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65节

作者:安化军
张均哪里肯信?只当王宵猎想钱想得头昏,没有再说。
宋朝的茶大多是团茶,用蒸青制法,压成团。喝的时候碾碎,与姜、桂皮等同煮,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汤药。其余风,应该是日本的抹茶。除了团茶之外,一些低端的茶叶不压成团,称为散茶。历史上是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命贡茶用散茶,不用团茶,团茶很快消亡。由此也发展出了后世形形色色的茶。
前世的记忆里,王宵猎记得的茶,无非是绿茶、乌龙、红茶、普洱,还有一些小类。大致分为发酵茶和不发酵茶。最熟悉的,当然就是绿茶了。
以中国人的口味之刁,好喝的茶当然是后世的制法。朱元璋时贡茶废团茶,当然也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随着时间,茶的制法发展出了新工艺,有了基础。
日本人的性格独特,他们保留抹茶,并发展出一整套规矩,不能从口味分析。大多数时候,日本人传统文化,与口味的关系并不大,自有他们的逻辑。
王宵猎到信阳军,就是要制出后世的茶。虽然对制茶不熟悉,但总看过几次纪录片,大致的步骤还是记得的。有了这些后世的步骤,自有能工巧匠制出好茶。
第145章 新工艺
信阳军东南为震雷山。山不高大,林木茂密,风景清幽。出了信阳军城,走十几里,便就是连绵不绝的丘陵小山。这一带多雨水,终年水气弥漫,正是种茶的好地方。
王宵猎带着张均,清晨出发,到了城南的茶场。
此时茶的种植官府管理得较严,一般不允许随便种植、买卖。而是由官府统一安排,到了季节,由官府收购。销售渠道掌握在官府的手里,管理人员自然想方设法压榨种植户。
陆羽《茶经》载,淮南茶场光州第一,信阳军第二。不过到了宋朝,光州附近的茶场地位重要。信阳军虽然也种茶,想制成团茶卖给官府可不容易,大多制作散茶。
到了茶场,早有管理的吏人前来迎接。请王宵猎等人在厅堂坐了,小心伺候。
尝了送上来的茶,王宵猎道:“一路行来,我看这里一带云雾缭绕,是种茶的好地方。为何朝廷在光州设茶场,却不在这里?尝着这茶,也确实差些味道。”
吏人道:“回观察,信阳军历年种茶,只是茶质一直不好。再者说产的不多,官府自然不在这里设茶场。都是我们收了,一起押到光州发卖。”
王宵猎道:“现在正是收茶的时节,不知还有没有未收的。”
吏人道:“大多都已经收了。剩下一些多是新长出来,已经春深,不值多少钱。”
王宵猎叹了口气:“茶分雨前、明前,现在眼看就要清明,确实晚了。我有一个制茶的法子,特意到这里试一试。你找茶户过来,我教给他们。今年多练一练,等到来年,可以采好茶来制。”
吏人称是。快步出去找了几家茶户,向王宵猎行礼。
王宵猎看那里站了五六人,都是年老长者。显然这吏人没明白王宵猎的意思,找了几个年纪大老成的人来,免得出事。王宵猎要的是全部茶户,几个有什么用?
