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58节

作者:四代重奸
第144章 决战陵川(中)
由于张三百的果断和凶悍,顿时震慑住了敌我双方,使得左翼人马顺利轮换完毕。
张顺也因此恢复了些许信心,如法炮制,又让李际遇部进行轮换。还好李际遇部下多是跟随他造反的乡党,虽说战斗力更差一些,但是相对来说相互之间更为信任,这才轮换完毕。
至于蒋禾的部属,本来战斗素质就高,又经常担任先锋之职,说不定一起也经常进行这种临阵轮换的行为,反倒轮换起来更为容易。
张顺这边刚松了口气,结果对面官兵倒顶不住了。对面官兵的军官不敢进行轮换,只好调动力量进行支援。
不多时,张顺只听见一声声尖啸声响起,好像后世农村过元宵节,到处释放的烟花一般。不等张顺反应过来,便有几十乃至近百个圆柱体飞向张顺阵中。
有的还没有落地就当空爆炸,有的落地便炸,有的则摔在地上滚了两滚没了动静,有的则滚了两滚继续爆炸。杀伤力到不甚强,飞溅的不少碎片连铠甲都射不进去,不过部分倒霉士卒的裸露部位被这“炸弹”炸伤了。
那“炸弹”爆炸完毕后,仍不算完,放到释放出一些烟雾来,不少士卒闻到了只觉得恶心乏力。张顺一看,甚至这“炸弹”释放的烟雾有毒,连忙让魏从义撕一些布匹,沾上水送往前线,捂住口鼻,方才稳住阵型。
不过,本来双方列阵而战,都是前线士卒作战,大家还旗鼓相当。如今官兵后面士卒还能使上力气,倒把张顺麾下的气势又压了回来。
张顺没有办法,只得下令把装满霰弹的火炮推了上前,准备对对方的阵线来一次近距离齐射。
这种把大炮拉到近距离射击的技术,被后世某只军队戏称为“大炮上刺刀”。这个时期虽然也有刺刀出现,不过因为技术原因还不够普及,张顺便把这种手段称为“火炮肉搏战术”。
其实这种战术也有很大风险,这个时期火炮质量不过关,如果发生火炮炸膛现象,说不定没有将对面阵型打崩溃,自己阵型反倒先崩溃了。
不过,张顺麾下都是新手,对这些事情的危险性也没有太高认知,便兴高采烈地将火炮运抵前线,对着对面官兵就点燃了药捻。只听得几乎连成一片的火炮声响起,对面官兵的阵型顿时一片血腥。
霰弹近距离射击的威力再次显现出来,对面的穿着铠甲的官兵尸体都被打得残缺不全,瞬间少了百十人,不由士气大沮。张三百见此,连忙大喝一声,弃了胯下战马,身先士卒冲入敌阵。
火器的出现,绝对是对冷兵器战争形态全面的颠覆。之前冷兵器时代,双方相互厮杀半天,也不见得能杀伤对方多少人马。而当火器出现结果就不一样了,一不小心就是成百上千的伤亡。特别是火炮造成的血腥,不是经常进行冷兵器厮杀的士卒能够轻易接受的。
目前,当面官兵就是受了这种血腥的刺激,一时间阵型大乱,被张三百杀得望风披靡。
不过,对面军官也不是吃素的,居然在溃兵之后又再次布下阵型,阻挡张三百所部的进攻。那些试图冲击自家阵型的官兵,都被他们击杀在当场。
原来这列阵而战,因为大多数人惯用右手的原因,容易向左前侧发起攻击,这也造成了自己一方的右阵往往能够取得战术优势。
同理可知,身居左侧的张顺部本来就处于劣势一方。这也是“紫金梁”和“闯营”的小心思之一,他们欺负张顺年轻缺乏经验,故意让张顺处于左阵,想磨一磨他的傲气。
同时,这也是“紫金梁”将闯营放在右阵的原因,因为“闯将”部属作战勇猛,“紫金梁”试图用闯营打破官兵左阵。结果不成想,闯营还没来得及打破官兵左阵,张顺反倒率先打破了官兵右阵。
“紫金梁”始料未及,甚至来不及及时派出预备队兵马,助张顺扩大战果。
而那官兵右阵负责之人,不是他人,正是那闻名已久的王肇生。原来,义军准备了这么久,官兵也没有闲着。此时宋统殷虽然已经被撤销官职,并没有弃官而去。他反倒在下任巡抚许鼎臣上任之前,再次利用私人关系唤来了阳城张道浚,三人集聚大部人马,对义军发起了进攻。
