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李治你别怂 第65节

作者:贼眉鼠眼
李钦载淡淡地道:“对我来说,一个陌生人而已,只要她不打扰我的生活,我也不会打扰她,她做任何决定是她自己的事,我为何要处置?”
“可这是咱李家的庄子呀。”
“罢了,任她住下吧。除了李家庄子,外面估计有不少崔家派出去的眼线,她们还能去哪儿?若将她们赶走,崔家必然会找到她们,那时我就算不想成亲也必须要成亲了。”
刘阿四咳了两声,道:“小人见那崔家小姐挺好的姑娘,五少郎为何不愿与她成亲?”
“强扭的瓜不甜,与一个厌恶我的女人成亲,你觉得我的后半生将会过上怎样的日子?”
刘阿四懂了,沉默半晌,忽然叹道:“若五少郎早几年醒悟,您在长安的名声也不至于……”
说到这里刘阿四不敢说了,但神情还是充满了惋惜。
李钦载却深有同感。
我若早几年穿越过来,也不至于背上这么多黑锅。
……
长安城,太极宫。
今日有两个消息传进了太极宫,都是好消息。
第一个消息,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郑仁泰派军使快马来报,王师行军已至天山,并与铁勒九姓部落开启战端。
铁勒拥兵十万余众相拒,两军在天山脚下对峙。
草原游牧民族性情骁勇鲁莽,两军对峙时也不发起进攻,而是派了十几个骁勇之士来唐军阵前挑战。
于是铁勒道行军副总管薛仁贵单骑出战,用李钦载发明的神臂弓当即射了三箭,三箭皆命中两百步外的铁勒勇士,余者惧于薛仁贵神威,纷纷下马请降。
三箭过后,铁勒部落士气急降,唐军大总管郑仁泰立马下令全军出击。
铁勒败退,一溃百里,此战唐军斩首无数,胜局已定。
纵观这场战事,皆因薛仁贵的三箭而始,所以郑仁泰向朝廷快马送来的军报里,以薛仁贵三箭为北征铁勒之首功。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第二个消息,李钦载在甘井庄为了给荞儿启蒙,编撰出《百家姓》,当百家姓在甘井庄的孩童们口中越传越广时,离渭南不过百里的长安城终于也听说了。
于是《百家姓》从民间传入了宫闱,上达天听。
太极宫,承香殿内。
身着黄袍的李治长笑不已,心情十分愉悦,就连最近常犯的晕眩之症也减轻了许多。
“好个三箭定天山,我大唐将才后继有人矣!”李治大笑道。
一旁的武皇后含笑朝李治行礼:“臣妾恭贺陛下,大唐北征铁勒,王师横扫漠北,威服天下。”
李治笑得愈发畅快。
这一次是真正扬眉吐气了。
在此之前,长孙无忌也好,褚遂良也好,都常说当今天子不如太宗先帝,这些难听的话令李治十分生气,但又无可奈何。
客观的说,从目前来看,李治确实不如李世民创出那般显赫功绩,毕竟李治登基时天下基本已经安定,对外用兵的机会不多。
而李治的治国理念与李世民也有所不同,李治是英明君主,他知道李世民在世时由于对外用兵过于频繁,导致人口和财赋都减少,民间已伤了不少元气。
李治登基后,主要的精力便用在休养生息上,军事方面的成就自然不如李世民。
可是这一次,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大唐王师鼎定漠北,一战而胜,对李治来说确实是个极大的好消息,他终于能在朝臣面前昂首挺胸了。
老子英雄儿好汉,父皇能打胜仗,朕照样也不差。
至于李钦载编撰的《百家姓》,便是另外一个好消息了。
如果说三箭定天山是李治的“武功”,那么这篇突然冒出来的《百家姓》便是李治的“文治”。
一天之内,李治同时点亮了“文治”“武功”两个技能点。
偏偏事情就是那么巧合,薛仁贵射的三箭,恰好用的是李钦载发明的神臂弓。
李治的文治武功,都跟李钦载有关。
第84章 无意间的功劳
《百家姓》只是启蒙读物,但从它现世的那天起,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重的。
古代有蒙学,就是启蒙之学。然而华夏历史从上到下数千年,一直到辫子朝,真正的启蒙读物只有三种,《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
如今的唐朝,在李钦载之前,三字经和百家姓还没面世,孩童启蒙所读的只有《千字文》。
昏庸的君主希望的是百姓愚昧,因为愚昧才好管理,容易煽动,也容易糊弄。
但对英明的君主来说,他希望看到的是知识经义的普及传播。
因为读书才能明理明德,知礼义廉耻,犯罪的人就少,造反的人就更少,不仅维护天下治安,更能巩固统治。
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这特么才叫天下大同呀。
李治无疑是英明君主,他很快便看到了百家姓的价值,不仅仅是启蒙方面,还有政治方面的。
“《百家姓》么?来得正是时候。”李治眯眼笑了起来。
武皇后不解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悠悠道:“两年前,朕的舅舅长孙无忌去世,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对朕表面恭顺,然而背后却颇有怨恚,父皇在世时,这些世家门阀对父皇可谓忠心耿耿,可父皇崩逝后,他们便有些不安分了……”
武皇后能在李治的后宫中厮杀出来,废掉了王皇后成功上位,她的政治嗅觉也是非常敏感的,闻言凤眼一亮。
“陛下是说,借《百家姓》继续打压世家门阀?”