前世只是看过纪录片,知道大致的炒茶步骤。具体要注意哪些细节,技术怎么操作,王宵猎其实是不清楚的。只能靠着这些种茶人,多做多试,把技术完善。
听了王宵猎吩咐,吏人只好把这茶山的人全部找了过来。约二三十户人家,有老有小。
看着众人,王宵猎道:“眼看就是清明了,现在的茶叶已不十分好。没有办法,今年只好如此。我这里有一个制茶的法子,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试一试。便教给你们,今年多练一练。等到练得纯熟,明年便可以早采茶,制出新的茶叶来。”
一众茶户唯唯诺诺,并没有人敢多说话。
王宵猎道:“若是制得好了,我这里有奖赏。还有,今年你们这里的茶,不必再交给茶场,自己处理了吧。以后怎么种茶,就看你们做得好不好。”
听了这话,茶户大喜,气氛明显活跃了很多。
以前都是茶场的官吏决定着这些人的收入。收成好的时候,压低茶价,逼着他们劳碌不休。若是收成不好,更不用说了,官吏会逼着他们一刻都不得停。
宋朝的茶法,一改再改,改了无数次。但改茶法,官府关心的,只是官府收入多少。无非是本来是官府直管,改成交给茶商。或者不用茶商,直接派官吏来管理。底层的种茶人,总是没有什么好处。王宵猎让他们今年不必交茶,最少有一年好日子。
看看天色,王宵猎道:“现在太阳已经高升,采茶有些晚了。没办法,我分身乏术,不能在这里久待。你们去采些茶来,我把方法交给你们。以后做得如何,就看你们悟性。”
得了吩咐,茶户里的采茶人纷纷拿起工具,到山上去采茶。
王宵猎与张均等人,则在棚子里查看制茶的器具。此时都是蒸青,就是散茶也是如此,只是不压成团而已。蒸青容易破坏茶叶,营养流失,味道变淡。所以后世中国的制茶方法,大多不采用蒸青。虽然方法也有很多,但最流行的,是炒青。
看过一遍,王宵猎吩咐取了两口大铁锅来,用来炒茶。
看着王宵猎指挥人架锅,张均道:“知州,你这是什么法子?还要炒的。茶上锅炒,岂不熟了?那还有什么味道?喝茶,就是加入香料,才会有特别韵味。”
王宵猎道:“茶本身就是世上难得良药,其中自有香味,为何还加香料?我这方法,可以制出香气四溢的好茶,而且还有甜味。你只管看着,以后让茶户勤加练习就是。”
张均撇了撇嘴,有些不信。此时自有茶的饮用方法,甚至还有专门的茶具。宋人还喜欢斗茶,从茶叶到器具,到水,到冲茶起来的浮末,都有说法。炒出来的茶,怎么斗?
王宵猎也懒得多说,只是仔细检查器具。人们喝茶,其实不只是喝茶,很多习惯,都是从上层有人喜欢,开始流行,慢慢变成全民喜欢。便如河南,因为有大领导喜欢红茶,很快政府流行红茶,一两年间就整个河南开始流行。产信阳毛尖的地方,也迅速做出信阳红。
只要自己喜欢,自己身边的人自然也会喜欢。随着地位上升,整个社会改变习惯又有何难?只要茶制得好,以前的那些规矩,都要改过来。
约摸半个时辰,采茶的人回来。王宵猎让他们把茶倒出来,在棚子下面阴干两个时辰。
到了中午,管理茶场的吏人做了几样野味。无非是野鸡、野兔,还有附近河里抓来的鱼,请王宵猎用酒肉。这个时代,野味的味道自然是比不过家养的,只是吃个意思罢了。
等到午后,看看时辰差不多。王宵猎吩咐把阴干的茶叶收起来,在锅旁炒茶。
王宵猎本来想自己下手,吏人哪里肯?找个老成稳重的人,照着王宵猎的吩咐,在锅里炒茶。一个锅炒过了,换另一个锅,用稍低些的温度再炒一次。
绿茶最重要的工艺就是炒青。这一步做得好了,茶的品质就有了基本保证。后边无非就是烘干、晾凉、复烘,几次三番,让茶的质量稳定下来。
整个工艺全部教完,太阳已经西斜。
王宵猎道:“这一种新的制法,茶会有不同的香气。每过半个月,你们都送一次到我那里。若我尝得好了,自会告诉你们。”
一边的吏人道:“观察,如此炒茶,以前不曾听人做过。炒过有烟火气,不知是否好喝。”
王宵猎道:“烟火气也是世间的一种味道。只要做得好了,如何会不好喝?你们用心做就是。若是制出好茶,我自会奖赏。”
一众茶农道谢。他们图的就是奖赏。至于什么新茶,哪个理会?
