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8节

作者:四代重奸
张顺回到营地,将此事说于众人听。其他人还没回话,反倒是一言不发的张慎言高兴地说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高官厚禄指日可待也。”
张顺乜斜了他一眼,心想:这厮指不定心里怎么琢磨回到官场,怎么用自己擅长的手段收拾我呢,真以为我傻不成?
这时候大家陈金斗率先反对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主公身居帝王命格,注定要登基大宝,奈何为人臣子也?一旦有了人臣之分,他日端坐金銮殿,却是名不正,言不顺!此事万万不可!”
呃,张顺真心想说,陈金斗,你这比我都有信心。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你都考虑到将来得国正与不正的问题来,真是想的太远了。不过率先发言,值得鼓励。
这时候,陈经之一看,这是要表忠心呐,说不得将来主公赏赐自己一个年轻的美女,便连忙说道:“陈老所言甚是,我观帝星飘摇,不能久矣。主公紫微星起,代其位当在数年之间。怎么可以丢弃了金银珠宝,而选择砖头瓦块呢?”
好吧,这一个也是信心十足的主。
这时候,赵鱼头已经思索完毕,对张顺拜了拜,说道:“我听说古代武王伐纣的时候,武王占卜不利,便准备放弃伐纣。结果姜太公劝谏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人心向背,早已分明。合天道者,自得天佑,何用占卜?’于是,周武王进军朝歌,牧野一战而得天下。”
张顺听了,明白赵鱼头所说的意思。当年武王动摇的时候,姜太公劝谏道,这些占卜没有什么用,都是烂骨头烂草。真正有用的人心向背,大家已经都知道了。这是符合天地的道理,自然会得到上天的保佑。这是委婉的劝谏自己,现在大明已经岌岌可危了,已经大失民心,正是自己进取之时。
其实,不用他们劝谏,张顺也不会投降。投降之事,有三不利:一则生死操纵与人手,不能自主;二则自己根基初成,麾下将士皆被自己或胁迫或利诱而来,若是失去了外面官兵的压力,很可能一哄而散;三则,张慎言这样的三品大员对自己虎视眈眈,一旦自己脱离了自己擅长的环境和麾下将士的支持,自己离开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候陈长梃、张三百、魏从义、萧擒虎也纷纷表态,誓死追随张顺。于是,张顺思索了一下,对此事不置可否,而是说道:“大家的心意,我已经知道了。明天我且和那‘紫金梁’走一遭,到时候,一切事宜便知分晓。”
众人听了便纷纷退下,张顺孤独的一个人坐在账里,一言不发,真是孤家寡人一个。
第52章 下跪何人
第二日一大早,“紫金梁”果然派人来请张顺,张顺想了想便带着悟空、赵鱼头和张慎言前去赴约。张慎言还算谨慎,特意换了衣服打扮,防止被张道浚认了出来。
四人到了“紫金梁”营地,汇合了“紫金梁”王自用、韩廷宪、务虚道人、“老回回”、“八金刚”诸人,一起前往窦庄城下,前去会见张道浚。
到了窦庄城下,众人站在一箭之地外面,等待张道浚的到来。张顺站在那里,看了看窦庄,只见窦庄城堡外面的房屋皆已经被焚毁。只剩下黑咕隆的残垣断壁和粘在上面的暗红色血迹,还有那不知横七竖八的何人尸体,被烈火烧得半焦,发出一阵阵焦糊的味道。
张顺强忍着恶心,心想:这“紫金梁”还在做白日梦呢,把人家打成这样,却没能最终打下此城来。现在来此处卑躬屈膝,岂不是扇了人家左脸两巴掌,再指望着人家把右脸伸过来打?你以为他张道浚是信仰上帝的狂信徒吗。
果然过了一会儿,有一人年近四十,身穿甲衣,登上城墙,立在城墙垛口跟前。他笑道:“你焚烧了我的房屋,再不离开,我也会将你也焚烧成灰烬!”
“紫金梁”闻言也不恼,反倒高声问道:“城上可是故都督同知张公?”
“正是本官,乱臣贼子,意欲何为?”张道浚轻蔑地问道。
“紫金梁”连忙小步快行几步,扑通跪下道:“原来是张公当面,某即‘紫金梁’也,愿得一语!”
