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37节

作者:四代重奸
第82章 勾心斗角
马英娘闻言大怒,抽出腰里双刀来,对着那陈金斗比划比划。陈金斗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嬉笑道:“男人嘛,自古以来没有不喜新厌旧和偷腥好色的。主母何必着急呢?且让她得意几日,借给主公练练技艺,等到主公技艺纯熟了,左右还是英娘你的。到时候赏她做个通房大丫头便是。”
刚才那陈金斗恭维她,她没有听清,这会儿听到陈金斗喊她主母,心中开心的紧,便不计较他们故意气自己的行为了。便问道:“你这厮奸猾的紧,可有办法?若是你做的好,回头我哥哥在外领兵作战,你在朝中大权独揽,我在枕头旁吹风助阵,保证你日后荣华富贵!”
陈金斗闻言,不由高看了这马英娘一眼。本来他以为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而已,抽个时间送入主公房间便是,只要不惹怒张三百便是。如今看来,这姑娘自有主见,自己也要谨慎起来,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马英娘压下刚才愤怒的情绪,反倒冷静了下来。她便大摇大摆往那主座上一坐,端了盏茶,轻轻啄了一口,已经有点凉了。不过她不动声色,说道:“既然木已成舟,如今也暂时无可奈何!可是坐以待毙,也不是我马英娘的风格。既然咱们三人已经守望相助,便需发挥各自的本事,将此事办成。”
“不是我马英娘对自己容貌自信,我以为这次失败,主要是由于我和主公接触过少的缘故。我在女营,主公在男营。主公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如何寻得机会?反倒那李三娘,朝夕相处,竟被她寻得时机,摘了主公的元阳,实在可恶的紧。待我异日得志,必将其削除手脚,做成人彘方出此恶气。”
张三百与陈金斗闻言大惊,连忙劝阻道:“此非人之所为,万万不可如此也。”大意就是这根本不是人干的事儿,千万不能这么做。
两人废了半天口舌,才勉强说服马英娘。马英娘心中欣喜道:“果然这两人只顾注意这个,无意之间同意了我的其他提议。”
于是,她便安排道:“从今日起,陈老你且给我打探清楚主公动向,以便给我制造和主公的偶遇的机会。哥哥则需要好好练兵,替我打几场胜仗。到时候主公离不开你,也就离不开我了。不然我无权无势,只怕被主公弃若蔽履。”
这两人闻言大喜,便得令而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竟然无意之中听从了马英娘的命令。那陈金斗不由感慨道:“张三百兄弟,你可是有了一个好妹妹。竟有这般本事,若身为男儿,恐怕也是一世之杰啊。”
张三百闻言也长叹一声:“就是不知是福是祸呐!我情愿她像以往一样,继续躲在我的背后,由我保护她照顾她,不要和人争强好胜。”
“皓月不足与烈日争辉!米粒不足与日月争华。此非你张三百所能遮挡也,若天下真有其人,其非主公莫属无疑!”陈金斗叹声道。
且不说这背后诸人如何算计,那张顺“新婚燕尔”竟然沉迷女色不可自拔,数日不理正事。那张慎言见此颇为欣喜,心想:“果然温柔乡是英雄冢,这‘擎天柱’我却是高看他了。左右不过一个土妞,竟然恋恋不舍,真是笑煞我也。”
且不说诸人如何心思,那“紫金梁”自从“老回回”出走之后,麾下合营头领竟只剩张顺一人,便在韩廷宪恶意中伤之下,对张顺也产生了一些警惕。
这一日“紫金梁”正在济源观看歌舞,突然听到有书信到来,“紫金梁”打开一看,竟然是张顺新纳一妇,终日沉迷女色,不可自拔,其麾下士卒竟有溃散之虞。
“紫金梁”闻言大惊,他本来就张顺的心理就非常矛盾。既怕张顺发展壮大,威胁自己的地位;又怕张顺太过弱小,不能帮助自己压制其他势力。
之前,“紫金梁”听闻张顺又收了数百贼寇,势力渐长,生怕他势大难制。结果如今却有突然听闻他士卒将要溃散,哪里还坐得住?连忙下令,令张顺及其他义军,合围怀庆府,给河南巡抚一个下马威看看。
“紫金梁”在济源听取张顺情报的时候,张顺并没有像外面想象的那样沉迷于温柔乡之中。他正阴着脸听取陈经之的汇报。短短十几天,张顺麾下的孟津士卒居然逃亡了百人,哪怕张顺多次勒令麾下军官严格控制麾下士卒,仍然没有取得很好效果。士卒接近家乡,个个思乡心切,张顺万万没想到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也是张顺麾下士卒没有家属,所酿造的恶果之一。麾下士卒不携带家属,固然没有牵挂一身轻松,转移突袭轻便异常。可是也因为没有了牵挂,非常容易发生逃亡之事。相对来说,陕西逃难而来的义军,因为有了家属的牵挂,反倒凝聚力很强,常常溃散之后能够轻易凝聚起来。
