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138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可这话若是对读书人说,可能又是另外一番的意思了。
胡广和杨荣都默然无言。
只是亦失哈此时从里头出来,道:“陛下有口谕,诸卿不必侯驾。”
解缙却依旧在客栈外头侯驾,他此时满心在复盘这几日的事,细细思量,愈发觉得张安世的圣眷可能比他所想象中还要低估。
一个周康的死与不死,其实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一次,只怕增加了陛下对他的不信任了。
一个文渊阁大学士,若是不能受皇帝的信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没来由的,解缙的心里添了一些恐惧和不安。
倒是胡广和杨荣,实在无法在雪中干等,他们此时饥肠辘辘,索性去了不远处的摊贩那儿买一点吃食。
这集市比他们想象中热闹得多,而且买卖的闲汉也多,不只客栈生意好,便是摊贩货郎也多,盖因为在此做工的人,实在没法回去生火造饭,只能在街面上买一些吃食对付几口。
摊贩卖着炊饼,因已到了正午,而此时的人们主要吃的是早晚两餐,正午往往喜欢寻一些糕点来对付一下,因而这里的买卖格外的好。
卖饼的老汉一看胡广和杨荣二人穿着官服,立即露出了谦卑之色。
“多来几个。”胡广道。
“是,是。”
杨荣在一旁道:“我瞧你这买卖不错。”
老汉唇边带出一丝笑意,道:“是啊,好的很,托承恩伯的福。”
“为何托他的福?”
这老汉道:“做徭役还发工钱,老汉活了这么多年,从鞑元至我大明,都是前所未有的事!”
“洪武皇帝他老人家在的时候,徭役倒是管饭,虽然这管的饭也时常克扣,可洪武他老人家崩了,就没人管了,徭役要自己带粮食去,倒是承恩伯,不但分地不收地租,征募人丁还算钱,你们说说看,这天底下哪里可还有这样的好事?”
老汉很健谈,此时心情也很好,红光满面地接着道:“从前大家是畏徭役如虎,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巴不得被抽丁,俺听说,还有家里男子多的,竟还有讨好保长的,就希望家里多抽几个丁去。这可不是稀罕事吗?”
胡广和杨荣对视一眼,这胡广也算是靖难出身的,因为他写文章“亲藩陆梁,人心摇动”,其实就是批评了当时满朝文臣都认同的激进削藩之策,因而遭到建文皇帝的疏远。
胡广是个缜密的人,很有洞察力,基本上极少说话,别人很难猜测他的心思,所以老汉的话,虽然令他内心颇有触动,却依旧还是不露声色的样子。
杨荣却不同,他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做事很有章法,也很有决断力。
这在读书人之中是很罕见的。
他若有所思,等那老汉热好了炊饼,将荷叶包好,杨荣道:“这样说来,这承恩伯倒是难得一见的人物。”
老汉笑着道:“确实难得一见,你瞧这渡口,以往虽人也不少,可哪里比得上今日这景象啊,其实啊,大家日子好过了,我这炊饼自然也就卖的好了,以往的时候,谁舍得上街买这个吃?大家都靠米粥度日呢。”
杨荣付了钱,随即便和胡广向老汉告辞离开。
二人都埋头踩雪而行,竟都不言声。
半晌后,终于……杨荣道:“胡公,你看此子如何?”
胡广向来是很少发表自己建议的,他沉吟片刻,今日却多了一些话:“能兴大明者,定是此子,可能祸大明者,也必此人。”
杨荣失笑:“这样说来,此子在胡公眼里,岂不成了奸雄?”
胡广摇头:“非也,只是此子行事,实在让人难以预料,他似乎……看的比我们远,可正因为难料,所以才难以猜度。”
杨荣颔首:“此言倒是公允。”
胡广却是显得忧心忡忡:“解公今日……似乎有些失魂落魄,他对张安世,很是不喜的样子。”
胡广和解缙都是吉水县的同乡,同僚加同乡,再加上又是同榜出身的进士,关系自然比别人亲厚的多。
杨荣则是福建人,说实话,大家说话的时候都不方便,这个时代的人难免都带有口音,跟一群江西卷王们在一起,杨荣颇有压力。
不过杨荣倒不是那种过于谨慎的人,他笑着道:“解公的心太大了,他所求的,非你我可及。”
胡广只抿着嘴,再没说话。
他眉头紧锁,长叹了口气,依旧忧心忡忡的样子。
……
朱棣并不急着摆驾回宫,他对张安世的所谓渠道很有兴趣。
此时,他对张安世道:“你还有什么书可以卖?”
