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0节

作者:肥鸟先行
海瑞说起时局,自然是痛心疾首的样子。
海瑞是官,抨击同僚自然没事,但是陈朝源他们三人不行,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苏泽却觉得,这大明朝倭寇的问题,不仅仅是官员的问题。
朝廷缺乏长期的海防海贸政策,经常朝令夕改,主政官员的态度往往南辕北辙。
而最根子上,大明朝抵制海贸的原因,还是朱元璋的那一套“驭民之术”。
按照朱元璋那一套等级复杂种类繁多的职业体系,每个人生下来你的职责就固定了。
灶户负责做盐,军户负责当兵,农户就负责种田,匠户就做匠人。
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事情,都是朱家的农奴,朱家子孙只需要接受万民供养就可以了。
只是家业太大了,事情太多,除了前几代皇帝还能玩的过来,后来的子孙实在管不过来了。
这时候只能提拔一些文官和太监,作为家奴来管家。
这一套体系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各司其职”,明朝严格的户籍制度,也是为了防止人口流动,将所有人禁锢在土地上。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澎湖这么大的地区,明代却始终没有开发的原因。
要开发,就要迁移百姓,而澎湖孤悬海外,管理起来就不方便。
万一澎湖割据造反了,那还不如直接就不开发,也禁止沿海百姓登岛,只设立一个巡检司负责巡防,隔绝沿海百姓偷渡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世代军户又有多少动力为了大明朝送死?
所以长宁卫这样的军卫是异类中的异类,延平卫这样的卫所才是大明朝的常态。
打赢了,你老朱家也没奖励,打输了还要掉脑袋,那还不如不打。
只要不打,那就没有损失!
鹿大王都炮轰福州城了,福州城呈报给朝廷依然是“今年无事”,哪里管鹿大王劫掠了多少乡村,反正只要朝廷赋税能收足了,上面哪里管你是不是有倭乱。
苏泽倒是也不会觉得海瑞看不到问题本质,如今海瑞只是一个刚入官场,做不入品的县学教谕的官场新人。
在他看来沿海的问题,自然就是当官的尸位素餐。
人总是在成长的,现在的海瑞和日后写下《治安疏》的海瑞肯定不是同样的想法。
但是他忧国忧民的心是不变的,这才是海瑞是海瑞的原因。
等到海瑞走后,陈朝源对着苏泽说道:“苏兄,我家还有空房一间,若是你不嫌弃,可以在南平城内暂住下来。”
苏泽知道陈朝源的好意,他说道:“多谢陈兄了,我还是要回长宁卫的。”
众人见他坚决,也不好继续再劝。
海瑞给四人提供了餐食,虽然也只是米饭咸菜,但是四人也都吃的津津有味的。
吃完了之后,回到校舍中,陈朝源又说道:“上次鹿大王侵略东南,差点攻下了漳州建阳,还曾经有一个小队打到了南平县城下,当时那位于指挥使不敢登城作战,还是县衙民庄李虎带人出城,这才驱赶了这支倭寇小队。”
苏泽问道:“这个小队有多少人?”
“五十人吧。”
苏泽更是无语了,延平卫五千人的卫所,竟然被五十人的倭寇堵在城里打?
这也太魔幻了!
不过苏泽想一想,似乎这还不够魔幻。
如果历史发展不出岔子,明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一伙倭寇从浙江绍兴登陆,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
明史中的记载是:“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江宁镇之战,明军指挥朱襄、蒋升率众迎拒,“不能御,襄战死,升被创坠马,官兵死者三百余人。”
那造成了三省震动,甚至打到了大明朝二京之一的南京城下的倭寇,到底有多少人呢?
答案是五十三人。
这么一算,延平卫的战斗力也是大明平均水平。
苏泽又问道:“咱们南平县城城墙上不是有大将军炮吗?”
陈朝源又说道:“苏兄你说是城门上的那尊?那尊都已经是成化年铸的炮了,风吹日晒的早就不能用了,再说如今延平卫中,还能不能找到能操这门炮的人都不好说。”
好吧,苏泽只觉得自己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大明朝的问题,不仅仅是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更是整个体系的问题,甚至连军事科技都出现了倒退。
苏泽又问道:“延平卫好歹也有五千正卒,还需要民壮出战吗?”