所以,这次双方不期而遇之后,三人商议使宋统殷担任中军统帅,张道浚担任左军统帅,王肇生担任右军统帅。那宋统殷虽然指挥能力不行,好歹也是一方大员,坐在中军压阵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张道浚虽然练兵水准一般,却最为擅长火器,因此他用来防守义军凶狠的“闯营”最为合适。这番闯营多次冲阵,果然都被张道浚西洋炮、弗朗机一顿猛烈的射击,给打退了回来。
至于王肇生则是三人之中最擅长用兵之人,所以列阵之初,便携带了大量火器和预备队,准备一举击破一举左翼,席卷义军大阵。其中包括了一队使用小型臼炮“飞蒙炮”的火器队,便是为了击破义军左翼而准备的。
只是官兵不曾想到张顺自从制成火炮以来,多次靠其立下战功,靠的就是大炮抵近射击。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无论义军中的“紫金梁”部还是“闯部”都是经久战阵之卒。
虽然在战斗中经验越来越丰富了,但是士卒也越来越油滑了。毕竟性命只有一条,拼没了,也就什么都没了。所以他们打起仗来,看起来颇有章法,实际上给张顺的感觉便是他们距离强军就差那么一口气。
因为闯营有严刑峻法,看起来战斗力还好一些,而那“紫金梁”部伍就更差了。
彼时义军看起来都是这个样子,大多数官兵就更不要说了。基本是都是“闻敌而逃者为下勇,见敌而逃者为中勇,接敌而逃者为上勇”的货色。
这也是张顺喜欢用大炮抵近射击的原因之一,短时间瞬间杀伤大量官兵,给敌方造成心理震慑。然后趁官兵士气低落的时候,拼死冲锋,一举击溃敌方阵型。
那张顺麾下本来就是老实巴交的百姓,特别是在孟津募兵的时候,招募的大多数士卒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思单纯,受到评书戏曲影响,只道是天底下打仗都是你死我活,是以敢打敢拼。
特别是那张三百本来力气就大,手中重达二十斤的三尖两刃刀挥舞起来,无人能挡。哪怕士卒身披铠甲,也能被他挥砍下来的三尖两刃刀小枝直接凿开。
这时候有些用刀盾的士卒围了上来,试图围杀张三百。这张三百早非昔日吴下阿蒙,武艺却已娴熟。这厮先假意一刀砍在对面盾牌边缘,然后用力一拉,使用三尖两刃刀的小枝将那盾牌勾开,再用力往前一送,将对面铁甲直接刺透,送其归西而去。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张三百勇猛如虎,他麾下的士卒也刚刚犹如群狼,跟着他扑上去撕咬敌人。
王肇生见到此人勇不可当,不由叹息自己手下并无可堪匹敌的勇将。他之前招募的吴先本也有单骑冲阵之勇,可惜不久前他便听说为贼所破,至今不知死生。
此时,官兵义军混作一团,王肇生没有办法,只得指挥其他预备队兵员上来,左右夹击前去围杀张三百。
那张三百部属本来也就二百余人,此时又乱了阵型,顷刻之间便被围了起来。张三百毫无畏惧,带着麾下人马且战且退,生生打破了官兵的包围圈,退了出来。
这时候,还有部分义军被官兵围在中间,不由大哭道:“张将军,这是要弃了我们吗?”
张三百闻言,不由大喝道:“生当同生,死当共死耳!”又带领士卒,重新杀入官兵包围圈之中,竟然吓得官兵不敢接战。
张顺远远地看到了,不由大吃一惊,连忙下令魏从义带队去救。张慎言知道了,连忙阻拦道:“我军所剩人马只有您的中军和魏从义部,若是魏从义部上阵,下次再出现危机恐怕只能您亲自带队上阵了!”
这张慎言虽然之前与张顺作对不少,好歹此话也是持重之言。
可是张顺心中着急,哪里有闲心和他分辨?便喝道:“火烧眉毛,不得不急!别人上得了阵,我又如何上不了阵?”便下令魏从义带队前去营救张三百。
结果,那张三百杀红了眼,不等魏从义赶到便大喝道:“主公给我讲兵法说,死地则战。如今我等身处死地,唯有必死,方可有生!且随我喊:必死!”
“必死!”
“必死!”
“必死!”