这几日张顺之所以装作沉迷女色的假象,一个是暂时不想和孟县大户产生冲突,另外一个就是麻痹大意“紫金梁”。那黄河河工和灾民之事,初时“紫金梁”不了解情况,还不在意。若是真听到了那河边的谶纬之言,再加上黄河河工的异动,张顺担心“紫金梁”会想办法收拾自己,前来抢夺兵源。
事实证明张顺想多了,那“紫金梁”还是那么草包,根本没有想到发展壮大之事。只是对张顺收编了一些“贼寇”,有些许不悦而已。
结果,这张顺自己正头疼如何早借口离开孟县,防止士卒逃亡之事发生的时候,张顺正好接到紫金梁的命令,便立刻整顿军队,北上合围怀庆府府城。
本来张顺麾下有四员大将,正好组成五行阵,结果陈长梃管理了马军。而那蒋禾兵力虽多,因为新近入伙,又不便削其兵权,勉强任命一个先锋了事。如此,这作战阵型便不完整了。
正好此处李际遇来投,又携带一百多兵马。于是,张顺干脆又给他填补一些人马,让他担任后军完事。
第83章 王见皇
张顺的离开,让孟县父老如丧考妣,个个痛哭流涕起来,甚至都有士绅打主意要送张顺“万民伞”来着。幸好还有清醒之辈,连忙提醒道:“他人官兵来此,更凶于贼寇。若是落下把柄,恐怕我等俱不得活!”此事方才作罢。
且说众人离了孟县,众将简直如同做梦一般。天下做贼寇做到这种地步的简直是闻所未闻。于是,众人看着张顺心里更加热腾起来:“此人果然是真命天子,不可以寻常之辈视之,若是我等立下功劳,恐怕子子孙孙受用不尽也。”
甚至有一些知道“黄河碑”的人物,早已对张顺死心塌地,拼死也要做那开国忠臣。甚至那张慎言都隐隐约约听说了什么“黄河碑”,写着什么天书之类的“碑文”。
张慎言官至刑部右侍郎,学问是一等一的好,轻轻松松便解出了那所谓的“碑文”。他心中不由既惊又惧,不论此物是张顺自己造出,还是天意如此,这都表明了张顺对明王朝的巨大威胁。他不由暗暗下定决心,事情不能这么继续下去了,一定要设法除去此人。
不过张顺本人却沉稳了下来,别人不知道“清”是什么,难道他自己还不知道“清”是什么吗?现在的满清还是自称“大金”,后世史称“后金”,还没有改名为“大清”。
只道数年后,“大金”认为明朝五行属火,自家五行属金,才开始改国号为“大清”,取其以水克火之寓意。
张顺虽然已经开始习惯了自家“天命在身”,这一次也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怀疑。他觉得很可能这就是自己穿越过来的使命吧?不然,还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预言。
这个时候,他一点都不慌了。他看着张慎言诡异的笑了一下,心想:等到他日“大金”改了国号,我且看你如何反应!
从孟县进攻怀庆府府城需要渡过两条河流,而那“紫金梁”只需要渡过一条河流,所以济源虽然到怀庆府府城远一些,也和张顺差不多同时赶到府城。
怀庆府治所在河内县,后世改名为沁阳。顾名思义,正好城池靠着沁水。后世间俗语云:沁阳城墙砖包土,周长九里十三步。意谓城墙坚牢,外砖内土,而围绕一周九里十三步长。
这城池可比那小小窦庄大的多,更何况靠近沁水,早设立了护城河,更是易守难攻。怀庆府城中设有郑王府和怀庆卫,虽然卫所早已稀烂,但是好歹比裸奔的其他县城强多了。更何况城中有大明闲散王爷郑王,怀庆知府哪里敢有所闪失,只得咬着牙下令守城。
这怀庆府共有五个城门,“紫金梁”和张顺最先接触的西侧正好有两个城门。两部人马到时,天色已晚,试探进攻了一下,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便在城外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不多久,“老回回”也赶了过来。虽然此人之前与“紫金梁”有了龃龉,“紫金梁”也暂时拿他没办法,他也不敢和“紫金梁”彻底撕破脸皮,大家只好维持了表面的和气。在生存的压力下,一副既往不咎的模样。
吃罢晚饭,营寨已经驻扎完毕,张顺便带着悟空、姬蛋前去拜访“紫金梁”。刚好“紫金梁”也吃罢晚饭,两人客套了一下离别之情,却正好听闻“紫金梁”麾下来报,“闯将”黄来儿已经赶到,一会便来拜会。
张顺一听,赶了兴趣,这是他加入义军以来,将要见到的第四个义军统领。两人坐了一会儿,只听见外面一阵喧哗,却是进来一人,对“紫金梁”拜了一拜,沙哑着道了声:“‘二当家’,黄某来也!”
