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横刀十六国 第178节

作者:苍穹之鱼
与兖州翻脸,对新生的冉魏并无好处。
周成此来,应该是为了匈奴人。
大军从容退到黎阳后,李跃才松了一口,此次出击,收获极大,除了数万战马,还有三四万匈奴人,其中不乏精锐。
“阳城尚有不少人口、辎财,不可迟疑,当速速取之!”一入黎阳,屁股还没坐热,崔瑾急忙来进谏。
刘国此次北上,不可能把所有家当都带上,阳城肯定留了不少家底。
此外,阳城的位置也极为重要,北面是伊阙,而伊阙背后便是洛阳,阳城之东,便是许昌。
此地捏着手中,对于对许昌和洛阳形成了半包围之势。
“不仅是阳城,成皋也当速速取之!”李跃举一反三。
洛阳是烫手的山芋,也必然是今后的风云之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有威慑它的能力。
洛阳距离荥阳、陈留太近了,无论落到谁手上,对兖州威胁极大。
成皋的虎牢关是中原的司命之地,不能不捏在手中!
“属下这就南下,先取成皋,再取阳城!”崔瑾拱手道。
“刘使君也辛苦一趟!”李跃目光转向刘国。
原本刘国神色复杂,但一触碰到李跃的目光,瞬间隐去,“义不容辞!”
三千步骑星夜渡河南下。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人情
李跃屯兵于黎阳,就地整合匈奴人。
挑出其中的将领、贵人,送到陈留安置,裁汰老弱病残充为僮民,只比奴隶略高一等,毕竟他们投降后表现不错,不哭不闹,主动配合。
选募精兵六千,单独列为轻骑营,李跃亲自选拔军官,以相貌敦厚,眼神单纯者为佳。
挑选只是第一步,连续四五日,李跃都在进行思想上的改造。
匈奴与华夏渊源太深了。
司马迁在《史记》就认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当然,真实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
而在李跃眼中,只要是黑发黄皮肤,便是东方人、华夏族系的,这跟羯人有本质不同。
而历史上的白种人入侵华夏,不是第一次发生。
商朝时便从西域入侵,被一代女战神妇好击败。
历史往往充满了各种巧合,妇好的陵墓就在邺城附近……
李跃指着自己脸道:“某与你们生的一样,流着一样的血,说着一样的话语,尔等俱为我华夏族裔,今羯人侵我中土,尔等身为华夏血脉,自当奋起反击之!”
这话自然让下面的六七百新晋军官们激动起来。
从刘渊立国的五十年来,匈奴人也处在巨大的迷惘之中。
一会儿是汉国人,一会儿是赵国人,在身份认同上不断摇摆。
李跃直接给了他们新的身份,承认他们是华夏族裔!
诸族几百万的人口迁入河北,晋人衣冠南渡,北地诸族融合已是历史大趋势,李跃没有将诸胡斩尽杀绝的实力,所以只能顺着历史的长河向前,尽可能的团结一批人。
即便杀的血流成河又如何?
辽东、漠南、漠北、西域、陇南、黔中,一批又一批的异人在翘首而望。
在李跃个人看来,华夏帝国的扩张史,就是一部融合史。
商朝,青徐之地被称为东夷。
春秋,荆襄的楚国被称为南蛮……
华夏的强大正在于强大的文明向心力,吸引周边文明不断融入其中,成为华夏的一员。
在李跃的改造下,这几百军官很快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当然,轻骑营的正官多为黑云将,副官才是这些人。
每个队都配有一名校事,以监管他们的风气和想法。
新军还在磨合之中。
北面消息接连传来,周成对付不了黑云军,调头去寻苻氏的晦气,苻健却派苻雄西进,渡孟津而攻占洛阳。
周成在枋头周边游弋了数日,见枋头防守严密,无可乘之机,便引军回返邺城。
苻健当即尽起部众,西下洛阳。
北方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李跃刚准备打道回府,董闰却怀揣邺城的诏令来了,神色不大好,“诏令:即刻将刘国人头、并俘虏、战马送至邺城,不得有误!”
冉闵连年大战,不事生产,从梁犊叛乱以来,几乎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
手上也缺战马。
刘国的数万匹战马不是一个小数字,当年石虎攻打辽东,下令征收民间牲畜,搜刮整个北国也才四万马,其中一大半不能用作战马。
李跃脸色一沉,战马、俘虏全送给邺城,自己不是白忙一场?