……
张三百一边口喊必死,一边带麾下奋勇搏杀,竟然一个个不要性命一般。张三百及其麾下一个个红着眼,如同噬人的野兽,气势如虹,真真是所向披靡,把官兵吓破了胆子,竟然不敢接战而逃。
“紫金梁”远远望见了,不要摇了摇头,对务虚道人笑道:“到底年轻,竟如此不惜身家性命。如此轻掷勇士,不知那‘擎天柱’下次再战,还有多少人可用?”
务虚道人闻言勉强笑道:“二当家所言甚是!”心中不由暗骂道:“鸟雀焉敢嘲笑鹞子高飞?造反本就是搏命之事耳,今也惜命,明也惜命,那何不老死家中,当无性命之忧耳!”
不说这边“紫金梁”如何寻思,那张顺也首次见这种狭路相逢的搏命之战,不由心中大震。
张顺灵魂本是后世人士,生活优裕,少有身处绝境之时。是以张顺计谋百出,心思灵活,却相对其他义军首领少了一份狠辣。
张顺一直以为自己缺少狠辣不是缺点,反倒是自己的优点。正是少了这份狠辣,自己才能保住底线,才是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
而如今看到张三百如此搏命,张顺才突然明白,自己作为一个起义军首领到底缺乏了什么?缺乏的正是这份狠辣。张三百身为将领,本可以不去冲锋陷阵,可以不去上阵搏命,甚至战斗不利也情有可原,自己也不会严厉处罚于他。
但是,他还是冲了上去,因为两军狭路相逢,只拼这口气!气盛者胜,气沮者败。这又与自己争夺天下何其像?自己若是不敢压上全部身价,如何赢得了这场豪赌?
原来这张三百出身与别人不同,他十多岁便失了双亲,带着妹妹到处流浪奔波。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见识到别人对他的各种各样恶意。他若想活下去,若想守护住妹妹,只能比别人更狠、更恶、更毒辣才行。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比狠斗勇的生存游戏,一直到他被班主招募到马戏团之中,情况才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各种觊觎的目光还是死死的环绕他的周围,像饿狼一样虎视着他们,全靠他一身神力和狠辣震慑。
如今入了战场,张三百再次激发了当年的凶性。反正自身一身铠甲,何惧官兵环绕?张三百眼中只有敌人,只有厮杀,他提溜着手中三尖两刃刀,什么也不想只管向敌人杀去,只杀得畅快淋漓。
他喜欢手中沉重的武器像撕开纸片似的撕开敌人的铠甲,像剁开猪肉似的剁开敌人的身体;他喜欢敌人的鲜血四处喷射飙溅,然后热乎乎的洒到自己身上;他喜欢敌人望着自己瑟瑟发抖的模样,只要自己冲过去他们就颤抖着毫无反抗的引颈就戮!
等到魏从义冲过去的时候,张三百已经杀散了围困自己等人的官兵,甚至还准备提着刀继续追杀上去。及时赶到的魏从义连忙将他拉了回来。
这时候张三百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血葫芦,浑身上下黏黏糊糊的,黑红黑红的血液顺着他的铠甲往下滴答滴答的淌着,宛若地狱里走出的恶鬼一般。
他的周围全是官兵的尸体,有不少尸体的铠甲、头盔都被重武器直接破开了,黑的、红的鲜血还在从那些破开的口子里往外流淌着,好像山间石头缝里渗出的泉水似的。
那魏从义眼色复杂地看着的张三百,心中不由又敬又畏。人人皆说魏从义狠辣,其实魏从义心中却只有一片冰冷的数字计算而已。
“兵法曰:非利不动”,一切战斗和忠义皆是他魏从义心中计算的结果,他只对别人狠辣,却不对自己狠辣。
而这张三百却截然不同,他自从跟了张顺以后,除了一身神力以外,并没有比别人突出的地方。他的武艺是向陈长梃学的,他的兵法是听了张顺的讲习和对其他将领的模仿揣摩。
他看起来和其他普通将领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肯和士卒同甘共苦,一同吃住一同训练。结果当初自己瞎了眼,竟然没有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真正的狠人,一个能对自己更加狠辣的狠人。
他自幼苦读兵法,早已习惯了兵书中的“士卒不尽饮,将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将不进食。战则身先士卒,退则不敢先行。”之类的关于将德方面说教。
如今见真有人做到了这一步,做到了“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一个人真真正正做到了比士卒更加能吃苦,比士卒更加能拼命,比士卒更加爱惜自己,那么哪个士卒不愿意为他去死呢?这样的将领,又有哪个对手能够挡得住呢?
魏从义相信,若能假以时日,此人必将成为声动一方的名将。这张顺果真具有天命不成?魏从义心中冰冷的计算中又再次添加了一份权重!