张顺抬头一看,却见此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也就是所谓的高鼻深目长相,竟不像中原人氏。
“紫金梁”见此人笑道:“黄来儿来啦,我且与介绍一位新兄弟。此乃‘擎天柱’是也,你别看他年纪轻轻,之前竟然只用千人便大破了山西巡抚宋统殷万人大阵。世所罕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呐!”
“‘擎天柱’小兄弟,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闯将’黄来儿,虽然年长你几岁,不过与你一样。也是骁勇善战的年轻人,日后你们多亲近亲近。”
那黄来儿见张顺年纪轻轻,居然端坐在“紫金梁”下首,也不由高看他一眼,只是他为人木讷,不善言辞,只是对张顺供一拱手,便不知所措了。
张顺见此人还算老实,顿生好感,连忙站起来拍着他肩膀道:“老哥儿好,久闻‘闯将’大名,今日有缘相见,心中喜欢。回头有机会你我好好喝上两杯,多多走动走动。”
那黄来儿闻言,只是讷讷道好。张顺暗乐,这鱼目混杂的义军之中,竟然有如此老实之人,也算罕见,可是张顺却没注意到此人便是从孟县人人谈之色变的修武县方向赶了过来。三人在“紫金梁”营中聊了一会儿,那黄来儿实在接不上话茬,便讪讪告退了。见此,张顺也不便久留,也告辞回营了。
至此,四部人马全部聚齐,“紫金梁”围困北门和西边靠北一门,张顺人少只围困西边靠南那一门,南门由“老回回”负责,东门由“闯将”负责。
且说张顺回了营中,顾不上休息,又巡查了一番营地,安排诸将夜间警戒,小心怀庆府夜袭方才回营休息。
是夜果然怀庆府进行了夜袭,不过袭击方向却在城东。那“闯将”黄来儿还是有几分本事,不但防住了官兵的袭击,据说还杀伤不少官兵,差点趁机攻入城内。至此,怀庆府官兵再也不敢出城,只是龟缩在城中,任义军如何叫骂,就是不再出城作战。
无奈之下,“紫金梁”还得采取老办法,请张顺出马,用火炮轰击怀庆府城池。可是这火炮对方小小的窦庄都没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更何况这更为庞大的怀庆府城呢?
张顺轰了半日,表示实在爱莫能助。这攻城之法,偷不得懒,还得堆人命才行。结果这时候“老回回”和那“闯将”黄来儿竟然均提出驱赶百姓,前去填平护城河。
第84章 顺守逆取
张顺闻言大惊,这护城河连着水流湍急的沁河,需要填多少人命进去,才能取得效果?他连忙表示反对,结果反而被其他三人笑作“怯弱软弱”。
张顺无奈,既然不能阻止他们,也只好独善其身而已。那陈金斗规劝道:“自古帝王之业逆取顺守而已,若是妇人之仁,不造杀死,如何逆取天下?前些日子主公教诲兵法曰: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如今主公爱民如子,可谓烦不胜烦也。”
“我听说男子爱护子女,不能像女子那样溺爱。应当为之计深远才是。如今主公自身尚不得保,如何保护天下子民也?若是因小失大,主公既无力于天下大事,上不能应天命,下不能保臣民,则生死俱操纵于他人之手。若是如此,这自身与天下百姓俱不得保?更何论成就一番大业呢?”
张顺听闻了此言,大为惊讶,不由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曾想老陈亦有如此见识!你们以为如何?”
那赵鱼头、陈经之以及新来的徐子渊都不由点头称是,对陈金斗刮目相看。那陈金斗闻言不由得意洋洋,心想:“那小姑娘果然厉害的紧,之前张三百将主公讲解的兵法口述给她,她居然片刻便想出了这番言论,正是对准了主公的口味。”
张顺哪里知道此话并非陈金斗所想,只道是自己教授麾下文臣武将《孙子兵法》起了效果,不由欢喜异常,笑道:“既然大家认为我失之过仁,那我给自己取一个字,请大家点评一下。虽然我名字带一个顺字,但是咱们的行为怎么也称不上‘顺’了,不如我字逆取可好?”
