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169节

作者:四代重奸
张顺闻言倒是对陈金斗刮目相看,不曾想这厮这些日子倒也有这般进步,难能可贵,竟然说出这般言论。
巧言令色,那李际遇哪里是陈金斗的对手,一时间反倒讷讷不语。
张顺见此倒是心生一计,便笑道:“这一回倒是陈金斗有几分道理,李际遇你也不必生气。”
“本来我打算亲自去嵩阳书院一趟,拜一拜‘二程祠堂’,访一访书院山长,以示尊敬之意。如今既然际遇兄有如此雅兴,不妨代我走这么一遭,为我请来书院文人学士,当计一大功。”
“那陈金斗做事太过粗鄙,我意属其人,又生怕他惊扰了诸位学子。唯有际遇敬重读书人,此番前去我才放心。你若是做的好此事,足以证明你堪当重任,可独领一方兵马。到时候,驻守嵩山之事,亦非你莫属也!”
李际遇闻言暗自苦笑一声,哪里不知道这是主公对他是又打又拉,又拉又防。
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驻守嵩山的重任,只是需要他前去把这嵩阳书院的山长、教师及学子“劝过来”一大批为主公做事。
这些文人墨客虽然没有几分武艺,却多是又臭又硬的骨气。此番过去,少不得动用武力,到时候恐怕他李际遇在这嵩山地界的名声和那余大忠一般无二,逆风尚且要臭十里。
日后若想做下大事,哪个肯跟随与他?幸好李际遇志不在此,他尚有其他事情要做,便一口应了。
遂后,那李际遇便点校五百精兵,明刀精甲冲向了那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正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其地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峰峦环拱,溪水围合,唯有南面开阔平缓,为学子出入之地。
这嵩阳书院倒也传奇,最早为嵩阳寺,乃是僧人居所。等到隋朝大业八年,此地又改名嵩阳观,反倒成了道士炼丹之地。
及至唐高宗、武则天之时,又曾先后两次以嵩阳观为行宫,进行改建营造,并更名为奉天宫。
待至五代,方为太乙书院,后又更名为嵩阳书院,盛极一时。
前后千余载,竟然先后历经释儒道三家和帝王行宫的变迁,也是一奇。
不知幸也不幸,历经千载沧桑,如今这嵩阳书院又成了清净之地。
这一日,天气炎热,山长正卧在席上假寐,随便听一听学堂里的读书声。
山长,即山中长老之意。因为书院多依名山大川所建,故曰山长。
山长之名,起于五代,肇于宋代。宋代以山长为学职,故而流传至今。
这山长又有洞主、堂正、院长别称,乃是掌管院务的最高执掌人,颇为类似后世的校长身份。
其下又设“讲书”“经长”和“堂长”等职,讲书多有教师担任,负责讲解经书之事。经长则在学子中选取精熟经籍者担任,负责为生徒解疑释惑。
而堂长则类似后世班长之职务,负责学子督课考勤、课堂记录、收集诸生问题等闲杂事务。
那山长早已年迈,夏日困乏,不知不觉之间迷迷糊糊起来。正要入梦,突然听到书院内一阵喧哗,他一个激励怕了起来,怒骂道:“堂长何在?怎生不督促学子读书,反倒聒噪起哄?”
不多时,只见一个年轻的后生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大呼小叫道:“不好啦,山长……”
那山长闻言益怒,当头喝道:“我往日如何教你?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若是遇事不能平心静气,如何能够养吾浩然之气,行煌煌正道?”
那堂长咧了咧嘴,有几分畏惧的指着外面说道:“山长,院里来了一伙土匪,要把我们绑过去做帮凶!”
那山长闻言一愣,不由打了个哆嗦,低声训斥道:“事急从权,你何不早说?”
言毕,竟然东张西望,直到寻得一处可藏身之处,方才爬了过去。
那堂长惊的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连忙问道:“山长,如今人心惶惶之时,还请你前去主持正道。你如何往床底下钻了过去?”
“蠢材,你给我小声点。圣人尚且说:大杖则走,小杖则受。面对父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土匪呢?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那堂长闻言眼睛一亮,连忙应道:“山长教训的是,学生这便记下了!”遂后,他竟也撩了衣服,一同钻入到山长的床底下。
话说,那李际遇带了精兵,轻轻松松便攻入到嵩阳书院院内。
这书院内都是些文人墨客,倒也没有几分本事。即便有几个精于弓箭武艺之徒,没有组织,也挡不得什么事儿。
只是片刻之间,李际遇便控制了这帮文人。只是前后清点一番,共计七十一人,除去请假及外出未归者,独独少了书院的山长和堂长。
李际遇生怕张顺怀疑自己不尽心尽力,又连忙一边命令士卒前去寻找,一边准备拷问书院的书生。
好容易忙活了半天,这才从山长床下把这两人拖了出来。
那山长已经六十多岁了,须发皆白。他让众人帮他寻了半天,方发现缠绕在头发上的几根蜘蛛网。
待到他整理完毕衣冠须发,这才镇定地笑道:“人已经都齐了吧?齐了咱们就出发吧!”