而刘国如何配合,杀了他,刚刚收入囊中的匈奴人会作何感想?
“此诏令似乎与以往似乎略有不同。”李跃疑惑道。
又要刘国人头,还要俘虏、战马,一点汤都没给自己留。
而以前的冉闵性情豪爽,没有这么霸道,他在邺城也曾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没道理忽然就变了。
董闰目光一闪,“都督明鉴,此诏乃郎中法饶进谏而成。”
李跃回想了一边,似乎没得罪过此人,“什么来头?”
董闰也算半个自己人,知无不言,“此人曾是嵩高山中隐士、名士,擅谶纬之术,近日颇得陛下宠信。”
嵩高山就在黑云山、轩辕山旁边。
李跃忽然想起月姬曾经推荐过山中的道人、僧人之类的,莫非就是此人?
如今看来,并非什么正人君子。
冉魏的生死仇敌是襄国,而非兖州,这么弄,不是将刚刚挽回一些的南北乞活军关系又弄僵了么?
“麻烦董将军回禀陛下,战马没有,俘虏也没有!”
冉闵这道诏令根本就没考虑过黑云军的利益,那么李跃也就不用在乎冉闵怎么想了。
大不了再来一次南北大战。
冉魏如日中天,但黑云军也不是好惹的。
冉闵但凡有一丁点政治头脑,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南下攻打自己。
董闰哈哈一笑,“都督还是如此刚直,此道诏令朝廷颇多人反对,尤以中书监卢谌、尚书令刘群、光禄大夫韦謏诸公为最,认为眼下当联合兖州,共同压制胡人,而不该同室操戈,使亲者痛,仇者快,在下前去走动一番,应当能化解。”
冉魏朝堂还是有些能人的,只可惜冉闵重用的却是一个道人。
李跃当即令人抬来五十多箱金银钱帛,摆满了庭院,“既然是走动,自然需要打点,些许心思,还望董将军待我疏通一二。”
财帛动人心。
董闰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之色,“都督这就见外了,卢、刘、韦诸公秉性高洁……”
“卢、刘、韦诸公不需打点,法饶却可以疏通疏通,若是不够,董将军可派人来取。”李跃笑道。
但凡是佞臣,就没几个不爱财的。
“都督果然智计过人。”董闰笑了一声,眼神却停在钱帛之上,“如此就不多留了,正事要紧,某这就回返邺都。”
李跃送其出门,门外还有十多辆车,同样装着金银钱帛。
都是当年石斌搜刮而来的,李跃在这方面没什么特殊爱好,不能吃也不能喝,也很难买到东西。
“这是……”董闰一脸疑惑。
“董将军及诸位忙前忙后,某实在过意不去……”也不全是李跃的客套,广宗乞活军出力甚多,而黑云军这一年来,收获颇丰,不能自己吃肉,广宗那边干瞪眼。
利益才是最稳固的关系,人情往来,往来的多了,人情也就越来越稳固了。
“哎呀,都督这是作甚?你我还用如此?”董闰高声道。
“广宗的兄弟若是不收,便是看不上我黑云山。”李跃板着脸道。
董闰深深的点头,“都督心中有广宗的兄弟们,广宗心中自然有都督!”
第二百三十二章 阳城
董闰走后,李跃在黎阳驻留了十余日,邺城再无诏令前来。
细作送来的消息,冉闵正忙着消化十余万的俘虏,以及补种粮食。
河北暂时安定下来,只有各地在零星的搜杀胡人。
李跃遂率军渡过黄河,刚回到陈留,就听到崔瑾的奏报,成皋、虎牢关轻易拿下。
但南边的阳城却不太顺利,城中有四千余羯人与家眷,一见黑云军兵临城下,与匈奴守军勾结,当即兵变,并向张遇求援。
而张遇也在厉兵秣马当中。
阳城对许昌战略价值极大,落在黑云军手中,就形成了对许昌的半包围态势。
崔瑾手上只有三千步骑,兵力不足,征召附近的南军,却久攻不下。
为免夜长梦多,遂向陈留求援。
崔瑾是连夜派人加急送来的,说明南边的形势不太妙。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