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横刀十六国 第182节

作者:苍穹之鱼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歧
邺城,太武殿朝堂上。
此刻的大魏皇帝冉闵正焦头烂额,根本顾不上大河之南发生的事。
仓亭一战,俘虏十余万胡人。
怎么处置他们成了一道难题。
杀胡令彻底激发了胡人和华夏之间的仇恨,但冉闵军中依旧有很多胡将、羯人。
其核心部众高力禁卫全是羯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人面兽心,陛下即便不斩尽杀绝,亦不可充斥于军中,此取乱之道也!”光禄大夫韦謏谏道。
中书监卢谌道:“陛下以神武之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振华夏士气,当此之时,应一鼓作气,攻灭襄国!”
御座上的冉闵神色却有些复杂。
他自幼被石虎养大,自幼生活在羯人环境中,不是一朝一夕能转变过来。
“胡人……亦可为朕所用,使其冲杀在前,消耗四方之贼,有何不可?”
“胡人乃是惧陛下神威而不得不低头,其心难测,陛下用为前驱,一旦战场倒戈,岂不弄巧成拙?陛下若是怜惜将士们辛苦,不妨诏令黑云军北上,协攻襄国,则胡人可尽灭之!”尚书令刘群谏道。
仓亭之战,襄国元气大伤,胡人遭受重创,正是一举歼灭的时候。
朝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冉闵此举。
因为他非但收编胡人俘虏,还提拔了不少胡人将领。
“卿等无须多虑,若是倒戈,朕反掌便可屠灭之!”冉闵对自己的武力极度自信。
站在他的视角,从击败石冲的平棘之战开始,仅在战场死在冉闵手上的胡人不下十万,然而胡人并没有屈服,反而抵抗的更为坚决。
羌、羯、匈奴、鲜卑团结一致。
冉闵屡次大胜,依旧无法扭转邺城的劣势,河北大部分郡县依旧听令于襄国。
既然只凭杀戮无法解决问题,那就只能换种方式。
事实上,连续大战,魏军虽然大胜,但同样陷入疲惫之中,冉闵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乘胜追击,攻打襄国。
收编胡人俘虏,是他觉得唯一可行的策略。
“陛下一边杀胡,一边又要用胡,如此反复,大失天下人望也!”韦謏耿直进谏。
此言一出,太武殿中立即安静下来。
韦謏所言是实,但说话的方式却太直接了,丝毫不顾及皇帝冉闵颜面。
果然,冉闵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性格豪爽不假,但要顺着他的性子来,否则就是捋他虎须了。
不过冉闵脸上神色变幻一阵后,大笑道:“卿,忠直之臣也,赏金饼三百!”
朝堂上的气氛为之一松。
“陛下仁德。”申钟、法饶等人拱手称赞,紧接着便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须发皆白的韦謏却看着冉闵,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这场君臣之间的分歧,最终还是强势的冉闵获胜。
待歌功颂德之声稍小,刘群拱手道:“今日邺城周边有瘟疫征兆,不可不防,臣闻黑云山当年曾救治瘟疫,颇有成效,陛下不妨令其派人北上,协助邺都平息瘟疫。”
刘群与刘启是堂兄弟,东郡距离邺城并不算远,书信往来,数日间便可来回。
“刘令君似乎对兖州颇为青睐?”法饶皮笑肉不笑道。
以刘群在河北的名望,法饶为他提鞋都不配,当年石虎对他都毕恭毕敬。
“陛下与李都督有袍泽之谊,大魏立国,李都督率先上表恭贺,南北乞活军同属一脉,若能联手,河北胡人不足为虑也。”
“李跃割据中原,其心不小,朝堂几次征召其子入朝,皆推三阻四,陛下若是用之,岂非助长其声势?”法饶说的也不无道理。
冉闵锐利的目光落在刘群身上,几次三番为黑云军发声,自然引起冉闵的猜疑。
不过刘群身份非同小可,在河北士民心中有巨大声望。
当初冉魏立国,正是刘群鼎力支持,才得到了河北士族豪强的响应。
刘群正色道:“大魏不共戴天之敌,乃襄国胡人,而非兖州,如今河北胡人依旧猖獗,邺城独立于胡尘之中,陛下虽神勇无敌,亦需二三盟友,陛下若能扫平河北,兖州自然俯首称臣,臣所思所谋,皆为大魏,陛下明鉴!”
一番话掷地有声,令人无从反驳。
冉闵脸上的猜疑渐渐淡去,“令君此言,乃阳谋也,若能扫平河北,兖州不战可定!”
