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151节

作者:远征士兵
抗美援朝时期是战术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新兵进入部队跟着老兵作战学到的都是标准的且被证明在战场上是有用的东西,于是成长十分迅速。
但是八路军……他们的战术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老兵说的也不一定对,甚至有些都是自相矛盾,于是新兵也乱学一气打了几场仗后依旧是乱打。
所以,王学新认为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战术指导,然后朝正确的方向练才有用。
那能不能将现代的战术用于八路军呢?
王学新很快就发现这似乎不合时宜。
比如近现代注重步炮协同,步兵更多的是担任“炮兵观察员”的角色,也就是充当炮兵的眼睛和耳朵,他们通过无线电将目标的方位报告给炮兵用火炮将目标消灭,并遵循能用炮兵就不用步兵冲锋的作战原则。
但这在八路军身上显然行不通的,先不说没有那么先进的通讯设备,就算有,也没有那么多炮兵可协同。
再比如现代使用散兵队形冲锋……这同样也不适合八路军。
散兵队形推进之所以能行是因为装备了突击步枪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火力对敌人防线构成冲击。
八路军如果用散兵队形,其薄弱的火力会形成一种弱势添油战术,也就是不足以对敌人构成威胁却一队队的添上去送死。
第253章 战术
就首长提出的这个问题,干部们一时众说纷纭。
李长富起身发表意见:“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训练。只有多学、多练、多演,把新兵都带成了老兵,到时候战士们自然知道怎么打,也知道怎么躲炮躲机枪了!”
李长富的观点很快就遭到众人的反对。
“李团长!”李云龙不客气的说:“那是你百战团,你们主力团是打掉多少补充多少,而且补充的大多是老兵,练一练就个个能打能跑!咱们这些团就不一样了,补充的都是没打过仗的游击队员,许多人还没混个脸熟就牺牲了,怎么个练法?”
其它团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有编制的主力团就那么几个,大多部队都跟独立团一样,打起仗来兵员是一拨一拨的换,随便都要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根本等不及练成老兵。
过了一会儿,孔捷起身提出另一个意见:“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战术总结入手,战后多做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改正,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了嘛!”
“那不是一回事吗?”李云龙笑道:“我说老孔,人家李团长好歹也是动手练,你这还是动嘴皮子的!”
“这哪是动嘴皮子呢?”孔捷不服气的反驳道:“我说的是要动脑,你以为个个都像你一样只带一张嘴呢!”
李云龙“嘿嘿”笑了声:“我要是只带嘴,还能打下这么多胜仗?”
孔捷想也不想就回怼:“你要有本事,就把小东北调给新二团,那时你还能打胜仗,我就服气!”
“尽想美事!”李云龙呵呵笑着:“我李云龙不傻,跟老子玩激将法计?老子不吃那一套!”
两人一来一去的互怼都跟唱戏似的,只看得首长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这孔捷那是心里后悔呢,当初他干独立团团长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小东北这人物呢?平白让李云龙捡了个便宜。
王学新倒是没注意到这些,他脑海里想着:要是现代的战术不适合八路军,那就必须往前推。
而且推得近了还不行,因为那火力、装备及协同等都不是一个层级的,于是就没有转移的价值。
那就得……
他娘的还得抗美援朝啊!
想着,王学新就起身说道:“首长,咱们是不是可以整一个战术来让战士们练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首长“哦”了一声就来了兴致:“说说,什么战术?”
首长是一路从战场走过来的,他知道对于战场而言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实用……一打起仗来大家都紧张,一紧张就容易乱,复杂的东西听起来好,练起来也像那么回事,但一打起来就乱套了,不仅没用还可能起反作用。
所以王学新一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就说到首长心坎上了。
“我是这么考虑的!”王学新说:“咱们不能对战场上的战士要求太多,希望战士们能精准而自发的执行命令,或者要求每名战士都能像老兵一样作战。比如一个‘散开’的命令……谁知道散开多少距离才合适?两米?三米?还是五米?是前后散开还是左右散开,是就地分散隐蔽还是分散前进还是分散冲锋?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于是做出的动作也不一样,打起来当然要乱!”
