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89节

作者:芈黍离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刘崇之所以能据河东,以抗后周。一者,有承继后汉宗庙的“大义”在,郭威虽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率军进京,但谋朝篡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二者,得国不正,内乱不止,郭威忙着安抚诸镇,腾不出手对付刘崇;三者,自然是有契丹的支持,“叔侄之国”算是给隆兴和议的南宋树立了一个榜样。
至于皇叔刘崇,不是刘承祐小瞧他,无论其治政、用兵、权谋、名望,都不过中人之资,能有如今的地位,即便不庆幸投了个好胎,也得感谢有个好兄长。
如若真要对付刘崇,对他动手,不是刘承祐自负,片刻之间,他便能想出数条策略办法。只是,而今时机未到。
为了征南大业,刘承祐已经熬了两年,准备了两年,对契丹都打算施行彻底的龟缩防守策略,又怎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将河东问题扩大化。
另外,道一腹黑的谋算,刘崇在河东积攒了那诸多的兵马、钱粮,他日只需将之拿下,那么,多年积累,便一朝为朝廷所得。其所积民怨,大抵一诏可解,而朝廷则得其实利,天子“大义灭亲”,得其誉名。
机心算尽,河东的刘皇叔,对于大汉天子刘承祐而言,比起祸害,更像一头肥壮的猪,养于猪圈,慢待宰杀……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以刘承祐的意志为转移,即便他是皇帝。河东问题,接下来究竟朝哪个方向发展,还得看刘崇。
当然,庙算虑尽,在刘承祐这边,即便刘崇真的反了,他同样有应对腹稿。
以大汉国内如今的平稳局势,与朝堂的稳定,军队精整,中枢的威势,刘承祐并不觉得刘崇能以河东一隅撼动大汉天下。而河东下属诸州,刘崇的影响,并不一定大得过朝廷,一旦晋阳背反,彼辈心向何处,刘承祐这边是有信心的。
刘承祐而今,只是想尽力避免河东问题爆发,拖延他的战略大计罢了。
“皇叔啊!你可千万不要头脑发热……”不管如何,这,是刘承祐对刘崇最衷心的期望。
第15章 马楚内乱
傍晚时分,黯暖的冬阳照耀下,拖着长影,单马候骑,践踏着霜雪,顺官道,飞骑北来。值深冬,道路间人烟稀少,正供其飞马纵奔驰。骑士是个壮士,背插信旗,属驿传军情之卒,满面风霜,神情疲惫,直至东京城西南军情驿站,勒马而住,几乎摔滚一般自马上下来。
立刻有守卫的驿卒上前搀扶,牵引马匹,其后管事驿吏出门问话。
身份快速地核验通过,挥刀割断死结,取下一竹筒,递上,骑士操着一口疲惫的南音说道:“陛下钦点,湖南战报,请速上呈枢密!”
驿吏没有多废话,命人搀其下去休息的同时,迅速地安排人,将这“紧急军情”,往东京城内传呈。
等通过几道倒手,呈至刘承祐御案上时,天色已彻底黯淡下来。
刘承祐正自疲惫着,他方从军营归来,花了一个白日的时间,刘承祐巡阅禁军,自殿前军到侍卫军,从马军到步军,从皇城到外城。
无论春夏秋冬,基本每个月,刘承祐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前往军营,检视训练军纪,巡察兵心士气,最重要的,强化忠君与爱国主义建设……
呈上来的军报,内容很多,综合湖南军情,基本将湖南马氏兄弟半个月以来的情况,都上报了。以湖南远避中原,其间又隔着一个荆南,故南边的消息基本难以做到及时有效地向北传递。此番湖南军情,还是刘承祐特旨留意,否则消息之传递,还要滞后。
殿中觐见的臣子,乃是枢密副使魏仁浦,一直被刘承祐倚为股肱的重臣。在王峻调任侍卫副帅,继续统军之后,刘承祐便将他擢为枢密副使,与郭威共掌枢密。
“来人,传范质、王朴、王溥,嗯……把陶谷也叫上!”稍微浏览了下,刘承祐对张德钧吩咐了句,尔后细细阅览起来。
湖南那边,从楚王马希广继位开始,局势已乱了两年了,并且,在今岁冬,达到高潮。
以楚先王马殷那道“兄终弟及”的祖制之故,早在汉兴之年,朗州节度马希萼便暴露出对继承王位的马希广的不服。马希萼的野心从一开始,就没收敛过,继位之初,便有下属建议楚王马希广,先下手为强,除掉马希萼,但为马希广断然拒绝,不愿杀兄,只是纵其在朗州,不作他问。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湖南境内,马氏兄弟权利之争,愈演愈烈。及至去岁(乾祐二年),彻底演变为兵伐,同室操戈,马希萼于朗州起兵,南下进攻马楚首府潭州。
然后,马希萼很犀利地败北,而马希广又一次向马楚军民显示他的“仁慈”,为免伤及兄长,勒止前线将士追击马希萼,放其还朗州。冀望马希萼长了教训,认清形势,不敢再叛。
