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49节

作者:芈黍离
大符缩在刘承祐怀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他:“难得见官家有似今夜这般,释然的笑容。”
“哦?”刘承祐微微讶异,下意识地抬手在自己面颊上摸了一圈。
又轻松地笑了笑,刘承祐道:“走,去坤明殿!”
刘承祐显然是打算与皇后深入交流一番,可是大符却摇了摇头:“官家今夜,还是去瑶华殿吧。”
闻言一愣,刘承祐松开大符,认真地打量着她,两眼中带着好奇。
大符温雅一笑,说道:“今夜,相伴君前,妾已然满足了。”
把男人往外推,大符这贤惠的模样,让刘承祐心里更加触动,贤后就是这样的么……
第128章 治安问题
“听说昨夜,城中出了些问题?”端正的姿势如常,刘承祐头也没抬,淡淡地问道。
御前站着的老迈身影,正是开封府尹侯益,与岁初相比,这只狡猾的老狐狸没什么变化,身体看起来仍旧硬朗得很。
不过,见天子直言其事,作着礼,小心地瞥了眼,答道:“回陛下,一些无赖小人,酒醉之后,于市内寻衅,发生斗殴,致有小乱……”
“小乱?都发展成械斗,致人死伤了,那什么才叫大乱?打造偷掠,又是怎么回事?”刘承祐平淡的语气中已然透着质问。
侯益把头埋低了些,以一种恨恨的语气道:“一干地痞,趁乱作恶!宵禁闭市时间延长,底下职吏准备不足,反应不及,是臣的疏忽。”
侯府尹的态度摆得很端正,又或者是其聪明之处,大大方方地承认,主动担过责任。
昨夜,在东京市内,突生乱事,由普通的寻衅滋事,发展成数十人参与的械斗,这等情况下,总少不了趁乱违法的人。官府的人,对此显然也没有提前的预防,致使事情闹大。
“死伤多少人?”刘承祐瞥着侯益。
“死五人,重伤七人,轻伤十八人。”侯益显然是有过详细的了解,很熟练地道来:“事发之后,开封府与巡检司俱发差役与士卒弹压擒拿,共捕得一百一十七人。参与械斗的恶徒,除了少数人逃脱外,尽数被擒。”
“有这么多人参与?”刘承祐眉头一皱。
侯益赶忙解释着:“为免漏网,在场之人全数擒回衙司,臣已着人一一审讯,辨别善恶,已释放四十余名无罪者。另外,臣亦派衙下捕役,循供状,搜捕逃逸之人……”
听完侯益的汇报,刘承祐神色缓和不少,不管怎么样,这侯府尹在善后之事的处置上倒颇有条理。
“城南火起又是怎么回事?”
不假思索,侯益道来:“小民杂聚拥挤,用火不慎,致起灾火。坊内房屋焚毁十三间,幸天候潮湿,抑灭及时,未有扩大,无人员伤亡……”
“候卿这开封府尹,确是尽责了!”刘承祐稍微沉默了下,方才对侯益道,见他仍站着,抬手示意:“坐下回话!”
“谢陛下!”见状,老东西悄悄地释了口气,落座。别看他应对得游刃有余,但要说心里没有一点忐忑,那倒也不尽然。虽然被委任为开封府尹,但他可不会认为自己就得皇帝信任了,毕竟他是有“前科”的,怕刘承祐寻个由头翻旧账。
落座之后,侯益便主动地,问起皇帝的意见:“陛下,所捕之人,如何处置?”
“视情节轻重,该杀就杀,该抓就抓,尤其是领头者,从重处罚!”刘承祐很干脆地答复。
“是!”
“东京这一年来,有多少起人命案狱?”刘承问。
骤闻此问,侯益坐蜡了,未遇急要,他哪里会去记这些,稍作犹豫,还是老实地应道:“请陛下恕罪,臣回衙之后,查问库档。不过,经臣亲手经办的,有四十余起。”
“东京的市坊管理,犹待改善啊!”闻言,刘承祐平静的语气中释放着不满的态度。
明显感受到了这点,侯益立刻发言保证:“臣今后,一定严加整治!”
