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152节

作者:四代重奸
虽然都是非常粗劣的初垦田地,但是撒上种子,好歹也能有些收成,不是吗?
至于张顺搅拌的什么,当初张顺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前世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总算还知道化肥农药什么的。
他本以为这个时代化肥或许还有农家肥代替,农药肯定是什么替代品也不可能出现。
结果,他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农民居然发明了用砒霜拌种子的方法,来预防病虫害。于是,张顺特意派人购买了好几百斤砒霜,来做“拌饭”。
张顺在栾川附近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哪怕此地偏僻,此地县令也当有所耳闻。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张顺刚忙活完土地开垦耕种之事,便急忙带着悟空、王锦衣快马加鞭赶到抱犊寨,并使人把自己的拜帖送到卢氏县城之内。
栾川镇至抱犊寨九十里,张顺朝发夕至,不顾山路颠簸当晚便赶回到了寨中。
强忍着被战马颠成八瓣的屁股,张顺先去见那李三娘。李三娘正月十五诞下一子,张顺正月没过就跑到栾川镇垦荒去了。
任凭李三娘如何好脾气,也忍不了自己还没坐完月子,张顺人就不见了的行为。
张顺自知理亏,只好致歉道:“我这也是身为主君,身不由己。我又何尝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呢,只是这大明天下不允许啊!”
李三娘抱紧孩子也不给他看,只是命竹儿推攘着张顺道:“主君言之有理,不过我并不想和你讲理。你给我走,我现在不想看到你!”
张顺苦苦哀求了半天,依旧得不到原谅。竹儿实在看不过去了,才低声劝道:“爷,你且早点休息吧!让夫人休息几天,等心情好点了,我再通信给你!”
张顺没有办法,只好去红娘子房里休息。红娘子哪里不知道他吃瘪了,只是温声安慰他一番,也没借机说李三娘的坏话。
张顺心中感动,当晚就和红娘子演示了一番开垦山谷、播撒种子的农事。
第二天张顺又去求见了李三娘一番,那李三娘余怒未消,依旧不肯见她。好歹让竹儿把孩子抱出来,给张顺看了一眼。
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可以咿咿呀呀的发生了。张顺看他可爱,便要伸手抱上一抱。竹儿犹豫了一下,便自作主张把孩子递给了张顺。
结果张顺刚一接手,那孩子就哇哇大哭起来,张顺手足无措,只好又还给了竹儿。
等到竹儿隐入屋内以后,张顺才叹了口气转身而去。他带了张三百、萧擒虎、悟空、王锦衣及二百精挑细选的精锐,一路向卢氏县城奔去。
到了卢氏县城跟前,张顺还招来“小尉迟”魏从义,问询城内状况。魏从义倒也老实,一五一十的将城中大户和白县令私下的小动作给张顺说了,并详细述说了王、李、卢三姓的对义军的态度。
张顺听闻以后点了点头,随便鼓励了魏从义一番,方才放他回去。
萧擒虎见此倒松了口气,笑道:“多亏主公安排下此人,把城里探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顺微微一笑,也不吱声,只是暗暗摇了摇头:这萧擒虎轻信他人的毛病,依旧未改。以后少不得需要多历练历练,方才能够成就一番功业。
当初魏从义依照自己的命令,威慑京师,确实做得不错。只是从京师撤退以后,到在沁水被张道浚击败之间,有许多事情,魏从义依旧无法说得明白。
特别是他还招募了一个幕僚麻布,此人心思究竟如何,自己也有点猜不透。
当初自己任命他看管这卢氏城,看似信任此人,其实只是为了把他调开罢了,以减少他对义军营内之事的了解。
当初这县令也好,城中大户也罢,手中无兵无将,基本是都是任人宰割的下场。自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张顺也不甚担心。
只是没想到短短几个月风云变幻,等到张顺开垦完栾川镇荒地以后,在此地有了牵挂,城中大户以及白县令的作用才凸显出来。
若是魏从义依旧忠心还好,若是此人生有二心,只需和城中县令、大户勾兑起来,埋伏下死死,自己今天就有可能走不出这卢氏县城。
好在张顺另有其他情报来源,早已经将城中虚实打探的清楚,此时召见魏从义也不过做个姿态罢了。遂后,张顺便大张旗鼓,大摇大摆的进了卢氏城。
那白县令和王、李、卢三姓也颇为识相,早早备了牛羊酒水在城门口接风。普通百姓见张顺不杀不掠,依旧以为他是回乡的大户,不疑有他。
那卢氏县城也不甚大,自从张顺将附近的义军一并迁往栾川、冷水等处以后,反倒清净了不少。
义军与县令、大户双方客套一番以后,便被白县令迎入县衙之中。县衙之内早已备下了菜肴酒水,张顺偷偷示意了张三百一下,张三百心里明白,连忙命令几个士卒先行品尝了一番,以免阴沟里翻船。
白县令见张顺小心谨慎,脸色有点不太好看,只是也没敢说些什么。
众人进了一处单间,分别落座以后,挥退了仆人。白县令见在座没有外人,这才拉着脸质疑道:“舜王欲何为也?”
