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将军好凶猛 第184节

作者:更俗
街巷间入夜后非常的安静,没有多少军卒游荡,却是在刺史府的东面有两三条街巷灯光通明,不计其数的军卒出没其间。
徐怀往巷子里瞥望一眼,诸多楼阁的窗户映照出来的那些男女身姿,便知道这里是伐燕军所设、慰藉将卒孤寂的妓营。
应州汉军明明是投降了,但还是被视作战俘。
与其他被驱赶出城的汉民不同,这些汉军兵卒的妻女,年龄适合的,都统统送入妓营。
大越立朝,以文抑武、以文御武,为了激励底层将卒英勇作战,建立了厚赏及营妓等一系列制度进行补偿。
刘世中、蔡元攸他们在应州这么做,也是有律令可依,但在徐怀看来,这诸多事却是嫌大越王朝的坟墓掘得不够快……
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
诸将吏义愤填膺,刘世中、蔡元攸最终还是没有敢将兵部郎中刘俊于大同城前劝降时被射杀的消息强压下去。
徐怀与卢雄、朱芝走入征用刺史府充当的都统制行辕,正有不少役卒在行辕西院忙碌,准备将刘俊的灵堂搬过去。
“朱小郎君,这个节骨眼上都火烧眉毛了,你又跑哪里去了?”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中年人,看到朱芝陪同徐怀、卢雄走将进来,急着直跺脚的问道,“刘郎君遭遇不幸,兵部在应州就只有你我二人能替刘郎君张罗后事,凡事我都得找你商议,你却转身不见踪迹,可不是要将我活活急死?”
“史轸郎君,诸事你拿主意便是,何必要分你我?”朱芝说道,“徐军侯与卢爷到应州来,天大的事我也不能将他们冷落了!”
听朱芝说话,史轸太阳穴旁的青筋就禁不住要抽搐,下意识就要厉声质问朱芝,什么时候招应人就成比天还大的事儿了,刘俊郎君的尸骸还没有冷呢!
不过史轸在兵部堂院厮混了半辈子,心里很清楚他与朱芝同为最是微末的九品朝官,实质却不尽相同的。
担任诸部司院令史、书令史等低级差遣,乃是科考取士之外,通过恩荫、功举等途径踏入仕途的主要途径之一。
不过,史轸年逾五旬,靠着在兵部任劳任怨抄写了三十年的公文才混到这个位子,跟才二十一二凭借军功与恩荫、虚衔都已经升到正七品的朱芝争个意气,他这大半辈子不是白混了?
史轸暗暗吸着凉气,将恼怒冲动的话强咽下去,转而用一种嗔怪的语气数落道:“我要是事事做主,最终不合你的意,还不是要挨你的数落?”又朝徐怀、卢雄施礼道:“兵部书吏史轸见过徐军侯、卢爷……”
兵部令史、书令史等操持书函的官员众多,史轸与朱芝同在郎中官刘俊麾下任事,对朱家以及王禀相公家的故事如数家珍,也曾见过卢雄跟随王禀出入都堂,当然也能猜到眼前这个被朱芝敬称为军侯的年轻人是何等人物。
然而正是清楚这里面的诸多故事,看到徐怀与卢雄、朱芝并行走进这行辕院中,史轸心里又是震惊又是困惑。
不说是王禀、王番父子早就跟桐柏山众人翻脸了吗?
史轸地位微末,但数十年蜗居于朝堂一隅,对种种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外面到此时都以为蔡铤当年是持诏诛杀王孝成,甚至很多朝堂王公大臣,都不清楚里面的始末。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流水的朝官、铁打的刀笔吏。
朝廷里各个都堂院司的令史、书令史以及地位更微末的司吏、院吏等等刀笔吏,大多数人都在汴京,在朝堂的各个犄角旮旯蹲了大半辈子,没事还喜欢坐一起聊八卦、互通消息,大越王朝的种种秘闻,能瞒过别人,但最不可能瞒过他们。
他们中有几个人不知道蔡铤当年有个屁秘诏?