第145章 决战陵川(下)
由于张三百的悍勇和魏从义的支援,王肇生顿时压力大增。本来作为主要进攻力量的官兵右翼,却生生被义军给压制了回来。
右翼官兵士气大跌,几乎不敢与张三百对阵。张三百所到之处,官兵皆退避三舍。王肇生没有办法,只得让信使将自己这边的军情告知原巡抚宋统殷,并建议如果张道浚无法压制义军右翼的话,请巡抚出动中军,进行全面决战。
原山西巡抚宋统殷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做官多年,对人心性还是把握比较准确。他既然听到王肇生这么说,立刻便判断即使王肇生也没有信心抵挡“流寇”太久。如若不然的话,王肇生理当建议官兵继续和义军相持,以待胜机。
宋统殷得到消息之后,赶快派人询问张道浚情况。结果张道浚那里情况还算稳定,由于弗朗机的射速较快和西洋炮的精度较高,把闯营打的欲仙欲死。
闯营虽然号称善战,可是奈何对方远程有西洋炮,中程有弗朗机。若是要想冲上去肉搏,必须面临两道火力的削弱,才能和官兵接战。
那张道浚上次和张顺火炮对狙,吃了大亏以后,这次携带了更多的火炮,生怕再次遇到了张顺,结果这些火炮的炮弹全都“喂”给闯营吃了。
但是,进行防御还行;若是准备主动进攻,以张道浚部依靠火炮压制敌人的战术,恐怕也是无能无力。
宋统殷没有办法,生怕把事情再次搞砸了,又特意再次向王肇生询问了一番。得到了王肇生肯定的答复,并将他麾下全部的飞蒙炮队支援给了中军。
事已至此,宋统殷也知道自己面临着临阵决断。他思索良久才一咬牙,便下令让士卒挥动大旗,指挥中军全部发动进攻。而自己则脱了官袍,亲自拿起鼓槌,擂鼓助战。
沉闷的鼓声响起来,传遍了整个战场。就像一把大锤一般,“咚咚咚”的敲击在敌我双方士卒的心头。
“闻金而退,闻鼓而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用兵之法。无论官兵、义军都知道最终决战的时刻到了。
此时太阳已经将要落山,天色将暗未暗,官兵在北,义军在南,双方皆无天时地利可以借用,唯有死战而已。
张顺听到了官兵的鼓声,不由笑道:“他们有战鼓,难道我们就没有吗?且将鸣冤鼓拉过来!”
这张夺自孟津县城的鸣冤鼓随着张顺走南闯北,如今居然还完好无损,此刻正安装在张顺改装完毕的一辆牛车之上。
张顺爬了上去,也亲自拿起鼓槌,擂起鼓来,随着低沉的鼓声响起,张顺便高声喊道:“此何鼓?”
张顺麾下士卒闻声一愣,便高声应道:“鸣冤鼓!”
“我何罪?”
“不甘死!”
随着张顺一问,麾下士卒一答,一问一答之间,士气渐起。他们大多数都是孟津受灾百姓,都不由想起了灾难的可怕,家人的窘迫,官府的冷漠无情。
想着想着,不由怒火中烧:为什么我们要遭受如此苦难?为什么我们不能过上好日子?为什么我们总受官府欺压?
于是,怒火转化为勇气,勇气转化为战斗力。“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张顺这边士气高昂,把王肇生部锤的苦不堪言。而两军中军接战以后,双方的情况则掉转过来了,“紫金梁”部被宋统殷部给压制的够呛。
原来这“紫金梁”虽然实力强劲,更多的是依靠麾下千余铁骑,步兵战斗力反倒一般。这次双方狭路相逢,步兵对线,骑兵一时间无法发挥作用,便打的比较艰难。
更况且宋统殷战线后面的飞蒙炮队伍一出,从战线后面轰击“紫金梁”阵型,只把“紫金梁”部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本来就实力不如人,现在又好比对方两个联手打一个人,这如何打得过?可是“紫金梁”的精锐骑兵又没办法及时加入战斗,只能干着急。
不过,“紫金梁”好歹也是一方枭雄,虽然平时有些窝囊,但是若没有三分本事,如何压制住三十六营流寇,稳坐了这义军盟主?
他连忙调集了部分刀盾手,将那盾牌举起来,密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后倾斜的斜面。由于那飞蒙炮射程较近,威力又不甚大,炮弹也就和后世易拉罐差不多大小,哪怕在盾牌上直接爆炸,也不能炸破盾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