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84节

作者:肥鸟先行
所以,拿着明代史料辩经,实在是。。。
反正我引用的史料,只能说确实有这个史料,但是肥鸟用这些,都是为了服务的,说白了,就是家言,就是为了剧情服务的,真实性如何,大家可以自己辨析。
所以以后如果写到大的历史事件,我会贴出史料出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自己选择相信的观点。
这点我空口白说大家可能不能理解,我就说一个文中提到的事情吧——蓟镇兵变。
简单说下,就是南北兵不和,蓟镇总兵王保屠杀了戚家军。
这个事件,我在书中引用了,为了说明大明的腐败。
但是吧,这个事情,其实有很大的辨析空间的。
首先是屠杀人数,按照朝鲜的史书《两朝平壤录》,王保杀了“千三百人”。
《明史,王保传》,记载是“数百人”。
而几部明人笔记的人数是“四五千人”,这几乎是当时南兵在北方作战的全部人数了。
而王保自己写给朝廷的塘报,以及后来写给友人的书信上写的是“一百三十人”。
大家看一下就知道其中的问题了,如果是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那就是王保将戚家军杀光了。
如果按照最低人数说,一百三十人,那就是部分南兵哗变,而且王保是向朝廷上书,首恶都送到刑部审问后才杀的,部分士兵哗变的可能性也很高。
所以请读者判断,这是戚家军部分军营哗变呢?还是王保私心作祟不想给军饷,屠杀了所有戚家军呢?
其实你问我,我个人认为,朝廷的赏钱又不是王保出,而且仗已经打完了。
我们不从其他地方分析,就单单从责任上说,王保这個时候为了节约钱杀士兵的说法,其实并不怎么站得住脚,甚至可以说这个理由非常的奇怪。
你一个部门经理,带领手下团建回来,因为团建费用报销数额大,你做主把手下员工都开除了。
这事情大家觉得合理吗?其实也不太合理。
但是我这本书要造反,所以我说了一个明史上普遍的说法,其实我也没错吧?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大家彻底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而是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当事人都讨论不清楚,现代人拿出来辩经,真的没啥意思。
而这个事件给后人的收获是什么呢?那就是任何一次政治事件,人数的区别会有本质的不同,断章取义的攻击力是相当大的。
如有和大家认知的历史文献冲突,懂的人就笑一笑吧,放过我吧,求饶!
肥鸟还是感谢大家一直追书,我也会用更严谨的态度继续写作,减少说教的文字,增加更有趣的剧情,感谢大家。
第186章 愚智对答
拜访苏泽的,是一个身穿儒士服的中年人,林清材也是见他气度不凡,所以才立刻向苏泽通告的。
气度这个东西,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要,作用就和苏泽的魅力属性差不多,气度好的人更容易引人注意,更容易被人重视。
自从《拍案惊奇》爆火以来,也经常有人来编辑部求见苏泽。
苏泽也都会抽出时间和他们见面,因为他深知名声的重要性。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想要造反自然就要有号召力,古往今来能够起事的,都是当地有名的人。
一天见一见这些拜访者,和他们交谈两句,花费的时间不多,却能维持苏泽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苏泽虽然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县城,还是和这个拜访的中年人见了面。
“苏先生。”
对方拱手为礼,苏泽连忙说道:“长者叫,不敢当,若是不弃叫我表字汝霖就行了。”
汪道昆对苏泽更满意了,苏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声而骄傲,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
作为一省督学,汪道昆自然见过不少狂妄的士子,而真正有才学的苏泽这么低调,确实让他很高兴。
“在下姓王,字伯玉,经商至此,路上拜读了汝霖的文章,所以才来叨扰拜会的。”
汪道昆又说道:“我们平辈论交,如何?”
苏泽看对方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只是一板一眼显得有些老成,于是也说道:“伯玉兄。”
“汝霖兄,我家是南直隶徽州府的,家中也有印书的产业,想向您购买《牡丹亭》全册,带回去印制。”
汪道昆这个确实没说谎话,他出自于徽州府歙县望族,徽州府的大家族从会经商,他家也确实有印书坊。
原来是买书的啊。
自从牡丹亭火了之后,确实有外地商人出价购买全套的戏文,苏泽都是照单全收,要价五百两银子,一笔将《牡丹亭》卖断。
原因很简单,这年头又没有版权法,外地的商人真的要印,苏泽还能跑出南平和他们打官司吗?
大明朝的版权意识相当淡薄,真的遇到抄袭一点办法都没有,别说苏泽这个普通秀才,就是当朝阁老的文集都会被盗版印刷,阁老都没办法,苏泽能有什么办法。
这种上门来求文的,无非是看市面上的《牡丹亭》还没有连载全,求一份全文回去,这都算是有良心的出版商人了。
没良心的出版商人,搜集市面上牡丹亭的戏文,然后回去找人胡乱写一通,凑成一本书出版赚钱。
苏泽摆出一副商人谈价格的样子,倒是让汪道昆非常的意外。
“汝霖兄对于卖书并不抵触啊?”
苏泽说道:“有什么好抵触的,买卖之事本来就是双方自愿顺势而为的,伯玉兄愿意买,我自然是愿意卖了。”
苏泽又说道:“伯玉兄愿意出钱买,那就是欣赏我的戏文,既是知音,又何羞谈钱呢?”