“哦?汝有何事?”张道浚也不再自持身份,傲慢以待,反倒对左右说道,“切勿放枪放炮,且让他前来说话。”
“紫金梁”闻言大喜,连忙把头盔取了下来,用左手抱着。他往前膝行数十步,撅着屁股对城上的张道浚拜了三拜,说道:“某原名王自用,自幼出家学道。误从王嘉胤,遂至此耳。”
张顺闻言,顿时恶心的不行。先不说他那撅着屁股,一副躺倒任人捶打的模样,像极了后世李雪健老师演绎的宋三郎,让人恨不得对着他屁股踢上两脚。
再说他那脱了头盔以后疤痕未消的光溜溜脑袋,还口口声声自称自幼学道,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天下卑躬屈膝之事,莫过于此也。
也不知道城上张道浚什么感想,只是厉声问道:“你既然知道了从贼的错误,何不早日投降?反而这么猖狂凶恶。”
“紫金梁”王自用闻言,连忙像磕头虫一样,连忙“咚咚”磕了几个响头,辩解道:“我来到此处,便是特意前来商议投降之事。”
“胡说八道!”张道浚怒道,“尔其围我月余,昼夜攻城不止。冲车、箭塔、土山、火炮轮番上阵,毁我房屋,杀我百姓,伤我士卒,天下岂有如此投降之事?你王自用难道当我是三岁小儿不成?”
“不敢不敢,死罪死罪!”王自用连忙叩首道,“此事皆是前番小厮们大胆妄为之过,我赶到之后,已经来不及了。事已至此,只求张公原谅,我即刻下令收营撤走。”
“既是小厮们枉作,你且指出此事乃是何人所为。且为我惩处此人之后,始可言降!”张道浚笑道。
“紫金梁”闻言大惊,不知所措,只得扭头看望前来诸人。“老回回”“八金刚”等人皆口观鼻鼻观心,无甚言语。等到“紫金梁”王自用看望张顺的时候,张顺心里一个激灵,心想:“这厮不是好鸟,可别狗急跳墙。我根基浅薄,又无情义与他,万万不可被他拿来背锅。”
于是,张顺大摇大摆向前走了几步,笑道:“阁下何其愚也,王头领既已请降,自是已经扑杀此人,以示诚意。阁下何必咄咄逼人哉?允或不允,但有一言而已。若阁下允许我们投降,理当诚心诚意,以示朝廷招抚优厚待遇,免去山西之地的兵灾;若是阁下不允,大家伙各自收拾兵马,各凭本事而已。何必喋喋不休,似个娘们一般!”
“你是何人?为何见本官不跪?”张道浚见此人气度非凡,不卑不亢,便有意压一压他的气势。
“我乃‘紫金梁’麾下‘擎天柱’也,既非汝臣,汝非吾君,汝何以使我跪之也?”张顺笑道。他心想,我还未来得及迎娶汝母,万万不可先乱了辈分,使你将来不好做人。
“你的头领‘紫金梁’都跪了,你还不跪?不怕得罪与我吗?”张道浚也笑道。
“邹忌曾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王头领跪你,非是跪你也,乃是跪山西苍生耳。此一跪,乃是大诚心大德行,汝何敢受之?今我无欲无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何以跪汝也?何以跪天下也?”张顺哈哈大笑道,一番说辞不但说的城上张道浚一脸懵逼,连城下王自用也一脸懵逼:我特么有这么高的德行吗?我王自用自己怎么都不知道?
张道浚站在城墙之上,反倒觉得自己矮小了许多。此番舌战大败亏输,张道浚被张顺一顿大义压了下来,再不有所表示,传扬出去,却是臭了名声。所以他只好,也取了自己的头盔,对“紫金梁”回拜了三拜,说道:“竟不知王头领高义若此,此道浚之失也。”
“你且释放了你俘虏的民众百姓,归还你掠夺的财物,遣散你的部众,我为你请予抚军,言说你的大义,宽恕你的死罪!”