虽然是京师,但开封城可不是个秩序安定之所,尤其是市井之间,龙蛇混杂,四方之人,咸输其内。热闹固有,繁华也在恢复,但混乱与犯罪,也是从不稀缺,尤其在时局动荡之时。
自大汉立国以来,东京的治安,有两个时期,是很不错的。但那是靠着高压控制与厉法震慑,是不正常,难以持久的。
其一是刘知远初入开封,更易国号后的几个月,那个时期,基本上就是使实行军事化管理。直到后来魏王刘承训与刘承祐先后插手,方有所缓和。
其二便是刘承祐继位之后的那一两个月,为求政稳民安,对开封城的管理是异常严格乃至酷烈的。彼时,史弘肇与刘信两个人当权,两个狠人,都喜行峻法,基本上只要稍微犯点错,便被拉到侍卫司“教育”。
那个时期,东京市井间的无赖,可谓望风匿迹,不敢显形,路有遗弃,人不敢取,百姓甚至不敢抬头走路。治安是好了,局面是稳住了,但可以说,于大部分人而言,东京的空气都是压抑的,呼吸都不轻松。
尤其是后续的巡司军吏,为谋私利,因缘成奸,枉构良善,滥施刑罚,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刑部侍郎边归谠还以此向刘承祐进谏过,建议刘承祐明行条制,打击不法军吏,还民以安。
刘承祐善而纳谏,但也在史弘肇与刘信先后调出禁军之后,方才完全得以改善,将东京的治安管理完全还给开封府。如此下来,管理力度一放松,牛鬼蛇神不免冒出来。
对于这些,侯益初履任府尹之时,有过一段时间,以示作为,但是根本上的问题,从未解决。说到底,还是管理制度的不足与模糊,再加上官府的执法,也有不小的问题。
平日里小打小闹,是传不进刘承祐的耳朵的,但此番一场械斗,直接被武德司当成要闻报告上来了,再度引起了刘承祐的重视。
此时,听侯益之言,刘承祐却是慢慢地摇了摇头,一个“严加整治”并不能让他满意。
注意到刘承祐的表情,老家伙两眼微亮,恭谨地问询道:“不知陛下,有何教诲,臣敬听圣意?”
这个老朽,在察言观色上的机敏与油滑,当真不像个从丘八打拼上来的武夫。
刘承祐也不故作高深,直接把他的想法说与侯益听:“东京的繁荣正在恢复,然市坊管理,犹有缺失。为求治安,针对东京现状,开封府当颁布一部新的市坊管理处罚条制!”
“陛下明见!”闻言,侯益立刻拱手“舔”了一句,随即很坦然地道:“陛下也知道,老臣不过一武夫,条制的设立编订,实非臣力所能及,开封府下,亦恐无此等之才……”
人的自知之明,有的时候真的挺难得的。
见侯益没有直接应下,而是将问题摆明,对此,刘承祐又岂会罪其能力不足?他显然也有所考虑,摆手即与他说:“朕给你个建议,去找翰林院承旨范质。”
话点到此,侯益也立刻反应过来,眉开眼笑地揖手:“臣明白了,多谢陛下提点。”
范质近来,领着一干文臣,一心扑在《刑统》的编制上,后又有王朴加入帮衬,进度总算快了不少。由其帮忙制定一个“东京治安管理条例”,不成问题。
“另外,对于巡检的职吏,要加强管理监督!”刘承祐着重提醒了一句。
“是!”侯益回应地很果断。心中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对开封府衙下属的职吏差役进行一番整顿约束,此前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此番皇帝都亲自发话了,他当然知道该怎么做。
事实上,针对于东京日益恶化的治安问题,刘承祐早有整顿之心,毕竟首善之区,市井那般混乱,成何体统。此次冬至夜的变乱,只是让刘承祐整饬治安的动作稍微提前罢了。
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
东京治安条制的制定,刘承祐当然提前给范质那边打好了招呼,并不用太复杂细致,但也需根据眼下东京城市管理的现状问题来制定,这点是刘承祐强调了的。
谋求治安的问题解决,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不过有些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手段,还是必要的,也是侯益心急火燎地回衙之后,便厉行处置的。
首先便是对冬至夜的这场骚乱的后续处置,汉法本就森严,此番从严议罪叙罚,估计得杀不少脑袋。
其二便是根据圣意,对东京治安管理职吏的整饬,巡检司那边侯益不便插手,但开封府衙门从上到下,他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改,实际上也就是抓几个贪污渎职的典型,杀鸡儆猴这一招,效果基本不会差,不只刘承祐会。