殊不知,见马希广如此软弱,马希萼则彻底没了顾忌,左右纵使兵败被俘,以马希广的迂懦,下场也不会太凄惨。输了能存命,甚至保全富贵,赢了便是湖南之主,这样的买卖,马希萼焉有不做的道理。
结果果然,退回朗州后,马希萼没有一点停歇,收聚败兵,重整旗鼓,招徕人马,舔舐伤口。
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实力初复,而长沙那边,马希广政犹不改,无任何建树,对属下提防马希萼的谏言也不搭理,整日缩于王府。
有鉴于此,马希萼哪里还能忍得住。这一次,他考虑得周全些,没有贸然起兵南下,毕竟仅以朗州之力,同楚王马希广相比,绝对实力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马希萼首先派人请命于朝廷,希望刘承祐能派军南下,助他攻取长沙,废黜马希广,允诺了一大堆好处。只可惜,刘承祐并不动心,不过,既未同意,也未拒绝。
马希萼城府既浅,亦无多少耐性,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却也不妨碍他继续动作。派人联络辰州、叙州及梅山蛮,诱以进攻长沙,蛮人早知长沙积湖南之财富,受不了诱惑,聚兵东向。
马希广闻之,派兵拒之,连战连败,损兵数千。蛮兵势盛,连破潭州县镇,威胁最大时,破了长沙以西的迪田(今湘乡),距离长沙不足两百里。
那时形势是,朗兵不出,潭州已自乱阵脚。到那个地步,马希广终于感受到威胁了,知他“敬爱”的兄长,不可挽回。但面对这种局势,除了遣兵驻守长沙门户玉潭之外,别无他法,只知“如之奈何”。
楚王麾下并非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胆气之人,还是其属将刘彦瑫以一番豪言说动马希广,主动提兵北上,欲攻朗州,擒拿马希萼。
正自无所适从的马希广,见有良将献策,欣然纳之。即命刘彦瑫为战棹都指挥使、朗州行营都统,率水陆军万余人,北上朗州,又遣马军指挥使张晖率军走旱道,别击朗州。
结果,当然未如马希广之意,刘彦瑫此人豪气有余,才干却也难撑马楚基业,在朗州疏忽大意,竟中了马希萼惑敌之计,被断了后路,湄江之上,乘风纵火,欲焚马希萼的朗蛮联军,谁料风向顷刻之间逆反,反自焚。
刘彦瑫既败,几乎覆没,独余残兵南返。而另一路张晖军,闻败讯,即撤军回长沙西北小县益阳,马希萼派军三千急攻,敌军未至,而张晖先遁,结果造成益阳守兵群龙无首,死九千余人。
连续败兵折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马希广如此折腾,眼见势渐孤微,马希广急遣使北上东京,向北汉爸爸求援,希望刘承祐能替其做主。
那个时候,大汉国内,灭佛之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刘承祐哪有余力插手。仅仅下诏,命马氏兄弟罢兵,各守其地,至于有什么效果,大汉天子心知肚明,甚至,他本包藏祸心。
不过南方之事,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并不过分,马楚内乱,牵扯的便有荆南、南汉以及南唐了。是故,刘承祐命人,加强了对湖南之乱的关注。
而马希萼那边,受北汉天子诏书,大怒,彼时他已在对马希广的战事中占据上风,只觉刘承祐偏帮马希广那个无能之主。于是乎,愤而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助他攻潭。
自湄水之战,以及益阳之战,连番大败之后,马氏兄弟之间攻守异势,马希萼转守为攻,提兵南向,再度朝长沙进军。
而刘承祐收到军情,便是十一月朗州兵的进展。至如今,马希萼率军南下,破关拔寨,招降纳叛,已军临湘江,兵锋直指长沙城。
第16章 异见
魏仁浦、范质、王朴、王溥、陶谷,这五人算是朝堂之上,帝党的核心成员了,自朝中一干无聊下臣口中,已传出了“五杰”的雅称。而事实上,这五人皆有其功能,都是被刘承祐倚为亲信的。
原本,马楚之事,刘承祐只打算与这五人商议,但又觉如此有些不妥,干脆又多叫了些人,政事堂来了冯道,殿前司来尚洪迁、慕容延钊,侍卫司是高行周、韩通,枢密院则是郑仁诲。
郑仁诲,官居枢密院都承旨,他代表的是枢密使郭威,郭威奉刘承祐命北上冬巡边事去了。
夜幕已降,一干文武臣子,都是匆急之间应召而来,在朝当值者还好些,其他的都得自府中奔波而来。
“匆忙之间,召集众卿,叨扰冒犯,可勿见怪呐!”殿内灯火通明,高亮的火束有些晃眼,刘承祐以一个轻松的语气开了头。
“陛下言重了!”见皇帝这么客气,冯道立刻出头,恭谨道:“陛下相召,纵千万里,臣等亦当速来,而况要事相商,我等岂能怠慢!”
