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54节

作者:四代重奸
那王清之滔滔不绝,逐个给张顺讲解。张顺看了半天,心想:“这特么不就是臼炮吗?还起这么多千奇百怪的名字,要说厉害,还是自己在后世电影里见到的‘没有良心炮’厉害。”
“看来这厮是想拿我当冤大头了,我只需购买几个样品回去研究研究便是,回头按照‘没有良心炮’的方法,铸造几个大家伙,这才真是攻城无有不克!”
想到此处,张顺笑道:“你说这些,我都不甚紧缺,不过难得千金买马骨,我且将这些样品买下吧!”
“你若是有心做我的声音,却是好说。你能不能给我弄一些西洋炮出来?大号也行,小号也中,只需好使就行,我保管银子管够。”
那王清之本来见推销火器失败,又几分悻悻,却没想到张顺讲出这番话来,不由精神大振。他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大王放心,没有我王清之拿不到的火器,只要你舍得出银子,哪怕红夷大炮,我都能给你搞到。”
原来这王清之虽然是个纨绔,却是借助爷爷王铎的关系,搭上了大同边军的路子。起初,这厮还比较胆小,只是专做些粮食布匹的买卖。
奈何“大同婆姨”天下闻名,不亚于南方的“扬州瘦马”,这厮一来二去,就入不敷出,便动了歪脑筋。
要说这大明也是药丸,边军粮饷常常拖欠,将士们常常饿着肚子作战,也不是办法。此时陕西山西匪乱,就有机灵的把主意打到“军火”上面了。
这王清之便是此类代表,他们低价从边军手中购买一些有些落后淘汰的火器,再贩卖给贼寇,甚至朝廷新募的军队之中,以赚取差价。
不过这王清之更为胆大而已,他仗着和大同府边军的关系,边琢磨这要不要搞来一些精锐的军械火器,卖与张顺。
张顺自不会操心那边军如何“平账”,那王清之如何倒卖军火。他之所以提出购买西洋炮,其实就是为了仿制。这西洋炮其实就是小号的红夷大炮,对具有现代思维的张顺来说,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火炮的形制。
他只要拿到西洋炮的样品,他敢肯定自己以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必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说实话,目前张顺所使用的“虎蹲炮”样式落后于时代,他对此炮的性能也颇为不满意,只是条件所限,只能勉强对付着使用而已。至于花了几百两银子买来的这一堆杂七杂八的火炮,张顺倒是没白花钱,他准备研究一下这个时代的“开花弹”是什么技术水平。
对一个现代人来说,火炮不能打爆炸弹的火炮,那还能叫火炮吗?
第136章 援助(上)
作为一个“流寇”是很难有休息日可言的,张顺虽然在润城镇得到了片刻喘息,但是以他谨慎的性格,却根本不敢有丝毫放松,他早已将陈长梃的骑兵放了出去,充当斥候,探查润城周围军情。
至于在城内,虽然他看似悠闲的拉拢当地客商,实际上却是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个是通过这些客商收集周边的情报,别看这些商人不起眼,其实对信息最为灵通。他们既然敢在这个时候冒险来润城做生意,肯定早已打探好周边的军情了。如若不然,不但生意上有可能血本无归,说不得性命也保不住了。
另一个,张顺便趁机和个别有意向的客商谈下了一下买卖的意向。比如和王清之谈下来的西洋炮生意,和有的客商谈下来火药生意和情报生意。
总之,张顺趁机将他们发展成自己的情报网和后勤网。对这些客商来说,山西百姓的死活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和他们有关系的只有银钱。
而对张顺来说,讹诈了这么多银两留在手中既不能吃,又不能喝,他张顺又不是守财奴,当时想办法换成实实在在的实力才是最好的选择。
结果张顺和这些客商轮个交谈之后,还真发现了一些重要情报。第一个情报便是山西巡抚宋统殷因为失陷泽州、三晋大震,便被朝廷罢了官职,以右佥都御使许鼎臣代之。
