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89节

作者:四代重奸
左良玉与梁甫听了,相顾无言。但是他们也没有杀死陈长梃派来的信使,反而使他带回了自己等人的回信。
陈长梃打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书写着:“大胆贼人,胆敢抗拒天威。如今皇上圣明,若尔等及时投降,还能保全身家性命。若是自恃山高寨险,抗拒天威,我等运来红夷大炮,一炮之下,霹雳震天,山崩地裂。到时候,天险变作通栈,尔等皆不得好死矣!”
陈长梃看完了书信,不由呸了一声,以示不屑。其实陈长梃自己心中明白,自家被围困于此,资源粮食越用越少,士卒丁壮越死越少,更多是未经考验的新兵新卒,若是长久以往,不得官兵攻下此城,少不得西山营地便会自乱。
如今,再找不到破敌之策,西山营危矣!
第225章 房山
当陈长梃在西山营地与左良玉战作一团的时候,魏从义带着麾下二百骑兵离开了倒马关。
这一次魏从义带领的士卒不多,相对于陈长梃和刘成麾下的骑兵来说,也不够精锐。这些骑兵原本都是魏从义麾下的步卒,只是因为这些人多少出身于边地,颇为有骑术,张顺得到了张宗衡的马匹以后,为了行军方便,增强实力,便这剩余的马匹拨给了魏从义使用。
魏从义因此对张顺也颇为信服,他本人因为数易其主,名声很差。结果张顺不但不嫌弃他,还根据实际需要将这些难得的战马拨给他使用,他颇有感激之心。
这次为了瞒天过海,张顺还特意将其他士卒的棉甲调拨给他,以便他沿途冒充往来的大明官兵。
这时代大明官兵不少人喜欢身着蓝色棉甲,张顺搜刮了全军上下,算是给魏从义换上了一水的蓝色棉甲,远远望去,基本和大明官兵无疑。
此外,张顺又让他们多携带旗帜,准备到了京师附近以后,大张旗鼓,以恐吓京师权贵并吸引天下的目光。
万事俱备,魏从义便一往无前的出发了。沿着从倒马关流淌出来的唐河水,翻过了一座座山岭森林,魏从义便来到了唐县以北的完县。
魏从义连道晦气,嫌弃完县名字不甚吉利,便迅速带领士卒渡过了完县,到达保定府易州。
魏从义又行了两日,距离易州城颇近,见前面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魏从义便寻了一处渡口渡河。
也是魏从义嘴贱,他顺口便问了渡口的老人一句:“老丈,此何如何称呼?”
那老者听了回答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此乃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送别之河,易水也!”
魏从义闻言不由脸色一黑,总觉得和老头是在诅咒自己,他差点忍不住要杀人。真是人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缝,刚出征不久,就遇到“完县”、“易水”,全是凶兆!
魏从义生于边地,唯利是从,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信仰。其实却不然。正所谓缺啥喊啥,边地生存环境恶劣,朝不保夕。魏从义即使武艺高强,然而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仍然有困顿之时,所以此人有时候也便有了几分迷信。
从倒马关至京师,有五六百里的路程,而自己麾下仅有二百骑兵,哪怕魏从义胆大桀骜,也不由有几分怯意。
好在他也自幼熟读用兵之法,深知“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兵的成败,不能取决于鬼神,不能取决于占卜、星象,唯有取决于人而已。
想到这里,魏从义也不由笑道:“古人云,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我绥德亦不恐多让,岂能让荆轲专美于前乎?”
一言至此,但觉天地之间云开雾散,一股豪情冲天而起。魏从义大声喝道:“诸位儿郎,都与我打起精神来。兵贵速,不贵久。且与我急速北行!”
诸将士得到了魏从义的鼓舞,顿时士气也提升了上来。将乃军之胆,当魏从义忧虑的时候,他麾下的这二百骑兵也跟着心情忐忑。如今魏从义豪情万丈,他麾下士卒也跟着热血沸腾。
易州本来便是京师屏障,朝廷也在这里设立了茂山卫,与紫荆关互为犄角,以拱卫京师。
只是朝廷懈怠,且轻视农民军。虽然他们担心农民军惊扰京畿,也不过加强了山西方向关卡的警戒和派遣了卢象升以拦截农民军北上的路线而已。
哪里想到有人居然已经趁着朝廷猜忌卢象升的机会,已经突破了卢象升的防线,入侵到京畿附近?
