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将军好凶猛 第165节

作者:更俗
中后期以来,为应对盘剥渐剧而日益严峻的治安问题,朝廷变本加厉的将大量的流民、盗贼及囚徒充入禁厢军中;为防止逃军,底层军卒几乎是人人脸颊刺字涂金。
从军后被当作为盗贼、囚徒防范,这叫将卒心气如何能强盛起来?
除了走投无路的贫民子弟外,良家子几乎都以从军为耻,禁厢军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保障战斗力的基础。
这样的军队,基本上只能顺风仗,或者倚城固守,几乎没有积极进取的可能,遇到苦战,也没有什么韧性可言。
葛伯奕、葛怀聪在西路军北征伐燕之初,就先在岢岚城大开杀戒,纵容军卒劫掠蕃民,是他们当真不知道约束军纪的重要性,是当真狂妄到以为契丹就像纸糊的老虎般一戳就破?
其实不然。
葛伯奕、葛怀聪等人是贪鄙怯战,但他们治领天雄军半辈子,对手底下的将卒是什么德性,实要远比徐怀他们更为清楚。
他们在岢岚城就放纵军纪,实际上更多是想借杀戮劫掠来激励士气,甚至还早早在军中许下突袭大同得手就纵兵大掠的承诺。
他们甚至不敢严厉约束军纪,怕激起哗闹兵变。
当初在岢岚城王禀劝葛伯奕约束军纪,葛伯奕便拿这样的话堵王禀的口,事后认真去想,未必全是葛伯奕的托辞。
除了天雄军,从西军抽调精锐组建的东路军,刘世中等将也有意识的放纵军纪。
单看表面,可以说是将帅放纵军纪,致汉蕃矛盾对立尖锐,为敌虏所趁,但细看下去,便会发现这已是必然。
而萧林石也必然看透这点,才有如此的计谋。
徐怀现在将桐柏山卒都留在朔州,就算王禀、朱沆等人看破不说破,也没有办法瞒天过海多久。
天雄军重整时,只要对逃归兵卒重新造册,有谁眼瞎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除了天雄军重整,三衙与兵部会派官员介入进来外,朝廷要厘清大同兵败的罪责,也会派官员追查其事,到时候桐柏山卒聚集朔州之事,都不可能会是什么秘密。
而在对武将防范如此森严的当世,有意将桐柏山卒集中起来掌握,这是犯多大的忌讳,徐怀又岂能不知?
然而他没有其他选择!
如果不是桐柏山卒,而换成其他来源复杂的三千兵马被他们留下来独守朔州,恐怕早就哗闹着南归,又或者三三两两南逃了。
仅凭四五十名铸锋堂卫,哪里有可能弹压得住完全没有斗志、也没有守疆御敌自觉的数千溃逃之兵?
这种情形下,唯有桐柏山卒靠着乡土观念所形成的凝聚力,才能抱团守在朔州。
这事即便犯了大忌讳,甚至会叫人大作文章,但徐怀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王番的冷淡与戒备态度,徐怀猜测他已经第一时间看出这里面的蹊跷了,徐怀现在也只能希望王禀、朱沆二人能替他们分担一些压力。
最迟不过两年,最快可能都不到一年,只要能拖到赤扈铁骑南下,这一切都将不再是什么问题。
不过,在天雄军其他军卒以及朔州城里的汉民都陆续南撤,独独留守在朔州的桐柏山卒,心思也必然会有迟疑、犹豫,这是徐怀他们后续要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徐怀救下葛伯奕之后,仅仅要求将两营唐州厢军调入西路军的原因。
徐怀看中的是两营唐州厢军里,从淮源乡营出身的四百名桐柏山卒。
与招安贼兵出身的三千桐柏山卒相比,这四百名桐柏山卒在他们率领下,大多数都并肩作战过近一年时间。
这四百名桐柏山卒除了多为精壮健锐外,更主要的还是对他及徐武坤、唐盘、徐心庵、唐青等人的认同感要高得多。
众人先送四百兵卒进军营安顿下来,唐青抓住袁垒的肩膀,笑着奚落他说道:
“袁土堆!早就跟你说去投厢军没啥出息,叫你跟着我们干——你看看,现在还是落到我们手里了吧?”