此人乃是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尔铉,号定于,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观其履历,平平无奇,张顺也不知道这番更换,对自己等人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肯定会导致官府改变以往的策略,自己要多加小心谨慎才是。
其实,张顺却不知道此番轮换正好坑了那三心二意的张慎言,如若不然,说不得张顺会遇到不小的麻烦。
第二个情报便是因为之前义军围困怀庆府,导致朝廷调动了左良玉带领昌平军前去坐镇,并伺机围剿义军。
这左良玉在明末亦是大名鼎鼎,在很多人眼中,此人素来以“疾”“勇”著称。据闻此人将兵遇贼而跑疾如风,杀良冒功勇如虎,不为人所喜。
虽然这些事情确实是时有发生,但是并不能抹杀此人比较能战的事实。此人本是辽东边军,曾受侯恂提拔,崇祯四年七月的时候,带队在松山、杏山一带与清军作战,功劳排第一名。也正是因为如此,河南巡抚樊尚燝才特意上奏朝廷,请来左良玉来援。
张顺听到此处,不由心生退意。他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许鼎臣就任后,肯定会对义军发起新一轮围剿。而那左良玉坐镇怀庆府,虎视眈眈,估计义军想再像上次那样,在泽州待不住便越过天井关攻击怀庆府的办法再也不好使了。
想到此处,张顺再也坐不住了。彼时天色已晚,张顺便下令大家收拾物件,明天一早便立刻润城。
结果,计划没有变化快,当夜张顺便收到陈长梃派回来的斥候送粮的消息。张顺打开一看,居然是“紫金梁”等义军被官兵围困在沁水河岸。
原来这几日风云变幻,那韩廷宪被“紫金梁”讨要回去之后,自知自己已经被“紫金梁”怀疑,常常心中不自安。于是他便偷偷通过信使和张道浚联系上了,通报了两件事情。
一件便是原刑部右侍郎为贼寇“擎天柱”之父,常与贼寇“擎天柱”输送官兵消息,是以官兵作战处处被动。另一件便是韩廷宪想出卖“紫金梁”,来换来一身富贵。
这两件事情,第一件便坑了那老奸巨猾的张慎言,第二件便坑了那一心投降的“紫金梁”。左右算来,竟是朝廷损失最大,也不知这韩廷宪到底是朝廷安插在义军之中的内奸,还是义军安插在朝廷之中的内奸。
那日张顺立刻泽州城以后,那韩廷宪便鼓动“紫金梁”道:“泽州虽大,却不能坐吃山空。那‘擎天柱’搜刮手段了得,光这泽州城内便被其搜刮了数万两白银,实在是非同小可。”
“若是我等坐守此城,让其在城外肆意搜刮,我恐怕这泽州之地,男无壮丁可使,女无妇女可淫,财无银两可用,食无粮米可果腹矣!”
“紫金梁”闻言也是一惊,他自从做了这贼寇。先是跟随王嘉胤担任左丞,再后来自认“二当家”以来,各自凶狠恶毒之辈也是见得多了。
个个都是心狠手辣之辈,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然而却没有一个能如这“擎天柱”这般轻易搜刮到这么多财物的。
他便不由又红了眼,问道:“为之奈何?”
韩廷宪闻言面露凶光,将手往下一挥作挥砍状,说道:“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杀光灭尽,自然是榨无可榨。”
“紫金梁”闻言不由大吃一惊,任他如何凶残,竟是想不出如此恶毒的主意来。那老神在在的务虚道人也急了眼,连忙劝谏道:“二当家既然想招安,当少造杀孽为好。不然,到时候朝廷容得下你,天下也容不下你!朝廷不得不杀之以平天下之怒,为之奈何?”
“紫金梁”这才回过神来,尬笑道:“言过了,言过了。我二当家如何下得去手?”
“不过,既然‘擎天柱’搜刮得,我也搜刮得,召集大火,明日出发,我们也去扫荡一番,搜刮些钱财才是。”
于是,这韩廷宪便一路引着“紫金梁”等人到处劫掠,前往沁水河边去了。本来这韩廷宪一路计策挺顺,结果马上就快到沁水河岸埋伏地点的时候,务虚道人出来对“紫金梁”说道:“我听说富有之人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贫困之辈十不当一,百不当一。今天我们掠夺了七八个村庄,除了杀点愚民蠢妇,并无什么收获。”
“不如我们去攻打附近的大户,我听闻此处有个生员叫盖汝璋,富可敌国。我们掠此一户,能当二百户,杀此一人能当二百人,二当家何必多费脚程呢?”