“紫金梁”王自用闻言且惊且喜,本以为张顺这般嚣张,事有不谐矣。他却没有想到事情瞬间有了转机,不由喜极而泣,连番磕了三个响头,说道:“感谢张公高义,我且为麾下将士感谢张公活命之恩。”
张道浚闻言,暗暗摇了摇头,心道:“这王自用不过自守之贼,早晚可擒之。只是那‘擎天柱’却是个尖牙利嘴,须得小心应付。万万不能给他留下可乘之机也。”
第53章 务虚务实
且说张顺一顿忽悠,为“紫金梁”王自用争取了些许脸面,还拿到了诏安投降的口头保证。他心中不由喜不自胜,对张顺好感大大提升了,同时也对“老回回”“八金刚”产生了不满。
他心想:“两个老货,我平日待你们不薄,结果关键时刻,你们居然还没有一个外人好用,我真是瞎了一双狗眼。”
且不说这“紫金梁”如何埋怨另外两个部下,却是那名为“务虚道人”,实在“马道长”。他自从辞别了张顺,进入到“紫金梁”麾下,万事艰难。真应了那句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马道长”跟着张顺之时不显,只觉得诸事顺利,张顺对他也长长言听计从。可是,只从这“务虚道人”跟了“紫金梁”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忽悠水平下降了。除了开局之时惊艳的忽悠了“紫金梁”,使他将自己收为军师心腹之外,自己每出一言,每出一计,都会受到“紫金梁”原有军师韩廷宪的搅和。
这厮是个读书人,一肚子坏水,动不动就给“紫金梁”出一出馊主意。这“紫金梁”也是个没出息的,每次被他这馊主意坑的不浅,也不长半点记性。
那当初“紫金梁”进了张顺夺取的阳城,自己劝谏他约束士卒,不要扰民,以示天下之志。结果这厮却听从那“狗军师”韩廷宪的言语,说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知明日首级还在否”,然后把阳城搞得一团稀烂,根本无法作为一方基业。
再到“紫金梁”攻打窦庄,自己劝谏他说:“我们被称为‘流寇’,不是我们比官兵能打,而是我们到处流窜,官兵追之不上。如今死磕此城,却是舍长就短也。”
结果韩廷宪那厮说什么“大明江山气数未尽,将军需早做打算。而今张道浚贬谪在此,此乃天与将军也。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理当攻破窦庄,擒获张道浚。效法当年宋三郎擒获高太尉而诉说诏安之志的故事,以为长远打算。”
务虚道人闻言都无话可说了,那高俅何许人也?离开梁山,回到朝廷离开变卦之人。韩廷宪以此比喻,不详至极,那“紫金梁”却仍不在乎。竟一心一意要擒获张道浚,准备以之换来诏安之事。
结果呢,战局不利,务虚道人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没想到那韩廷宪说什么“其实擒获不擒获张道浚也无关紧要,只要他肯传递消息,劝说山西巡抚宋统殷即可”。然后,这厮又屁颠屁颠跪拜张道浚去了。
这个真把务虚道人气的牙痒痒的,恨不得化作猛虎一口咬死他拉倒。本道这次“紫金梁”吃了大亏,便会回心转意了。结果自家主公上来一顿忽悠,居然把那张道浚忽悠晕了。务虚道人差点一口鲜血没吐出来:特么你还是主公呢,不仅不过来帮忙,反而落井下石是什么鬼?
说实话,务虚道人投靠“紫金梁”以后。这“紫金梁”既有名分大义,又兵强马壮,务虚道人若说没有转换门庭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可是,这务虚道人跟着这厮许久,早已经摸清楚了他“草包”的本质,反倒对张顺更加死心塌地起来了。连“紫金梁”这样的人都能搅的大明半壁江山如同鼎沸,那张顺这样的“真命天子”恐怕真能天地反覆了。
这时候务虚道人也彻底死了一点辅助“紫金梁”王自用的心,便继续琢磨怎么给张顺谋些好处出来。结果还没想出来呢,那王自用就傻乎乎的跑了出来,嘴里念叨着;“王头领跪你,非是跪你也,乃是跪山西苍生耳。此一跪,乃是大诚心大德行,汝何敢受之?哈哈,说的真好啊!”