徐氏乃是立朝之初迁入桐柏山的,之后又因为强势发展、扩张,与其他大姓宗族关系一直以来都比较紧张,算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袁仲唐晋等姓作为土著大姓,关系要和谐得多,彼此也都多姻亲。
而桐柏山里习武者甚众,但传承除了徐氏近十数年来以伏蟒拳、伏蟒枪为核心渐成一系外,其他几脉传承都有很深的瓜葛。
唐盘的武学乃是家传,但他父亲生前曾跟袁垒的堂伯同门学习拳技及大杆枪法。唐青与唐盘都是师从唐盘父亲的学拳及枪法,袁垒则师从他堂伯学拳及枪法,可以说是师出一门。
仲和作为仲氏嫡子嫡孙,自幼就喜欢舞拳弄棒,仲家就仗着家财万贯,曾将唐盘父亲等人请到磨盘岭当拳师教授仲和拳法、刀弓。
仲季堂等仲氏子弟,没有资格正式拜师,却也是跟随唐盘之父学过横刀及拳技。
桐柏山剿匪,仲和功绩不在唐盘之下,但他既无意为铸锋堂拉拢,也无意到州衙任吏,在重归磨盘岭之后,他除了重整家业,也有志用功读书,想着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仲季堂不像仲和那般文武双全,出身也贫寒,能入州军为军吏,是他能谋到最好出路。
除了袁垒、仲季堂二人,四百桐柏山卒还有两名都将、副都将以及三十多名军吏,众人在桐柏山匪乱之前,都大多是相熟的;而加入乡营参与剿匪战事,令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密切。
当然,受招安的桐柏山寇兵,大部分人都是桐柏山匪乱之后或受蛊惑或受胁迫落草为寇的贫寒子弟,很多之前也都是认识甚至沾亲带故的。
徐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三四千名桐柏山卒内部要如何进行整合,要如何才能打造成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
“先回去再说吧,总不能我们赶了一夜的路,还要在外面吃冷风!”
徐怀接下来想要在朔州做的事情、想要做到的部署太多,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待将四百兵卒都在军营安顿住下后,便与众人往曹师雄的前刺史府走去。
将河东路与契丹西京道作为一个整体去看,便能看出朔州的重要性。
朔州右临偏关、左接雁门,南峙宁武,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居三塞之中,同时也有较为便捷的道路前往三塞;除此之外,还与大同、应州又都位居恢河河谷之中、互为唇齿。
而千百年栖息于阴山南北的诸蕃部族,屡屡都是沿着恢河北岸的支流苍头河(参合口)南下,朔州是其必经之地。
自有史以来,位居恢河之畔的朔州都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血腥战事,城池也是几经摧毁、重修。
此时的朔州城周十四里,城墙夯土筑就,低宽四丈,顶宽三丈、高三丈。
虽说朔州城比大同、太原这样的大城还是要小上很多,但城中汉民全部迁出后,仅有三四千兵马留守,也是城阔人稀。
当然,在天雄军主力及数万汉民南迁后,城里除了三千多桐柏山卒外,也不是完全没有民众了。
曹师雄奉朔州城南附,城中的契丹及诸蕃部族的成年男丁几乎都被屠戮一空,剩下的漏网之鱼也基本上都逃出朔州去了,但前后总计约四千多胡族妇孺滞留在城中。
王禀、王番以及曹师雄等人携带数万汉民南撤,也不可能将这四千多胡族妇孺都带上,徐怀回到朔州,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这些胡族妇孺。
将这些胡族妇孺集中看押起来,就要供给饭食,这对天雄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
朱沆还在朔州时,就解除对这些妇孺的集中看加,各自放归了。
然而契丹人及诸蕃部族在城中的宅院都不知道被翻过几回了,这些妇孺回到家中也是缺衣少食,而现在大雪封城,他们甚至都没有能力出城逃亡。
徐怀与众人从南城兵营往刺史府走去,一路都看到好几个胡族老妇冻僵在街巷里,不知道死活。
走到刺史府前,徐怀看着有不少胡族妇孺畏畏缩缩的从后面跟过来。
除了兵营之外,刺史府差不多是她们唯一能乞食之地,但她们又畏刺史府前的甲卒刀弓无情,缩在两边的街巷里都不敢贸然往前面凑来。
“仓中还有多少存粮?”徐怀问苏老常。
“朱沆郎君离开前,将所有的积粮都留给我们的,除了八千六百多石粟谷外,还有羊一千两百余只,还额外给我们留了五百多匹牛马,”苏老常说道,“目前看粮秣充足,但我们要考虑事有不谐!”
徐怀点点头,沉吟起来。
倘若朝廷不能接受桐柏山卒聚守朔州这一事实,第一步必然会掐断对他们的后勤补给逼迫他们就范。
凡事要作最坏的打算,他们首先要保证诸兵卒能吃饱穿暖。
八千多石粮谷,还有一部分肉食补充,看似不少,但倘若要充足供应军中,都未必能支撑住三个月。
而接下来三个月,是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他们能在朔州撑过三个月,就有可能逼迫朝廷先让步。
天雄军打得这么烂,令河东北部的局势骤然恶化起来。
已经聚集起来的桐柏山卒,看似人马不多,但在大越河东及契丹西京道之间,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一枚棋子了。
士臣群体越是勾心斗角,越是擅长险恶心计算他人,这时候就越是投鼠忌器。
徐怀他们背后就算没有王禀、朱沆等人支持,其他士臣在这个节骨眼上,敢强硬逼迫桐柏山卒的可能性都非常低,真未必敢断朔州三个月的粮草供给。
徐怀能看出王番内心对他们的不满,但还不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让他们回朔州了?
