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193节

作者:四代重奸
想到这里,张顺思维就不知道飘荡哪里去了,几欲作呕。好容易驱散了脑海中奇奇怪怪的念头,张顺这才笑道:“英娘,我寻你却是有一事求你。事关你我终身大事,还请你不要推脱了!”
“呀!”马英娘闻言不由一惊,胸口如同小鹿乱撞一般,扑通扑通的乱跳了起来。
“求你”,还“终身大事”,马英娘不由害羞起来。不过,她刚刚害羞了片刻,突然想起这贼厮的德行,生怕有所误会。
她便低着头,用两只手搅着衣角如同蚊子哼哼一般问道:“不知你所言何事?怎生遮遮掩掩,也不说个明白?”
“哦,是这样的!”张顺丝毫不知事情的严重性,大大方方的解释道,“我欲办一军校,想寻一个可靠之人担任校长。我记得你之前参与过练兵之事……”
“就这?”
“就这!”张顺点了点头,应道,“那你答应了?”
“我为什么要答应?”马英娘冷眉横对,怒气冲冲的反问道。
“我一个女孩子家家,做什么鸟校长?”
“你一个女孩子家家,怎么口吐脏话?张口就带鸟!”张顺暗暗吐槽道,却也不敢真把这话说出来。
女孩子性子古古怪怪,真是难琢磨!张顺没办法,只好试图给她讲讲道理。
张顺不讲道理还好些,一讲道理马英娘更加生气了。【说服】技能大失败,这是张顺未曾预料过的事情,军校之事只得暂且作罢。
话分两头说,且不说张顺在洛阳城中如何,且说那曹变蛟得了张顺命令以后,便带着参谋徐全及两百家丁、五百“毛葫芦”,出了洛阳城,一路向西南伊阙行进。
伊阙在洛阳府城西南三十里,东山曰香山,西山曰龙门山。上古时期,大禹疏以通水,两山对峙,石壁峭立,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门,故曰:伊阙,有名龙门关。
徐全自“杀了”军官汤九州以后,跟了张顺,一直担任幕僚之事。
他本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一通百通。
经过一番学习历练之后,对于行军打仗之事,倒也颇有了解。根据徐全策划,义军第一晚落脚点便是伊阙。
按照曹变蛟的行军能力,一天行走四五十里也没有问题,只是徐全考虑到伊阙的险要,故意让大军在伊阙休息一下。正好趁行军的剩余时间,在此立下一处简易营寨。
古代行军,并非每日每晚都要安营扎寨,很多时候都是携带干粮赶路。到了晚上,就在帐篷、民居甚至背风之处凑合一晚罢了。
只因为建设营寨太过费时费力,只有到了特殊地点才需要安营扎寨。
当时,曹变蛟得闻张顺把参谋徐全派给自己的时候,虽然早已经有所预料,心中难免有些不乐。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有此人为自己策划,一路上倒省了不少功夫。
往日曹变蛟领兵作战,虽然多跟随叔叔曹文诏行事,亦知其杂事繁琐。每日行军多远,何处安营,何处饮水,何处埋锅造饭,等等不一而足。
如今有了徐全分担,他到可以一心一意思索路上敌人可能会出现在哪里,到了嵩县如何攻城诸事。
义军在伊阙耽搁一晚以后,第二天一早只留下十余人看顾营地,再度向西南进发。
古书有云:伊阙以南,大山长谷,蛮多居之。如今伊阙之南,早没了当初的不服王化的野蛮部落。但是大山长谷依旧,当地百姓依旧凶悍难制。
像张顺拨付给曹变蛟的“毛葫芦”,曹变蛟刚开始还以为是义军从哪里拉出来的饥民老弱,不曾想他检阅以后,发现居然个个都是好手。
除了战术素养稍差,装备过于简陋之外,单个素质几乎和边军精锐相差无几。
对于这一点,曹变蛟倒是对张顺颇为感激。他本来以为能够拿回二百家丁,已经是张顺容忍的极限了,万万没想到张顺还能交付给他五百“精锐”。
原来,在曹变蛟看来,这些“毛葫芦”再稍作训练,便又是一股精兵。
也怪不得曹变蛟“没见识”,自明中期以后,卫所制败坏,募兵制盛行。
朝廷所募之兵,虽然多出身卫所,实际具备武艺、擅长弓马之人也不是很多,大多数仅仅满足年轻力壮就是好兵了。
像张顺这样精挑细选出来的“毛葫芦”,本就擅长长矛弓矢,又有战斗经验者,少之又少。
不两日,义军便在曹变蛟带领下赶到了嵩县县城之下。
曹变蛟至城下一看,不由大皱眉头。只见嵩县县城不远处尚有一处营寨,与县城呈掎角之势。再观嵩县县城和那寨上又是防备森严,军容整齐。
曹变蛟想了想,倒有一个主意,便把徐全唤来喊道:“你也是个参谋,不知可有计策攻城?”