务虚道人闻言无语了,心想:你要是给张顺做了部下,肯定是最会拍马屁的那个。
且不说“紫金梁”王自用如何“溜须拍马”,那务虚道人倒是趁机进言道:“二当家,不论招安成与不成,皆需有自己的心腹。经此一事,‘老回回’、‘八金刚’不可靠可知矣,不如多多赏赐扶持‘擎天柱’小兄弟。一来表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规矩,二来平衡‘老回回’和‘八金刚’的影响力。”
这“紫金梁”不涉及招安之事的时候,智商又回来了。闻言连声称是,并说道:“看来这‘擎天柱’是和韩廷宪一样的实诚人,我得多帮衬帮衬他。这样吧,他缺兵器少铠甲,我且给他补足吧。”
“另外……”“紫金梁”把尾音拉了半天,才一咬牙继续说道,“我给他再送五十匹战马,助我‘擎天柱’小兄弟一臂之力。”
务虚道人知道这战马对义军来说,是第一重要之物,上次张顺拿大炮来换,也才换得十匹战马,这一次“紫金梁”也算是出了血本了。不过,如果和他手中的那一千左右的精锐骑兵比起来,这又算抠门到家了。
且不说务虚道人怎么想,那张顺平白无故得了五十匹战马,高兴的做梦都笑醒了。自己耍耍嘴皮子而已,左右都是赚的。张顺得了战马,这次反倒没有分发下去的打算。他上次见到“紫金梁”骑兵冲锋的威力,眼馋的紧。此番得了战马,便产生了组建骑兵队的打算。
很多人以为骑兵要成规模才有威力,其实不然。在隋唐之前,单骑冲阵,甚至数骑数十骑冲阵,也是重要的战术。只是到后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火器运用越来越广泛,才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但是,哪怕到了清末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曾天养还单骑冲阵,刺死了清军将领塔齐布的战马,若非马蹶而坠,便完成了关公当年单骑斩颜良的事业。
于是,张顺便把麾下叫来商议一番,计议已定。便令陈长梃从全军选取善马者,结果才选取了十来个人。于是张顺亲自上场,他琢磨着骑兵对力量要求不高,反倒需要敏捷属性。于是,他便利用走高跷,沿木杆等,测试麾下士卒平衡能力,又选取了四十来人,进行训练。
第54章 骑兵训练
那陈长梃本就武艺高强,又是张顺结义大哥,正是合适的骑将人选。于是,张顺便命他将手中士卒交付于自己,全权负责骑兵训练事宜。
陈长梃对张顺收取自己手中士卒的行为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张顺“胡乱”选人的行为颇有微词。只是这陈长梃一上手,却是发现张顺精选的人员学习骑术进度惊人,不由惊叹张顺的惊人眼光。
其实这却是陈长梃误会了,后世有一只战无不胜的军队就是通过这种方法选取骑兵和训练新兵的。只不过张顺前世偶尔看过相关史料,自己记不清了而已,隐隐约约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说起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兵种——骑兵,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把“核动力蒙古马”和手持“蒙古脱壳尾翼稳定穿甲箭”、身穿重型铠甲的精锐士卒结合起来,便是无敌天下的“核动力”骑兵部队。
这优秀的骑兵部队,第一条便是选马。东亚地区的马匹和世界其他地区明显不同,蒙古马作为牧民的生活资料,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下并不是越高大越好,反倒逆向淘汰成为食量相对较小的马种。
而骑兵所用马匹却是要求高大强壮,和牧民作为生活资料的要求刚好相反。而作为历代培养战马的马场却因为改朝换代、战乱和各种非专业人士的胡乱指挥,一次次被庞大的蒙古马群冲淡了优秀的血统、基因。
所以第一步便是挑选肩高四尺以上,体重五百斤以上的公马作为战马。第二步便是对这些挑选出来的马匹进行训练,使它适应骑乘,变成合适的战马。
而第三步才是新兵接触战马,先学会伺候战马,喂马、刷马、铡马草等日常工作,和战马熟悉起来。第四步则是新兵从高跷、木马之类的工具练起,练习骑马技巧。然后再学习骑乘真正战马,练习基础马术。
第五步,才开始练习马上劈刀、用枪等武艺,甚至还包括马上射箭、马上火铳等技巧。到第六步则是练习队列,一般包括冲锋队列、包围队列、骚扰队列等。
万幸的是张顺接手的是训练完毕的战马,虽然肩高、体重都不是很满足优秀战马的标准,但也勉强可以作为战马使用了。
张顺听完陈长梃这么一顿说辞,顿时头都大了。朝廷招安就在这数日乃至十数日之间,若有变故发生,自己还想把这些骑兵派上用场。他琢磨了半天,向陈长梃问道:“那般武艺,骑兵能够最快掌握,形成作战能力?”
陈长梃思索了一下,回答道:“非三眼铳莫属!”