第146章 新政的后果
到了三月中旬,早开的花儿已经谢了,新叶长出来,别有一种清新滋味。
到了樊城镇,王宵猎看着江面上的船只,有些出神。桃花水涨了,汉江上的船应该多了。只可惜现在战乱,江上的白帆依然了了无几。樊城镇里人流很多,许多都是南下逃难的人。
这是千年历史都难得见到的乱世,生在这个世界的人,是悲哀的。南岭以北,大多数的人都要经过这样颠沛流离的日子。危机也是转机。如果有人站出来,带领着这些苦难的人们,打败侵略者,重建新家园,必然会迎来一个盛世。可惜赵构不是。
宋朝就是这样。建国的时候,太祖二十余万禁军,东征西战,无人可挡。面对南唐,宋太祖可以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宋太祖故去,禁军很快就变得不能打了。灭北汉,也是折腾多次,负出了巨大的代价。等到宋太宗高粱河一败,宋军再难翻身。
宋朝的军事制度有很大问题。开国没多久便就打不过契丹,而且一直到契丹国灭,宋朝军队依然不是对手。中期打不过党项,后期打不过金国。至于后世有人说什么宋朝对外战争胜率高什么的,纯粹是文字游戏,混淆视线,不能当真。
这样不能打的宋朝,在两宋之交,初期中央朝廷权威不足的时候,却产生了岳家军。岳家军最大的意义不是岳飞能打,而是这完全是一支不同的军队。军纪严明,不纵然军容队掳掠,几乎战无不胜。这支军队的出现,证明了许多人对军队的看法是不对的。证明了文明之师,才是军队的正途。
岳家军正是在鄂州到襄阳这片地域,完成了蜕变。
正在这时,属下来禀报,渡船已经准备好了。
过了汉江,王宵猎回到了襄阳城。经过了这些日子的休养生息,城里繁华了不少。
进了州衙,王宵猎收拾罢了,叫了陈与义过来。
吩咐陈与义落座。王宵猎道:“新野那里一切初创,我不能离开,待的日子久了些。以后原则上每月我在襄阳十日,在新野二十日。平常州里庶务,就给你处置了。”
陈与义忙道:“属下如何管得了?知州是一州之主,还是坐镇襄阳的好。”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们处乱世之中,最重要的什么?是军队。只要军队打得过,任谁都不敢小瞧我们。军队打不过,任你把地方治理花团锦簇,没有半分用处。这种时候,政事要一切从简。不只是与民休息,也要节省用在政事上的人手。”
见王宵猎说的严肃,陈与义忙拱手称是。
王宵猎道:“前些日子从汝州来了一百余人,与襄阳府公吏一起治理地方。他们做的如何?”
陈与义道:“回知州,自有了他们,城里繁华许多。原来这些人里,许多都是在汝州经营各种生意的。到了襄阳之后,他们按着汝州时的样子,新开了许多生意。有了这些生意,百姓得利,官府收钱。不瞒知州,这一个月,这些生意已经开始有余钱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自己的打算本来就是这样的。汝州是自己事业开始的地方,在那里建了许多的生意,是军中财源。建生意的同时,王宵猎特别注重培养人才。时间快了,人才的质量受影响,但总比没有人才好的多。事情做得粗糙些,总是开始了。
见王宵猎神色缓和,陈与义道:“城里千般都好。不过,在城外地方上,生了许多事端。”
“什么事端?”
陈与义犹豫一下,道:“按知州的意思,现在种田的百姓只收粮,再就是出差役,其余的一切税都免了。如此做百姓们得利,也还好。不过地方上许多公吏,却失了吃饭的职事,自然怨气很大。”
“心里有怨气?你说的过于客气了。”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我们做这件事,就要准备好由此引起的乱子。以前地方上收税,有专拦,有揽头,许多人得利不少。一行新政,许多人就没有了这条赚钱的路子,如何心服?我还是那句话,官府要横下一条心,有闹事的就抓,有杀人的就杀!你记住,此事不能够手软!没有雷霆手段,哪里来的菩萨心肠!”