“当初尔等流浪至此,我见你衣食无着,才勉强收留人们留在这里。如今你们不但至此安家落户,又开垦田地,多次与当地百姓起了冲突,这让我等何以自处?”
张顺见他抱怨,才暗暗松了口气。他虽然又几条情报来源,依旧不敢保证万无一失。若是此人真有心撕破脸皮,终究是鱼死网破的结局,反倒不美。
张顺闻言便笑道:“老父母严重了,我等本是无家可归之人,多亏了老父母收留之恩,我们铭记在心,岂敢恩将仇报?只是其中却有几桩难处,还请让我为大家言明!”
第41章 交易
张顺巧舌如簧,最喜好卖弄嘴皮子的勾当。他笑道:“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我麾下有万余精锐,个个都是大肚汉子。”
“虽然初到贵地,诸位倒资助了我舜王一番,奈何也不过数月之食罢了。若是有心再向诸位讨要,倒显得我舜王得寸进尺,要讨人嫌弃了。”
众人闻言连道不敢,心中却不由破口大骂:什么“资助”一番云云,不就是明夺硬抢罢了!大家本以为你这贼鸟厮在这里躲一躲风头,就自行离去了,谁成想你居然要在这里安家?和贼头做朋友,和贼人做邻居,哪个想过这样的日子?
白县令深知大家的心思,连忙说道:“我观舜王似有久居之意,只是本县人多地少,山间贫瘠,还请舜王另选他处为妙!”
张顺刚刚辛辛苦苦开完荒地,下了种子,哪里肯走?他便嘿嘿一笑道:“白县令莫非要赶我们走不成?岂不闻‘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道理?若是这些人无家可归,无粮可食,自然是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寸草不生!即使侥幸活得性命,朝廷大军一到,更是杀良冒功,一扫而空!”
“白县令也是个读书人,当知‘无恒产者无恒心’的道理。我为白县令在此地开了荒地,买了耕牛农具,更是建了房屋村庄。没有花朝廷一分钱,便安置了这许多流民。”
“等到来年夏秋二粮,定然超过往年。如此大功,白县令不但不感谢我,反倒要赶我走,这是何道理?”
白县令闻言别提心中是什么滋味了,玩硬的玩不过人家,讲道理又讲不出这许多歪理来。
他只好强辩道:“舜王有心了,只是舜王不是父母官,不知其中之难。陕西遭灾,流民遍地。你道是朝廷不愿意救灾,并安置流民吗?”
“其实救灾易,安置流民则难。我大明天下至今已经二百余载,皇恩浩荡,恩泽四海,这世上已无无主土地,亦无多余粮草。若是三百人五百人倒也罢了,我卖了老脸,也能助舜王在此地寻一处家产。只是这万余人至此,占人山林谷地,人家如何肯依?”
“舜王至此不过两月,我这里状告舜王的状子已经堆积如山。有冷水大户、有陶家湾大户,有叫河大户,亦有栾川大户!你让我如何是好?”