“善!”众人听了,纷纷夸赞道,“自古以来,夺取天下之人,皆是‘逆取而以顺守之’,此字正好以刚补柔,以杀伐补仁义也。”
张顺见诸位拍马拍的好,也很是高兴,哈哈一笑,便下令进攻怀庆府西门。这一次,张顺也经过窦庄攻城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出来。这攻城之法,真是“为不得已”,除去对方不防备的情况下,偷袭、诈城之外,要想打下防守严密的城池,只能一步一步磨。
第一步便是清除外围敌人,围困城池;第二步便是压制敌人远程力量,清除城外设施;第三部 则是设法攻破一点,攻上城墙或攻入城内,然后才有破城的机会。
因为此城有了护城河,张顺没有办法,只得设法找了些木板做成车子,当做攻城器具。由于怀庆府大多数是平原地形,不像山西那样山林起伏,树木众多,张顺只得使士卒像周边“百姓”借点门板、桌椅之类的用品。
幸好怀庆府百姓“热情”,不但将自己本人借给“老回回”“闯将”做起填壕沟、护城河等炮灰事宜,还将门板、桌椅等物留在家中,专等张顺士卒来取。
张顺虽然觉得此事儿颇为缺德,不过和“老回回”“闯将”等人一比,反倒成了“圣人”一般。这真是不是张顺太仁义,全靠同行衬托的好。说实话,张顺自己都哭笑不得,他都不得不感慨道:这真是一个碧蓝的社会呐!
张顺命令士卒将这些木材做成简易推车,前面钉上木板,盖上黄泥,用车子装上黄土,推着前去攻城。到了城池跟前,城上顿时一阵箭雨枪炮。
奈何枪弹箭支根本打不穿张顺推车是的覆土和挡板,只有火炮还有点威胁,结果这时代滑膛炮的“随缘弹”基本打不中人,偶尔有个别运气不好者,死了一个半个也不甚打紧。反正这时代,人命也不值钱,甚至他们自己也经常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儿。
结果,张顺这边悠悠哉哉的搞起了填土工程,那边“老回回”、“闯将”搞得到处哭爹喊娘。结果那怀庆府防守官兵也是稀烂,不敢杀贼寇,反倒杀其百姓来,杀的快活。一时间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无辜百姓,结果那“老回回”和“闯将”也没能取得多少进展。反倒最大的进展是部分尸体跌入护城河之中,竟是比土石填补的还要多。
两人落了如此骂名和担了这么多因果,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也不由有些垂头丧气。结果四人一碰头,居然发现张顺这小子反倒进展最大。三人询问之下,倒是学了个乖,连忙派遣士卒到周围去搜寻门板、桌床之物。结果才发现,竟然被张顺这厮收罗个干净,气的纷纷直骂张慎言的“老婆”!
张慎言无辜躺枪不提,那三人没有办法,只得向远处搜寻木材,再次加紧填充护城河。如此四人围了城池三四天,才勉强将护城河上填出一个通道出来。
这时候,张顺也不管其他人,自顾将大炮推了上去,对准怀庆府府城的城门一顿炮轰,将城门轰了个稀烂。不过,这一次张顺学了个乖,根本不派大量人马前去攻城,只是拍了两三个勇士,身披重甲,偷偷靠近观察一番,果然这怀庆府也在城门处设立瓮城。
那“紫金梁”“老回回”“闯将”都是打习惯一呼即破的城池,以为这怀庆府一旦被打开了城门,也是这样。一时间麻痹大意,被城中一顿箭支枪炮,打死打伤了不少本就该死的贼寇。
就在这三人纷纷骂娘之时,却有一个老者急马赶回到张顺营中。这老人虽然年近六十,却龙行虎步,气度不凡。他快马加鞭赶了几十里路,也不见气喘吁吁,只是跳下马来报告道:“主公,我前番回了家乡。正好遇到了孟县的乡亲,他们请我告诉您:河南巡抚樊尚燝已经点起人马,正在孟津渡河,准备袭击我们。”
原来这怀庆府为藩封重地,农民军进入怀庆府以后,崇祯皇帝知道之后大怒,责令河南巡抚樊尚燝杀贼自赎。那河南巡抚樊尚燝哪里敢耽搁,连忙点齐兵马,杀将过来。
第85章 撤退(上)
这报信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李际遇的朋友蒋发。这老者年近六十,却有一身好武艺,自称乃是太极宗师王宗岳的衣钵传人,据闻李际遇一身本事也学自此人。
他本是温县人氏,由于在李际遇家搏杀了少林武僧,受了牵扯也便落草为寇,跟着李际遇干起了无本的买卖。这让张顺都不由感叹道:“真是老当益壮,年近六十的人了,还不知道安分下来!”
