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4节

作者:肥鸟先行
而多搜集一些燃料,冬天就能多烤一点火,就有可能活过下一个冬天。
什么?你说上山砍树过冬?
且不说在这个时代上山砍树的风险,这山泽之出可都是大明朝廷的,你私自砍树要是被县里知道了,恐怕就不是后世让你罚款那么简单了。
收回思绪,苏泽和林良珺继续收割芦苇,不一会儿就听到了小萝卜头的叫声。
“阿泽哥!黄鱼茨!”
苏泽连忙走过去,果然看到了一种奇特的青草。
这种草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是有着和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木质茎。
苏泽立刻掐下了几根黄鱼茨,小心的放在衣领中,然后对林良珺说道:
“好了,我们回去吧。”
等返回沙滩上后,前日蓄满海水的滩涂在孩童们的搅拌下,海水已经蒸发了不少,苏泽又让他们将浸满海水的海泥挖出来,铺在平整的石头上晒干。
苏泽则在挖好的大坑前做起了木工活儿,他将一些木头钉成了木框,又用竹片横铺钉在木框底部,再纵向铺上了芦苇杆。
苏泽将木框放在大坑上,又用脚踩了踩,确认结实之后,让小萝卜头们将晒好的海泥抬过来。
苏泽又给了林良珺一个木桶,让他从海边打来海水,接着将海泥铺在了木框上,对着林良珺说道:
“把海水慢慢倒进框里。”
哗啦啦的海水倒进了框里,芦苇、海泥组成的过滤装置,将海泥中晒干的盐分和海水一起冲进了下方的大坑中。
苏泽又让一个体重最轻的孩子站在木框上,将海泥中的海水挤压干净。
反复冲刷海泥,苏泽终于得到了一水坑的卤水。
他从衣领内掏出黄鱼茨,将野草的叶子拔掉,将木质的茎扔进了卤水坑中。
苏泽第一次随着导师考察盐田的时候,就惊讶于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黄鱼茨的茎就是一种原始的盐度计,它的密度和饱和浓盐水相当,只要黄鱼茨漂浮在卤水上,就说明盐分含量饱和了。
如果盐度不够,那么黄鱼茨就会沉入卤水中,那就需要再晒上一段时间,等到海水挥发盐度才能达标。
这一次苏泽的运气不错,黄鱼茨漂浮在卤水上,盐度达标了!
苏泽连忙用水瓢将卤水捞出,然后小心的舀进了前几天开凿的岩石石盘中。
苏泽忙完了这一切之后,石头上满是装满了卤水的水塘,倒印出蓝色的天空来,就仿佛是一块块蓝水晶遍布在滩涂上。
苏泽抬起头看看太阳,如今日上三竿,正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
现在还只是三月,太阳虽然不如夏季炎热,但是晒盐也已经足够了。
这是苏泽曾经读过的古法晒盐方法。
蓄海水,晒盐泥,收沙,过滤,晒盐,收盐。
虽然每一步都不难,但是比起这个时代主流的煮盐制盐法,晒盐法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节约燃料,不需要卤水,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晒盐的石盘还太少了,效率低了一些。
苏泽这几日总共也就凿出了七个大的石盘,按照苏泽的估计,一块大石盘大概能出盐一公斤。
果然等到了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有些石盘中已经开始有结晶析出了。
这难道是盐?!
小萝卜头有些激动的看着石盘,不用煮竟然能出盐!这读书人就这么厉害?
苏泽自然不会向他们解释晒盐的原理,而是连忙招呼萝卜头们,让他们拿着竹片将已经析出的盐晶刮下来。
等到了下午四点的时候,苏泽估计了一下,按照明代的斤两算,今天总共晒出了十斤的盐。
林良珺看着这青白色的盐,难道这就是精盐?
他捏了一块盐送进嘴里,然后又吐了出来。
还是苦的!
虽然没有卤块那么苦,但是盐里依然有淡淡的苦涩味道,这样的盐也是没办法当做精盐卖的啊!
这下子林良珺失望的坐在地上,忙活了这么多天,就出了十斤粗盐。
那天在夜市上盐场的粗盐砖,十斤也才值一百文,十天半个月也才赚不到一两银子。
而且粗盐在福建不好卖,还不知道这些粗盐能不能卖掉,林良珺越想越不是滋味。
苏泽也尝了一下,果然还是有淡淡的苦涩味道,不过这已经达到他的要求了。
将制作好的粗盐扛回了家庙,将萝卜头们打发回家后,苏泽关上了家庙大门。
接下来才是提纯粗盐去除苦味最重要的部分!
后院里传来一阵阵豆香,忙的满头是汗的小小萝卜头林彩娘放下锅勺,对着苏泽说道:
“阿兄,你要的豆浆我煮好了!”
林彩娘乖巧的退出了厨房说道:
“我去温书,阿兄你忙。”
苏泽不得不感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林彩娘知道苏泽在忙着赚钱的大事,自然知道这等重要的事情不能随便窥探,找了个理由就跑了。
不过苏泽也知道怀璧有罪的道理,有些事情不让他们知道,也是为了保护大家。
苏泽将盐倒入了铁锅中,再倒上沉淀了一夜的山泉水,往灶台中塞入了芦苇杆,将好不容易晒干的粗盐再次融化。
苏泽屏住呼吸,将大勺的豆浆舀入卤水中,原本透明的盐水上冒出大片粘稠的泡沫,苏泽拿着锅勺小心的撇去了浮沫。
等到浮沫撇干净了,苏泽又舀起豆浆加入盐水中,一直反复到加入豆浆不再出现浮沫。
这时候苏泽给灶台加入芦杆,大锅剧烈的沸腾起来,水逐渐被烧干,变成了雪白的盐沫。
苏泽用手沾了一些,果然一点苦涩味道都没有了,粗盐已经变成了精盐!
