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57节

作者:肥鸟先行
这首诗意境好高啊!
方若兰是组织过诗词社的,诗词造诣相当了得。
读到第一句方若兰就觉得心神荡漾,纳兰容若这首诗对于文艺女青年的杀伤力是相当可怕的。
方若兰读了两遍,更是觉得这首诗绝妙无比。
比翼连枝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可是这首诗中的幽怨哀转之情,难道苏泽被人抛弃过?
方若兰轻轻撇了一眼苏泽,她听父亲说过,海教谕说苏泽父亲是一位大儒,没能考上功名就早亡了。
方若兰脑补出来一整部苏泽从小订婚,父亲亡故后对方势利眼悔婚的桥段。
脑补了半天,方若兰眼角都擒着眼泪了。
苏泽疑惑的看着方若兰,他咳嗽了一声问道:“方公子,我这幅字如何?”
哦对对对,是看字。
方若兰连忙夸赞道:“苏公子真的是进境飞快,伱的字参加乡试已经没问题了。”
说完这些,方若兰又八卦的偷瞄苏泽,试图从他脸上看到感伤的表情。
苏泽莫名其妙的看着方若兰,他以为方若兰又要求字,于是说道:“方公子若是喜欢,这幅字也可以拿走。”
方若兰一惊,送我?
等等,这可是一首情诗哎。
方若兰有些乱了方寸,难道苏泽看出自己女扮男装了?
“不要就算了。”
“我要,我要!”
方若兰连忙将墨迹未干的纸抓起来,她耳朵都羞红了,匆匆和苏泽道别,冲回了府衙后宅。
苏泽倒是疑惑,不就是两副字吗,至于跑这么快吗?难道自己答应她了还会讨要不成?
方若兰虽然从小受舅父影响,做事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这次大胆还是超过了她的底线。
回到闺房之后,方若兰又看了一遍苏泽的诗,又觉得全身有些酥麻。
再想到牡丹亭的剧情,难道苏泽有这么一个官宦人家的“前任”?
方若兰突然有些酸溜溜的。
她将那首诗藏起来,又看向难得糊涂四个字。
对,难得糊涂!
管他有没有,反正现在苏泽没有定亲!
方若兰喊来了贴身侍女。
“小姐。”
“帮我找城里最好的裱糊匠,将这幅字装裱起来。”
方若兰又说了一声:“快!”
侍女抱着字出去,又喊来家里的小厮,让他快点送去装裱。
就在方若兰魂不守舍,连晚饭都忘记给方知府准备的时候,苏泽拿起了账本,盘点起新购买的店铺账本。
蔡家的旧人自然全部都辞退了,苏泽当然也不准备继续开染坊了。
在各种牢固的化学染料出现后,染坊这种东西逐渐退出了居民日常生活。
这些铺子苏泽准备改成其他用途。
这些铺子都是“门面二间,到底四层”,就是武大郎那种前后两排带院子的房子,大明的商铺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格局。
前面门店上下两层是铺面,后一进的屋子是住宅,蔡家之前就是掌柜的和伙计住在后宅。
后宅也分成上下两层,潘金莲就是在二楼推窗子,才和西门庆结下了孽缘。
这样一座商住两用的房子才折价一百两银子,七家铺子虽然都不是最好的商业区,但是位置也都还算是不错,和后世比起来大明的房价实在是太实惠了。
不过这一类的铺子很少在市场上流通,好位置的铺子都是传家的。
苏泽这几天也在街上逛了,一直之间竟然想不到到底开什么铺子。
七间铺子也不全是染坊,其中有一家就是蔡家的书铺,也就是之前帮着黄时行卖盗版《拍案惊奇》的书铺。
苏泽看了看,这家书铺和于家书铺差不多,不过生意都被于家书铺抢走了。
也难怪之前铤而走险让黄时行印盗版,没有《拍案惊奇》引流,蔡家的书铺都要办不下去了。
苏泽准备保留这家书铺,林德清已经在于家干了一段时间,对于书铺的买卖有了了解。
不过林德清和于宗远签的是两年的契约,现在还不方便将他召回来,先将书铺开着,也算是给拍案惊奇多一个销售渠道。
剩余的六间铺子到底卖什么,苏泽就有些拿不定主意。
南平县人口也就这么多,零售业基本上都已经饱和了。
就像是于家的四个铺子,除了书铺因为《拍案惊奇》大火,布店因为新染布火爆之外,剩下的酱菜铺子和胭脂铺子也是半死不活的。
没有划时代的拳头产品,就没办法从稳定的顾客关系中抢到新客人。
就拿胭脂铺子为例,于家的铺子也有几个维持好关系的老客,只要上了新货,伙计就会将小样品送到这些老客家中,如果客人满意就会直接送货上门。
苏泽可不敢小瞧明代人做生意的技巧,这年头能在县城里经营长久的老店,都是经营了很久的店铺,早就有一套卷出来的生意经了。
不仅仅是下游顾客,大明也没有1688,更没有小商品集散中心,想要买什么你首先要有货源才行。
难不成卖盐卖糖?