汪道昆哈哈大笑,倒是觉得苏泽是个妙人。
这年头南直隶徽州地区可是商业气氛非常浓郁,徽州商人也是名扬天下的。
汪道昆从小耳濡目染,对于商业的事情并不抵触,苏泽这么说反而对了他的胃口。
苏泽看到上门的肥羊,立刻说道:“要价五百两,但是在《拍案惊奇》连载完之前,不得贩到福建来,如何?”
汪道昆反而倒是觉得苏泽的开价低了。
想当年他科举中进士,就有福建的书商上来求文,那时候开价就是一篇五十两银子。
苏泽这一套五十二折的《牡丹亭》买断价才五百两银子,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了。
汪道昆立刻让门外的书童掏钱,苏泽看到他能一口气掏出五百两银子,更觉得这是土豪。
既然别人掏了钱,苏泽也更愿意和他攀谈几句。
苏泽将誊抄好的《牡丹亭》全文递给汪道昆,只看到他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汪道昆号称有明一代最高产博学的杂学家,他三岁就能读唐诗,五岁就能背诵,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是典型的大明顶尖做题家。
而他一生做散文百篇,诗歌更是高达千篇,又通曲律作戏剧,有五篇杂剧都传到了后世,可以说是涉猎非常广泛了。
汪道昆的阅读速度相当快,很快就翻完了全套戏文,他意犹未尽的说道:
“有此珍馐,日后怕是再也读不进戏文了!”
苏泽心想“不至于不至于”,算算日子,汤显祖已经九岁了,如果自己不继续抄的话,等汤显祖长大,您老兄应该能活着看到他的戏文。
汪道昆合上书说道:“我幼年曾经也想钻研曲艺,可是被父祖所阻止,终是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哎。”
汪道昆年轻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段时间杂书,也曾经尝试作曲,结果自然是被祖父和父亲一顿子打。
他年纪轻轻就在科举竞争残酷的南直隶考上了秀才,正是家族的希望,自然不可能让他读闲书了。
如今虽然考上了进士,也做了几年官了,这件事依然是汪道昆心中的憾事,今天遇到苏泽忍不住吐露出来。
苏泽立刻说道:“这有什么,伯玉兄什么时候提起笔都不晚啊。”
汪道昆看着苏泽问道:“不晚吗?”
苏泽笑着说道:“这有什么晚的,自古大才有早慧的,也有晚成的,著书写作这件事,什么时候都为之不晚啊。”
汪道昆顿时大感知音,他有说道:“那以汝霖兄以为,应当写什么?”
苏泽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是为何?”
苏泽说道:“诗词之道,唐宋已然尽矣!这名家之散文,自先秦以降也是文魁闪耀!就算是曲艺之道,也有元曲珠玉在前啊。”
“一时人应该有一时人的文章,我大明朝能异于前人而流于后世的,唯有也!”
苏泽说的也是真心实意的,是大明朝文人的优势赛道,写肯定要比写诗词有优势多了。
汪道昆更是觉得苏泽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只是隐约有些想法,苏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时文的方向。
汪道昆想到自己刚刚写下的开头,又担忧的说道:“诗词之道,在唐宋尤为是科举正途,元禁科举,才有文人作曲艺以寄情,这写?”
苏泽立刻说道:“文体有什么高下之分?《诗经》中也有乡野俚曲,乐府诗更是民间传唱的。”
“就算是时人觉得高贵的秦文汉赋,也不过是当时人所日常书写的文章,就和我们现在写的八股文有什么区别?”
“唐宋诗人不以作诗为耻,为何我明人要以写为耻?”
“文以载道,文章题材只是载道的用具不同,诗词为车,曲艺为马,就为舟楫,后世评价又怎么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听到苏泽这番话,汪道昆感觉自己都要哭了,什么叫做知己啊!这才叫做知己啊!
有了苏泽的鼓励,汪道昆决定回去再写上几章去!
对,自己虽然写的是风月的书,但是也是批判教育来的!
坚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之后,汪道昆更是觉得苏泽顺眼,他又说道:
“听说汝霖兄还编了一本《古文观止》,可是我跑遍了南平的书铺也没买到。”
苏泽大手一挥说道:“刚刚增印了一百套出来,伯玉兄想要就赠送你一套好了。”
对方五百两银子的版权费都掏了,苏泽自然不会吝啬一本书,正好新一批的古文观止印刷出来了,他从堆积书的厢房中抽出来一本,递给汪道昆。
看着还飘扬着油墨香味的《古文观止》,汪道昆打开目录,竟然有好几篇自己都没看过的古文。
徽州文脉昌盛,有藏书的家族很多,就连他们汪家也有一座藏书楼,珍藏了很多宋代孤本善本。
但是就是汪道昆这样出身名门的进士,也有很多名家名篇没有读过。
不过读散文就不能和读戏文那样随意了,这些古文的信息含量都是极高的,需要坐下来慢慢的读。
不过汪道昆还是先翻开目录,找到一篇自己读过的《出师表》,文章和自己记忆中的一样,甚至苏泽和海瑞还对出师表中的一些内容作了注释,将文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事件详细的列明,让没有读过三国志的人,能够对出师表上的内容更加了解。
汪道昆更是觉得惊奇,本来他以为《古文观止》只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这种东西其实宋代就有了,只要阅读量大自然就能编写,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