徐全是个参谋,又不是个谋士,哪里有计策与他?只是他好歹是个文官,若是冲锋陷阵不如曹文诏也就罢了。
若是出谋划策,一点办法也无,岂不是显得自己无能?
他便试探地问道:“曹将军,要不徐全上前劝降试试?”
曹变蛟是个脾气爆的,闻言便有些不留情面,喝道:“你当城内都是傻子不成?你去喊两嗓子,就把城池劝降了,还要我武将何用?”
徐全闻言脸上挂不住,不由赌气道:“喊一喊又值得了什么,曹将军休要小瞧人!”
遂后,徐全拍马上前,站在一箭之地以外,高声喊道:“吾乃舜王麾下徐全,知会你家知县何复一声,就说义军大军一到,快快束手就擒,以免嵩县城中百姓遭受无妄之灾!”
徐全喊话刚毕,却听城上应道:“原来是徐生员,我们可把你盼来了。如今何知县因为得罪了朝廷派来的中官,已经罢官回乡去了。新任知县尚且未至,不意舜王大军终于到了。”
“你且稍等片刻,我这边打开城门,恭请舜王入城!还请舜王遵守诺言,不要祸及城中百姓!”
……
曹变蛟与徐全顿时面面相觑。
第134章 缘由
这一日,张慎言正在向张顺抱怨道:“原来城中官吏都是奸猾之人,如今依照主公命令,便把那些嵩阳书院的学子换了上去。”
“只是这些人实诚倒是实诚了,就是也太实诚了。他们往往被城中奸猾之辈耍的团团转不提,甚至连文书、算术等学也不甚精通。每次我手把手教完他们如何行事,有那功夫,还不如我自己亲自走这么一遭!”
张顺闻言笑道:“张公勿忧,等到洛阳城稍稍安稳,我准备仿造抱犊寨例,也在这洛阳城新开一座书院,专门教习钱粮、刑名、文书及捕盗诸事。等到诸生结业,那时候张公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两人正谈论着政务,突然听到那孙承宗在门外喊道:“主公,嵩县送来战报,曹文诏与徐全已经下了嵩县县城!”
“啊?”张顺不由一愣,顿时喜上眉梢,连忙喊道:“进来汇报!”
当初投靠张顺的徐全、洪觐杨、李锡九、王懋忠和孙承宗五位生员都参与过嵩县防守“闯将”的战斗,人皆是文武双全之辈。
张顺一时间想不出如何安排他们,便全面留在身边充当了幕僚。
如今最为出色的徐全被张顺外放出去充当曹变蛟的参谋去了,其余四人之中,唯有孙承宗最得张顺看中。徐全走后,负责军机文书等日常工作的幕僚便以孙承宗为首。
张顺见孙承宗走了进来,便笑道:“这曹变蛟不愧是名将曹文诏的侄子,果然有一番本事。依我估算行程,他们不过刚刚赶到嵩县城,就拿下了此城!”
那孙承宗早看了徐全的书信,有点尴尬的低声应道:“此战曹变蛟将军表现平平无奇,全靠参谋徐全一力为之!”
“哦?”张顺毫无被下属打脸的自觉,“这么说徐全当为首功了?”
明代计功方式分为以战斗计功和以首级计功两种方式。明朝开国之初,习惯以战斗计功,分为“奇功、头功和次功”三等。
只是随着朝廷控制能力下降,将士多有冒功之事,便改为按照斩首人数计功了。
张顺身为义军头领,自然没有办法玩朝廷那种正规操作。他便粗略的将将士的功劳分为首功和次功罢了。
按照张顺的理解首功就是mvp,次功就是金牌,其余混子无功无过罢了。
孙承宗闻言憋着笑道:“若说徐全为首功,尚有一人当为奇功!”
