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68节

作者:肥鸟先行
明初之通倭,类似于汉代的“私藏甲胄”,反正说你有罪就有罪。
等到三场考完,苏泽只觉得全身都累,县试还是科举考试中体力消耗最小的,看来身体不好还考不了科举。
主榜和副榜总共就只有五十几份卷子了,白知县用了半天时间看完,拿出红笔勾选了苏泽的卷子。
点下来了案首,又定下了前二十名的次序。
礼房的吏员们拆开糊名,然后开始核对誊抄的卷子和原来的卷子是不是一样的。
白知县也亲自查看,这个步骤是怕誊抄错了考试号,更怕胥吏从中作梗,将考号登记成别人的。
确定无误之后,再由礼房拿来之前登记的《考用登记簿》,确认考号和考生的名字。
这自然又要核对笔迹,防止出现代考替考的情况,等到一切忙完了之后,就由礼房书吏誊抄到红纸上。
陈朝源运气不错,苏泽以前也经常和他讨论平倭的事情,他策论写的不错,进了五十人的县试通过名单。
包括苏泽在内五十人,就算是通过县试考试了,他们的名字和信息会被统计,登记到《南平县考簿》上,送到府衙之中。
县试中除了案首有含金量,其他名次没太大的意义,不过能通过县试也是喜事,礼房的书吏帮书们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是报喜了。
除了红榜之外,每一个通过县试的考生还有一份单独的榜帖,这算是县试合格的毕业证书。
案首的榜帖上夹一道红佥,也就是一道红纸裁成长条贴在榜帖中央,这叫做佥红榜帖,是最有含金量的榜帖。
礼房众人都看着这份佥红榜帖,苏泽可是县里的名人,产业多出手也大方,他今天中了案首,必然有红封打赏。
礼房典史也知道手下的心思,县试报喜也是礼房进项之一,不过这不是乡试或者进士放榜,县城里给不起赏钱的读书人也多。
礼房典史干脆拿出竹签,手下众书吏开始抓阄,一个幸运的帮书抽到了苏泽的榜帖,喜滋滋的冲出去报喜去了。
红榜张帖,南平县燃起爆竹,苏泽看到红中正中的“苏泽,长宁卫帖军户”。
【县试夺魁,科举技能+1000,lv6,2205/3000】
苏泽还想着怎么科举答题不涨经验的,原来是放榜的时候涨啊。
舒坦了。
苏泽原本对于案首的位置不在意,但是看来案首能多加经验?
那府试案首,那就要争上一争了。
第173章 府试前的集市
拿出红封打发了送榜帖的书吏,苏泽又接受了众人的恭贺,再派人将喜讯送到长宁卫去,忙碌了一天才消停了。
海瑞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自己两个学生通过了县试,这也算是他的成绩了,只是想到了熊岳,海瑞心中又有些难受。
放榜之后,自然有那考了好几次都没过的老生童痛哭流涕,也有一次就考过的幸运儿放声高歌。
虽然只是童子试第一关,但也已经有商贾准备榜下捉婿了。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读书人,一看就没什么背景,连个书童都没有的,还自己挤过来看榜,在高呼“中了,中了”之后,就被南平县城内一家商贾的下人绑了,带回去成亲去了。
至于这桩婚事能不能成,就要看这读书人有没有糟糠之妻,以及商贾的嫁妆丰厚不丰厚了。
陈朝源也快要哭出来,他蹉跎多年终于考过了县试,好歹科举之路能继续走下去了。
林清材的神色有些落寞,不过他倒是调整的很快,他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县试,考不过也是正常的,和苏泽这样第一次就考过的反而是特例,而第一次就考中案首的,那就是怪物了。
陈朝源说道:“科举多年,总算是对家里有个交代了。”
考过童子试的叫做秀才,其实在秀才之前都可以叫做童生。
在科举进一步内卷的时代,只有考过县试的才能自称童生。
也就是说,苏泽和陈朝源可以自称童生了。
童生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但是在读书人中已经算是出头的了。
福建科举之风盛行,大宗族都有社学,卫所有卫学,一些村子还有乡学、村学,大户人家还有私塾。
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担任塾师了,一年聘金也有一二十两银子,年节还有礼物,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
而且通过县试,以后就可以直接参加府试,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卷,早点拿到入场券总是好的。
于宗远这厮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也从福州府赶回来,拉着苏泽到邀月楼上畅饮了一场。
除了恭喜苏泽中了县试案首之外,又是向苏泽大倒苦水。
福州的窑子消费高,吃喝拉撒消费贵,总之就是一个“福州居大不易”。
苏泽都无语了,你一个福州左卫的总旗,不是应该住在军营吗?怎么天天都在福州城吃喝玩乐啊?
也难怪于宗远好几次向店铺支钱,原来是福州这个销金窟太花钱了。
苏泽想到了什么,向于宗远打探福建军司衙门对“鹿大王”的态度。
等于宗远说完后,苏泽也是无语,看来他还是小看了福建上下官员接受现实的能力。
现在福建海域的商船,都是挂着月港标志的船。
对于悬挂月港标记的船,林默珺也会在海上“抽检”,若是假冒月港的船也会被抢劫。
但是福建的海商很快发现,福建海域突然好走了。
原因也很简单,有“鹿大王”坐镇,福建海域的那些小倭寇都销声匿迹了,要知道“鹿大王”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倭寇,只要没有月港旗帜就直接打的。
有“鹿大王”坐镇,一些经常扮作海盗倭寇的商船也不敢随意“下海”抢劫了,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海商。
以至于整个福建海域大治,海上秩序井然。
而福建的官员也注意到了海上的秩序,“鹿大王”只要不登陆,这个结果似乎,还不错?
