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55节

作者:肥鸟先行
第670章 最终还是练兵
俞大猷在草原练兵,之前由于枪械不足,所以主力的骑兵都是使用手榴弹,精锐是一支掷弹骑兵。
熊况之前也是带的骑兵,他和俞大猷会师后,见到了俞大猷训练的掷弹骑兵部队。
在观摩了几次之后,熊况对俞大猷内心只剩下深深的佩服。
果然是精锐啊!
俞大猷骑在马上,随着他一声令下,这群掷弹骑兵齐刷刷的冲出去,随着领头骑兵的冲锋防线迅速前进。
这支部队非常的精锐,随着俞大猷的鼓声和旗语,在领头骑兵的带领下迅速完成了冲锋、拦截、包围等各种战术冲锋动作,这都让在一旁观看的熊况非常惊叹。
熊况带领的也是骑兵,不过他的骑兵更类似于通过马冲锋,然后下马作战的骑马步兵。
在熊况的起兵战术中,他的起兵是用来扰乱火枪方阵的侧翼和背部,冲破敌人阵型的突击机动兵种,并不是以骑术作战,而是利用了骑兵的机动性。
但是草原上的情况不同。
草原上,对方也都是骑兵,所以完全照本宣科的使用步兵,那是很难和草原上的骑兵对抗的。
而在俞大猷刚刚组建骑兵的时候,火枪还是很笨重的兵器,无法在马背上使用。
所以俞大猷使用了手榴弹作为主要作战的工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不过在无烟火焰的后装式步枪开始使用后,俞大猷意识到了火枪的变化。
当连续射击成为可能性之后,在马背上射击也成为了可能。
俞大猷在得到了兰州运过来的火枪之后,开始尝试给掷弹骑兵装备火枪。
不过俞大猷很快发现,东南的长筒火枪并不太适合在马背上作战。
长筒火枪可以稳定子弹的前进方向,获得更好的准头和精度,但是在马背上射击,本身就无法保证精度。
但是在马背上使用长筒火枪,反而是一种累赘。
在这种情况下,俞大猷因地制宜,将长筒火枪的枪筒锯断,使用更短的火枪来进行射击。
而这样做牺牲了火枪的精度,俞大猷就命令士兵在更近距离再使用火枪射击。
这样再次增加了骑兵使用火枪的难度。
看到如此精锐的骑兵,熊况不由的感慨:“大都督曾经说过,俞将军和戚将军练兵第一,我本来以为大都督只是尊重两位前辈,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俞大猷微笑着说道:“前段日子我和戚兄写信,也讨论过如今东南军中的问题。”
熊况立刻恭敬的问道:“请赐教。”
俞大猷说道:“如今追随大都督起兵的这一代人,都是在新武器和新战法下成长的一批人,可以说是生长在剧烈的变革时代。”
“变革是好事,如果不是火枪的普及,我们又怎么能这么轻易打赢抗倭战争呢?现在能够追着草原上的人跑,这放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熊况点点头,他表示赞同,如今东南的战争优势,本质上靠的是层出不穷的军事发明,以及大都督苏泽创造的一系列先进的军事理论。
这也让整个东南上下都染上了一种骄纵之气,在对付安南和西南夷叛乱的时候,这种情绪达到了顶点,似乎这些敌人都是手持冷兵器的猴子,根本不足为虑。
但是俞大猷却说道:“可我读过史书,武器装备的扩散,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慢,武器装备优势的壁垒,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坚固。”
俞大猷说道:
“火枪火炮,西方本来就能造,技术上也许有门槛,但是仿制的难度很高吗?”
“汉武帝用铁骑打败了匈奴,但是匈奴很快也开始自己打造铁骑,和汉朝缠斗都两败俱伤。”
“我们现在使用的火枪,难道能够一直保持优势下去吗?”
熊况沉默了,明白俞大猷的意思,战争技术是在战争所有因素中,最容易提升的一件东西。
就像是大明的火枪提升速度虽然赶不上东南,但是也能用了,这也是为什么苏泽要在这一次最后决战中才使用无烟火药,也是想要这一次技术代差彻底击垮明廷。
但是这一次是技术代差,下一次呢?
熊况并不如他的同僚那么乐观。
这个世界太大了。
这个世界太大了,熊况读过一些海外的书,也曾经和外国商人交谈过。
整个世界太大了,大到不同国家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字,信仰、国家体制、历史文化都完全不同。
安南和朝鲜,这两個中原文明的边陲,好歹还是同宗同源,能够融入中原的体系。
南洋本来就有很多中原移民。
但是更远的地方呢?
高棉的历史和中原差不多悠久,天竺也是很早就出现在中原史料上的国家。
还有中亚那些国家,乃至于更遥远的欧陆诸国。
别人也会发展,整个世界不可能永远停滞不前。
熊况就知道,西班牙人已经在研究东南的火炮,奥斯曼商人也已经偷偷开始走私东南的火枪了。
技术上的优势可以永远存在,但是像攻打安南这样拥有技术代差的战役,以后会越来越少。
俞大猷说道:“如今草原上已经有火器了,这种趋势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打仗还是回到最古老的问题上,练兵。”
俞大猷说道:“无论是什么样的武器,都是需要人来操纵的,这一点我相信技术无论怎么变,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想要打仗,最后还是要落在练兵上!”