这东西如果在城里店铺卖,自然少不了要上税,那还不如搞走私赚钱呢。
想想都头疼。
苏泽还在幸福的烦恼着,陈朝余又找上门来。
“茶园可以过户了?”
陈朝余点头说道:“蔡家急着出手,就打点了县衙,马上就可以签契书了。”
“这么快?”
陈朝余低声说道:“蔡家那位病死的太快,没有立下遗嘱,两个儿子正在争产呢?”
“蔡家的家产这么难分吗?”
“蔡家两个儿子都是嫡子,蔡员外妻子去世多年没有续弦,父母双亡自然要分家产了。”
怪不得,陈朝余做状师,打的最多的官司就是争产官司。
不过大部分的官司都不用上公堂,只要在申明亭调解就可以了。
不是大家族,父母去世基本上都要分产的,就算是大家族,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分出去,一般父母也会给一笔钱分一部分产业,就像是于宗远这个样子。
蔡家显达也才一代,宗族也没有建立起来,蔡员外一死,姬妾先拿着家产跑了,然后两个儿子开始争产。
“不会影响我们过户茶园吧?”
“不会不会,茶园的钱已经分好了,二子一人一半,不过苏相公还是先去茶园看看。”
“县衙那边最好登记清楚了,莫要日后再起纠纷。”
苏泽点点头说道:“明天就去茶园看看,还请陈兄同去。”
第165章 武夷山红茶
苏泽骑着马,带着两名长宁卫的护卫,和陈朝余一起向熊家在武夷山下的茶园而去。
武夷山是江西入闽的咽喉,作为两省的省界,地理也相当的重要。
苏泽一边骑着马,一边打量武夷山道,果然是要道啊!
一边想着这里可以设寨,这边可以埋伏,苏泽记下地形。
只要把控武夷山道,就等于堵上了江西入闽的通道,若是日后割据福建造反,那这里是必须要重兵把守的。
同样是山区,黑山寨就荒凉多了,但是武夷山附近却热闹非凡。
武夷山茶园从南宋开始就名扬天下,元代就设立御茶园,向元廷贡茶,是当今有名的茶叶品类。
不过武夷山的茶味醇厚,和如今士大夫喜欢的清雅口感并不相符,如今南北直隶的达官贵人都更爱六安片或者龙井茶,武夷山每年贡到皇宫的贡茶,皇帝自己本人都不爱喝,连赏赐给勋贵都不愿意,干脆就将贡茶改为了贡银。
不过虽然在上层中不受欢迎,但是普通百姓还是很喜欢武夷山茶的。
武夷山茶的浓厚口感,让那些需要干活的百姓在忙碌后能迅速解渴,还因为茶多酚含量多有些提神的效果。
总体来说,武夷山这边的茶园,算是一个饿不死也发不了大财的状态。
“苏兄,现在还不是采茶季,等到了采茶季桐木镇就全都是客商了。”陈朝余也曾经在产茶的季节来过武夷山,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武夷山是一片不小的区域,但是适合产茶的地方并不多,集中在几个镇子。
茶叶就是茶树在清明谷雨之间苞出的嫩芽,所以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只有向阳的平缓山坡,才适合种植茶树。
苏泽只觉得桐木镇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他问道:
“陈兄,这桐木镇为何聚集这么多茶商?”
陈朝余做讼师多年,三教九流都有接触,他说道:
“桐木镇是江西入闽的咽喉,江西的茶叶商人要进福建买茶,都要经过这里,久而久之茶农就在这里卖茶,客商就在这里买茶了。”
苏泽看了一眼陈朝余,陈朝源这位族兄办事稳重,对南平县风貌地理都很了解,果然是个人才。
“过了桐木镇不远,就是蔡家的茶园了。”
苏泽点点头,因为不到卖茶的季节,桐木镇中有些冷清,不少房子都空着,应该是只有客商来的时候这些屋子才会卖茶。
倒是和鬼市差不多的样子。
跟着陈朝余,苏泽很快穿过了镇子,果然来到了山道之上。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