而桐柏山剿匪事以及王禀遇刺等传闻,也很早就在都院堂吏之间流传开来,乃至徐怀的身世,史轸他们都揣测有可能是真。
因此他们也就能猜到刘世中举荐徐怀内藏的心思是什么。
一是明面上堵住朝野有人为当年事翻案的可能,叫他人难以公然说王孝成妻儿之死有别的什么阴谋,另一方面也是将徐怀与王禀、王番父子捆绑到一起。
因为徐怀的身世很有可能是真,因此谁要跟徐怀牵扯上关系,就不仅仅是与蔡系为敌了,而是会令朝堂所有的士臣以之为忌。
蔡铤矫诏一事,到现在都没有真相大白,别人看不透里面的蹊跷,史轸在都堂院司做了半辈子的刀笔吏,能不明白?
也恰恰如此,史轸相信王禀、王番父子与徐怀及桐柏山众人进行切割、分道扬镳的苦衷。
也恰恰如此,史轸心里才又震惊又困惑,卢雄、朱芝与徐怀公然登堂入室,是怎么回事?
“史郎君有礼了,”徐怀还礼道,“我赴应州途中,逢刘俊郎君遇难而归——刘俊郎君死于国事,我虽然是一个武人,但也绝不愿看到有些人想敷衍其事,遮掩刘俊郎君的忠贞义节之名,特与卢爷过来吊唁。兵部在应州诸多事,还赖史郎君多加操持!”
“不敢以郎君自居,全凭李相公念史轸在兵部劳碌半生实在可怜。”史轸谦逊说道。
书令吏在都堂陪院虽是微末,却是入仕了。
这在汴京成千上万计的刀笔吏里,也是需要相公一级的人物举荐,才有这个跳跃龙门的机会。
“史郎君真是谦逊,”徐怀笑道,“朱芝我还是知道,吹拉弹唱都有一手,但署理部务就太为难他了。刘俊郎中在朱芝之外,特意将史郎君带上,我相信在整个兵部,说史郎君乃诸吏之首,应该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史轸再是谨慎恃重,叫徐怀这一通猛夸,也禁不住有些晕了,忙说道,“军侯谬赞,史轸不敢当!”
“……”
朱芝心里奇怪,却也不耐烦徐怀与史轸在那里搭话茬,拉着他往灵堂方向走去。
走出一段路,朱芝疑惑的问道,
“史轸,一个刀笔吏,你与他废那么多话作甚?”
“飞将军李广半生征战,不知道遭遇多少恶敌,然后失道兵败自刭时却说,‘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你便应该知道刀笔吏可不像你所以为的那种无足轻重……”徐怀笑道。
刘世中、蔡元攸弹压不住,消息传开,夜里闻讯赶来吊唁的将吏很多,他们也多为契丹残敌的无耻行径激愤,但不管怎么说,徐怀在骁胜、宣武两军将官眼里依旧是居心叵测的外人,看到徐怀与卢雄、朱芝走进灵堂里来,都侧目以视。
范雍要刻意的保持距离,进行辕之后便去找上峰禀报接应徐怀的情况,徐怀又使郑屠跟朱芝走动,多找机会跟史轸及兵部其他在应州的吏目接触。
徐怀不受别人待见,便与卢雄他们站在一旁说话,他也看得出卢雄疑惑为何要在史轸这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人身上下功夫,压低声音解释:“史轸应是有能耐的一个人,才为刘俊所倚重,但这个现在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朱芝是兵部在应州唯二的代表,而兵部随行到应州的司吏应该只会听史轸的招呼,朱芝还揽不住人……”
伐燕军在刘世中以河东经略使执掌的都统制行辕之外,蔡元攸作为宣抚使,实际承当监军职责;郭仲熊作为河东转运副使,实际承当粮秣军械等物资转输之职。
兵部派员从征,主要是在军械转运、发放以及计功等方面进行协助、监管,在伐燕军处于从属地位,重要性也要低得多。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兵部在应州的官员是独立于都统制行辕之外的,甚至还有权力对都统制行辕的事指指点点。
郎中官刘俊在时,轮不到朱芝、史轸说话,但刘俊为大同守军射杀,朱芝、史轸却是兵部在应州的唯二代表。
这时候兵部在应州的声音非常的无足轻重,但等到骁胜军、宣武军在恢河两岸被赤扈骑兵杀得四分五裂,被杀得都统制行辕都不存在时,朱芝、史轸二人代表兵部,意义就有可能有所不同了。
骁胜军、宣武军四分五裂,残兵败卒逃亡山野,人心惶惶,茫然不知出路之时,他们又天然对桐柏山卒不信任,这时候有一个能拿得出口的正当名义或者说名份,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要超乎人的想象。
就像第一次北征伐燕,徐怀早就预料到天雄军的溃灭,但亲自率役卒跟随监军使院而动,其实也是看准葛怀聪等人无法控制乱局之时,无足轻重的监军使院有取而代之收拢溃兵的可能;而事实后续也一直都是以监军使院的名义接掌战场指挥权,率领天雄军残部逃回朔州。
在当时如此混乱的情形,要没有这个名份,解忠、朱润、雷腾等人,谁会鸟徐怀他们?更不要说这么多人能稳住心思,先撤往武周山里整顿了。
卢雄微微叹了一口气,忍不住感慨道:“王番还是缺了一些担当,要不然留朱沆郎君在岚州主持军政,你居中运筹,事态未必没有转寰的余地啊!”
