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79节

作者:芈黍离
“那还不快去查问!”刘承祐难得地情绪外露,有些恶狠狠地道。
“小的这便去!”吓了一跳,张德钧赶忙道。
在其转身之际,刘承祐腰板挺直,又道:“罢了!我亲自去!”
见刘承祐一副动身的样子,张德钧不由道:“官家,太后有言,圣人自有她照应,请官家安心理政,勿需忧心……”
眉一皱,只瞪了他一眼,张德钧不敢再多言,赶紧引路,安排起驾。
坤明殿,皇后符氏的寝宫,此时庭殿内外,笼罩在一层紧张的气氛之中。经过十月怀胎,皇后符氏已至临盆,刘承祐急归东京,亦有此事的影响。太后李氏,亲自在此照看。
“官家!”
刘承祐脚步生风,快步踏入殿中,无视行礼的侍者,及至案前,住足稳住身体,向李氏行了个礼,轻唤了声:“娘!”
看着儿子,李氏点了点头,琼目之中闪过一丝慈祥,伸手以一种安慰的语气道:“官家且坐,大符当无事!”
朝内殿望了望,并没有听到什么“声嘶力竭”的动静,已然数个时辰了。
在堂下,贵妃高氏,贤妃折氏俱在。另有被封为卫国夫人的符家二娘子,小娘子又长开了些,清丽的面容间忧虑颇深,不住地朝内殿张望,双目之中尽是关切。
不过此时,刘承祐也没有闲心与小姨子多作交流。
“官家!”高氏领头上前,轻声向他行礼。
刘承祐点了下头,伸手将高氏扶起,低头瞟向她已然圆滚滚的肚子,凝声问:“你身子不便,不安心将养,为何在此?”
从刘承祐的话中,能够感受到一股关怀之意,高氏玉唇浅浅一抿,应道:“圣人诞子,妾心中忧怀。”
在汉宫之内,皇后与贵妃之间的争宠,并不是什么秘密,刘承祐也清楚。但闻其“后妃情深”之言,刘承祐也无意她是否言由其衷,只是说了句,你有心了。
撩起袍脚,刘承祐正坐而下,有些心不在焉地与太后叙着话,殿中的气氛越发紧张了。前一次这般的场景,还是当初淑妃耿氏分娩的时候。
忽地自内殿传出符氏一阵痛吟,那撕裂的声音入耳,令人不由揪心。闻此,高氏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软裘下的肚皮,玉面之上难免浮现出一丝焦虑的情绪,似是感同身受。
刘承祐深吸一口气,收回朝里的目光,注意到了高氏的动作,眉微蹙,朝一名侍御点点手指,直接吩咐着:“带贵妃回宫歇养,好生侍奉!”
“是!”
高氏身体似乎也有所不适,未作强留,在侍御的搀扶下,起身向刘承祐与李氏告退,回宫去了。
又看向折氏,刘承祐轻声道:“你也回去吧!”
迎着皇帝的目光,折小娘子也不由抚了抚自己的腹部,收敛着自己的“锋芒”,很是乖巧地退去了。
在伴驾北巡期间,刘承祐播种不少,回京路上,折小娘子也被诊出,怀孕了。
殿中更静了,符氏的痛吟不时传出,闻之,以刘承祐的心态,竟不由有些浮躁。
枯等了小半个时辰,猛地起身,直欲往内殿而去。见状,李氏当即喝住他:“官家进去,能起何用?切莫添乱!”
李氏雌威外露,刘承祐看着娘亲,抽了口凉气,还是坐下了。
“你且稍坐!”李氏的心里,又何尝不忧虑,蹙着凤眉,拂袖起身,道:“我进去看看!”
待李氏入内,又等了半个多时辰,冬夜都悄然降临了,自坤明殿中,终于传出了一阵婴啼声,清脆的哭声,将殿中沉凝的气氛,一下子冲散了。
随着侍婢传出“母子平安”的喜讯,刘承祐露出了畅快的笑容。
乾祐二年季冬,刘承祐的嫡长子出世。
不足半月,时间迈入乾祐三年,在新年上元佳节欲至之时,贵妃高氏,也为刘承祐诞下一子。
后妃接连产子,若加上贤妃折氏有孕,原本稀薄的皇室血脉一下子充盈起来。如此吉兆,似乎也预示着多灾多难的大汉王朝,该转运了。
皇室开枝散叶,受到了内外朝的祝福,除了降恩诏庆祝之外,刘承祐很急切地召集翰林院的饱学之士,给两个皇子取名。
第193章 杨邠案(1)
乾祐三年,不知觉间,刘承祐已掌国两载,这么长的时间下来,皇帝宝座的也终于被他的屁股坐得温热了。
上元前夜,刘承祐难得奢侈一把,划拨钱款,在汉宫崇元殿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筵席,庆祝一番。在京文武,五品以上官员,悉得列席。
而东京内外,无论高官贵族,抑或贩夫走卒,亦俱欢庆佳节。大汉的局势如何,从过节的气氛便可看出,在前两年的时候,再是佳节美日,都免不了一丝凄清。
开封城,已然笼罩在一重浓郁的节日氛围之中,城内士民渐开颜,闾里井巷之间,也多了不少欢声笑语。
初春之际,京师百业渐兴,一副太平光景,在靠近皇城里坊的一处广邸之内,却笼罩在一片凄冷之中,与周遭的气氛格格不入。
门匾上书“杨府”,这是宰相杨邠的府邸!当初杨邠权重之时,门前不说车水马龙,却也绝不是这等罗雀的惨淡场面。大门紧闭,府邸上空似乎压抑着一层难以言明的忧愁。
装饰低调的马车辚辚而来,至府门前停下,帘幕掀起,一名神情疲惫的青年避开仆人的搀扶,动作急躁地跳下车来。驻足片刻,潦草的胡须在清冷的春风中发颤,望着那依旧高大的府门,布满血丝的双眼有些黯淡,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是杨邠的长子杨廷侃,自刘承祐回京之后,便一直在为其父之事奔波。
仆人上前,有气无力地叫开门,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府,步伐似乎一步比一步重。后边,两名仆役自马车上卸下数份包装精致的礼品……
“大哥,你回来了!情况怎么样?”在府内,杨邠的三子杨廷倚急匆匆地迎了上来。
迎着兄弟期待的目光,杨廷侃摇了摇头,伸手:“进堂再说!”