俞大猷这番话,让熊况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些时间,他一边总结自己练兵的经验,却总觉得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
今天和俞大猷交流了一下,熊况才觉得醍醐灌顶,那些困扰他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开的曙光。
打仗这件事还要落实在练兵上的,技术和军事理论的进步,也最后要靠人来执行。
他恭敬的说道:“请问俞将军,何以练兵?”
俞大猷微笑着说道:“其实历朝历代的兵书中说的很清楚了,就是——‘选锋’二字。”
.
第671章 定草原
俞大猷说道:“我看话本上曾经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我看这说法对也不对。”
“要我说,那就是三军不易得,一将也难求。”
“这天下之难事,就在于练兵。”
“打仗最后还是要让人来打的,熊旅长,你久在军阵中,应该知道打仗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要你说,能支撑士兵们在前线战斗的,是什么?”
熊况毫不犹豫的说道:“学生以为是纪律。”
熊况已经被俞大猷折服,用弟子的礼仪来对待俞大猷。
俞大猷说道:“纪律是很重要,从秦汉以来军中就有督战的军法官,凡是作战后退的都被会军法官斩杀,但是用严酷的惩罚来督促军队只能维持军队的纪律性,却无法驱使士兵出动冲锋。”
熊况想了想也点头认同,他又问道:“是大都督所说的教育吗?让士兵们明白为什么而战,让士兵们懂得为国为民而战?”
俞大猷摇头说道:“这一套家国认同,对于军官自然有用,但是很多普通士兵字都不认识几个,根本没有什么家国天下的认同感,你要让所有士兵都能有这种想法,何其难也。”
“请赐教。”
俞大猷说道:“一丝血勇罢了。”
俞大猷指着手下冲刺的骑兵说道:“士兵们在战场上作战,支撑他们就是一丝血勇罢了,这一份血勇让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拼死冲锋,能够让他们死战不退。”
“但是血勇这个东西,是会消退的。”
“如果你在的队伍中,次次只有你一人冲锋,剩余的九人都在后方观望,那你能冲几次呢?下一次你还会继续冲锋吗?”
熊况想到自己军中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他摇头说道:“若是次次就一个人冲锋,那几次之后就不会冲了。”
“是啊,次次都是一個人冲锋,这个人如果不战死,那几次之后他也不会冲锋了,而且我东南计算战功的时候,多是以参谋处对整体作战进行总结,很少会嘉奖到某一个具体的士兵,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时候,带头冲锋的士兵和躲在后面的士兵,是不会有太多的军功差距的。”
熊况连连点头,大都督苏泽取消了很多旧军队陋习,比如让前线军官勘定军功的权力,被转移到战后复盘的参谋手上,这一方面确实减少了前线基层指挥官拉帮结派,争抢军功的情况。
但俞大猷所说的“大锅饭”现象也在发生。
俞大猷说道:“所以要选锋,所谓的选锋,就是将精锐士兵选出来组成先锋营,这个先锋营中的士兵,都是有血勇敢打敢杀的勇士,当所有人都是勇士的时候,大家就会你追我赶的冲锋。”
熊况看过去,只看到在训练的队伍中,有一支装备和战马都明显更好的骑兵队伍从大部队中冲了出来,然后迅速的冲过一条小河,和后面的大部队拉开了差距。
俞大猷说道:“选锋就是要选兵尖子,而选出来的兵尖子一定要给予荣耀和特殊待遇,让这个团队成为整个军队都向往尊敬的队伍,这样才能选出更多的兵尖子。”
“以我这些年打仗的经验,其实真正的战场上决定胜负的时刻,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一场战争中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准备那个时刻,或者战胜之后的追击和战败后的逃跑中。”
“而别看什么规模的战争,最后决定战局的往往也只是很小的一批人打的很局部的一场战争。”
“一支万人的军队,只需要千人甚至几百人的兵尖子打开局面,就能决定最后的战局。”
“十万人层次的战争,最后决定战局的也可能只是一场千人规模的对决。”
“不能将兵尖子留在普通部队中,那会消磨他们的锐气,让整个军队都失去活力。”
“这就是练兵之要义了。”
熊况越听越是佩服,他摸索了这么久,确实不如俞大猷看的透彻。
不过他也同意俞大猷的理论,因为这句话苏泽也说过,在战争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决定一场战局的往往就是最关键的几场战斗,接下来就是“兵败如山倒”或者“乘胜追击”了。
熊况想到当年苏泽亲自练兵的时候,也是非常强调精锐概念的,使用最精锐的士兵打开局面,看来这果然是练兵最精要的地方了。
俞大猷看着自己亲手练出来的骑兵,扬起马鞭说道:
“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用这些兵尖子了,我带伱好好看看,出发!”
年四月,正处于接羔期的草原上,一支汉胡杂间的骑兵从五原城骑兵,号称三万人,直接向着土默特部的王庭板升城而来。
刚刚答应了大明要求,准备支援明廷的土默特可汗黄台吉大惊失色,连忙召集草原联军阻挡。
可如今是草原上的接羔期,也就是羊羔出生的时期,这个时候草原上各部落都要人手来接生羔羊,类似于农耕民族的秋收。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