徐怀摇了摇头,苦笑道:“你要这么说,我倒要谢王番了——我实在担不起这担子。人力有时尽,天意命难为,卢爷也不要对我寄望太高,我也只会做我力所能及之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
秋风呼啸,吹得檐角悬挂的灯笼摇晃不休。
被征用来充当都统制行辕的应州刺史府里,作为后宅的澹心园,占地也有十数亩大小,十数进院落要比前衙及左右署院建得更为曲幽别致。
不过,入秋后庭院里草树凋零,这时候里里外外又站满披甲执锐的武勇扈卫,到处弥漫肃杀气息。
西院客堂里,十数支高烛照得室内通明如昼,十数人坐于堂上。
身穿便袍的刘世中即便每时每刻都刻意挺直腰板,但须发霜白的他,枯瘦的老脸在烛火照耀下,也难掩老态龙钟了。
刚刚年过四旬的蔡元攸却正值壮年。
北地天寒,入了深秋时节,见天就一日冷过一日,瘦弱的蔡元攸在御赐的朱紫官袍里添了一件厚裘,整个人看上去有些臃肿,与刘世中坐于客堂之中,压制不住诧然与疑惑的盯住朱孝通:
“卢雄与徐怀在一起,还有朱沆之子朱芝一同到西署院的灵堂里吊唁刘俊?你确定没有看走眼?”
蔡府目前私底下所掌握的私兵,主要来自于蔡铤担任泾原、麟延诸路兵马都总管时招揽战亡将卒遗孤所组建的亲兵胜捷军。
而长期以来,胜捷军统制一职,都是由岳海楼担任。
蔡铤调入汴京出任枢密使,岳海楼因罪被贬夺将职,重新成为蔡府私吏以谋复起。
因此,蔡府名下的私人武装扈卫,从人手的招揽、训练、安置以及统领,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由岳海楼直接负责。
岳海楼刺杀葛伯奕栽赃桐柏山众人的计划失败,大量的人证、物证都落到葛伯奕手里,而葛伯奕当时对蔡系恨之入骨,也远远超过夺其兵权的王禀、王番父子。
见当时已经没有妥协的余地了,为避免引火烧身,蔡元攸不得不放弃岳海楼,与之进行切割,随后蔡府内部又不得不将武装扈卫进行大调整。
虽说这些人员未必就有异心,不忠于蔡府,但他们与岳海楼牵涉太深,只要有三五人为岳海楼蛊惑,就有可能对蔡家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蔡家怎么还可能放心将最机密的事委任他们去做?
人员大调整、大撤换的直接后果,就是蔡府内部也混乱一片,对政敌的监控力量自然也是大幅削弱。
要是在岳海楼背叛蔡府之前,怎么可能连王禀身边这么重要的人物抵达应州,需要与徐怀、朱芝并肩走入刘俊灵堂里才得知?
卢雄虽然还没有一官半职,在王禀身边也仿佛闲云野鹤,不怎么管事,但就凭着他这些年舍命陪着王禀出生入死,谁也不能否认他在王府的地位,非郑寿、王孔等人能及。
王禀复出后,在朝中也如拗相公般,坚决反对联兵伐燕,而王禀、王番父子年初离开岚州时,还公然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但时隔大半年,卢雄再次潜来应州,还与徐怀走到一起,这代表着什么?