见此状,杨廷倚情绪一下子低落了,看向后边仆人拎着的完好的礼品,面上阴霾愈盛。
入内落座,茶水润喉,很没滋味,杨廷侃的沉抑着嗓子,道:“朝廷诸公,我已尽数走了一遍,收效甚微,无人肯为父亲上表求情……”
说着,杨廷侃意气有些消沉:“想来也是,这两年,父亲在朝中树敌太多,他们落井下石尚且不及,又怎么会替父亲说话?”
杨廷侃看向杨廷倚,问:“你这边有何收获?父亲的旧部、故吏呢,父亲提拔的官员,他们什么反应,也该他们为杨家发声说项了!”
提及此,年轻的杨廷倚满脸的愤懑,恨恨道:“都是一干无义之人,如今他们,对杨家唯恐避之不及,好几人闻我拜访,皆关门闭户,不做理睬!少数几人表示愿意为父亲奔走,然彼辈人微言轻,连崇元殿都进不去,又有何用?”
话音落,杨廷侃不由捏紧了拳头。堂间静了下来,初春的天气虽凉,却不及杨家兄弟俩心冷。
对坐沉默几许,杨廷倚看着兄长:“大哥,可知父亲竟是因何下狱?父亲乃当朝宰相,开国元辅,天子这般不声不响将他拘起,也不作解释,如此何以服众,就不怕引起动荡?”
闻言,杨廷侃的眉头高高地锁起,作为杨邠培养的家业继承人,对于杨邠的情况与朝中的局势也有所了解。杨廷倚的疑问,才是他心中真正忧虑所在,连老父受难的原因都不清楚,近来似无头苍蝇般的奔走,实在让他心力交瘁。而对于问题的症结所在,杨廷侃有所猜测,而那猜测,令他心生恐惧。
慢慢地摇了摇头,没有给杨廷倚解释的意思,沉思一会儿,一拍大腿,说:“明日我再往王叔父府上一行,他与父亲多年相交,感情甚笃,当不至丝毫不顾昔年之情。权且一试,能否入狱见一见父亲!”
“只能如此了!”见兄长拿定主意,杨廷倚自己也无其他办法,只得点头。
“这段日子,你也不要回自己府,将家小接来,一并照料母亲及府中事务!”杨廷侃又吩咐道。
“是!”
