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23节

作者:安化军
第50章 宗泽之死
王宵猎把王彦军中的几位教官送到营门外,拱手道:“今日七月初一了,我奉命去西京,这两日就要起程。你们是王太尉军中的人,只好暂别。这些日子,多赖诸位!”
几人一起叉手:“小舍人客气!我们在你军中极受优待,大家看在眼里。若是有缘,来日再见!”
客气几句,四人告辞离去。只剩一个林思聪还留在王宵猎军中。他是王宵猎向王彦要来,自己也愿意留下来的。这些日子在王宵猎军中过得轻松,合他心意,王彦也不好回了王宵猎。
送走几人,王宵猎转身,正要回到营中忙碌。就见几个留守司士卒,快马到了营外。翻身下马,一个为首的上前叉手道:“小舍人,留守身体不好,速入留守府!”
王宵猎一怔,转身看着几人。过了一会才道:“留守的身体——”
士卒道:“小舍人不要多问了,速速前去就是。城中诸将都已等在那里。”
王宵猎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请几位士卒进营休息,几人不肯,转身离去了。
回到军营,王宵猎在帐里闷坐了一会。心里明白,这一两日间,宗泽只怕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进入六月,宗泽的身体就非常不好。按医生所说,是疽发于背,王宵猎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病症。反正自此之后,宗泽的身体就非常不好,无法正常视事。
上个月,王宵猎也曾多次去留守府,有时能见到宗泽,有时见不到。纵使见到了,也只是简单的请礼问安,说不上几句话。这个老人,王宵猎了解不多。然而自己到开封,实际上就是来见宗泽的。来到了这个世界,总觉得要见上一面,不然差点什么。
差什么呢?王宵猎说不上来。缓缓站起身,扶着帐门愣了一会,吩咐士卒备马。
留守府里已经站满了人。不但是有闾勍、岳飞等留守司将领,还有孔彦威等朝廷正规将领,就连王善、张用、丁进等人,也都站在这里。
王宵猎到来,与认识的几人打过招呼,便就选一个角落站住。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也不知道等待什么,不知道为什么等待。
太阳爬过中天,慢慢西垂。院子里静悄悄的。虽然人很多,却没有说话,也没有人走动。
天近傍晚的时候,王宵猎微挪了挪身子。站了半天,有些乏了。
突然,厅里传来一声长呼。王宵猎站得较远,听不太清。但他却知道,那是杜甫《蜀相》一诗中的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而后,就是后世介绍宗泽时候必说的那临死三声大呼:渡河、渡河、渡河!
声音戛然而逝。天地间忽然一下子静了下来,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了。
王宵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传出哭声。门外的一部分将士冲入大厅,抬出棺木,伏地大哭。
站在那里,王宵猎一动未动,眼角湿润了起来。这个场景,将载之于史册,后世被无数人提起。
两宋之交,有两个场面留在了中国人心中。一个是一位老人留终前三呼渡河,另一个,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将在风波亭,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一位显示了中国人不屈的斗志,另一位,则是对统治者无耻的无奈。这两个画面,将永远印在中国的史册中。
虽然身临其境,王宵猎还是有些木然,甚至觉得这个画面是那么的不真实。此时众人哭成一片。将领在哭,士卒在哭,宗泽的家人也在哭。如王宵猎这些不善言辞的人,也在默默抹眼泪。
天地同此一哭。王宵猎的双目有些模糊,看着面前的人们,心中只涌出了这样一句话。
宗泽到底代表着什么?后世的人是很难理解的。对于此时的王宵猎来说,只有一个念头。中国人是打不倒的,也不应该被打倒。不管多么困难,他们终究重新站起来,傲视这天地。
这个场景,与记载并不太一样。后世的记载,给了宗泽太多溢美之词。这些溢美之词,或许容易引人赞叹,实际上并不能为宗泽增彩,甚至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他的光芒。
宗泽一生不得志,到老也不过是通判小官。但国难来临,在别人退缩的时候,宗泽挺身而出,主动北上。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兵,宗泽没有退让,没有逃跑,而是直面敌人,勇敢地杀了上去。一辈子仕途不得意的宗泽,此时却能够战胜金军,在战场上成为大宋的中流砥柱。宗泽不只是勇敢,面对金兵不退,而且实实在在地战胜了金军。