冯老狐狸的逢迎,总是使人愉悦,刘承祐淡淡一笑,招了招手,对落座的文武说道:“时辰已晚,诸卿想来也未进食吧,朕已命人准备好晚膳,今夜我们君臣便边吃边议,不必拘于礼节,都随意些!”
一副随和,不拘小节,让君臣之间的气氛更好了,众臣齐唱:“谢陛下!”
殿中赐食,并未刻意地缩减,还算丰盛,不算珍馐,味道也不差。
“魏卿,你将湖南之事,与众卿通报一遍吧!”刘承祐端着一碗粥,下着汤匙的同时,朝魏仁浦吩咐道。
魏仁浦应命起身,其他人都下意识地投过目光,放下了手中拿起的碗筷。见状,刘承祐又开口,再度强调,让众臣不需拘束,边吃边听。虽显刻意,但这君臣和睦融洽的气氛,总归是营造出来了。
魏仁浦的口才向来敏捷,不足一刻的功夫,便将湖南马氏兄弟的内乱形势道明。
“魏枢密的讲解,已经很清楚,楚王马希广也屡次求救于朕,大汉乃其宗主之国,马楚有乱,终究不能袖手旁观,今少有余力,众卿以为,我朝当如何应对?”刘承祐环视一圈,开问。
“这个马希广,也太过无用,坐拥湖南十数州的兵马钱粮,竟让区区马希萼,以一州之地,反攻城下!”尚洪迁首先开口,满足的不屑。
刘承祐也微微一哂,颇为感慨的样子:“朕也好奇,早知此人迂懦,却不料其迂懦至此,都要败兵亡国了!”
魏仁浦似乎也有些无语,有些不解,神情之间,更是少有地露出了鄙视之情:
“据湖南报,马希萼马不过千,兵不满万,马希广所拥兵将,不说十万,五六万可用之军还是有的。而今兄弟相争,不过三载,却已沦落到败亡之境,其人实在过于迂腐,识人不明,用人不察。对马希萼态度软弱,屡加纵容。”
“马希萼胞弟马希崇与之内外勾结,反迹猖然,马希广非但不听忠言,除之以绝祸患,反而用其统兵守城御敌。而马希广如今自守王府,寻巫拜道,祈求朗兵自退!”
“如此庸主,焉能不败!”进京当了半年侍帅的高行周,丝毫不掩饰其蔑视:“面对这等昏昧之主,马希萼竟也拉锯三年,方临长沙,由此可见,这马希萼也是个无能之辈。想那马殷,也算一时豪杰,其子孙如此不肖,纵九泉之下,岂能安眠!”
言落,与会文武,或多或少,都出言表示不屑。
“好了,我们君臣于此,就不需议论马氏兄弟如何不堪了!”刘承祐一扬手,身体微微前驱,虎目慑神,肃容道:“马氏内乱,非湖南一域之事,事关整个南国,荆南、南唐、伪刘乃至孟蜀,皆闻风而动。到如今,朕不愿也不能再隔岸观火了!”
“陛下,湖南之地,地域广大,居南国之中,鱼米甚足,马氏兄弟不能守,此殆天予大汉夺取之良机。臣以为,陛下可应楚王之邀,遣一支精兵南下,趁机将湖南诸州,收归朝廷掌控!”陶谷立刻站了出来,提出建议。
其言落,韩通则直接出列请命了,一副渴慕建功的模样:“陛下如有意,臣愿率师出征!”