独坐于堂中,望着满目的清冷景象,杨廷侃身体不由矮了下来,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他心知,杨邠之事艰险,不管是怎样的结局,杨家再不复当初之盛,甚至于,杨家能否还存在,都是未知之数。
以杨邠的身份与地位,他的遽然下狱,对于平静了挺长一段时间的大汉而言,不啻于一记惊雷,炸响于朝堂。
北巡期间,消息自御营传回之时,在朝诸公俱愕然,扩散开之后,朝野议论纷纷。王章、冯道、范质等宰臣,虽则愕然,在不知因由的情况下,只能尽力安抚群僚,稳定局面,等待天子的解释。
然而一直到刘承祐北巡归来,迈过年关了,仍旧未对杨邠之事,做个了结。在刘承祐有意无意的压制下,朝堂之上,并未有多少人敢贸然发表评论。
一则,不明其由,不管轻易置喙;二则,天子威严日盛,在不解圣意的情况下,怕触了忌讳。
当然,免不了上下人心的浮动。他的下狱,显得太过蹊跷,在外人看来,很是有种“政变”的味儿。杨邠可不比当初的苏逢吉,他身上的“权臣”属性更浓,自高祖刘知远起,不短的时间内,大汉的国政都是由他一肩操持的。
崇政殿内,刘承祐郭威、王峻、尚洪迁等武臣,就河北边事御防再度进行一番商议,尤其是他北巡期间对诸镇、军使的统筹规划,后续仍需不断的微调。国家战略愈是重点向南,对于北方愈是不敢放松。
又定下了几支禁军,调往河北几道重点关防驻扎的事宜,方才散议。此一次,约以四千人的禁军,自侍卫司下辖诸军中挑拣精干之士,当然有出便有进,同时进行的,是自河北、河南、关内诸镇遴选锐士进京,以为备用。在刘承祐的授意之下,枢密院那边,已然制定出了一道更戍政策,就自乾祐三年前,正式施行。
武臣退去,刘承祐又命人挂起一张舆图,城池、道路细致地勾画于其上,以两淮为主,前先投入了不小的精力,综合典籍、图策、方志,再加地方上报及细作探查,对于汉、唐交界的地理地势情况,已然有了巨大的完善。
盯着图卷上的淮南一域,对于这片膏腴之地,刘承祐愈加眼馋。据闻,南唐虽富,但淮南诸州百姓的日子,也并不算太平,苛捐杂税,在哪国都属常见。不过此时,刘承祐还得按捺住“拯淮南生民于水火”的冲动。
脑中勾画起征唐的一些细节,思及淮南地理,思吟许久的刘承祐忽得开口,命人传唤王溥。
“派人去问问王朴,挖渠建湖的位置有无确认!”刘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王溥稍一思忖,便领会到了天子的意图。
汉军长于陆战,思及淮南多沼泽湖泊,不利步骑纵横,刘承祐早有意训练水军,故前有诏,令王朴择地掘一大湖,疏浚水脉的同时,用以操练水军。
只是,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一是财政压力,二是所择之地需要审量。说起王朴,近一年的时间了,都将精力放在大汉的水利工程上,好好的一个战略家,被刘承祐用成监工了。刘承祐自觉大材小用,不过王朴倒是乐此不疲的反应。
“官家,三司使王相公求见!”内侍张德钧禀道。
“宣!”
未几,王章入内,手里拿着几封奏疏,都是三司的一些工作进展,并一份关于财税进项的汇报。碍于国情时事,刘承祐秉国,一重军权,二重钱粮,故对于王章的奏事,刘承祐从来都是听得认真的。
熬过了一个寒冬,王章的身体看起来又差了几分,人瘦了几分,发间银丝又增添几许,言语间穿插着几道咳嗽。
“国家财计,付与王卿,朕心甚安!”就算酬其辛劳,刘承祐再度以一种认可的语气,对王章关心道:“王卿乃国之栋梁,朕之股肱,还当珍重身体才是!”
“承陛下恩泽,臣只当恪尽职守而已!”不知从何时起,王章打心底,不敢再小瞧着少年天子。
禀事毕,王章未告退,见其有话要说的样子,刘承祐命人续上一杯热茶,问道:“卿若有言,不妨直言,不必拘束!”
见状,王章沉默,略作迟疑,抬首请道:“臣有一问,若触怒了陛下,陛下但治罪即可!”
王章满脸的郑重其事,刘承祐面露讶色,说道:“王卿言重了!”
拱手一礼,王章平静地注视着刘承祐:“敢问陛下,杨相公究竟因何入罪,一朝宰相,锒铛入狱,恕臣直言,陛下当与朝廷与天下一个交代才是!”
闻其问,刘承祐身体顿了那么一刹那,神情渐变严肃,与王章对视着,目光深沉若海。不过,对其疑问,似乎并没有太过意外的样子。
王章的表情变得“苦大仇深”,刘承祐慢慢地挪开目光,没有直接回答他,反而幽幽地说道:“是杨家人求到王卿府上了吧!”
第194章 杨邠案(2)
刘承祐言语间语气肯定,王章也不否认,对天子的“前瞻”也并不意外,武德司是干什么的,而今在朝中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武德司成立之初,尚且不名一文,但随着这两年在刘承祐的支持下不断壮大,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忌惮。自古以来,特务机构便为人所非议,然历朝历代亦从无例外,他们就像悬于文武臣僚头上的刀,是皇帝巩固皇权的一把利器。
此前,因为武德司之事,杨邠便与刘承祐起过争执,直接进言,请刘承祐裁撤武德司。言国家监察,自有御史台,无需宵小任事,而致朝政混乱。话说得很冲,并且夸大其词,很不给刘承祐面子。
当然,不管杨邠如何“据理力争”,结果终究难如其愿。刘承祐与杨邠之间的矛盾,就是在此类事项间,不断累积,不断激化,直到爆发。
“回京以来,就杨邠之事,有不少臣僚,旁敲侧击,向朕试探。然似王卿这般直白的,尚属头一次!”表情淡定,刘承祐慢悠悠地说道。
王章也收回了稍显大胆的注视目光,起身揖礼:“言语冲撞处,请陛下治罪!”
言罢,又坐回座位,静听“圣训”。
见王章这副模样,刘承祐抬手摇了摇:“不至于此!”
“朕思王卿直言,甚是有理,也确需给朝堂一个交代!”刘承祐自御案上准确地抽出了一份书文,示意内侍递给王章:“杨邠下狱的缘由,具表于其间,王卿一览便知!”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无家[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绍宋[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