李治拈起桌上的纸,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正是李钦载所撰《百家姓》全文。
屈指弹了弹薄薄的纸张,李治悠悠道:“昔年父皇在世时,曾旨令高士廉修撰《氏族志》,高士廉三易其稿,终于合了父皇的意。”
“氏族志中,我李家皇族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各大世家门阀为第三等,父皇这一举动,将天下的世家门阀狠狠敲打了一次。”
“父皇能做的,朕为何不能做?”
武皇后凤目放光,低声道:“陛下欲重修《氏族志》?”
李治笑而不答,眼睛盯着面前的百家姓,忽然叹道:“英国公的这位孙子,大才也!”
武皇后掩嘴笑道:“听说是为了给他的孩子启蒙,又觉得千字文太深奥难懂,于是索性亲自编撰了《百家姓》。”
李治一愣,意外地道:“李钦载有孩子了?朕未听说他成婚呀……”
武皇后哼了哼,道:“臣妾着人打听了,李钦载也不是省油的灯,孩子都快五岁了,早年间与府里的丫鬟私通生下的,无名无分连庶子都算不上,但他对那孩子倒是颇为疼爱。”
李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道:“男人嘛,难免有冲动失智之时,朕当年与你还不是……”
武皇后脸蛋儿一红,轻轻推了他一下,嗔道:“陛下,光天化日的,又是大殿之上,不可胡说忘形!”
李治大笑,随即突然眉头一皱,双手用力按住脑袋,痛苦地呻吟起来。
武皇后慌了,急忙站起来道:“陛下风疾又犯了吗?”
扭头望向殿外,武皇后沉声道:“来人,快宣太医!”
李治呻吟片刻,这才摆了摆手,道:“无妨,朕好些了。”
武皇后担心地看着他,叹道:“陛下的风疾发作最近越来越频繁了,请遍天下名医都无法根治,可如何是好。”
李治苦涩一笑,道:“朕自问未做过残害忠良荼毒百姓之事,为何受此天罚,朕也不知道。”
指了指面前的百家姓,李治继续道:“科举要推行下去,世家门阀的阻力很大,恰在此时,李钦载编撰了《百家姓》,岂不是与当年父皇的《氏族志》相呼应?不得不说,这是天意呀。”
武皇后也点头,若论对世家门阀的痛恨,她其实比李治更甚。
当年废王立武一事,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世家门阀代表,对她可是口诛笔伐,那一次她与王皇后争锋,谁若败了,结局必死。
后来王皇后败了,果然也死了。
而武皇后,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这些全拜世家门阀所赐,教她怎能不痛恨世家?
“陛下欲向天下推行《百家姓》,以此敲打世家门阀?”武皇后当即问道。
李治点头,沉声道:“对世家门阀,朕既要用,也要防,从朕登基开始,便决意要推行科举,打通寒门子弟入仕的道路,世家门阀给朕阻力,朕就要不时敲打他们。”
“这篇《百家姓》,表面上是孩童启蒙之物,可若是推行天下,百家姓上对姓氏的排名人人皆知,效果可比当年父皇的《氏族志》好上无数倍。”
武皇后再次看了《百家姓》几眼,嫣然笑道:“这李钦载倒是好才情,编撰的百家姓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将天下世家之姓的排名有意排到后面,莫非他是故意迎合陛下的心思?”
李治大笑道:“这年轻人,不仅聪慧,心眼也不缺,甚合朕意。”
说着李治神情一肃,道:“传旨尚书省,将《百家姓》颁行天下,各州刺史,县令,学政博士,皆需在各州各县各乡张贴《百家姓》,告诉尚书省,此举只为天下孩童启蒙之用,并无他意。”
武皇后抿唇轻笑。
理由很强大,跟掩耳盗铃似的。只为孩童启蒙用得着到处张贴?连乡下村庄都贴上,同样是启蒙读物的《千字文》怎么不见你到处张贴?
武皇后目光闪动,轻声道:“陛下,可有算过英国公之孙最近为大唐社稷立了多少功劳?”
李治一愣,然后若有所思地喃喃道:“神臂弓,马蹄铁,百家姓,有文有武,而且每一桩都是大功,英国公家的这位孙儿不简单,国之大才呀……”
武皇后点头,又道:“陛下,这等大才之人,不可不重用,可不能真的任其懒惰放荡,好好的人才扔在家里混吃等死,对社稷对天子,都是莫大的损失。”
李治苦笑道:“你可曾揣度过英国公的意思?”
武皇后睁大了眼:“孙儿出息了不是好事吗?”
李治摇头:“英国公功勋显赫,他其实并不愿孙儿被委以重职,怕的是木秀于林,更怕李家权柄过重,引朕猜忌。”
武皇后蹙眉:“陛下非狭量之辈,老国公怎能……”
“有卫国公李靖之前车,英国公怎能不引以为戒?”
武皇后恍然,卫国公李靖,大唐当年击败东突厥的首功之臣,正是因为他击败突厥,军中声望达到了巅峰。
就算胸怀宽广如李世民者,也不得不悬起了心,当年李靖班师回朝后,朝臣们不仅不赞其功,反而纷纷参劾李靖纵兵抢掠,很难说背后是不是李世民的暗中授意。
后来李世民与李靖关上房门深聊了一次。
君臣二人聊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此以后李靖便交卸兵权,闭门谢客,一直到临终老死,也不曾再参与军务和朝政。
站在帝王的立场,李世民如此处置,也不能说他错了。毕竟李靖的存在确实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实在是他在军中的声望太高了,高到只需登高一呼,千军万马便很有可能帮他推翻立国不久的大唐。
李世民没有弄死他,而是让他平安活到寿终正寝,其实也能说明李世民确实是个胸怀宽广的帝王,能做到这个地步,很不容易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无家[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三国之袁氏败家子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绍宋[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大宋之风流才子[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