见王宵猎杀气腾腾的样子,陈与义急忙拱手称是。
许多人以为,土改把土地分给百姓,减轻百姓的负担,便就万家称颂,可以享受太平了。哪里有那样的好事?新中国成立之后,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剿匪。所用的时间,与解放战争不相上下。世上没有一条政策,一个理论,就能让社会大变的。改变社会,要么有时间,要么就要有激烈手段。
王宵猎决定要把社会上的各种势力铲除,好集中财力建设军队,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现在还是刚刚开始,粮食没有收,商业不繁荣,矛盾还不尖锐。随着时间推移,社会财富增加,官府的统治向下层深入,必然会有一段乱的时候。做好了准备,不要到时手足无措。
看着陈与义,王宵猎沉声道:“我们减了税,百姓了实利,但许多公吏、土豪、势力人家,却失去了财源。不让他们赚钱,他们会老老实实?断然不会的!襄阳城里三百兵,你主持地方事务,哪里有乱子就要敢于镇压!一两年后,或许才能安定下来。这一两年,不要想地方会太平!”
陈与义犹豫一下,道:“观察,如此做引起乱子,是不是不太好?不如跟以前一般,官与民各司其职,地方太平。没了专拦、揽头们做事,官府也难收上钱来。”
王宵猎听了就笑。摇摇头:“做官的,不能够这样想的。一个地方,钱财就那么多,被别人收到手里,官府收的自然就会少了。难道还怕百姓拿着钱不拿出来?我们总会有办法,让百姓心甘情愿花钱。说实话,官府没有钱,大多数情况就是被各级官吏、土豪们把钱拿去了。他们拿了钱去,百姓没有钱,再怎么逼又能收上多少钱来?这个道理,本来是很简单的。”
陈与义还是不明白。显然这个简单道理,许多人不懂。
经常有人讲,王朝有三百年周期律,一个社会稳定太久会内卷,诸如此类。其实总体看,社会应该向前发展才是,人们应该过得越来越好。那到了王朝后期,或者社会长时间太平之后,多出来的财富哪里去了?答案其实明摆着,到了势力人家手里呗。
不只是古代王朝,就是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也处处可见。比如美国,社会空前繁荣,数据上面国家空前富裕,社会矛盾却越来越尖锐。财富哪里去了?
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人批评国进民退,说国富民穷。还举一些例子,比如越南,他们就说那里是民富国穷,不要看数据上比中国差之类的。这种话都不能深究。国家手里有了钱会花到哪里?私人有钱又会花到哪里?更何况,说这些话的人还喜欢编造数据。
一个国家,除了要控制官府开支,还要控制社会上的势力对财富的占有。做不到,官府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再是富可敌国,官府也可能无钱可用。
王宵猎并不想细说这个问题。又问了一些杂务,便让陈与义出去了。
第147章 杀心
襄阳城南,汉水之东,有一镇名为汉阴。这里是水陆码头,繁华异常,以前设有驿站。从去年金军攻破襄阳,商贾绝少,一时冷清下来。不过金军攻破襄阳后迅速退走,此处未遭兵灾。随着北方南下的人增多,慢慢有了些重起的迹象。
汉阴镇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家乡,留有许多遗迹,也曾多有文人骚客前来追吊。不过到了现在,遗迹大多消失,孟浩然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
离镇不远,汉江边上,有一大片院落,是本地一个大户杜朝元的家。
这日一清早,就有几个人摇摇摆摆行来。进了院子,一起向杜朝元行礼。
杜朝元道:“今日我杀了一口猪,宰了两只鹅,备下三坛酒,专请诸位兄弟。快快里面坐,喝茶说些闲话。一会肉熟了,我们一起快活!”
众人道谢,一起到了旁边的一个草亭里。里面早坐了三个人,纷纷拱手行礼。
太阳高高升起来,又来了两人,一起在草亭坐了。杜朝元吩咐闭了门,来到了草亭。向众人拱手行礼道:“今日我备了些酒肉,请诸位兄弟。诸位莫要嫌弃简陋,一定要尽欢而散!”
众人纷纷道不敢,请杜朝元坐了下来。
杜朝元落座。看了看众人道:“今日原本还请了吴顺、曹应、丘朋树三人,却没有来。想来他们是看我不似往日,有些嫌弃了。”
一个戴着荷叶巾的粗壮汉子高声道:“那三人都是没眼光的,胆子又小,理他们做什么!”
杜朝元道:“不能这么说。汉阴这个地方,我们一起发财,现在缺了谁都不好。不过,他们三人不来也就算了。只要我们发了财,他们不要眼馋就好!”
众人一起哄然称是。嘈嘈杂杂,说些闲话。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