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将军好凶猛 第168节

作者:更俗
“此地离朔州一百二十余里,是不太远,但兵荒马乱的,当中四五十里又是茫茫雪野,不知道有多少契丹人的斥候出没,萱小姐你怎么走得了朔州去?”卢雄叹声问道。
“我找燕小乙、沈镇恶一起去朔州,”王萱说道,“卢伯伯,你不会拦我吧?”
卢雄叹道:“燕小乙、沈镇恶要去投朔州,你父亲就气得跺脚,但也就此作罢。倘若他二人携你去朔州,你父亲下令将他二人与你拘捕回来,你不是要害死他们二人吗?也不是卢伯伯一定要拦你,是相公猜到你会翻墙逃走,叫卢伯伯守在这里,你不会害卢伯伯临老在王家也没有立身之地吧?”
“徐怀真做错了什么吗?”王萱丧气的坐在墙头,问道。
“也可能是我们大错特错,但谁知道呢——卢伯伯活了大半辈子,看到很多人各执己见而反目成仇,没有谁会认为是自己错了,只能等时间来证明一切,又或者临到最后谁都不能证明对方错了,自己就一定对的。反正卢伯伯我不是很聪明的那个人就对了。”卢雄叹道。
“徐怀把你赶回来,你恨徐怀不,你心里有生气不?”王萱问道。
“卢伯伯一把年纪,心眼还没有那么小,”卢雄说道,“姑奶奶你赶紧回屋里睡觉去,卢伯伯就没有什么气好生了,别冻着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
新旨已至,曹师雄以忻州观察使出知岚州,兼领兵马都监、天雄军统制,王番也是迅速交卸权柄,于天宣七年上元节与同时奉旨归京听用的王禀、朱沆等一行人从岢岚城出发,踏上返回汴京的路途。
城中民众万人空巷,南城外驿道挤满相迎的人群。
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已经过去两个半月,岚州诸县民众也从最初的惊惶恐惧里,渐渐安定下来。
契丹在西京道的兵力有限,即便能在应州再一次侥幸击退东路军主力,想杀入河东境内作战也极为艰难。
不过,民众及底层兵卒并不清楚这些,他们更清楚的是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后,是王禀、王番、朱沆诸位郎君从容镇定、指挥有方,不仅率领上万天雄军残部杀出数倍敌军的重围,不仅保住这次北征伐燕最重要的成果朔州城,还重新在岚州北部的宁武城、阳口砦、广武砦、神池砦稳固了防线,令强虏不敢南窥。
无论是王番为自己及他父亲王禀、朱沆等人建立声望会如此宣扬,在刘世中、蔡元攸的授意下,郭仲熊等在岚州的蔡系官员也会着意强调葛伯奕及天雄军诸将的怯战无能。
这无疑进一步加深民众及底层兵卒对王番、朱沆等人力挽狂澜的光耀形象。
之前仓皇南逃以避战乱的士绅富庶人家,这段时间来也陆续从太原等地返回岚州,看到家园无恙,内心当然也是充满感激,打听到王禀、王番父子及朱沆等归京的日期,纷纷筹资置办万民伞等相赠。
郭仲熊以河东经略副使兼知太原府,已早一步离开岚州,新任知州曹师雄率领州判王高行、录事参军荀延年等人也是亦步亦趋出城给王禀、王番等人送行。
照着规矩,岚州官吏也早早在十里长亭备下送行酒宴,矗立于驿道旁的长亭也特意拿桐油新漆过一遍,扎上彩绸以示喜庆。
虽说新旨仅仅是令王禀、王番父子及朱沆归京听用,并没有言明具体的差遣,但消息灵通的人士都在传王禀此次归京必入宰执之列。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诸位郎君请回吧,还望众人勤勉国事为要,莫负圣恩!”王番饮过饯行酒,意气风发的揖手与曹师雄、曹师利、王高、荀延年等官吏告别。
王禀有些心不在焉,朱沆也是草草饮过饯行酒,目光往远处冰封住的汾水河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汾水河的野径有行人往南牵马而走,小如蝼蚁。
“王禀相公、王番郎君,燕小乙、沈镇恶过来给你们送行!”