所以易州几乎毫无防备,当路过的魏从义遇到巡察的官兵的时候,也不过操着一口刚学会几个月的山西口音,向他们应答道:“泽潞有重要军情,特派遣我等返回京师,以报于兵部!”
结果这种漏洞百出的借口,都被当地守军信以为真,大大方方的放了过去。于是,魏从义轻轻松松便到达了涞水县,顺天府的房山县便近在咫尺。
这房山县便是后世北京的房山区,哪怕距离这个时代的京师也是非常近了,只不过后世的房山区治所设在房山县以东的良乡而已。
房山县虽然地近京师,却不是河南等地通往京师的要道。若是商旅北来,基本走真定府、保定府、涿州一线入京。
魏从义走易州、房山一线,虽然道路难行,却多是山地。一方面避开了人多眼杂,一方面有利于事有不谐及时逃窜。
这房山县也是多山之地,后世所谓北京西山便在房山县境内。这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本来魏从义到了此处,便算完成了任务。结果这厮左思右想,心道:“我一路急行,若是游览一番,显不出我魏某的本事。不若,我趁机做番大事,才能让天下知道我的威名!”
想到此处,魏从义便带领麾下骑兵,大摇大摆前往房山县县城。到了城下,门子望见了大吃一惊,连忙阻拦。
结果魏从义抽出刀来,一刀将那门子砍死,还怒骂道:“瞎了你的狗眼,连军爷我的兵马也敢拦?爷爷我北拒鞑虏,南破贼寇的时候,你他娘的还逍遥快活的紧呢!”
其他人见了,顿时一哄而散,哪个敢上前阻他。于是,魏从义轻轻松松进入了房山县城。
这时候房山县令闻言连忙带了几个衙役前来问罪,他见了魏从义等人连忙喝道:“你是哪里的兵,竟然如此跋扈?须知犯了王法,总兵也保你不得!”
魏从义闻言大笑道:“总兵保不得,那何人能保得我?先不问何人能保得我,你且扪心自问,何人又能保住你的身家性命呢?”
那县令闻言只觉得一股寒气顺着脊椎直冲脑门,不由怒道:“贼子敢耳?”
魏从义哪里与他废话,上前一刀结果了这鸟县令,然后下令便占了这房山县城。
第226章 裹挟
魏从义既然占领了房山县城,深知此地不可久留,亦不可守。他干脆把县中官吏抓捕起来,逐个拉出去斩首示众,一来震慑县中士绅大户,二来解除此县重新组织起来的可能。
结果轮到士卒拉那师爷去杀头的时候,那师爷面如土色,高声喊道:“大王且慢动手!我观大王颇有大志,奈何天下尚未平定,便要斩杀壮士吗?”
魏从义闻言不由一笑,打量了一番这个精瘦如猴一般的师爷,问道:“阁下何人也?如何知道某有大志!”
那师爷捋了捋下颌上稀疏的胡须,抬头挺胸的言道:“麻某,名布,字裹之。年少习文,不得其志,遂担任幕僚以养家糊口,如今已经五十有二。天下匪徒,何其多耶,我亦见识过一二。然而如阁下这般攻破县城,不杀不掠,犹胜官兵之辈者,麻某并未曾得闻。”
“昔日刘邦入三秦,财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由此观之,阁下亦志在天下矣!”
魏从义闻言诡异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可就留不得了。来人呐,将此人架出去,慢慢杀了,不能给他个痛快!”
那麻师爷闻言不由大惊失色,连忙求饶道:“大王饶命!大王饶命!麻某不知何以冲撞了大王,竟遭此下场?死,还请大王让麻某死个明白!”
“某号为‘小尉迟’,受主公托付,率领大军前来攻克京师,以迎接主公登基大宝!某作为领军统帅,本就身处猜忌之地,如何敢自称胸有大志?”
