过程。
当然,纵使大力提拔年轻将校,但军队,在短时间内,还不是一干年轻人说了算的。对于那些功臣宿将,刘承祐也不是完全抱有打压的心态,尤其是那些正值壮年,历经沙场,或勇猛,或将才的名将,仍旧重用。
似王全斌、王彦超、史彦超、王殷、杜汉徽、王彦升、白延遇、郭崇、赵弘殷……这些人,在接下来很长的年限内,仍旧是大汉禁军的骨干基石。
……
午后的时光,难得地犯了懒,没有宅在殿中,摆脱繁琐的朝政,刘承祐招呼着内侍,随他出殿转悠一圈。
并没有走远,就在垂拱殿周遭。汴宫虽说规模不算大,但宫室楼台,又减奢华。人处其间,满目所见,殿影重重,有那么一个恍惚,刘承祐忽觉他这个皇帝的卑微与渺小。
说起来,对整个汴宫,刘承祐还不怎么熟悉,继位以来,他的活动范围,永远是那几栋殿宇,连宫中花苑都甚少去。若是放他一个人在宫中闲逛,绝对能走丢。
正处冬中,冬月正酣,天气愈显森寒,宫殿周遭的冬景,着实不怎么样,尤其在看腻了的情况下。
朝手心哈了口热汽,刘承祐缩在已经穿了一个半月的裘袍之下,回首扫了眼垂拱殿。霜寒天下,薄雾笼罩,但清晰可见,肃穆的宫殿,没有华丽的装饰,反而透着股失修的味道。
见此景,刘承祐忽然兴致一起,指着宫殿,满脸“动情”地感慨道:“朕不以宫室华丽为美,实因此俭朴之状为傲啊!”
闻其感慨,侍候在身旁的张德钧立刻上前,小作逢迎:“官家的俭朴,早已闻名朝野,东京的市民百姓,都在夸官家圣明仁德!”
闻言,刘承祐当即问道:“你也久居宫内,侍候御前,从哪儿听得市井之言?”
张德钧一愣,他只是借机迎合一下皇帝,哪里晓得刘承祐反应这么认真,支吾了一下,给出一个稍微合理些的回答:“奴婢尝闻觐见的百官,私底下议论过。”
刘承祐玩味一笑,却是放过了他,心情也稍微好了些。他的俭朴,虽谈不上完全发乎真心,但身为天子,都这样“苦”着自己了,若还不能博得一个好名声,那可就太亏了。
事实上,汴宫与东京市井,其间并没有千山万水的隔绝,宫内的消息,也是偶有传出。得益于宣传到位,民间对刘承祐的赞誉,还真的不少,圣主明君的人设,已经差不多立起来了。
见刘承祐没有深究下去,张德钧也是松了口气,他可怕这官家,再突然来问一句,是听那些臣子传的。
“快到冬至了吧!”突然,刘承祐问道。
“回官家,还差五日,冬至便至!”张德钧赶忙答道。
“今岁冬至,朕当与民同乐啊!”刘承祐说道。
这个时代,对于冬至这个节气,可是看得十分重,朝里民间,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
“官家,冯相公求见!”没让刘承祐晃悠多久,垂拱殿内侍急急忙忙地前来通禀。
在殿外,吹着冷风,头脑清醒,刘承祐原本想召冯道,君臣二人在冬风中来场“论道”的,不过思及老狐狸岁高,怕他冻坏了身体,也就将生起的趣味给压下了。
快步一回到殿中,一股在热意扑面而来,解开披在身上的裘袍,立刻有侍者接过,拿下去收置好。
“老臣冯道,参见——”望见刘承祐,正自品御茶的冯道,赶忙起身,规规矩矩地行礼。
刘承祐直接抬手打断,示意他:“冯卿免礼。”
别看在殿外吹着北风挺潇洒,回到室内,还是习惯性地往暖炉上靠。炉子内,静静地燃烧着炭火,火烧得还挺旺,加了香料,两手贴近,烤了一会儿,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方才活络了不少。
“天寒地冻的,冯卿还当保重身体!”刘承祐随手同冯道寒暄着。
天子这般关切,冯道老脸上顿时面露感激,很自然地表现一副动容的模样,拜道:“多谢陛下关怀。”
见老狐狸躬着腰候在那儿,挺辛苦的样子,刘承祐当即摆手:“冯卿但坐!”
刘承祐站着,冯道哪儿敢言坐,摇着头,定要恪守人臣之礼。见状,刘承祐只得归御座,冯道这才恭谨地坐下。
“不知陛下召臣,有何吩咐?”冯道问起正事。
“淮阳郡王开府,太后不放心,欲给他选一个王太傅,此事落在朕身上。皇室血脉不丰,朕就这么一个弟弟,虽独立出宫,但年纪尚幼,心性不定,需严师约束管教……”刘承祐也不多废话,直接道明意图。
前不久,经过太后允许,刘承祐正式将皇弟刘承勋放出宫去,封为淮阳郡王,遥领淮南尹。一个封号,都难掩刘承祐蠢动之心。
对于刘承勋,刘承祐表现得十分重视,给淮阳王府中,配齐了上下属官属吏,辅助其读书习武,还自控鹤军中调了一队精卒充当王府卫士。眼下,就差一个总领教习的太傅了。
说句不吉利的话,刘承祐若有个意外,就眼下的情况,能继大统者,非刘承勋莫属。
而在这个问题上,宰相杨邠,又犯了一条大忌,竟然主动请命,愿亲自教习刘承勋。这让刘承祐心中原本稍有所缓的忌刻,再度攀至顶峰,不是针对刘承勋那懵懂小子,就是针对杨邠。
而眼下,冯道闻其言,心里则嘀咕了起来,听天子的意思,貌似是想要他去教刘承勋?老狐狸迅速往利弊方向琢磨……
不过,很快便闻刘承祐说:“冯卿于当世素有元老之名,多晓上下贤能俊达,可有人选荐上?”
闻言,冯道反应过来,是自己想多了,迎着刘承祐的目光,认真地琢磨了一会儿,拱手应道:“集贤殿学士李崧,历仕唐、晋,位至宰辅,向具名望,功才考实,陛下以为如何?”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权臣[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铁血德意志[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反元[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弹痕[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隋末之乱臣贼子[精校版]巨浪[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晚唐浮生启明1158[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黑道特种兵军火帝国调教太平洋[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