第035章 谨慎
这是当年苏泽随着导师,在自贡古盐场学习到的提纯精盐的方法。
说起来原理其实很简单,粗盐有苦涩味道,其实就是海水中镁钙等离子的杂质,这也就是卤水。
卤水是有毒性的,炼制精盐的主要过程,就是去除盐水中的卤水。
卤水虽然有毒,但是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使用卤水来制作一种美食,那就是——豆腐。
在豆浆中加入卤水,就能让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最后变成豆腐这种固体的食物。
而自贡古盐场在提纯精盐的时候,反向使用这个原理,在盐水中加入豆浆,利用豆浆和卤水反应的特性,将卤水变成固态的浮沫,然后再将这些浮沫撇出去,就能得到没有卤水杂质的精盐了。
苏泽不得不佩服这些盐工的智慧,这些可能连字都不认识的灶户,能在日常中总结出这么化学提纯办法,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
苏泽又用自己木工手艺制作的竹筒装上了精盐,八斤的精盐分成了八个竹筒。
【制作盐竹筒,木工经验+8,lv2,2/200】
不得不说木工在古代真是个实用的技能,肝到了2级之后,苏泽感觉自己抓木工刀的手更稳了。
看着八个竹筒的精盐,苏泽充满了成就感。
按照那日在鬼市询问的价格,一斤精盐要价一百五十文,苏泽准备尽快出手,就算他低价卖一百文一斤,那八斤就是八百文钱。
福建的铜钱成色还算是不错,一两银子差不多折合一千五百文钱,也就是一天制盐的收入接近半两银子!
制作精盐的成本也就是豆浆和燃料,想要提高产量只需要在海边岩石上开凿石盘就可以了。
晒盐法果然是神器啊!
通过这次晒盐,苏泽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晒盐法要优于煮盐之法,晒盐法节约的是燃料!
其实从制备粗盐的角度上来说,两者的效率都是差不多的,晒盐需要的工序也很多,并不是将海水晒干就能成盐的。
如果只是晒海水,海水中大量的杂质没有祛除,那得到的只是苦涩的卤块,那提纯所用的豆浆会成本增加,制备精盐的成本就太高了。
晒盐法需要场地,需要能够蓄住海水的滩涂,要不是长宁卫的海滩正好是滩涂而不是沙滩,想要晒盐也是不容易的。
晒盐法节省燃料,才是后来晒盐法取代煮盐法的原因。
就拿长宁卫来说,每年能烧的就是水稻和小麦干枯后的秸秆,芦田枯萎的芦苇,以及附近山上的小树枝。
大树是不能砍的,大明官府对于各地山林中的老树大树都有底册,每当皇帝或者工部需要营造的时候,各地就要摊派进贡材木,福建本身多山多木,也是摊派的重灾区。
近些年道君皇帝大修道观,福建上下都战战兢兢,更是不断重申禁伐令,有些地方甚至禁止百姓上山,就是怕朝廷下一次摊派要材木,官府找不到足够年份的成材木头。
就算是小树枝也是不好找的,福广地区经过千年的开发,现在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了。
缓坡都已经开荒成梯田了,不适合种田的地方,也都在朱元璋的号召下种上了桑树或者茶树。
桑树和茶树都是经济作物,更是不能随便砍伐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福建的冬天不太冷,不需要太多额外取暖的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宋以后南方经济逐步压倒北方的原因,在历代先民不断砍伐树木开田取暖的情况下,北方的取暖成本日益上升,南方的粮食产量增长之后,北方就更加衰落了。
苏泽这时候才开始感慨,工业革命之所以称之为革命,不仅仅是因为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重要的是机器改变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
煤、石油的开采,让潜藏在地下的高效能源代替了木材,才带来了生产力的爆发式发展,才让机器有了百倍于人工的效率。
说回到煮盐法,大明煮盐法最大的消耗就是燃料,这也是为何盐工被称呼为灶户的原因,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烧灶。
从朱元璋设立灶户开始,就“给草场以供樵采”,接着又许“芦田以供所用”,一些盐场还允许上山砍伐木材来烧灶煮盐。
可是到了嘉靖年间,很多周围的林场都“砍伐甚过,草木不生”,一些芦田也因为过于竭泽而渔盐碱退化。
这时候盐户所甚至要开始向周围地方摊派“灶捐”,才能够维持煮盐开灶的燃料需求。
晒盐法制备粗盐的时候不需要烧柴加热,直接利用太阳能就能出粗盐,这大大节约能源消耗,减少了产盐的燃料投入。
灌好了盐之后,苏泽却又想到了晒盐法的一个弊端。
东南沿海地区很快就要进入台风多发的雨季,到时候没了太阳也就没办法晒盐了,自己还是要抓紧时间,将石头上的石盘凿出来,赶紧捞上一笔再说。
就这样忙碌了几日,等到了二十号旬末的时候,苏泽这才喊来了小萝卜头林良珺说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