“三眼铳?”张顺表示怀疑,他记得后世看论坛贴吧,简直把三眼铳喷的一钱不值。
“对,三眼铳!”陈长梃再次肯定道,“此武器威力不大,却是简便,不需要太多训练。遇敌二十步以内,以铳射之;遇敌近身,以铳锤之。既长于刀剑,又长于枪矛,其所惧者,唯有弓箭鸟铳等物而已。”
这陈长梃莫非看过《明朝那些事儿》不成?张顺暗暗吐槽道。不过,听陈长梃这么一分析,他还真发现这玩意作为简易武器,还真不错。如果对方骑兵步兵拿着长矛作战,三眼铳就可以在二十步以内喷他们;如果对方骑兵步兵拿着刀剑作战,三眼铳就可以拿来锤他们。以长制短,却是妙的很。至于些许缺陷,以后再说。目前来说,有总比没有强。
张顺想到这里,便下令道:“好,我去舍了面皮,求二当家给我们拨付一些三眼铳来,你尽快让士卒学会骑马和简单队列。等武器到来,只练习马上射击,马上对战和锤击步兵三种武艺即可。”
陈长梃得令以后,也不管前面新兵喂马、刷马、铡马草等事宜,全部交给五六个老兵带十多个辎重兵处理,自己直接带领新兵从骑马开始练起,稍不如意便是鞭杖伺候。
而那张顺去和“紫金梁”讨要三眼铳,这三眼铳在明边军之中的名声也不太好。“紫金梁”不仅一口答应了,反而还劝张顺道:“‘擎天柱’小兄弟,此物就是听个响,算不得什么火器。打起仗来,还得是火炮威力巨大。要不是我们被官兵追得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我们早携带一些常见的虎蹲炮、弗朗机之类的火炮作战。幸亏你这个小兄弟竟会铸炮,回头哪怕投靠了官府,也定会被重用。”
道不同不相为谋,张顺根本不看好招安事宜。大家都看《水浒传》,可是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紫金梁”觉得死去的王嘉胤当是“托塔天王”晁盖,自己合当是那“孝义三郎”宋江。当年宋江之所以招安不成,是因为所托非人。如今自己投靠山西巡抚宋统殷门下,理当飞黄腾达才是。
而张顺深受后世思想影响,草率的认为招安就是“革命不坚决”,是投降主义作风。作为反动势力的代表大明官府,是不会放过农民起义军的,投降就是自投罗网。所以,张顺一边和“紫金梁”虚与委蛇,一边整军备战。
张顺求得三眼铳五六十杆出来,挑选品相好的,分发给骑兵使用。有些统杆不好的,也一律换成新的。那陈长梃也是好本事,只用了几天便把这群新兵练的骑马无虞了。
于是,为了节省时间,陈长梃便让士卒练习队列和练习三眼铳一起进行。其中本来以为最为艰难的骑兵近战却最为简单,因为三眼铳柄杆较长,无论锤马下步兵,还是锤马上骑兵,都比较方便。唯一比较麻烦的竟是马上射击,本来路上射击中与不中至少还算安全可是这马上射击,竟然常常引起战马受惊,有好几次便把马背上的新兵掀了下来,还摔伤了人,幸好没有死亡之事发生。
那些受伤的士卒,暂时无法参与训练,便纷纷一瘸一拐的前来找到张顺,痛哭流涕,头都磕破了,请求张顺处罚陈长梃虐待众人之罪。
第55章 招安(上)
且不说张顺如何整备军队,训练骑兵。等“紫金梁”依据和张道浚的约定,归还了一部分掠夺的财物给窦庄,释放了一部分俘虏的百姓,退回到阳城地界,那张道浚才深松了一口气。
原来别看张道浚胸有成竹,其实也心中忐忑。别看这窦庄固若金汤,其实也不过一个较大一些村庄罢了,村民庄户毕竟没见过大世面,被贼人围困这么久,也是人心惶惶。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出现叛乱也为未可知,更何况守城作战中,损失不小,物资也有所缺乏了。
等到贼人退去数日,张道浚派人反复确定没有危险了,才亲自带着几个家丁,化妆而出,快马加鞭前去拜见那山西巡抚宋统殷。张道浚将自家守城情况和义军请降情况详细告诉了宋统殷,并把自己的表现多方美化了一番。
那宋统殷听完后,沉吟未定,便问道:“深之,你深知兵事,又和贼寇多有接触,你以为此事如何?”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