不过别人无法反驳,法饶却很快想到了对策,“以陛下之神勇,扫平襄国只在旦夕之间,若是借助兖州兵力,天下人何如何看我大魏,如何看待陛下?”
这话说到冉闵心坎去了。
如今魏军只是疲惫,修养一段时间,便可恢复过来。
借助兖州力量,则必然会让兖州尾大不掉,以前的苻洪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冉闵两次劝石虎先下手为强。
如今面对更强盛的黑云军,冉闵心中的忌惮只多不少。
“不错,将士们休养一段时日后,便可一鼓而下襄国,诸位勿再劝也!”冉闵扔下一句话,朝身边的宦官使了个眼色。
“退朝——”宦官拖长音调……
李跃站在空旷的洛阳城中,只感觉无比的荒凉萧索,早已不复昔日帝都之盛,到处都是坍塌的房屋,铜驼大街上长满了茂盛的蒿草。
苻健还算体面人,带不走的东西都封存在府库之中,没有焚毁。
“派人去一趟邺城,就说收复洛阳,还给朝廷,大军休整三日,然后返回陈留。”李跃对此地没有多少兴趣。
实力不足,捏在手中反而是个祸患。
既然冉闵要,给他就是。
刚回到陈留,各地关于瘟疫的消息纷至沓来。
随着天气渐热,瘟疫来势逐渐凶猛。
东郡、荥阳等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征兆,派人向陈留求援。
月姬亲自带医营前去救治,李跃则在后方筹备药草、粮食、人手。
医营的人早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每到一地,便隔离出病患,封锁街道村落,熬药、施粥,一切都井井有条。
兖州瘟疫刚起一个苗头,便被迅速扑灭了。
不过青州那边传回的消息不容乐观。
薄武带着兵前去,引起了不少太守和豪强的忌惮,关紧城门,拒绝医营入内。
有些胡人势力控制的郡县则直接刀兵相向,被南军击败。
而他们的噩运很快降临,瘟疫爆发,死伤遍地。
校事有详细的汇报:五月十三,过齐郡广县,城池为胡人所据,于城头喝骂我军,未及片刻,一人口吐黑血,转瞬城上十余人皆如此,时天色已晚,我军于城外安营扎寨,比及天明,城门打开,满城胡人十不存三,城中恶臭盈天……
类似的汇报多不胜数。
瘟疫传播快,杀伤力极强,一旦爆发,人畜皆无幸理。
李跃想起历史上的侯景之乱,建康被围,尸体抛入秦淮河中,致使城中水源受到污染,从而引发瘟疫,一座四十万人口的都城,最后只剩下几万人。
而瘟疫也随之在江南爆发,天灾人祸互相叠加,让原本强盛富庶的江南遭受空前浩劫,自此北国实力超过南朝。
历史上几乎每一场大瘟疫都深深影响时代格局。
当然,青州那些亲近兖州的郡县则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虽然死伤依旧惨重,但辖地内的瘟疫得到了控制。
薄武干脆以齐郡为大本营,落下脚来。
青州瘟疫如此惨烈,河北更不必多说。
很多县城人烟尽绝,胡人逃往襄国,百姓逃往邺城,原本人就不多,瘟疫一来,死伤遍地,余者逃亡他地,也将瘟疫扩散出去。
黎阳城外挤满闻风而来的人。
月姬带着医营的人北上,李跃也随之将物资和人手调集过去。
进入六月,天气异常炎热,几场小雨下来,也没能缓解酷热。
好在兖州没有大规模的瘟疫爆发。
第二百三十七章 祭天
到了七月,河北瘟疫更加恶化。
邺城内有御医,稍稍遏制,邺城之外形势不容乐观。
几场大战都是在邺城周边爆发,也是瘟疫的肇始之地。
细作传回的消息,虽然冉闵派出御医救治百姓,但感染者众多,御医人手不足,药材也不够,连很多御医都感染身亡了。
杨略从广宗传回消息,郡内感染者甚众,请求速速北上救援。
邺城李跃管不了,但广宗必须救,此地是北乞活军的大本营,若遭受重创,不利于黑云军将来的发展。
而且这次也是一个收取人心的机会。
李跃遂下令黎阳的医营北上。
河北早就一片混乱,华夏百姓南下,胡人北上襄国,大片土地沦为无人区。
医营在徐成的黑云军护送下,畅通无阻。
李跃原本下令让月姬回来,但她却医者仁心,回信坚持要北上主持大局。
广宗也算黑云军半个地盘,在董闰、张温的默许下,杨略、张猪儿不断渗透,拉拢了一批人,已经形成一股势力。
有人照料,李跃也就默许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