“紫金梁”听了之后,认为务虚道人说得很对,便同意了他的提议,命令队伍向北折返,杀向那盖汝璋的庄园。
那盖汝璋果然不愧是一方大户,家丁近千,在盖汝璋大把赏赐撒下去之后,拼死抵挡“紫金梁”的农民军进攻。
急切之间,不能很快攻克此处。这时候,韩廷宪见“紫金梁”开始听从务虚道人的意见,心中不安。他疑神疑鬼,认为应该是“紫金梁”发现了他的计谋,便偷着逃跑了。
结果阴差阳错之间,韩廷宪正好遇到了前来探查的张道浚所部刘伟的队伍,他连忙向刘伟诉说义军的情况。
正在这个时候,“紫金梁”手下的义军发现了李伟的队伍,便放弃了攻打盖汝璋的庄园,反过来追击刘伟所部。
这一追不要紧,便追到了官兵在沁水岸边的埋伏圈,那“紫金梁”便和官兵交上了手。不待“紫金梁”走脱,那张道浚从沁水上游偷渡过来,彻底封死了义军的退路,将那“紫金梁”和他召集过来的一众义军头目围困了起来。
对于此事,张顺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紫金梁”你也有今天呐!
不过,张顺幸灾乐祸完毕了之后,仔细一看斥候送过来的情报,却是开心不起来了。
原来这次被围困义军不但包括“紫金梁”一部,还包括什么“滚山呼”“混世王”“乱世王”“满天星”等部义军。
张顺深知自身力量有限,若是这一次被官兵全歼了这一大片义军,恐怕山西的农民军起义力量便会跌入低谷。
到时候,许鼎臣新官上任,带领大批官兵前来进剿,自己怕是独木难支。
想到此处,张顺无可奈何,只得连忙起床,喊起麾下的将领,连夜准备出发,前往沁水河边营救被围困的义军兄弟。
这张顺也算鸡贼,他下令麾下士卒三更做饭,四更出发,五更便到了沁水岸边。
此时,沁水河边杀声震天,沁水都被鲜血染红了。还有不少不知道是哪一方的尸体,时不时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幸好张顺所部处于河流上游,见不到如此凄惨的景象。张顺只看见前面一片火光,官兵与义军皆点燃火把,相互厮杀。早已阵不成阵,列不成列,不过乱战而已。
唯有一处高地,有一部人马不曾参战,正在那里用火炮轰击义军较多的人群。
张顺一看,知道这便是官兵指挥官张道浚中军所在,连忙下令李十安寻找位置,架上火炮用实弹进行轰击。
那张道浚果然正在那高地上,正志得意满的借着火光观看战局,他身边的副将刘伟高兴地对他说:“经此一役,贼寇元气大伤,您必将加官晋爵,将功补过,更上一层楼呐!”
张道浚亦深以为然,不过还是谦虚几句道:“哪里,哪里!全赖诸位齐心协力之功,待灭了这伙悍寇,我当为诸位请功。”
言未毕,只听得几声炮响,身边士卒顿时一片惨叫。张道浚扭头一看,不由心神大震,只见麾下士卒竟然被不知道哪里来的火炮打死了十几人。
第137章 援助(下)
那张道浚见此,连忙让士卒查看敌情,发现不远处火光一片,映照出一只整齐的队伍来,不是别人,正是前来支援的张顺队伍。
张道浚见有流寇居然以火炮对付他,不由大为惊讶。他转念一想,便猜测正是之前“紫金梁”麾下用火炮轰击自家窦庄的贼寇。
这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张道浚立刻下令对张顺用火炮进行还击。双方距离较远,张道浚携带的大量弗朗机距离不过,只得以几门西洋炮进行还击。
这所谓的西洋炮,其实就是红夷大炮。只是明人按照接触欧洲火器的对象不同,叫法不同罢了。才荷兰处得到学习的火炮被称为红夷大炮,而从西班牙处仿造学习的则称为西洋炮。
再到后来,明人发现这些火炮形制相差无几,才统一称作红夷大炮罢了。后来传到满清,因为满清忌讳“夷”字,便改称“红衣大炮”。
张道浚为蓟辽督造的乃是小号西洋炮,重三百至五百斤之间,口径两寸有余,倍径为二十倍左右。正好兼容明军常使的两寸口径的虎蹲炮等小型火炮。
张道浚手中这批火炮制作精良,打起了又快又准,只一个齐射便打死了张顺麾下七八个士兵。
这把张顺也吓一跳,张顺虽然知道官兵手中也有不少大炮,因为多次交战没有遇到过官兵使用火炮,张顺都差点以为这是自己独有技能了。