王学新这不是乱说,七连都已经算是三营主力连了,但还是存在这种现象。
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知道怎么做等着跟别人,别人怎么着他就怎么着,所以总是慢半拍。
这要是做其它事就没问题,但在战场上……慢半拍往往就意味着被淘汰!
在座的干部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情况,有些部队甚至相当严重,听着纷纷点头。
有些人甚至还举了更多例子,同时也是抱怨:
“比如咱们下令某排实施掩护,那他就该自行寻找有利地形分两边掩护嘛,谁知道他就一路跟在被掩护部队的屁股后头!枪口都被自己人挡住了,还掩护个屁!”
“这不算啥!我这一喊冲锋,那就全挤成一团密不透风,个个都跟赛跑似的生怕落后。这倒没啥,偏偏他们手里还端着刺刀,前头一停……自个扎自个扎了好几个!”
……
这些问题不是没有强调过,也不是没训练过,但走上战场心里一慌……表现就要比平时降个几级,甚至许多人脑袋是一片空白无法思考,只知道冲啊、杀啊,其它所有东西都忘了。
这一来李长富就乐了,他起身说道:“王学新同志说的跟我讲的是一回事嘛,这就需要统一命令,然后多练、多演,练多了上了战场自然就会了!”
首长有些失望。
虽然李长富说的没错,训练的确有必要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总觉得欠缺了些什么。
首长将目光投往王学新,他希望同时也觉得王学新的解决方法不会这么简单。
果然,就听王学新说道:
“李团长,我说的战术不是这意思。”
“训练当然必不可少!但目前像我们这样训练,要求部队个个是老兵能精准并自觉自发的完成任务,那显然不现实也很困难!”
“我寻思着……咱们可不可找出一种方法,让战士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简单的做到几点,就能达到或是部分达到指挥员期望的样子!”
李长富笑了起来:“小东北,你这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吧?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不给马吃草又想马儿跑!不想多练却想能打仗……我就不信有这样的东西!”
“李团长!”王学新说:“我这是提高效率而不是不劳而获……”
李云龙不耐烦的打断了王学新:“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说小东北,你有啥想法倒出来不就成了?是好是孬大伙儿一块评评理,来什么弯弯绕啊!”
“说得对!”首长朝王学新招了招手:“来来,王学新同志,上来说说你的想法让同志们辩一辩!理不辩不明嘛!”
第254章 三三制战术
首长身后的墙上挂着块不大的木制黑板,那是首长用来写重点或记事用的,旁边的小木桌上放着一盒粉笔,是根据地自产的红旗牌。
旁边摆着几根小竹筒,竹筒的一端插着写剩的粉笔头……首长认为,在这困难时期任何一点浪费都是犯罪。
在征得首长的同意后,王学新就取过一根竹筒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画着一堆散乱的小圈一边说:“目前,咱们的部队是这样打仗的,一个班十个人毫无规律的跟着班长,他们没有自己的位置,有时分散有时集中,有时呈‘一’字有时又成‘1’字。这样必然存在指挥困难的问题。”
说着王学新就指着黑板解释道:“在极端情况下,班长的命令有可能无法准确的传达,或者几个班长的命令互相混听。”
首长反问:“小东北,你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王学新回答:“首长,咱们要是把每个人的位置都定下来呢?”
“定下来?”首长有些奇怪:“怎么个定法?”
王学新继续画着小圈代表人,不过这时画的小圈是有序的,排成一个整齐的三角形。
“我们可以这样排列!”王学新说:“将一个班每三人分为一小组排成正三角形。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前方一人负责进攻,后方两人一个负责掩护,一个负责支援。各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和组长指挥。”
首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这小组跟我们的爆破组很像嘛!”