当面临国破家亡的时刻,会有这样的中国人站出来,不屈地战斗。他们的精神,照耀千古。大宋朝负了他们,这些英雄最终无法拯救这个时代。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刻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中。
轻轻抹了抹眼泪,王宵猎转头看着天边惨淡的太阳。自己到开封,或许就是为了在这一刻,真正感受这个时代。感受这个时代,除了朝廷的软弱,深藏在中国人民血脉中的不屈。
后世的人们,很难感受这种感情。哪怕到了与这个时代有些类似的民国时期,更多被用来激励人心的是岳飞。岳飞当然是伟大的,但他与宗泽却不是同一种伟大。
后世的历史记载,包括宗泽后人的家史,对于宗泽有过多的溢美之词,反而让历史的真相埋藏起来很难寻找。包括王宵猎也是如此。前世学过许多宗的故事,这一世又当面见到,还是不能理解这个老人。
其实何止宗泽?岳飞也是如此。由于被冤杀后政治上的打压,许多史料被毁掉,岳飞在后人眼中就变得模糊了。其孙岳珂编《金陀粹编》时,难免溢美之词。
这是通病。文人喜欢修饰,喜欢文过饰非,甚至有人还引以为傲。历史是不能如此的。史本来就是一个实字,重在精准,而不是显示编史者的文学及其他能力。不然,后世的人就不知道历史的面目。
如宗泽和岳飞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本身,不需要任何修饰,就足以光耀千古。说得难听一点,修改他们的人生事迹,不管是文人还是子孙,他们配吗?不管是能力还是思想,觉得自己比得上这两人吗?
宗泽之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不只是宋朝,之后的中国很难再出这样的人了。
对于王宵猎来说,也不能真正地理解宗泽。宗泽的奏折留了下来,说实话,王宵猎觉得,宗泽对开封的力量过于夸大了,对于金人过于贬低了。他招集了许多军队,保卫开封府,听他军令,一度出现了大好局面。但宗泽对于实事关注地少了。军队是多,但却没有真正练就精兵。当然,宗泽一辈子大部分时间的身份就只是中低层官员,这些也超出了宗泽的能力。后世来看,此时的宗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但宗泽以一个中下层官员,靠着战绩,靠着声望,成为了朝廷重臣。虽然赵构实际非常讨厌他,但还是要让他守开封府,为实际上的宋朝前线主帅。对于宗泽的要求,只是推诿,不敢直接拒绝。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在以后实际非常难见了。宗泽所想的事情,做事的逻辑,王宵猎是想不明白的。他对国事的专注,对于志向的坚持,王宵猎很难理解。王宵猎眼里,这种人,似神仙中人。
抹了抹眼泪,王宵猎微叹了口气。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人,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不能够理解宗泽,那就不理解好了,没有什么。但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样的。只要自己振作,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办法,改变这个时代就足够了。
第51章 董先
天阴沉沉的,好似下雨,却偏又没有雨,沉闷异常。
王宵猎到留守府上过祭品,辞别了闾勍和岳飞,带兵出了开封城。
此时宗泽去世的消息已经传开,不知多少百姓带了祭品,纷纷涌进城来。不管什么身份,俱都悲痛异常。这几年的战乱之苦,随着宗泽的离世,好似一下子全部发泄了出来。
宗泽死了,宋金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曾经被宗泽招揽对付金军的开封大军,不久之后就会流落全国,很多成为群盗。南宋的军队,也正是在剿这些盗贼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出了新郑门,王宵猎回转身,看了看开封城。心中无数念头,只化作一声叹息。
七月初九,王宵猎携部下六百人,到了西京河南府。
自去年被金军攻破,洛阳城的官员就只是具名。现在的河南知府,正是翟进。四月进攻失利,翟进带军回了伊阳。等到金军退走,又重新回来。
翟家是伊阳大族。先是有盗贼王伸祸害洛阳周围,翟兴、翟进兄弟率族人起兵,由此知名,被称为大翟、小翟。金军进攻洛阳的时候,两兄弟带兵抗金。到现在宋朝官员都已经退了,洛阳周围只剩下翟家的兵马,成为河南知府。
这个时候,起兵为一方首领的,都不是孤家寡人。王宵猎自己,手下真正信任的,也是父亲起兵时的几个乡亲。又如岳飞,他的身边有兄弟,还有几个汤阴老乡。翟兴和翟进兄弟更加是如此。他们的主力大多为翟家同族,特别心齐,特别服从命令,是其他军队比不了的。
此时翟家兄弟并不在洛阳城里,驻守洛阳的,是他的先锋统制官董先。
王宵猎到了洛阳城外,董先早早迎在那里。
下马见礼。董先道:“洛阳城三遭兵祸,残破不堪,城中甚是混乱。将军欲驻哪里?”