朱芝作为王系一员,却是个缺心眼的世家子,他跟谁走得近走得远,他们都不需要太在意,很有可能是朱芝他压根就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但卢雄出现在应州,还与徐怀在一起,蔡元攸要是都不敏感,那他这二十年仕途生涯也是白白修炼了。
田志甄身穿便袍,坐在郭仲熊的下首,见坐对面的刘衍等将,似乎对朱孝通所禀的这一状况并不以为意,暗道这些武夫真是缺乏警惕性,他稍稍沉吟,说道:
“孝通曾任岚州石场牢营管营,与王禀、卢雄、徐怀等人打过交道,断然不可能看错——这事只能证明年初王禀、王番父子离开岚州时,公然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纯粹是演戏给别人看,但刘令公以剿匪等功举荐徐怀担任天雄军第十厢都虞候,也就叫他们的这出戏徒劳无功了。至于他们此时一同进入刘俊的灵堂,我觉得应该是向刘令公与少相施压,迫使我们不得不出兵渡恢河进攻大同……”
刘世中、蔡元攸、郭仲熊、刘衍等人皆神色迟疑,思虑田志甄的话。
却是坐于刘衍下首一名中年人,蹙着眉头问田志甄:
“王禀在朝中声嘶力竭反对伐燕,刘俊为大同守军射杀,我们已经不可能不战而取大同,王禀身边的人应该幸灾乐祸,进一步劝阻我们北进才是,田先生怎么会觉得卢雄与徐怀走入刘俊灵堂,是要迫使我们出兵进攻大同?”
“郭先生这么问,说明郭先生已被王禀貌似忠良的假相所蒙蔽了。”
田志甄对平时只会给刘世中出些馊主意就得信任的郭厘满心不屑,但脸皮子却微微笑道,
“王禀反对伐燕,但他儿子王番出路伐燕西路军监军使时,他有反对过吗?他王家父子还不是趁天雄军大溃,从葛伯奕手里夺走兵权,将亡卒逃归之功窃为己有?而拿这次来说,倘若吾辈伐燕再次失利,王禀必然百般奚落,嘴脸也必然可憎之极,但倘若我们能顺利拿下大同,王禀他要如何面对朝野对他在伐燕前胡说八道的弹劾?郭先生,你想想看,在我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之际,王禀身边的人站出来要求我们出兵进攻大同,看似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王禀他是不是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们拿下大同,王禀辩解他战前反对伐燕,是为朝廷大计谨慎用事,但他还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伐燕的?”郭厘咂着嘴问道。
“何为奸诈?这就是奸诈,”田志甄说道,“蔡相这些年都不能将王禀斗倒,我们绝不能以等常视之!我怀疑这个徐怀都有可能向刘令公请调朔州兵马参战……”
“不管王禀谋算什么,但我们不可能不打大同吧?”刘衍瓮声问道,“刘俊郎君死于大同城下,我们还按兵不动,这事传回汴京去,那些像吸血蚊蝇似的言官,长着一张张厉嘴,还不要将我父亲生生活吃了?”
“打当然要打,关键是要怎么打?”田志甄说道,“此时契丹残族在大同城有两万守军,在怀仁、金城还有两多万兵马,孙子曰用兵之法,曾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有第一次伐燕失利在前,我们就不能再有一丁点的差池,刘衍将军,你说说看,我们用集结于应州的兵马,要如何不出一点差池的强攻下大同?”
“用兵能有六七成胜算,便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一点差池的战事,我随父兄从征也快有二十年了,还从没有遇到过,但之前这些战事就白打了?”刘衍不悦的质问道。
“无关紧要的战事,失利一二都无碍大局,大可放手去打,但强攻大同失利,被迫撤回到恢河南岸,刘衍将军有没有想过,这对刘令公、对蔡相,会是何等的不利?”田志甄问道。
“田先生,”刘世中伸手阻止刘衍与田志甄争执,看向田志甄问道,“这个大同,我们不取看来还是不行,而守军又太顽劣可恨,劝降也希望渺茫了,依田先生之计,我们要如何取之才算稳妥?”
“借兵。”田志甄说道。
“借兵,怎么借,从哪里借?”刘世中朝蔡元攸看过去,惊疑问道。
田志甄乃蔡元攸身边的谋臣,刘世中心想他既然在众人都在的场合提出借兵方略,必然是先跟蔡元攸商议过并得到蔡元攸赞同的;而这时候之所以由田志甄先说出来,即便他这边反对此策,也不至于叫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刘世中虽然武臣,但对这些伎俩也早就了然于心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叛徒[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无家[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秦吏[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长安风流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赵氏虎子[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强汉[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三国之袁氏败家子黑道特种兵军火帝国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