“若是我管是一管,怕是得罪了舜王;可是我若是不管,又怕有人越级告状,到时候你我都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舜王麾下男丁众人。正所谓‘饱暖思阴雨’,若是这些人安家之后,婚丧嫁娶,必将影响当地百姓生活。到时候起了冲突,不知舜王又如何解决?”
这白县令虽然只是个庸才,只是和基层接触久了,倒有几分本事。张顺骤然听了这些问题,也有几分头大。
这个时代为了一渠水,一陇地都能打的头破血流,甚至南方的土客矛盾,也经常大打出手,人脑子打出狗脑来。更何况这许多山林河谷呢?
不过,张顺也知道当前不是认怂的时候,他只好胸有成竹地笑道:“白县令、王家、李家和卢家,大家少安毋躁,此事我等已有成算,不足为虑!”
“正所谓‘不怕官就怕管’,由老父母在此撑腰,我等又有何虑呢?我听闻南方闽粤之地,土客矛盾甚为突出。三天一小打,两天一大打,为了浇灌的水源,为了地界的划分,常常列阵而斗,不下军争。我也没听说有县令因此而烦恼呢?”
“至于婚丧嫁娶,乃是百姓自己之事,只要有人不作奸犯科,违反大明律,又有何不可?至于其中二三个地痞无赖,因此生事,打二十大板,扔出衙门便是,又何必忧心呢?”
白县令和其他大户闻言面面相觑,他们往日还真是这样只手遮天,如今反倒被一个“贼头子”如今教训,倒是稀罕!
白县令与其他三个大户带兵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三分信服。不过他嘴上还是说道:“理倒是这个理儿,可是村夫愚民却是讲不通道理。一个两个还好说,就怕这人多了,起了变故!”
张顺闻言哈哈大笑道:“能有什么变故?若是他们聚起来三五百人闹事,按他们一个聚众谋反的罪名,在县令征调些丁壮弓手,一举灭了,正好为白县令请功!”
“如今临县皆遭流寇屠戮劫掠,唯有白县令守护有功,卢氏方才不受其扰。县内黄册、鱼鳞册和往来公文我一并看过了,卢氏一县不过纳税折银两三千两罢了,往往还不足征。”
“如今天下多事,朝廷缺饷。征税不足之官,往往被罢免下狱,若是白县令如数征收,押解京师,定当讨皇帝喜欢,说不得还能高升一番,不知白县令以外如何?”
张顺知道着白县令的意思,于是对他又拉又打,威胁和利诱并存。白县令心里满意,却也不敢直说,只是看着王、李和卢氏三姓。
这三户见白县令得了好处,自己等人枉作小人,没有办法利益,不由都黑了脸。
张顺等了半晌,凉了他们半天,见他们快忍不住的时候,才伸手指点着另外三位继续说道:“本来你们也都是受益之人,如何当得我的好处?”
“不过,念在往日我等相处颇为愉快,我倒可以以高出市场半层的价格,收购你们三家多余的粮食。真金白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三人相视一眼,那王姓老者才颤巍巍站了起来,问道:“舜王如今发了横财,不知手中是否有多余的耕地出售?”
田地乃家业根本,这三户大户反倒更为重视这个。张顺皱了皱眉头,才说道:“左右都是一个初垦的贫瘠之地,卖与你们三五百亩也不当什么事儿。只是我倒是千肯万肯,就怕这原本的地主人不依!”
三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有点失望。他们担了那么大风险,居然没有多少收获。
张顺看在眼里,生怕其中有变,有笑道:“三位倒不必失望,我说这粮食买卖倒是一桩大买卖。我今年至少要购买万石粮食,其中利润多少,诸位一算便知。至于土地之事,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我再卖与你们一些不迟!”
三家大姓闻言这才喜笑颜开。
第42章 心计
只不过多花点钱,张顺便暂时摆平了卢氏县内的白县令和三姓大户。虽然有点肉疼,好在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银两本该是县内自己征收上来以后,再进行分肥,只不过如今由张顺代劳罢了。
张顺和那孤身一人的白县令不同,他手里有兵有将,又有人手,很快就逐家逐户排查了人口和土地,反而能够收取更多的税收。其实他基本上还是玩的“空手套白狼”那一套,义军实际上没有损失什么,反倒获得了一块暂时的立足之地。
张顺和白县令等人谈妥了条件之后,在卢氏县城内象征性的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拜别了众人,返回抱犊寨去了。
回到抱犊寨,李三娘依旧没有好脸色给他,不过好在已经不在阻止张顺进屋看望孩子了。
这时候竹儿才提出来让张顺给孩子取个小名儿,张顺取名能力捉急,想了半天,才道:“既然此子正月十五出生,那不如就叫十五吧!”