“汝恐怕是觉得我活得太过痛快,好让我死无葬身之地吧?我若不杀你,岂不是默认了你这番言辞!”
“啊?”麻师爷闻言不由汗出如浆,感情自己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好在麻师爷摸打滚爬半身,最善察言观色。
他看魏从义虽然面无表情,眼中似乎有一丝笑意,便突然恍然大悟:此人既然愿意和自己说这么多话,定然不想简简单单将自己杀死,只需自己找出个合适的借口便可活命。
想到此处,麻师爷精神为之一振,连忙说道:“麻某失言,还请将军责罚。只是麻某虽然无甚本事,好歹颇通文书,若是将军有用得着麻某的地方,还请将军多多关照。”
“若是主公身边缺乏幕僚,麻某亦可勉强为之。麻某愿意弃暗投明……咳咳,弃明投……投贵部!”
魏从义本来想直接除去此人,只是刚才转念一想,强龙不压地头蛇,自己新来乍到,还需要当地人配合自己一番,才能完成这番大事。
他见这师爷识相,便笑道:“既然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来人呐,拉出去打杖击十下,以儆效尤!”
那师爷闻言不由面色一白,连忙求情道:“麻某年老体衰,担不得如此杖击,还请将军减轻一些!”
魏从义哪里理他,直接下令道:“打!”
那麻师爷闻言眼前一黑,只道:“我命休矣!”不曾想士卒拿出来一根拇指树枝,对着他后背抽了起来。
这抽起来如同刀子一般,打一下便是一条血痕,更是钻心的疼。好在这木杖只是伤及皮肉,并不伤及筋骨。
那麻师爷挨了十下,后背顿时鲜血淋漓,但是却不由强颜欢笑道:“将军仁义,麻某小命算是保住了!”
“此事却是和某无涉,本是我家主公制定的处罚法子,要谢就谢谢我家主公吧!”魏从义实话实说,他倒是想招揽此人,不过他素来熟读兵书,深知为将者最忌讳为主公所猜忌,自己理当避嫌才是。
那麻师爷不过是一个小吏,却人老成精,他闻言却也不得不对魏从义刮目相看,更是对所谓的“主公”也高看一眼。他心想:此何人也,竟能降伏如此人物,或许真能做一番事业,也为未可知!
原本他不过为了活命罢了,胡乱拍一番马屁,以免落入同僚的下场。只是这若是从了贼,再也难以翻身了,可是现在看来,似乎事情还有转机?
想到此处,这麻师爷连忙寻了些草药,胡乱让人抹在后背上,包扎一番,然后便赶过去听从魏从义的命令去了。
魏从义深知若想声势浩大,唯有裹挟百姓才是。正好这师爷熟悉周围地形村庄。魏从义便让他领着二十多个士卒,便去周边村庄拉壮丁去了。
而这房山县城便由魏从义自己负责,他亲自带人挨家挨户搜刮粮食,一旦搜刮出来,便一把火把人房子烧了,将一家老小全都裹挟在军中。
这种缺德的事情,张顺万万是不会做的,可是魏从义本来就是兵家出身,只讲用兵厉害,不讲仁义道德。更何况其久在义军之中,早将这番手段学了个十成十。
只是之前他依附他人,不便胡乱行事。如今正好脱离了张顺管控,张顺又不曾叮嘱他不得如此行事,他自己便率性而为,试图把声势造的更为庞大。
房山县城不大,除去一些硬骨头以外,魏从义不过裹挟了七八百户人家;没想到那麻师爷手段了得,居然依靠手中的二十几个士卒,裹挟了三四百户。
两人汇合起来竟有五六千人,魏从义也不由对此人刮目相看。那麻师爷如今已经颇知魏从义麾下虚实,便连忙向魏从义献计道:“将军,宜将其老弱妇孺尽数编入一营,以作人质,将丁壮编为什伍,以老卒领之,如此以一御十,以十御百,将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十万众。”
“再将粮草金银尽数编为辎重,以心腹守之。凡听我号令者,一家老小得食;不听号令者,一家老小不得食。如此大军可成,京师可破!”