张顺闻言更加奇怪了,难道义军营中出现了军事奇才?他连忙问道:“这又是何人?”
“这就是主公您啊!”孙承宗哈哈大笑道。
“那知县何复如何?可是降了?”张顺倒不在乎孙承宗的猫,只是心中奇怪之前那么忠贞不屈的何贞子怎么就屈服了?
这感觉就好比发现原本清高的女神,其实会所出身一样,他心中多少有点不得劲。
“何知县啊?何知县被罢官了!”孙承宗连忙应道。
“啊?有如此忠贤双全的人才而不用,这是大明朝廷的过错呀!”张顺不由有几分惋惜道。
原来当初张顺骗下嵩县以后,不虐不杀不抢,无论知县何复还是副榜傅于仁、生员刘月江和守备魏知友都对张顺颇有好感。
特别是那知县何复,虽然在张顺百般劝说之下,仍然拒绝了跟随张顺的要求。
不过,他自知自己因为阻止崇祯派遣过来的宦官开采矿银之时,被彼辈记恨在心。
如今自己失了嵩县县城,必然被彼辈落井下石。下次义军再来,不要说守护县城了,恐怕自己能够从宦官手中逃得性命已是万幸。
知县何复乃是仁政爱民的好官,故而等张顺等义军撤走以后。他便叮嘱副榜傅于仁、生员刘月江和守备魏知友三人,若是义军再来,当提前降于舜王以保全全城百姓性命。
这其中傅于仁和刘月江还好,尚有几分忠义之心,只是那魏知友却起了别样心思。
那魏知友本是“闯将”黄来儿麾下义军,只是因为义军势弱,才想寻个出路罢了。
结果自己跟着知县何复“忠心耿耿”,却因为麾下士卒都跟着舜王跑了。他空担了嵩县守备之职,却无守备之实。
前番知县何复在时,一切好说。而如今何复自身难保,自己又何去何从呢?
所以自从知县何复被撤职以后,魏知友连忙自掏腰包,征集附近“毛葫芦”。他日夜训练,只求再练出一支精锐的队伍来。
只是兵马尚未练成,惊闻城外义军又至。魏知友连忙召集副榜傅于仁和生员刘月江说道:“何知县已走,嵩县城安危皆在我们之手。”
“只是如今我失了麾下精锐,新兵练而未成,不可力敌。我们依照旧策,成掎角之势,继续防守罢了!”
傅于仁和刘月江倒没有什么异议,依照成例由刘月江率众防守县城旁边的屏风寨,傅于仁掌管城内外一切事物,守备魏知友负责县城防守事宜。
只是当曹文诏带领大军来到嵩县城下的时候,魏知友不由脸色一变。
他本就和官兵交战多时,城下那股子家丁精锐的气质怎么瞒也瞒不住,魏知友不由就胆怯了三分。
刚好这时候徐全上前劝降,声称城下是舜王的兵,那魏知友哪里还有战心?
打是打不过了,守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即便守住了嵩县城,新知县一到,又不知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降贼”。
一念至此,魏知友连忙对副榜傅于仁说道:“城下义军虽少,却都是边军精锐家丁一般的人物,以一当十不在话下,不是小小嵩县城能够抵挡。”
“既然彼辈乃是舜王麾下,我等早得了知县何复命令,何不降之?”
“可否保全城中百姓?”傅于仁不如魏知友知兵,倒是信任他的判断,连忙问起了其中关键。
“舜王仁义,定然不会做出不利于百姓之事!”魏知友连忙保证道。
“既然如此,那便降吧!”傅于仁深知若无魏知友支持,仅凭他和刘月江两个文士率众守御,没有可能守得住嵩县城。
第135章 降服嵩县城(上)
嵩县即下,大出张顺意料之外。本来他还准备等曹变蛟在伊阙立营完毕,回头抽时间亲自攻打下此城。
如今既然嵩县城已下,张顺却也不能安坐在洛阳府中。嵩县对张顺防守洛阳的战略极为重要,必须派遣可靠人前去守御,方可保万无一失。
至于曹变蛟,作为新加入张顺麾下的降将,能够让他领兵已经是张顺给予他最大的信任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