而就算蔡系众人这时候笃定徐怀乃是王孝成之子,就算认定桐柏山众人对蔡系心怀旧恨,但他们不能公开翻当年的旧案,也就未必敢公然逼反桐柏山卒。
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城,现在又闹出岳海楼刺杀葛伯奕之事,蔡系的屁股现在是越擦越脏,他们敢为河东局势进一步恶化承担责任?
“可能我们之前所担忧的最坏情形并不会出现了,”徐怀蹙着眉头说道,“葛伯奕现在的节奏,就是先咬死岳海楼通敌,然而暗中怂恿朝野将矛头直指蔡铤,以便葛家最大限度的推卸掉兵败大同的罪责。刘世中、蔡元攸这时候派人强硬的要求西路军守住朔州,恐怕是他们预料到这一局面,后续东路军在雁门或许也会有一些动作。这些蠢货,没有胆气打硬仗,但内斗起来,却个个精明得很。再说了,葛伯奕或许也会对我们有所倚仗……”
“葛伯奕这些货色,还是早早倒下,对大家更有好处!”
以往徐心庵、唐盘以及徐武坤等人,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帅多少还是有些敬畏的,但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已经将他们心里这些敬畏彻底打碎掉了。
听徐怀提到后续还有可能跟会葛家交易,徐心庵、唐青一个个都嫌弃起来。
“……我也就是这么一说,只是告诉大家未来一年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未必有大家所担忧的那般险恶,”徐怀哈哈一笑,说道,“城中这么多胡族妇孺,我们还是要都承担起责任来!也要从这一刻起,让所有将卒都意识到,我们将是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另外,军中有很多老光棍,他们要是愿意娶胡妇为妻,我们也要去促成,但有一点要注意,不得有强娶之事发生,而迎娶胡妇,其年幼子女也需要一并抚养、视同己出!”
“这怎么行?之前清顺军与天雄军在朔州大开杀戒,这些胡虏妇孺差不多都有父辈兄弟死于屠刀之下。我看对她们施粥两三个月,等她们熬过这个冬季,便让她们出城去谋生活。倘若真要撮合婚配,难保会有一些妇孺心怀旧恨,很可能会是大隐患啊!”苏老常蹙着眉头,觉得徐怀撮合军卒迎娶胡妇之事有很多的不妥。
“先进去再说,施粥着下面人去施行便可,不需要我们站在这里吹冷风!”
徐怀与众人往刺史府里走去,待在烧了火盆的暖和客堂里坐下来后,搓着冻得发僵的手,跟苏老常他们解释道,
“胡虏部族间多杀戮,劫掠妇孺以充人口也是惯常事,总之整天不是你抢我就是我抢你,妇孺有如牛羊,皆是附庸。因此在草原上,也没有女子或幼子为父兄报仇的传统,即便被掳夺,绝大多数也都能安于新族……”
就算徐武碛、徐武坤、周景等人曾在靖胜军任吏,与契丹人、党项人有过多次交锋,苏老常也曾受人诬陷,流放泾州为囚,但惯性思维所致,他们对诸蕃部族的风俗传统,却是缺乏深入的研究。
诸多士臣也惯以“蛮夷”视之,但更根源性的东西,却无意深究。
虽说徐怀脑海里清楚闪现的记忆片段很短暂,像是一道道看不透的迷题,但伴随着这些记忆片段,对赤扈人的种种认识,却像是与天俱来一般,也随之浮现,甚至比他自己所想象的更为具体、深入。
目前这三四千妇孺,不仅是他们目前不多能直接掌控的人口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契丹为赤扈人灭亡之后,他想要进一步吸纳契丹残余势力,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他怎么能因为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及麻烦,就畏难不做?
消化、吸纳这三四千胡族妇孺,是徐怀在北归途中就想定的事情,这时候也是耐心劝告苏老常、徐武坤他们:
“再一个,朔州、大同诸多杀戮,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在朔州时,为约束军纪,心庵他们当街处决六名院卒,在大同我们更是秋毫不犯,这时候我们又不惜挤出宝贵的口粮去救妇孺——这些也许说服不了城外的诸蕃部族,难道我们还无法说服城里嗷嗷待哺的妇孺相信这点吗?当然,我们并不是想要欺骗谁,我们在接下来这段时间确实需要对我们的兵卒进行改头换面的塑造,使之真正成为一支心怀家国、从心里明白军民乃鱼水相依的精锐之师。这里面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能在座众人都很费解,所以我们内部可以先放开讨论;也只有我们内部都能认识到,才有可能真正的施行下去。不过,诸事都不要太着急,今天先施粥,我们也要好好的饱餐一顿,好好休息一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屠狗辈
以往徐怀藏身幕后,除了出谋定策及统兵作战之外,其他繁琐事务都推给别人去做,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拿来钻研、锤炼武技以及与柳琼儿打情骂俏上。
而这次重归朔州,他说是先要好好歇上一歇,但用过晡食却没能离开大堂。
徐心庵、唐盘等人都各回军营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枭臣黑道特种兵朝为田舍郎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刺明[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精校版]国策[精校版]海魂[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