此时夜色正深,双方互相看不清楚,也无法对对方的炮位进行轰击,只得各自架起炮来,来回对射。张顺胜在火炮口径较大,威力更胜一筹;张道浚胜在西洋炮制作精良,射击精准。
张顺见此,连忙让士卒熄灭部分火把,隐藏主力和火炮位置所在。张道浚这下子看不清了张顺队伍所在,西洋炮顿时如同瞎子一般,一通乱打,结果还打不到张顺士卒。
反倒张顺麾下火炮众多,机动性又好。在李十安指挥下,常常躲在一处装填完毕,一顿齐射后,立刻套在骡马身上,急速转移。
张道浚身为这次埋伏官兵的指挥官,不敢熄灭火把,生怕乱战之中官兵失去主帅的位置,士气大降,被人杀得片甲不留。可是这样变成了张顺火炮的活靶子,被李十安麾下炮手轰的欲仙欲死。
更何况张道浚西洋炮炮弹不过一斤左右,而张顺三寸口径的火炮虽然技术挫劣,却是标准的六磅炮口径,炮弹重四斤半,打入人群,杀伤力天壤之别。
张道浚的小炮不过一弹击穿三四个人而已,张顺火炮一弹下去几乎能贯穿几十人。所以被动挨打了两轮射击以后,张道浚坐不住了。他没有办法,只能主动出击,消灭或者逼退张顺的队伍。
张道浚并非无脑之辈,他深知野战和近战都对自己不利,可是他还拥有数量众多的弗朗机炮。这种弗朗机炮是学自西班牙的后装滑膛炮,因为当时闭气技术地下的原因,导致这种火炮射程和威力都不是很好,但是胜在装填迅速,火力继续性好。
当时的明军学的此类火炮后,发现用他对付北边的鞑虏特别适用,便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量型号的弗朗机炮。大的有上万斤,小号的基本就是一把火铳而已。
张道浚手中的弗朗机基本是都是小型和中型型号,为了携带方便,最重的也不过百十斤左右。这类火炮射程也就在五六十步至二三四步之间,张道浚觉得只要自己的队伍冲到如此近的距离,猛烈的火力一定能够打垮张顺的队伍。
张道浚的队伍出发了,举着火把照耀着道路,顺着山坡冲了下来。由于夜色影响的原因,张道浚的队伍速度并不快。李十安非常高兴的用火炮对准火光密集处进行“点名”,把张道浚气的恨不得把李十安等人碎尸万段。
等到张道浚的队伍距离张顺队伍五十步左右,张顺早已暗中下令,让麾下的士卒蹲了下去。张道浚的弗朗机炮一顿连环轰击之后,因为夜色看不清张顺队伍的动向,只道张顺所部已经损失惨重,便趁机下令冲锋陷阵。
结果张顺放他们到自己阵前十来步,二三十门火炮齐鸣,打出密集如雨一般的霰弹,将张道浚的肉搏杀手队一扫而空。
巨大的火炮声消停以后,张道浚强忍着难受的耳鸣声,木呆呆地望着前面一片漆黑的阵地。在刚刚火炮闪烁的亮光之中,他清晰地看到自家的肉搏杀手队被对方的火炮打个稀烂,像被割倒的麦子一般,成片成片的倒了下去。
愤怒,张道浚已经提不起来愤怒了。他虽然不甚一个优秀的将军,但是数十年的军事生涯告诉他,他的肉搏杀手队完了,他精心策划埋伏的这场战役完了,他准备将功补过,青云而上的计划也完了。
他还想赌,可是理智告诉他不能再赌下去了,再赌下去自己不但不能够翻本,恐怕自己也要搭进去了。他没有办法,只得咬碎牙齿和血吞,果断下令撤退。
他的副将刘伟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声呵斥道:“将军,千古奇功,便在眼前,你可甘心吗!”
“不甘心!”张道浚咬牙切齿道。
“不甘心,就让我带人上前再冲一次!”刘伟怒道。
“不!”张道浚用尽力气吼道,“我麾下士卒唯恃火器,今火器不如人,为之奈何!我麾下有一支以我父亲遗留下来的家丁为骨干厚养的肉搏杀手队,尚可一搏。而今杀手队一朝尽丧,为之奈何!”
刘伟闻之无言以对,只得怏怏而退。于是,全场响起了官兵的鸣金声,官兵闻之不由大乱。
结果,义军并没有趁机追杀,反倒一个个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庆幸终于熬过了灭顶之灾。原来官兵、义军从昨晚一直厮杀到天色将亮,竟然没有进一粒米,喝一口水,早已强弩之末。
再加上双方一顿乱战,各自早已失了指挥和编制,所以义军也是有心无力,无法起来追击。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