王宵猎举目四看。沉吟一会,道:“不知统制驻军于何处?”
董先道:“我军驻于城北的承福坊一带,以保皇城。而且近洛水,运载货物容易。”
王宵猎道:“既是如此,我军便驻于洛水南岸的广利坊好了。你守皇城之东,我守皇城之南。”
“也好。”董先痛快答应下来。“对了,现在西京人户绝少,粮草不济。你军的粮草,我实在帮不上忙,将军早做准备。”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没有朝廷统一规划,各军的粮草后勤没法互通有无,这也怪不得董先。好在洛阳已经离汝州不远。到了这里,王宵猎就准备经营家乡了。
进了城,王宵猎和董先各派手下去安顿,两人进了城中的一座酒楼,为王宵猎接风。
坐不多时,酒菜上来。一盘羊肉,一条鲤鱼,几样蔬菜,看起来甚是简陋。
董先举起酒杯道:“这是洛阳名酒玉液,甚是难得。将军且饮一杯。”
王宵猎饮了酒,实在没有尝出到底哪里好。把酒杯放下,没有说什么,与董先一起吃肉。
吃了两块肉,董先突然笑起来。
王宵猎不解地道:“统制因何发笑?”
董先道:“玉液确实是洛阳名酒。只是这个时候,城池残破,人户逃散,哪里还有?只是这酒楼里借这名字,自夸罢了。将军从开封来,如何喝不出来此酒普通?只是不说,也是个妙人。”
王宵猎道:“统制请酒,必然都是好的。”
连续几年战争,洛阳数次被攻破。今年更是被烧,人户被金军押了北上,早已残破不堪。现在洛阳城里的民户,可谓十不存一,早不复当日繁华景象。有酒楼就不错了,哪里还想好酒?
王宵猎的印象中,董先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只是想不起他有什么事迹了。如果所记不错,他应该是历史上岳家军中将领。现在翟进手下,并没有什么奇怪。就连牛皋,也还在鲁山县呢。
董先身体高大,看起来就力大无穷。作战特别勇猛,每战必当先,立下了无数战功。王宵猎今年两胜金军,在宋军中特别耀眼,董先对他很是尊敬。
见王宵猎礼数周到,不擅言词。董先道:“将军不必拘束。洛阳城里,尽可以按自己心意行事。”
王宵猎摇了摇头:“统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岂可随意?我们受朝命守西京,自该一切小心谨慎才是。城中百姓,不知受了多少苦处,也该抚慰。”
董先听了大笑:“现在的洛阳城里,哪里还有官?没有官,哪里来的官法?将军,我们现在就是洛阳城里的官,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说了算。没有我们,这些百姓岂能安稳过日子?若是钱粮不缺,自可以抚慰他们。可现在朝廷钱粮一文也无,我们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没有办法,那就想办法。我们参军是保家卫国,不善待百姓,卫的什么国?”
董先听了只是笑。不再说这些,不住劝王宵猎饮酒。
出了开封城,王宵猎就打定主意,要真正发展自己的势力。对于其他军队,要保持好的关系,但也要保持距离。放眼天下,能够接受自己思想的军队并不多。或许只有一个岳飞,能够把岳家军建成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与自己思想接近。不过岳飞是忠于朝廷的,两个人说不到一块去。
没有接受改造的军队,不能接受自己的将领,还是离得远一点。没有办法,强捏到一起,将来要出问题的。军队思想一定要纯粹,不能够拼成一锅大杂烩。不然到了最后自己会吃大苦头的。
酒饱饭足,出了酒楼。董先道:“天色不早,将军早回军营里歇了。以后在城里,有事情派人知会我就是。你我同驻一城,事事都该早商议。”
王宵猎道:“自该如此。对了,现在城中没有官员,如何管理?”