且说这李际遇投靠了张顺以后,老者蒋发思量着左右做了贼寇,若是跟着“擎天柱”这么一走,不知道何日能归。人这老了,总是搁辈儿亲,他心中总是舍不下家中孙子,便特意请假数日,赶往温县偷偷与儿孙一聚。
正是这阴差阳错,反倒使他无意中遇到了孟县史氏家中史文焕的远亲,那人特意告诉他河南巡抚樊尚燝出兵之事。蒋发和李际遇落草这么久,好歹知道军情紧急,于是连忙和别人借了一匹马,连忙赶回来报告。
张顺听到如此消息,心中一惊,表面却不动声色,打发了蒋发下去。连忙问询麾下文臣武将此事理当如何处理?大家争论一番,无非是战逃两策。若是战,便只有联合其他义军,彻底消灭樊尚燝所部;若是逃,便转进如风,依旧逃回山西完事儿。
张顺思量了一下,觉得大家提出的方法基本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事儿并非自己一个人能够做主。于是,他立刻带着悟空、姬蛋连忙赶往“紫金梁”大营,去拜见那“紫金梁”。
彼时,天色将晚,“紫金梁”正在营中吃晚饭。他见到张顺过了,连忙招呼张顺一起过来吃。张顺也不客气,自顾招呼悟空、姬蛋一起坐下吃饭。“紫金梁”手段比张顺黑多了,吃喝住用都非常奢侈,那晚饭也是有荤有素,有酒有肉。
张顺顺手抓了半只鸡,一边啃一边告诉“紫金梁”自己刚刚得到的情报。“紫金梁”一时间有点拿不定主意,便问道:“‘擎天柱’老弟,你足智多谋,依你之见如何?”
张顺倒也痛快,嚼了两嚼,吞咽了一大口鸡肉后说道:“不过战撤两策而已,我听说河南久不闻刀兵。我们四人合起伙来做一把大的,弄死个巡抚玩玩,也是要的。”
“这……”“紫金梁”闻言倒是踟蹰起来,他本意还是做个宋江,走老一套“要想做高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若是他阵斩了河南巡抚,岂不是彻底和官家撕破了脸皮?这如何使得!
张顺见他不是个爽利的,知他仍有顾虑。虽然无奈,但是也知道仅凭自己手下两千人马,是拿那河南巡抚樊尚燝没有办法。不过,这也使张顺避免了一头撞在墙上的恶果。
原来这河南巡抚从原巡抚范景文调离以来,两年四任,如同走马灯一般。那樊尚燝也是刚刚接任不久,政务未及通晓,军务未及熟悉。所以,才在孟津洪灾之时反应迟钝,进退失措。
只是那范景文却是厉害,崇祯二年发生了己巳之变。皇太极率军号称十万,避开宁远、锦州、山海关等战略城关。共分兵三路分别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直逼京师。
崇祯皇帝大惊,连忙急令各地兵马驰援。但是由于明朝稀烂的组织程度,导致勤王的兵马常常遇到没有任何后勤补助的情况。于是,有一些勤王军就地哗变,有些勤王军直接劫掠自己的城池村镇。仅仅那河南巡抚范景文带领的八千河南兵,兵饷自理,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稳定了京师的形势。
于是,第二年崇祯皇帝便将其调入兵部担任左侍郎一职。这河南巡抚范景文走后,那只他训练的军队却是留了下来。虽然并不见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出色,但是仅仅看这后勤保障的组织程度,也不是义军这些乌合之众能一鼓而破的。若是两军纠缠过久,山西巡抚宋统殷越过太行山夹击义军,他们四人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那张顺见风使舵,立刻向“紫金梁”推荐撤离之法。那“紫金梁”也是个小肚鸡肠的货色,听了张顺撤往山西的建议后,眼睛一亮,却是想到了一个报复“老回回”的办法。于是,两人计议一定,便各自回营不提。
那“老回回”折腾了一天,也是又饥又饿,便停了攻城,下令埋锅造饭。等到吃饭完毕,本待休息,却听到“紫金梁”命令,要求大伙夜攻一场。“老回回”没有办法,只得忍着困乏,又驱赶百姓“送了一波”性命,才算完毕。
这时候夜色已深,“老回回”便下令回营休息。只是那被掳掠过来的百姓一个个哭哭泣泣,实在糟心的很,闹腾的“老回回”翻来覆去睡不着。没得办法,他只好起床,拿起钢刀,跑出去砍了几个,方消了心头之气。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