待王番搀扶王禀要走出长亭登车时,燕小乙、沈镇恶从人群里走出来,走到王禀、王番二人面前跪在地上叩头道。
虽说他二人觉得桐柏山众人更投他们的脾气,同时也想留在军中效力,无意去做王家的家臣,但通过王孔向王番请辞之后,并没有急着投奔朔州。
他们心里想着,除开王孔对他们的情谊外,王禀、王番不管怎么说对他们都有提携之恩。
虽说之前数次求见都被王番拒绝,他们还决定留到给王禀、王番父子送行之后再去朔州更合适些,哪怕是当众叩两个头,也是表示他们这次决定留下来,不追随王家去汴京,绝非是忘恩负义。
王番面对岚州官吏笑盈盈的脸,骤然间冷若寒霜,看向燕小乙、沈镇恶便气不打一处来,毫不掩饰心中厌恨的厉声说道:“王家庙小,容不下两位,两位既然已认定朔州是高枝,便与我王家再无干系,又何必跑过来惺惺作态?”
卢雄被拒于朔州门外之事,王禀、朱沆都禁止下面人议论,朱桐对这事心里气愤不平,也还有朱芝时时劝阻。
因此外界并不知道徐怀对王番举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大权不满到反目的程度。
这一刻见王番对麾下两名小吏如此不假言辞,声色之厉,令在长亭外围给王禀、王番、朱沆送行的人群也听得一清二楚。
曹师雄、曹师利、王高行、荀延年都是一愣,顿时也是面面相觑起来:
天雄军残部陆续南撤到阳口砦以上休整,王番身为士臣,初时也有挥斥方酋的意气,亲自梳理将卒,无意假手于人,但在察觉到竟然没有几名桐柏山卒撤到阳口砦以南,绝大多数桐柏山卒都留在朔州之后,他没有直接对外捅破这事,而是不动声色的又从岚州兵马都监司抽调几名老练吏员,负责对溃逃兵卒重新进行梳理。
几名年长州吏大多目光老辣,很快也看出这里面的蹊跷,这件事情随之也就传到郭仲熊、王高行、荀延年以及曹师雄等人的耳中。
不过,即便是刘世中、蔡元攸从郭仲熊这边得知事,在这个节骨眼上都无意在这事上做文章。
等到朝廷接受王番的举荐,任命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的军政大权,还决定在清顺军的基础上,由曹家兄弟二人负责重建天雄军,实际上是迫于险峻的形势,同意曹师雄、曹师利比葛家更深层度的掌握重建后的天雄军。
朝廷既然对曹家兄弟二人都能如此破格、破例,那桐柏山卒在天雄军的编制之下聚守朔州,一下子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很多人甚至以为这是王家父子有意安排,乃是有用桐柏山卒对曹家兄弟进行制衡的用意,这也很是符合大越立朝以降的制衡之道。
然而,眼前这一幕是怎么回事?
难道一切跟众人猜想的完全不一样,王家实际上早就跟据守朔州的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很快又有想到王番给朝廷的请功奏折里,完全没有提桐柏山众人啊。
王番的奏折,除非秘折,通常情况下都会请郭仲熊等人副签,显得这些都是岚州众人商议之意,因此王番上禀汴京的奏折,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绝密。
以往很多人还以为王番刻意不提桐柏山众人的功绩,是另有深意,却没有人去想过王家父子竟然与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怎么可能?
王禀落难桐柏山时,乃桐柏山人众尽力相救;王禀初至岚州也是桐柏山众人千里护随,乃至王禀在岚州第一次借粮谷事反击蔡系的压制,也是桐柏山在前冲锋陷阵。
王番出使赤扈归来,虽然得宠于官家面前,得任伐燕西路军监军使,但终究是孤家寡人一个,身边除了郑寿及朱沆父子等人,并无得力人手可用,最终也是将桐柏山众人招揽进监军使院。
天雄军残部得以从大同撤出,虽然大家都不否认朱沆的功绩,但同样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没有桐柏山众人相助,朱沆仅凭几名家将能做到这一步吗?
大家都预料到王禀此次归京,将入执政之列,也都不得不承认桐柏山众人在王禀复出之路所立的汗马功劳、所起的巨大作用,王家这就跟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又或者楚山夜叉狐徐怀乃王孝成之子的传闻,并非是假的?
王家父子他们是看穿桐柏山众人的居心叵测,才与之分道扬镳的?