的确有些相似,八路军要是去炸碉堡或是炸坦克,就会编成第一爆破手、第二爆破手、第三爆破手,第二、第三爆破手也是负责掩护和支援的。
王学新接着说道:“然后这三个小组再以三角形排列,班长在中间指挥。”
参谋长问:“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王学新用竹筒粉笔指着最中间的班长,回答:“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班长的命令可以保证周围每个士兵都听到。”
参谋长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如果这么编的话,战士就均匀的包围在班长周围,只要不出意外,班长的命令会准确无误的传达到战士们耳朵里。
王学新又说:“第二个好处,是每一组都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负责,可以老兵带新兵加快新兵的成长速度。”
参谋长又点了点头,一个班要找出三个老兵不难。
就算找不到,那也可以从矮个里挑高个挑出三个素质较好的兵来指挥。
王学新拿着竹筒粉笔在黑板上点了几下,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兵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不需要盯排长也不需要盯连长,他们只需要盯自己的班长和组长……只要知道班长、组长的位置,他们就能轻松的确定自己应该站在哪,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不至于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乱跑乱窜。”
首长是听明白了,他高兴的说道:“我看这战术能行,把复杂而又困难的指挥问题划分清楚,每个战士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嘛!”
参谋长想了想,就感叹道:“这么一定下位置,之前的问题似乎就解决了:战士们不会聚集在一起而遭到敌人火炮和机枪的大量杀伤,也不会跟在被掩护单位后射角被遮挡,更不会因为冲锋太快刺刀扎到自己人。”
还有一个好处王学新没说。
鹰酱陆军战斗发展实验司令部在七十年代进行过一系列步兵模拟攻防实验,发现“两前一后”的进攻击模式也就是两人在前方进攻一人在后方掩护的模式对敌人既设阵地的突破率只有15%,而“一前两后”亦即一人在前方进攻两人在后方掩护的模式则高达87%。
王学新建议的这种战术大量应用了突破率更高的“一前两后”。
这时李长富提出一个问题:“小东北,这么干,火力密度够吗?”
王学新回答:“李团长,这就是您说的训练问题了,咱们要是发现单位面积火力不足,一个命令就采用紧缩队形冲锋,要预感敌人有火炮或机枪压制,再分散开呗!”
孔捷似乎不赞成这么打,他说:“小东北,你这虽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也降低了灵活性。这全军都是一个在前两个在后的,我要是不需要那么多掩护兵力呢?你怎么办?”
这话说的在理。
战场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当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战术打所有的仗。
比如敌人火力并不猛烈,这时就需要减少掩护人员而增加进攻人员,到时这战术就不合适了。
然而……
不等王学新回答,李云龙就笑了起来:“我说老孔,你刚才还说要用脑袋打仗呢?怎么,才一转眼功夫自个就忘了?小东北可没说这三角形非得这么摆啊!”
王学新不由暗赞了声,李云龙不愧是李云龙,这是看明白了才能说出这番话。
孔捷也“哦”了一声就没声音了。
王学新解释道:“团长说的对。这三角阵的确可以摆来摆去拼成不同形状,要是前头需要更多的兵,就把两个班放前头一个班放后头,又或者全扯直了摆成一字长蛇阵行军。咱这班长、排长都是老兵,他们知道怎么变换位置,新兵只需要跟着走就成,这么整那就不会乱了!”
简单的说,用了这战术后,普通战士啥都不用想,只需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专心作战,其它的都交给班排长。
于是,一支只有少量老兵的部队也可以打成一支精锐部队的样子。
李云龙“嘿嘿”笑着对李长富扬了扬头,说:“李团长,你不是不相信天下有这样的美事……人家小东北还真给你找一个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奋斗在盛唐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枭臣天可汗黑道特种兵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刺明[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精校版]海魂[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大流寇[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承包大明[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北宋大丈夫[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