陈朝源颇为不屑的说道:“延平卫?延平卫到底有多少正卒,谁能说清楚啊,怕是连于指挥使都不清楚,自己手底下有多少兵。”
“我记得五年前清军御史来南平的时候,城里城外的乞丐罗汉脚,都被拉进了军中充人头。”
苏泽这才想起来,大明特色的吃空饷。
大明朝的补给是按照兵额算的,在世代卫所军制的基础上,出现了世代把持军职的军官家族。
大部分军官家族都是尸位素餐的典范,比如这位于指挥使一家。
而各层各级的军官,也都在这种体系下腐化,领空饷就是大明朝军队问题之一。
一种是克扣发到士兵手上的军粮军饷,这种属于基本操作,基本上大明朝的军官都会做。
还有直接虚构一个士兵的身份,然后让自己的家人来领军饷。
还有将扣了士兵的军饷,然后将士兵当做家奴来用的,这种算是普通魔幻操作。
还有将卫所的屯田私自卖给别人,摇身一变成为地主的。
还有直接走私军械的,将盔甲武器都卖掉赚钱的。
开假盐引的,设卡逼捐的,军队从商的,大明朝的军队堪称百“花”齐放。
这么一说,也难怪听说朝廷要派御史来清军,延平卫上下如此惶恐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心虚啊。
聊完了倭寇的话题,气氛有些沉闷。
林清材说道:“这么说还是熊兄老家安定,倭寇也不会打到武夷山下啊。”
陈朝源也点点头。
熊岳却叹气说道:“别说了,如今朝廷的茶贡是越来越重了,我家所在的乡中已经有小半人都逃亡到山中,当起了流民,比之沿海还要更乱一些。”
众人一惊,没想到武夷山那边也不安定。
苏泽问道:“这茶贡如此之重吗?”
熊岳点头说道:“听说开国之处废团贡散,虽然也贡,但那时候只需要贡到南京,贡茶数量也没现在这么大,算是过了几年好日子,我家祖上也是那时候在武夷山开茶园的。”
“如今贡数越来越大,还需要服役押送到京师,我家那茶园每年光是完成茶贡任务就要忙碌一年,还需要专门付钱请人代役送到京师,再这么下去真的要支撑不住了。”
在明代之前,中原流行的都是团茶。
那时候使用的都是蒸茶的方法制茶,蒸出来的茶苦涩味道重,需要加入各种香料和复杂的制作流程,才能祛除掉茶叶中的苦涩味道。
香料这东西本身就是奢侈品,团茶的价格更是昂贵,制作成本极高,所以茶叶也成为高端奢侈品。
而那时候泡茶的方法也是煮茶法,需要各种茶具和茶杯,上层不仅仅追求喝茶,还发展出了一套点茶品茶的仪式,属于顶层文化人才能玩得起的东西。
而炒茶在南宋也已经出现了,但是那时候都只是普通百姓喝,在上层并不流行。
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他不喜欢香味浓郁制作复杂的散茶,就下令将各地茶园进贡的团茶改为散茶,而随着炒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糅青、炒青的工艺流程,减少了炒茶的苦涩味道。
皇室喝散茶,勋贵和大臣自然也跟着潮流,从明代开始散茶开始进入上层社会,也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
宋代的茶具一般都是黑色,因为团茶煮出来需要“茶汤浓郁”,才和深色茶具相搭配。
而明清茶具多是白瓷,就是因为炒茶泡出来要茶色清亮,而白瓷才能显出这份清亮之色来。
没想到这大明朝处处都不好过,苏泽也忍不住爆出一口气粗口:
“这狗日的世道!”
第086章 民心即是天命
一夜过后,今天是海瑞给四人答疑的日子。
四人将自己平日自学时候积累的问题,向海瑞提问,海瑞都一一做了认真的解答。
陈朝源三人平时在家都是自己读书,对于很多问题都是囫囵吞下死记硬背,根本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在海瑞的讲解下,这些内容豁然开朗,原本不理解的内容都理顺了。
而苏泽也问了几个自己读书时候的问题,每次海瑞回答都能得到了“+2”经验。
看到这么好的“刷”经验的机会,苏泽连忙将自己积累的问题全部提出来,一口气连续问了十五个问题。
海瑞也一点都不嫌麻烦,认真的给苏泽做了解答。
【学堂答疑,“科举”技能经验+30,lv3,245/300】
还是上学爽啊,苏泽看着蹭蹭蹭上涨的经验,心中满是欢喜。
等到答疑完毕,海瑞这才将苏泽喊出了课堂。
“你上次说的‘百姓日用之道,返本初之道’,能给我详细说说嘛?”
海瑞颇有些不好意思,如今士人对于知识的态度,往往都是敝帚自珍的。
比如时下读书人,最流行的就是搜集唐宋的古书,然后再重新装订成册,包裹上新的书皮,藏于自家高阁之上。
江南地区的藏书家们,手中拥有大量的孤本善本古籍,但是都将这些藏书作为自己家传的秘传学术,不肯将这些孤本善本印刷。
上一次从苏泽这边白嫖了两份古文,已经让海瑞很不好意思了,如今又要伸手,海瑞更是艰难的开了口。
海瑞倒不是碍于面子,而是觉得自己拿不出和苏泽交换的东西,觉得这样做愧对苏泽。
苏泽笑了笑说道:“老师,您这么客气干嘛,只要您想知道的,学生定当知无不言。”
海瑞还是不习惯这样,他咳嗽了一声说道:“这怎么可以,这可是你家传的学问。”
苏泽却说道:“老师,理越辩越明,哪一位儒宗的学问是天成的?不都是一边讲学一边辩经,这才逐渐完善自身学说的嘛?”
海瑞愣了一下,点点头认同了苏泽的想法。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