魏从义闻言惊奇地看了这麻师爷一眼,心想:老子久在义军,其中门道倒是精熟,如何这一太平年间的师爷也能如此门清?
不过如今是用人之际,魏从义也不敢此人如何性情,便胡乱地用了。如果后续出了什么问题,自有自家主公解决,他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第227章 震动京师
魏从义和麻布二人,一路劫掠一路裹挟,不两日竟然裹挟了两千户,约莫有万余人。
这时候魏从义才发现,裹挟百姓简直比率领大军还要困难。这些百姓毫无纪律可言,到处乱跑不说,军令根本很难上通下达。
魏从义愤怒的杀死了几个不听话的,结果这些人还是我行我素,根本管理不过来。更不要说老弱妇孺虽然编为一营,结果谁家的丁壮、谁家的老小都分不清楚,处罚更是无从做起。
魏从义只得勉强派遣了百余骑兵充当什长、伯长等职务,多张旗帜,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乱七八糟,勉强留了五十骑充当亲卫;另外五十骑派遣于大军两侧巡逻,见到不听从军令、或者试图逃回、偷懒的,当场砍死拉倒。
魏从义一众勉强出了房山县,行军到卢沟桥附近,号称“舜王麾下北征大将军‘小尉迟’,率十万精兵征讨大明京师!”
顿时军情像纷飞的雪花一样,飘向京师乾清宫。崇祯皇帝及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不由紧张万分。
崇祯二年,后金入关,对京师造成的震动还记忆犹新,如今“流寇”竟然再次攻入京师附近,朝野上下不由再次惊恐起来。
好在兵部尚书张凤翼老成谋国,言道:“‘流寇’四窜,犹如鱼也;官兵缀后,犹如钩也。鱼钩虽多,不能尽捕其鱼,偶尔有二三漏网者,难免惊了圣驾。”
“依我观之,流寇既窜入京畿,当为小股贼寇而已。彼辈不过裹挟百姓,以造声势,只需调遣一部官兵阻之,便可知其深浅。京师则及时安排防守事宜,官兵若胜不过虚惊一场;官兵若败,则不失稳妥之计!”
崇祯听了心中倒是安稳了许多,不过仍旧有些许担心。温体仁察言观色,便启奏道:“张尚书此计虽好,却未尽善尽美。陛下身处京师,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理当下旨调集兵马勤王才是!”
周延儒闻言连忙驳斥道:“贼寇流窜,其要在速。若是果如张尚书所言,不过虚惊一场罢了;我等因此大动干戈,恐为天下笑矣!若是贼寇果然势大,天下兵马皆在远处,远水如何解得了近渴?”
“贼人虽少,不过为天下笑罢了;若是贼人势大,岂不是置国家中枢、大明天子于险地?天子安危与天下嘲笑,孰轻孰重?”温体仁闻言反驳道。
张凤翼闻言看了看两位阁老,自己谁也得罪不起,只得折中谏言道:“陛下万金之躯,理当慎重,是我考虑不周了。不若调集附近通州、蓟州两卫人马勤王,如此以保万无一失,即使虚惊一场,也不至于大动干戈,为天下人嘲笑。”
崇祯听到这里,才觉得此策颇合心意,便言道:“善!便照此计行事吧!前番高起潜讨伐孔友德有功,正好班师回朝,便命他带领一军,一试贼寇虚实!”
诸位朝臣见崇祯皇帝一言而决,便不在辩驳,皆听命而退,下去安排执行事宜。
且不说朝中如何决策,那魏从义既然到了卢沟桥附近,理当进军,但是他却犹豫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这次骚扰京师,虽然声势浩大,魏从义深知这“十万大军”几乎是一触即溃。甚至不需要一触,只需登上数日,自己控制不住,便一哄而散了。
这卢沟桥正好横跨永定河两岸,若是自己带领这“十万大军”渡过卢沟桥,恐怕一旦兵败,自己难以走脱。想到此处,魏从义干脆将“大军”驻扎在卢沟桥南岸,使一胆大骑兵向京师射出一纸战书。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