二人发表结束,不待刘承祐作他问,时权工部尚书事的王朴立刻起身,态度明确而坚决地表示反对:“陛下,陶、韩二人考虑欠妥,此举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王朴的反对有些不客气,几乎当众打脸,陶谷很是不愉。
“两年以来,陛下致力所为者,皆乃南征江淮,岂可因湖南之乱,轻易改弦更张,迟慢大业?”王朴说道。
“哼!”陶谷瞥了王朴一眼,轻描淡写地道:“军政大略,本该因时制宜,而今形势有变,陛下策略及时调整,有何不可。再者湖南兵弱民疲,遣一支军马,充作偏师,对陛下征淮能有多大影响?”
“陶舍人此言差矣!”王朴顿时出言反驳,神情激动:“军争之事无小事,朝廷并无两面用兵的实力!湖南地广,距离东京何止千里,发兵南下,实乃劳师远征,且北方将士,不习南方水土,贸然进兵,只怕未取其利而受其弊!”
“而况,湖南与大汉之间,隔着荆南。动兵少,则难竟功;动兵多,则荆南必生疑忌。马氏之乱,坐观成败者,也非只止于大汉,南唐与之比邻,伪刘窥伺在南,大汉如先动,只怕给这二者渔利的机会。是故,还望陛下慎重!”
崇政殿中的文武,迅速地分为三派,陶谷、韩通主进,王朴、王溥主退,剩余的人居中。而冯道,又打起了太极,陶舍人与韩将军其志可嘉,王尚书所言亦有理,总之,帝党内部的分歧,他无意参与……
刘承祐则认真地考虑起来,说实话,若趁马氏内乱,一战而收湖南,他还是有些动心的。但综合情势,虑及战略实力,还是只能按捺住他的野望与冲动。
别看马氏兄弟在湖南“菜鸡互啄”地厉害,但认真审思之,大汉若不动,则可临北而御之,因势而动。大汉若动,则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良久,刘承祐轻抚御案,平静的语气释放着坚决的意志:“火中取栗的事,朕不做,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在座的诸臣,都是朕股肱臂膀,可以交以心腹,朕再强调一遍,大汉接下来战略所向,仍是淮南,不可更改!”
“是!”
第17章 附议
“不过,湖南之事,总要议出个应对策略来!”刘承祐伸手摸着他的胡茬,凝神细思,扭头问魏仁浦:“那马希萼称臣于伪唐,伪唐那边,可有最新动作?”
这些情况,早存于魏仁浦腹中,皇帝查问,随时调出:“启禀陛下,今岁九月,伪唐主纳马希萼之贡,受其降,以鄂州一年租税赐之,助其起兵。十月,又调楚州团练使何敬洙率军入楚助战,如今已与朗州军合兵。不过,一直到如今,伪唐再未有其他动作,仍旧观望!”
“呵……”刘承祐稍微体味了一下,不禁发笑:“这李璟行举,在朕眼中,酷似一畜,众卿知道,是什么吗?”
冯道立刻拱手,迎合问道:“敢问陛下?”
刘承祐扬起手,比划了一下,哂笑道:“李璟在朕眼中,就如一只嗅到鱼腥的猫,心里痒痒,忍不住探爪,却又瞻前顾后,逡巡不定!”
“陛下所言,甚是妙趣,颇为形象!”冯道捋须,满脸附和的笑意:“不过老臣看来,伪唐主也是慑于我大汉的威严。这几年,陛下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大汉国力日渐恢复。大汉若不动,伪唐又岂敢妄动!伪唐主,是不敢不谨慎呐!”
冯道的马屁,拍得刘承祐,都习惯了……
收起玩笑之语,恢复了严肃的刘承祐,使得整座大殿的气氛也肃重起来:“伪唐那边都动了,朕若不动,岂非让人小视。”
“诸卿有何见解?”
这回,率先进言的,却是枢密院都承旨郑仁诲:“陛下,臣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扫了其人一眼,郑仁诲的小心同郭威有些相像,刘承祐摆手,一脸坦荡道:“朕召诸卿,本为兼采众议,但请畅言,勿有所隐!”
“是!”郑仁诲眼皮子抬了抬,起身躬腰,谨守臣节,沉声道:“楚王连番请助于东京,希望朝廷能遣兵南下,进屯澧州,以扼荆南、伪唐驰援朗州之路!”
“而今,伪唐既已接受马希萼称臣,赐粮援兵。以臣之见,陛下莫若从楚王所请,派一支军马南下,进驻澧州,以昭示朝廷威严。兵马不消多,只需授意齐国公从襄州出一支偏师即可,如此,还不影响朝廷征淮的准备……”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