王禀不忍去看众人惊诧的反应,狼狈不堪地钻进车厢里,额头砰的一声撞到横木上也不自觉,伸手将车帘放下来,独自面对黑洞洞的车厢壁而坐。
朱沆抬头看了一眼铅灰色的苍穹,他知道王番当众喝斥燕小乙、沈镇恶是为何意,而看周遭众人的讶诧、惊疑神色,也知道王番的目的达成了。
他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走过去安抚的按了按震惊不已的燕小乙、沈镇恶二人的肩头,也没有说什么,便低头钻进车厢里。
卢雄、郑寿、吕文虎等人带着百余骑护送王禀、王番、朱沆、王萱等人车马渐行渐远,曹师雄、曹师利、荀延年、王高行等将臣也在诸多扈随的簇拥下各怀心思返回岚州而去。
送行的人群也渐散去,燕小乙、沈镇恶,还吃惊不已的坐在雪地里,他们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在今天之前,他们只是不愿做王家的家臣,只是单纯的想留在朔州而已。
一名穿破旧衣裳的黑面路人还站在长亭前未走,负手抬头看着铅灰色的苍穹长久不语,却是一名青俊书生站在他身后安慰道:“王番不惜当众割袍断义,此番归京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我们又何必阻挡他的前程?”
“柳姑娘?”燕小乙听青年书生的软糯声音,惊讶的问道。
“叫你们受委屈了!徐怀说要亲自来接你们去朔州!”柳琼儿说道,“原本还想着给王禀相公、朱沆郎君送行,没想到会遇到刚才那一幕,得,送行也省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
江南的元月已有新绿荫芽,但北地的元月风雪正值盛时,一辆马车摇曳着在十数骑簇拥下冒雪北行。
“先父确实是王公孝成——十七年前契丹人擅起边衅,从阳口砦大举杀入岚州,天雄军不能制,朝廷使我先父率靖胜军援河东,数万将卒连月苦战,收复岚忻失土,又连克朔、应、大同等敌城。何等可笑的是,今日朝堂诸公言必‘云朔乃燕云故郡、祖宗遣训必复之’,但在十七年前先父都已收复云朔,然而官家畏战,欲弃云朔与契丹止战,先父以‘国之故郡不忍弃’不纳上旨。监军使蔡铤矫诏诛杀先父,官家不言而群臣默默。蔡铤于心有鬼,怕王家后人报仇雪恨,先慈携我归故里,其使人伏杀之嫁祸于家臣,却是亏得先父部将拼死相护,我才得以在桐柏山里长大成人。为了遮掩蔡铤等贼的耳目,我养父徐武宣不惜以己子代替遭仇人毒手;而为逃避追杀我五叔等人一身文才武功皆埋没山野,整日挑粪浇田以为掩饰。”
燕小乙、沈镇恶既然已经卷入这事里来,又是徐怀之前遣郑屠挽留他们去朔州,当然要将来龙去脉对他们有一个交待,
“在当年的公案里,我是已经为家将谋害于管涔山里的孤儿,蔡铤等贼绝口不会承认当年遣人谋害孤儿寡母。所以,这世道也是可笑,此时断没有人会站出来指认我是王孝成之子,却又有无数人当我是王孝成之子防备,王番郎君也概莫能外。他今日这番作为,却不是针对你们二人,而是要告诉世人,已与我桐柏山众人恩断情绝,再无瓜葛,日后我等所作所为与他再无牵涉……”
“……”徐怀率众设伏阻止岳海楼刺杀葛伯奕之事,燕小乙、沈镇恶当然也听到一些传闻,但他们觉得这些传闻太过荒谬,也不可能真傻乎乎找徐怀去询问。却没想到这些传闻,竟然就是真的,更没有想到王番今日作为,竟然是怕受徐怀的身世牵累!
“先父当年在云州拒旨曾言,国君应保国爱民,云朔乃国之故郡,朝廷弃之如敝履,何颜见天下臣民?先父遂坚不受命,欲以死固守,奈何蔡铤等贼不遂其志,”徐怀淡然说道,“王番郎君或有一点没有看错我,我这人根子里也没有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只知道保国爱民,匹夫有责。倘若他日朝廷有什么乱命,我也一定会杵着头皮不盲从的。燕、沈二兄,你们若觉得徐某此言太过狂妄不道,我们便在此分别……”
“这是说哪里话,朝廷奸佞当道,要砍我们的脑袋,我们还真要将头颅递到铡刀下不成?”燕小乙听徐怀说及十数年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情绪激动说道。
沈镇恶听徐怀说这么多,直觉胸口堵着一口恶气,叫道:“我自幼厮混江湖,不明白太深的道理,但一定要我说,我觉得王帅才是真正保国爱民的忠良。朝廷之中那些腐儒士臣,空口白牙说得好听,但翻云覆雨白白损失天雄军三万健儿的性命,却是我等眼睁睁所见……”
燕小乙、沈镇恶早年受过王孔的恩惠,在王孔受难时,不惜犯禁为囚,千里迢迢追随同王孔一齐流放到岚州为囚,为人当然是极讲忠义的,但作为底层的游侠儿,内心深处躁动的都是叛逆跟反抗的声音。
他们怎么会觉得徐怀这话狂妄不道?