言毕,突然好像又想到了什么,连忙低声向李际遇问询道:“大王,不知是否还需要我等携带点什么?”
众人不由面面相觑,相顾无言。那李际遇也觉得事情有点出乎意料,好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我义军应有尽有,倒不须携带其他物件。”
“只是老先生,您这无耻有点多,能不能稍微少携带一二?”
第82章 左冷禅
李际遇口中虽说义军之中应有尽有,其实也舍不得这书院里的藏书及笔墨纸砚。
虽说嵩阳书院不及往日之盛,好歹也有四书五经及其他杂书三四百本。
李际遇命麾下士卒寻了些口袋,一并装进去背了。这才押着山长、经长、堂长及学子七十三人返回登封县城。
结果刚刚出了嵩阳书院,那山长突然“嗷嗷”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骂道:“你们这些杀千刀的,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书生又如何惹了你们?毁我书院,抓我师生,是何道理?”
李际遇本道此行如此顺利,哪里想得到又起了幺蛾子。
念在前番答应了张顺要对这嵩阳书院的师生学子以礼相待,只得强忍着怒气,低声喝道:“你这老山长又要做什么?”
那山长畏惧地看了李际遇一眼,见他动口不动手,颇有君子之风,这才诚惶诚恐的低声解释道:“我好歹也是嵩阳书院的山长,若是这就么老老实实被你们抓了,面上须不好看。若是被官府知晓了此事,少不得给我书院师生一家老小,各自按一个从贼的罪名,毁家灭族亦在不远。”
“我寻思反正一路上左右无事,老朽也就干嚎两嗓子,值不得什么。你们权当看戏罢了,还请原谅则个。”
李际遇闻言哭笑不得,堂堂书香圣地,怎生出了这么一个老流氓无赖。
只是他想了想这些书生学子的家人,倒是有几分理解,便由他去了。李际遇还特意安排士卒道:“他哭任他哭,只当卖红薯;他叫任他叫,只当路人笑。”
李际遇安排的倒挺妥当,结果一会儿自己就笑不出来了。
原来这老头子一哭闹起来,其他人顿时学有学样,个个也哭天喊地,好像死了爹娘一般。
这下好了,一路吵吵闹闹不说,那李际遇的“恶行”差不多也“从契丹到爱尔兰,无人不知”了。
李际遇和他麾下五百精锐,被人一路指指点点,大家都羞愧的抬不起头来。特别是李际遇本来就是登封人士,路上竟然也有人识得他,更是指名道姓,连他祖宗十八代都拉出说道说道。
李际遇知道张顺本意如此,只好当着没看见。他心中虽然破口大骂这老山长缺德,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厚着脸皮生受了。
一路无事,好容易到了登封县城,李际遇才暗自松了一口气。等到他见到张顺以后,赶快如同烫手山芋一般将这群混球交付给了张顺。
张顺本来以为李际遇能够抓回来十来个学子就心满意足了,哪成想这厮几乎把人家嵩阳书院给端了过来。
张顺十分高兴的称赞道:“际遇做事果然令我放心,一出手便不同凡响。”
李际遇只道是张顺夸他路上让这些书生文士嘶吼,“自污其名”呢,只得苦笑以对,顺便又把这老山长的品相和张顺述说了一番。
张顺听了也不觉心中怪异。他之前遇到的儒生文士,要么像张慎言、何复这样刚烈,要么就如同韩廷宪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
至于像“点灯子”这样的书生起兵,张顺也仅仅是听说罢了,却不曾见得。像这种没有半分骨气的文人,倒是甚是少见。
张顺这才转身拱了拱手问道:“感谢老山长率众来投,敢问姓名?”
那老山长知这才正主,连忙跪下来磕了几个头道:“小老儿姓左,名烈,字孤忠。只是因在山中独立支撑教书之事,如同僧人在冷僻之地参禅悟道一般,又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唤作冷禅!”
张顺竟然一下子被他噎住了,这厮左不左尚且不知,反正他肯定既不烈,也不孤忠,更不冷禅!