陆地上没有倭寇,海上只要没有战舰损失,那也是没有倭寇。
商人继续在海上做生意,福建那些海商家族继续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有的商人觉得,这样的秩序永远维持下去多好啊!
月港迅速的恢复了繁荣。
于宗远放下鸡腿说道:“兵部的消息,倭寇破浙江德清,把杭州城都围了,如今浙东糜烂,比起来福建真的是一方净土了!”
苏泽也从长宁卫那边得到了消息,正月初一大倭寇徐峰出现在浙东海上,率部围攻宁波、杭州,浙江倭乱愈演愈烈。
长宁卫和俞大猷也断了书信往来,也不知道他带兵驻守什么地方去了。
听说朝廷因为东南倭乱愈演愈烈,罢免了兵部尚书聂豹,群臣都在上书平倭策,严党和清流都开始争夺平倭的领导权。
嘉靖皇帝罢聂豹这个兵部尚书后,对于群臣上书的态度也很奇怪,那就是“不报”。
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不报就是皇帝看了上奏题本,但是不批示也不发还,就是一个已阅不回的状态。
这下子朝廷中的投机分子却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已阅不回,表示皇帝重视这个事情,只是对之前的上奏题本不满意。
那只要能打动皇帝,不就能获得平倭政策的主导权?
于是这批大明顶级做题家,都在家里憋着写奏章,希望能和《隆中对》的诸葛亮一样,一奏而得天下知,一策进而为国策。
面对这样大大小小的上书,嘉靖皇帝依然全部不报,但是朝廷又发谕令,让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等倭乱地区的正印官也上书,言平倭之事。
要知道上奏皇帝,这是科道言官的权利,普通的地方督抚给朝廷上奏章题本,也只能谈自己任内的事情,不能随便空发议论的。
即使是六部尚书这样的大佬,除非自己职责内的事务,也不能随便上题本议论。
这也是为什么科道言官虽然级别低,但是能量大的原因,他们其实也是决策部门的成员。
言官体系外的政务官员,只有执行上面政策的权利,没有讨论政策的权利。
就算是有所不满,也要先严格执行,不然就问考成你怕不怕。
但是言官就不同了,大事小事都可以上表进奏,从皇帝家事到国家大事,都可以议论一二。
但是会不会挨廷仗,那就要看皇帝心情了。
这一次嘉靖皇帝罕见的让倭乱受灾省份的政务官也上书言倭乱事,这也让整个沿海官员群情激动!
这可是一次出头的机会啊!
如果所写的平倭策被朝廷取用,那可能被授予要职,就一步登天了!
南平城内,有资格上奏章题本的,就是只有方知府和白知县两个正印官,此时他们都憋在书房里,想着怎么上书平倭打动皇帝。
不过这一切和苏泽没有什么关系,他连一个秀才都不是,根本没有资格操心这些大事。
府试的举行日期也定下来了,就是三月十日,考完县试就已经是二月二十日了,现在距离府试也只有二十天时间。
延平府下的七个县,分别是南平县,尤溪县,将乐县,沙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
府试是延平府所有通过县试资格的考生一起参加的考试,一些住的偏远的考生,已经提前来到南平县城适应环境,整个南平县的客栈都挤满了人。
客栈住不下了,城外还有一些寺院开放单房,这些是给寺院游方僧人暂时居住的房间,此时都成了府试赶考的士子们落脚的地方。
比起城内的繁华,寺院更加清净一些,而且还能和寺院的和尚们一起用斋饭,主打就是一个经济实惠。
南平县的佛寺本来就很多,一下子拥进了这么多人,南平县的街头明显热闹起来。
陈朝源从族兄那边打听到了消息,说这次参加府试的童生足足有一千五百人,他连忙回到编辑部,向苏泽通告了这个消息。
“怎么这么多人?”
陈朝源也皱着眉头说道:“每年没县通过县试的就有五十人,这些都是历年来积累下来的。”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童子试三场,只要通过了,下一次就不用再考,直接考下一场。
比如苏泽今年过了县试,那明年童子试三场就只需要直接参加府试就可以了。
果然科举考试是最残酷的考试,这么多人一起卷,前一届考不过还要和后一届的一起卷。
陈朝源羡慕的说道:“汝霖伱是本届南平县的案首,你府试肯定能过的。”
林清材更是羡慕,同样是第一次参加科举,苏泽就已经预定过了两关了,大家都是一起在海瑞那边上课的,怎么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这次府试最热闹的地方,是这些赶考士子们带来的商品。
各县赶考的士子们,纷纷带上了自己家乡的特产,在南平府的大街小巷贩卖。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权臣[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无家[精校版]铁血德意志[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晚唐浮生启明1158[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军火帝国调教太平洋[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朝为田舍郎[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猎谍[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