张安世头头是道地道:“这八股笔谈,一年至多出一版,这一版固然能收获暴利,可臣却以为……单靠贩售这个可不成,要可持续地挣银子,就首先做到不去竭泽而渔。”
朱棣颔首:“你直接告诉朕,打算贩卖什么吧。”
张安世道:“借着八股笔谈,有了渠道,接下来该做的事,是借用这个渠道,那些代理,必然靠着八股笔谈而生意蒸蒸日上,他们的书铺会开到省府、州府甚至是县里,那么陛下何不如……印刷一点什么东西呢?比如……像……邸报?”
邸报?
朱棣大吃一惊。
所谓的邸报,最早出现在汉朝,到了大明自然也一直都在沿用。
因为朝廷有各种各样的政令,还有一些宫中意图颁发的旨意,不可能天天派宦官出去传达,可各个州县,却总需要有人了解京城动向的,于是邸报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般的情况是,各个州县都会有一些驻京的人员,他们主要干的事,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部部堂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情报搜集起来,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驿道,传送到各州各县的父母官手里。
朝廷发生了什么,宫里最近有什么动向,以及朝中的人事变动,这些讯息组合在了一起,就几乎成了各州县父母官施政的依据了。
而到了明朝,这种情况就更加的普遍了,比如大明的通政司,干的就是这样的活计,他们会对近期的旨意和奏疏进行整理,然后印刷成邸报,当然这种邸报并不贩售,只是纯粹的让各州县的人进行抄录,方便他们送回州县里去而已。
朱棣想了想,皱眉道:“这邸报……本是给各州县官长的,读书人会买?”
“会。”张安世说得斩钉截铁,接着又道:“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些读书人,本就关心国家大事,只是以往,他们接收到的消息,往往都是以讹传讹之言,其中有不少流言蜚语,很多都是对宫中的诽谤。”
朱棣听到诽谤二字,斜眼看张安世,教张安世浑身不自在。
张安世便继续道:“可若是用价格较为低廉,而且又有一个渠道非常便利的邸报,那么读书人为何不买?”
朱棣皱眉道:“能卖多少份,挣银子吗?”
张安世想了想道:“这就要看……陛下的心思了。”
朱棣阖目:“什么意思?”
张安世耐心地道:“若是陛下无心,那么随便挣一点,反正这代理的渠道不用白不用,或多或少嘛……反正总有盈利的,可若是要挣大钱……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张目,认真地看着他道:“你但言无妨。”
张安世道:“陛下,我大明的科举,既要考八股,也要考策论,而且这策论嘛,往往县试不需去考,至于府试、院试、乡试、会试,虽然也要考,可大多数……大家只以八股来论长短,策论反而写的好坏不重要。”
“这策论,其实就是给朝廷建言,反应考生们对时局的看法,其实最考验的读书人的能力长短,正因为科举对策论考试的忽视,那些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也就不在乎了!”
“可是陛下……如果朝廷在县试里也加一场策论考呢?要知道,县试是最初级的考试,恰恰也是应考之人最多的考试啊。再有,若是朝廷偏重一些策论,哪怕只是偏重一丁点。譬如,策论实在太差的考生,哪怕八股写的再好,也不予录取。陛下想想看,大家还不得分一点心思去想策论吗?”
张安世顿了顿,继续道:“而策论的本质,就在于对时局的掌握,朝廷提倡什么,皇帝最近下了什么旨意打算干点什么,又或者是朝中诸公们所忧虑的是什么事,若是不了解这些,这策论根本就无从下笔。”
“如此一来,那天底下的读书人,还不将这邸报给抢疯了?不看邸报,不知天下事,不知天下事,就求取不到功名……而且一旦连童生试都考策论,那么天下有志科举的,就不下于数十万人,将来甚至有百万之众,如此庞大的群体,将来都是这邸报的阅读群体,陛下说说看,这不又是一座金山银山吗?”