他们决定留下来,原本就是觉得做不惯王家的家臣,想着桐柏山众人投他们的脾性,而徐怀敞开心扉所说这些话,更是叫他们由不住的想点头,叫他们比任何一刻都迫不及待更想着前往朔州。
王番今日惺惺作态,徐怀心口实在是憋了一口恶气,但见燕小乙、沈镇恶二人如此意志激扬,心情总算是舒畅起来。
王孔枪术无双,为人却是迂直,徐怀从没有想过能将他拉拢过来,但燕小乙、沈镇恶除了性情与他们相投外,更重要的他们二人乃是黄龙坡驿啸闹囚卒里的代表人物。
燕、沈二人他们能到朔州,待到形势艰难时,他们对安啸闹囚卒的心意义重大。
不过,这仅仅是徐怀希望燕沈二人留在朔州的用意之一。
北征伐燕之初,总计有八千囚徒编入西路军,弥补禁厢军兵员的缺额。
天雄军主力溃灭于大同,囚徒伤亡也是极其惨重,但此时约还有四千囚卒分散于天雄军诸部之中。
这些囚卒里,穷凶极恶之徒仅占很小的比例——真正犯下不赦之罪的凶囚基本上都在当地处决了,连流放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囚徒里,绝大多数还是因为一般的违禁犯科,才被流放到岚州来的,相当多的人更多是性情桀骜不逊。
然而要说他们的品性有多恶劣,徐怀却不以为然。
在徐怀看来,他们大多数人跟受招安的桐柏山卒一样,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囚卒违禁犯科,是不堪压迫与欺凌,或为生存所迫。
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绝大多数受招安的桐柏山卒在落草为寇前,都是为生活所迫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仅有一把死力气,在人多田少的桐柏山里没有办法靠种田养活自己及家人,在桐柏山匪乱兴起时,他们或受蛊惑或受胁迫成群结队的大规模落草。
而流放岚州的囚徒,则主要是单独或二三人小规模的串谋违禁犯科。
这也决定了流放岚州的囚徒心思更为活络,更大比例是掌握一些手艺以及知书识字的市井之民。
单纯从治军角度看,这部分人绝算不上好的兵员,但徐怀也没有想过将四千多囚徒从天雄军诸部都挖过来。
就算曹师雄等人不跟他翻脸,他也没有能力做到这点。
徐怀看重的是四千囚卒里掌握较高水平工匠手艺以及掌握一定程度知识文化的那一小撮人。
这部分人可能就七八十人,但这却是桐柏山里也紧缺的资源。
倘若王番今日不直接揭穿他们已分道扬镳,曹师雄、曹师利兄弟即便暗中倾慕赤扈人,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过分排斥桐柏山卒,但徐怀没有想到王番会待他们如此凉薄,会如此迫不及待撇清关系。
这也意味着曹师雄、曹师利排斥桐柏山卒、压制朔州不需要再加以掩饰。
甚至他们无意投靠赤扈人,哪怕是恐怕他们在河东的权势,也必然会千方百计的打压不受他们控制、在天雄军内部对他们直接形成制衡的桐柏山卒。
这种情况下,留给徐怀从天雄军诸部招揽有用囚徒的时间就非常有限了。
在解忠、朱润、雷腾等人还没有受排斥、打压,在他们还有能力念些旧情之前,徐怀也只剩下这点时间可以绕过曹师雄、曹师利以及其他清顺军嫡系将卒,去招揽人手。
虽说这事最终败露后,很可能会令曹师雄、曹师利兄弟二人大为光火,但徐怀此时还需要顾忌这些?
徐怀想着将燕小乙、沈镇恶接去朔州,就立即着手这事。
虽说曹师雄正式接掌西翼岚州军政大权有两天了,但王禀、王番、朱沆等人今日才归京,曹师雄也不可能太过急切的推翻王番等人之前所做的诸多部署。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窃明[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