陈金斗嘴坏,闻言便讥讽道:“公为嵩阳书院山长,当以身作则,以家国天下为务,如何竟无……”
说到这里,陈金斗自己都说不出口了。虽然这厮没有半点骨气,好歹也带来了七十余人书生文士,对主公的助力却是非同凡响。更何况此计出自于自己之口,若是自己再说三道四,岂不是打自己脸了吗?
“这位大王是说骨气是吧?”那左冷禅闻言倒也不恼,反倒嬉笑着向张顺解释道,“这并非古圣先贤的本意。”
“昔日叔孙通曾经侍奉过项梁、楚怀王、项羽及汉王,前后十主,儒学方始大兴,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又有孔圣人之后,金来降金,元来降元,得封衍圣公至今,历经百代数朝恩典而不衰,天下何人能及也?”
“我左孤忠效法古圣先贤,以兴文教,又有何不可呢?更何况我院下弟子皆有父老妻儿,若是刚烈而不知进退,反倒丧了性命,我又如何向他们交代呢?”
“我身为一院之长,不能教他们荣华富贵也就罢了,又岂能让他们或坏了性命,或坏了名声?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如此,何不由我下令投降,他们也不得不从。这样好歹也能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和名声,只是由我这个将要入土之人做一个小人罢了!”
张顺听了大为惊讶,端详了这厮好半天,也没能看出来他说的这番话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找借口糊弄自己。
不过,终究自己得到了一大批能够读书识字的书生文吏,也不必苛求于人、计较许多了。
他只是叮嘱道:“如此甚好,我倒小瞧了山长!既然如此,以后山长还是唤作左冷禅吧。”
那山长自知自己已经配不上“孤忠”二字,也只好依言应了。张顺也不知苛求其他,便命人带领这些学子准备些衣服物件,准备出门远征。
原来张顺见此事已毕,留在此地别无其他好处,少不得多时就有官兵来攻,便心生离意。
他便命令李际遇带领五百精锐留守嵩山附近,一来发展些兵马,与义军在抱犊寨遥相呼应;二来监视一下任辰的动向,随时准备支援、配合或者接收其麾下人马。
百般准备停当,义军正要出发。突然悟空领得一人进来,那人刚一进门,便扑通跪了下来,高声呼道:“主公,我可寻到你了,还请你速发大军,救下我兄长的性命!”
第83章 困厄
来人竟是失散多时的赵鲤子,元老赵鱼头的孙子。
原来当初义军被围困在怀庆府附近要暗渡黄河,以求一线生机。只是河上船只全被官府或损毁了,或收缴了,或看管了,义军不得渡河。
那赵鲤子主动请缨,寒冬腊月,夜渡黄河去寻那“河神”黄守才,希望借助此人威望和关系找来一批船只助义军渡河。
赵鲤子劳苦功高,日夜不眠方赶到了偃师寻得了黄守才,找来了大量渔船。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当夜寒风大起,气温骤降。那黄河是夜结冰,义军趁机渡河攻入河南岸的渑池境内。
义军借助这股寒潮绝地求生,转危为安。而那赵鲤子和黄守才就被这鸟天气坑惨了。他们的船只被河面的结冰冻的前进不得,亦后退不得。
事关义军身家性命,当时赵鲤子不知道义军已经有了渡河办法,不由大为焦急。
反倒黄守才甚有经验,不由笑道:“此吾等不幸,乃舜王之大幸也。只此一夜,河水必定结冰,堪堪可渡人马,却不需要我等船只了。”
虽然这时候义军解除了危险,赵鲤子和黄守才他们的危险却来了。他们深知自己等人若是被官兵所侦知所在,众人皆是通贼的死罪。
无奈之下,黄守才只好对跟随而来的船夫说道:“大伙都散了吧,这次是我老黄坑了大家,还请大家见谅。只是如今船只皆留在这黄河之中,犯了官府的禁律,若不弃了船只,我们皆在劫难逃。”
众舟子闻言皆大声道:“‘河神’说哪里话?前番黄河泛滥,后来朝廷又下了禁令,片板不得入水。我等衣食无依,若非‘河神’救济,我们早已经饿死岸边了。”
“如今莫说跟随你做这犯禁之事,哪怕是‘河神’想把皇帝拉下马,我们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更不要说只是弃了区区船只罢了。”
黄守才闻言又感动,又愧疚地说道:“诸位谬赞了,这些钱财本是舜王所助。若非舜王仁义,我浑身上下都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要谢大家就谢舜王吧,我黄守才当不得大家如此。”
众人闻言纷纷感慨道:“这舜王是个好人,我们‘河神’也是个好人,与我们都有救命之恩。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又哪里有什么不满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