竹儿哪敢反对,只得应了,然后说给李三娘听。李三娘闻言又好气又好笑,再也拉不下脸了,只得笑骂道:“天底下哪有给自己孩子取这种名字的?”
张顺见李三娘乐了,里面蹬鼻子上脸,笑嘻嘻的应道:“不过小名罢了,值什么?回头我再好好思索思索,取个好听的大名!”
“嬉皮笑脸!”李三娘白了他一眼,倒也没有再说什么气话,只是话题一转,说道:“当初我生产的时候,多亏了李香和吴妈帮忙,才能够幸免于难。我想让孩子认李香做干妈,你看怎么样?”
张顺一听,妻妾和谐,这真是求之不得啊。他连忙应道:“这是好事儿,只是不知道李香意下如何,回头她从栾川镇回来了我帮你问问。只是那吴妈也下了死力气,不知我们如何谢她?”
张顺想了想,心道:反正我是不能以身相许!于是,他便笑道:“如今你带着‘小宝宝’和‘十五’两个孩子,竹儿又是个不中用的,你一个也忙不过来。我看吴妈是个可靠之人,不如让她过来搭把手帮帮忙,咱们也给她开一份支,也算有个收入了!”
李三娘闻言一一应了,又继续说道:“当初赵老爷子和张公为孩子说话,也是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之人。如今我们母子平安,恐怕此二人心中和张生有了嫌隙,不如正好请这二位担任孩子师傅,省的日后再寻教师管教!”
张顺闻言一愣,这才反应过来,李三娘这是有的放矢啊。不曾想当初那个憨憨傻傻的乡村土妞,如今也有了心计。
不过反正也是自己的孩子,让自己麾下的重臣教导教导也不是不可以。至于将来之事,将来再说不迟。
一念至此,张顺便笑道:“如此甚好,赵鱼头久为舟子,深知民间疾苦;张公博学,深通各种学问,正好为十五之师!”
见张顺答应的痛快,李三娘自己反倒一愣,有点不敢相信的感觉。
只是张顺心思素来深沉,李三娘也看不出他的喜怒出来,只觉有点心情忐忑,又有几分欢喜!
李三娘刚生孩子不久,不便伺候,本来想留张顺在此,让竹儿陪一陪他。
结果张顺婉拒道:“你身子尚未康复,竹儿又要帮你带着孩子,不必如此。我特意过来,一来是看看你的身子如何,二来心中喜欢,过来看看孩子罢了。你们权且休息去吧,我去哪里不能对付一晚?”
李三娘闻言撇了撇嘴,心知这厮定然准备去红娘子那里鬼混一晚。只是如今她也有几分心虚,反对不得,只得温言应道:“那你去红娘子那里去吧,这几个月忙的不可开交,好歹也能休息一番!”
张顺被李三娘说中了心事,倒也面部红心不跳的应了一句:“如此也好!”
等张顺在抱犊寨小住了几天,李香和柳如是便从栾川镇赶了回来。张顺和她把话说了,就让十五认了她做干娘。
李香想做个鬼的干娘哟,相对而言她更想做个孩子的亲娘。只是当初这十五的出身也有她一份功劳,多多少少也一份感情再里面,也只好认了。
据说红娘子听说这件事情以后,私下里摔了很多东西。只是自己的肚子不争气,也没有办法。
这时候事情刚刚告一段落,趁着三五日清闲,张顺便和宋献策说了,选了个黄道吉日把萧擒虎和李十安的婚事办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叛徒[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秦吏[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长安风流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赵氏虎子[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始皇家的好圣孙大明国士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天可汗黑道特种兵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篡清[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军火帝国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