董先道:“先前是我派了军中士卒管着各处。一应集市,都安排得有人。将军来了,我自会吩咐他们,不要与你们起了冲突。对了,你驻地永利坊,可由你安排人管理,收些税钱。”
王宵猎点头:“如此谢过统制了。现在城中人丁稀少,能收多少税?”
董先道:“只要有人,就有税收。我们的驻军是要吃粮的,收不上来税怎么办?还有,城中现在早没有卖酒曲的了,那些酒楼都是收些钱就好。永利坊里我记得有几家,也由将军收钱好了。”
宋朝的四京榷酒与其他地方不同,是榷曲制。现在官府都没有了,自然也就不能控制民间卖酒了。
第52章 钱粮
过了定鼎门大街,经过积善坊,就到了广利坊。坊北就是洛河,离着天津桥不远,以前这里是城里的繁华地区。现在人户逃离,人烟也难见。
到了军营,王宵猎进了自己帅帐,吩咐把几位将领叫了过来。
众人进了军帐,一起叉手行礼。
王宵猎道:“在我这里不必拘束,你们且落座。”
几个人坐下。王宵猎道:“现在看来,洛阳远远比不得开封。三次兵祸,今年又被金人掳了人户北去,现在城中人户绝少。我们驻这里,想找些钱粮也难。”
杨审道:“此事我打听过。现在城中军队,一是在商铺收税,再一个,就是四乡寻粮。刚才翟太尉军中粮草官知会我,丽春门大街和定鼎门大街之间,西到城墙,北到洛河,之间的五坊为我军所有。商铺租税他们不再征收,入于我军。出了城,则城外洛苑乡、龙门镇、彭婆镇、伊阙镇,一直到汝州的乡户粮草,也全归我军征收。现在正是收了夏粮的时节,当早派人出城征粮。”
王宵猎听了不由摇头:“城中五坊,一路走过来看得清楚,基本没有人户,收什么租税?只有早点派人下乡,去收粮草才是。只是金兵由洛阳入汝州,这一路上破坏甚重,能收到多少粮草,也难说了。”
杨审说的地点,恰好是从洛阳到汝州这一路上的。看来翟进也看得明白,王宵猎此次来洛阳,接下来只怕就要回乡了。这是洛阳南下大道,受到金军的破坏非常严重,只怕也难收多少粮上来。
解立农道:“看来翟太尉兵马算得好了,不会把钱粮丰足的地方给我们。”
王宵猎道:“那是自然。他有自己的兵马要养,如何会给我们好地方?以后要吃饭,只怕是要靠自己了。洛阳城虽大,却处于陕汴之间,位于要道,不好久居。宗留守去了,朝廷靠不住,我们要及早返乡才是。这样吧,邵凌你明日带一百兵马,返回汝州去。王忠多次来信,汝州无官无兵,只要我们回去,那里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立足之地。”
邵凌叉手称是。
王宵猎手下,曹智严是清凉寺和尚,邵凌是路上入军,只有解立农是汝州本土人氏。不过解立农性子偏狭,做事不够圆滑,并不适合到汝州做前锋。邵凌性格沉稳,是个合适人选。
王宵猎又道:“明日,我去取了河南府乡下版籍来,看民户赋税。曹智严和余欢,你们各领一百人下乡,收粮草上来。虽然兵灾之后所收不多,终不能白白放过了。”
曹智严道:“小舍人,何必去要什么版籍?洛阳城破了几次,只怕版籍也不见了。再者说,金人掳了人户北上,现在什么都难说得清。我们只要去乡里,见有地,就收粮就是。”
王宵猎沉默一会,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收粮终究是要有个由头,还要里正帮忙。若是没个多少,如何服众?不能我们走过哪里,哪里的百姓恨我们。”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枭臣黑道特种兵朝为田舍郎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刺明[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