朱棣听罢,勃然大怒,瞪着张安世,气咻咻地骂道:“你他娘的,这是什么话!科举乃是抡才大典,你竟胆大包天,将这视为牟利的工具,这是祸国殃民之言!朕看你是见钱眼开,是想银子想疯了。”
朱棣显然气得不轻,张安世居然不害怕,却道:“陛下,策论乃是太祖高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定下来的考试科目,只是到了后来,考官们只在乎八股,而轻策论,臣所奏的,只是拨乱反正而已。”
朱棣皱眉想了一下,眼中的怒色渐渐消散开来,捋须道:“原来是这样?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么朕确实该遵从祖宗之法,太祖高皇帝深谋远虑,既是以八股和策论取士,朕自当萧规曹随,如若不然,就是大不孝了。”
张安世立马道:“陛下的孝心,感天动地。”
朱棣不自觉地勾唇一笑,道:“方才朕骂你,是为了你好,教你不能满肚子只想着钱,这天底下的事,也不是都能用钱来一一裁量的。”
张安世此时很是乖巧地点头道:“是,陛下的教诲发人深省,臣下一次一定好好反省。”
对于张安世的表现,朱棣满意地颔首道:“邸报的事……照你的想法去办吧。何时可以发售?”
张安世如实道:“只怕还需一些日子。”
朱棣皱眉道:“这是为何?”
张安世便道:“臣还在下气力研究造纸和印刷的油墨呢。”
朱棣眼带不解,疑惑地道:“造纸?油墨?这天下最好的造纸和油墨……朕这边都有,你要多少匠人和人手?”
张安世摇头:“臣这造纸和油墨,不是把纸往好里造,是往坏里造,就好像,那八股笔谈一样,用最少的成本,造出最劣等的纸张……这个……这个……”
朱棣顿时猛地吸一口气,好家伙,这家伙……真有点不要脸啊!
人家都是巴不得改进工艺,将东西越造越好,他倒好,是反其道而行。
其实论其造纸,这儿可算是造纸的祖师爷,从汉朝开始,各种造纸的新工艺纷纷涌现,如今在大明,如宣纸、观音纸等纸张,便是和后世的纸张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张安世的心思不一样,他要造劣纸,越便宜越好,材料最好用廉价的竹子,或者是麻、稻草,这样几乎不值钱的材料。
当初张安世造八股笔谈的纸张时,可是花了不少钱呢!问题就在于,想要造劣纸,而且还要印在油墨而不会渲开,也是一门艰难的手艺啊!
这一次,张安世却是召集了不少能工巧匠,目的就是在最低成本之下,解决这些难题。
现在其实已经开始有一些眉目了,接下来要干的,就是改进印刷术,即怎么在这等劣纸上,印小字。
此时的书籍,字体都很大,这么大的字,实在是浪费纸张。
张安世当然不指望,这字体能如后世的报纸一般的小字,可至少……总不能糟蹋他的钱吧,得控制成本才是。
朱棣看着张安世心有成算的样子,也懒得管他了,便道:“无论怎么说,来年开春,给朕弄出来,朕倒想看看,你这邸报是什么名堂!当然,也不是朕稀罕挣这些钱,主要还是想瞧瞧你这主意是好是坏。”
“你这边准备好,就上奏给朕,朕会下旨通政司,随时配合你,让他们将时新的邸报,最快送到你这儿来。”
张安世高兴地笑道:“陛下圣明。”
姚广孝一直默默地坐在一旁,却是佛心摇曳。
听到这二人谈的津津有味,竟是目瞪口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张安世不由看向姚广孝道:“姚公也想掺一手吗?”
姚广孝立马道:“贫僧方外之人,金钱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之无用。”
张安世了乐呵呵地笑道:“可我却听说过一个说法,叫佛度有钱人!”
姚广孝微笑道:“和尚也有许多种,种种有别。”
当下,朱棣见天色不早,终于愿意摆驾回宫。
在外头等候多时的解缙等人自是尾随。
只是朱棣回到宫中的时候,心里显然依旧不解恨,当着解缙三人的面,对亦失哈道:“那姓周的,定要车裂,和纪纲说,给朕从重惩办。”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锦衣夜行[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