其三,便是对东京的市场进行秩序整顿,要说整座城中,最难管的,也就是市场了。尤其是对那些不稳定因素,严厉打击。对于常见的欺行霸市者,更是毫不留情。
侯益可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武人,年老了为官虽然日渐狡猾,但动其真格来,却也突出一个强力。三两日的功夫,东京市井间,焕然一新。
更深的整措犹待细细梳理推行,比如市场管理、市税收取、巡检监督等。
……
“看来这天子,还是不怎么信任我等藩臣啊!”阴寒冬风下,四道人影缓缓走出宫门,住脚,其中一名饰带奢华的老臣开口说道,言语间颇有不敬。
此人乃青州平卢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刘铢,长相让人不敢恭维,眉目间颇显阴刻。
与他同行的,乃相州郭谨、沧州王景、贝州李殷。就在方才,刘承祐再召诸节度进宫,温言抚慰一番,东拉西扯,然后商量了一下移镇的事。
关右诸节度,此前趁着西征平叛刘承祐给调整了一番,此一回,他又将主意打在了河北藩镇上。这些节度,基本囊括了大部分河北方镇。
将这四镇节度,给两两调换了。
不过,河北诸藩,最重要的魏博、成德二镇,刘承祐暂时没有动作。他欲调整,可不想调乱。
魏博那边,虽有心将老丈人高行周换个位置,却也不急。至于成德军,刘承祐原本有心将张彦威召回东京统帅禁军,但一时间找不到放心的合适的替代者,作罢。
魏博、成德二镇不动,刘承祐也就能放开手,对其他节度进行职位调整。
而刘铢、郭谨等人,也都不傻,当然明白皇帝此举的用意。但是没办法,在殿上,还没人敢当面顶撞拒绝,结果就是都捏着鼻子认下,离京即赴任。至于家小财产,则由新任节度遣人护送。
殿上不敢反对,但出宫后,敢当着人前,口出怨言的,也就刘铢这一人了。
“刘公需慎言啊!”郭谨似乎想起了当日刘承祐对他的训诫,闻言劝道:“左右都是节度,天子也未降我等职勋,安然受之即可。”
这郭谨倒是看得开。
闻二人交谈,贝州节度李殷与沧州节度王景对视了一眼。同是武臣,李殷倒显得沈厚谦和:“天子手擎苍穹,掌御天下,既有命,我等奉诏执行便是。”
说着忍不住咳嗽了几声,观其面色,似有不佳。
在其侧,王景的气度则更佳,平静地刘铢,淡定地抚着花白的胡须:“天子对我等也算礼重恩下,为人臣者,岂有怨言?”
刘铢本以为,自己这番感慨,会引起共鸣,没曾想,这三者,竟是这般反应。扫了几眼,面皮抽搐了下,轻哼一声,拂袖而去。
见状,郭谨赶紧跟了上去,口呼刘公。他要与刘铢职位对调,他要商量下家眷的事。相州距离近,他是打算先行回相州,领着家小,直接去青州上任。家眷他倒不是特别担心,以当下渐稳的局势,还没有谁会无故去招惹,最主要的,还是他在相州经营的“家产”,想来这一点,与刘铢也是有共同话题的。
王景与李殷二老将,慢悠悠地同伴落在后边,王景朝李殷一拱手:“李兄,沧、贝二镇州军事,你我二人还当交接清楚啊。另外,我那些家眷,还烦劳兄到任后照料一番了!”
“那是自然!”
对河北的节度,刘承祐大胆动作,而府州来的折从阮,刘承祐则没那个意思,甚至从一开始就没那个想法。府州这个地方,可不是随便换个人都能玩得转的。
另外,还有个郓州节度慕容彦超,此番进京节度中,就属他最特殊。
“皇叔,此番进京,就在东京多多待一段时间吧!”虽然心里对这个“皇叔”的作风行为不喜,但表面上,刘承祐看起来仍旧带着善意。
慕容彦超这个人,论文治,论武功,都无甚可称道处。在郓州任上,也乏善政。他最臭的名声,大概就是贪财了,没有多长的时间,已然敛下了一大笔家财。
不过,慕容彦超倒不是没有任何优点,善断案辨狱,在郓州可处理了不少案子,但是,未尝有一狱案,不谋私利。
地方的官吏,虽然慑于其威与身份,不敢轻易检举,但这么久了,哪怕在东京,刘承祐留对他这个皇叔的“事迹”也有所闻。
此时,闻刘承祐之言,慕容彦超那双嵌在黑脸上的眼珠子转悠了两圈,观察了一会儿这个晚辈的表情,随口道:“原本我是想东归的,既然官家开口挽留,我便在东京多待些时日吧。左右天寒,行路也不方便。”
慕容彦超一副很给刘承祐面子的样子,对此,刘承祐也不以为意。
“先帝晏驾近一载,丧葬之礼仍未全,睿陵已然修建好,朕欲开年尽孝事!”刘承祐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闻言,慕容彦超反应过来了,立刻十分严肃地道:“届时臣要为先帝扶柩护陵!”
“皇叔有心了……”
原本,刘承祐是想同慕容彦超聊聊郓州军政事的,但是,考虑过后,按捺住了,终究没提。不过他提都不提这茬,也就基本代表着,他不欲放其回去了。
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