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96节

作者:安化军
洛阳城大,人口却不像开封府多,城中有大量闲地。不但有高官富商的园林池阁,还有许多菜户种菜。甚至偏僻的地方,还有稻田桑林。现在废弃,城中更是与乡村没有分别。
前世的时候,不知什么人发明了个说法,说中国三千年历史没有改名的惟一城市是邯郸。王宵猎觉得非常奇怪。中国历史悠久,没有改名的城市太多了,怎么就一个邯郸呢?比如长安,长安县一直在,不过京兆府不只有长安县,还有万年县。比如开封府,不只有开封县,还有祥符县。比如河南府,不只有洛阳县,还有河南县。在中国历史上,县的区划是比较稳定的,县上面的两级则变动较多。像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很多,都是几千年没有改过名字。
此时的河南府,城区辖洛阳、河南两个县。是宋朝西京,洛阳郡。洛阳是旧称,而且是郡名,所以时人常称洛阳。与此相似的还有邓州,下辖南阳县,但因为是南阳郡,有时也称邓州为南阳。
金兵南下,主攻的就是东西两京。多次历经战火,此时的洛阳城早已残破。而且百姓逃亡,作为军事基地的作用已经不大。只要中原没有建立比较稳固的统治,洛阳与开封一样,几乎是空城。
翟兴说起进洛阳城的情景,不住摇头。现在景象对比繁盛之时,几乎天上地下。
王宵猎道:“没有其他地方支撑,洛阳和开封都是四战之地。金军南下,加上盗匪作乱,早已经都成了空城。朝廷没有对抗金军的实力,这两个地方就是死地。不如把这一带的百姓迁走,等能够战胜金军的时候,再迁回来。没了百姓,金军就没了粮草,其实不是坏事。”
翟兴道:“这些日子一直听说观察在南迁百姓。我进入陕州,便见路上百姓络绎不绝。观察,中原是富庶之地,弃之不要,值得商榷。”
正在这时,士卒来报,张浚的使节刘子羽到了。
迎了刘子羽入城,众人坐定。刘子羽道:“此次陕州之战虽然艰难,幸有王宵猎跋涉八百里,从邓州来援。枢密承制升其官,落遥郡,为和州防御史。另有金帛赏赐,奖其忠心国事!”
翟兴和李彦仙一起为王宵猎祝贺。王宵猎原为遥郡刺史,落遥郡,就是前面的郎、大夫去了,成为真正的防御史。宋朝武官升迁较慢,官阶太多,其中最占便宜的就是落遥郡。遥郡虽然带着防御史和观察使等头衔,其实官阶很低。如李彦仙,此时为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人人称其为李观察,名实相符。王宵猎的观察,只是人们对其的尊称而已。但叙官时,李彦仙真正的官阶是右武大夫,为正六品,刚刚进入要官行列。如果落遥郡,就是去前面的右武大夫,叙官时为观察使,成为贵官,真正的高阶武官了。
武将落遥郡,一般是在原遥郡官的基础上升或不升,基本不会降。相当于连升许多阶。
张浚出镇川陕,权力很大。一般的政事,可以直接决定,即是承制。王宵猎这种级别的官员,张浚不必禀报朝廷,直接就定了,事后再让朝廷追认即可。
庆贺罢了。刘子羽道:“现在金军盘踞在龙门一带,并不敢进逼绛州。河东空虚,太原的完颜银术可也抽不兵来支援。此正是我军进攻的大好时机!枢密有意集结陕西大军,渡黄河击河东路!乘虚攻太原府,就是攻下云中也未足奇!”
听了这话,王宵猎、李彦仙和翟兴都吃了一惊。几个人正在商量撤退,张浚却要进攻,这个决定也太突然了。而且王宵猎的兵力不多,即使加上李彦仙和翟兴,也不足以与金军相抗。
沉默一会,李彦仙道:“参议,陕州一战,我军受损颇多,现在实在是无力再战。王防御兵马两万余人,粮草全从邓州运来,现在就无法支撑。若是再战,只怕也力有不逮。”
第218章 矛盾重重
刘子羽看了看众人,沉声道:“此战一启,必惊动天下,枢密不是莽动的人。我此番来,就是与你们商量,看是否可行。若是可行,什么时候开战合适。要调动兵马,不是小事。”
翟兴道:“陕州一战,金人军调动西路近半兵马,我与李观察两人就无法应付。若不是王防御从邓州赶来,陕州必破。王防御的兵马全靠邓州供应,距离过远——”
“你和李观察不能为邓州兵提供粮饷?”刘子羽看着翟兴,目光炯炯。
翟兴苦笑:“参议,我的粮草供应属下都很困难,哪里能够再供应邓州大军?陕州不必说了,这一战打得如此艰难,周围州县被金军抢遍,更没有余粮。”
刘子羽点了点头,看着王宵猎道:“王防御,你觉得如何?”
王宵猎略想了一想,道:“参议,我说话较直,得罪的地方莫怪。陕州一战,打得太过艰难。现在算是解围,打残了折可求的府州兵,完颜娄宿的兵马却损失不多。我算了一下,现在龙门的娄宿直属兵马还有六千余人,加上萧好胡的契丹兵一万三千余人,共约两万兵马。我带到的陕州的军队,一共约是两万五千人,优势并不大。若是娄宿做困兽之斗,全军来攻,胜负还不好说。若是枢密要发起大战,我只怕帮不上大忙。而且从邓州运粮到这里,路程太过遥远。就说现在,我两万余大军,加上俘虏的数万签军,吃饮就很成问题。只能乘着春耕开始之前,把签军尽快迁往邓州去。若是晚了,只怕粮食不够。”
刘子羽一摆手:“何必要考虑签军!他们都是为金军效力的人,饿死也不足奇!”
王宵猎道:“签军是被金军逼迫入军,受尽欺压,怎么可以不管他们呢?今日不管,只怕会凉了百姓的心,以后更不好办。现在黄河沿线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朝廷要为这些百姓想办法啊。”
刘子羽看着王宵猎,过了好一会,才道:“不错,黄河沿线受苦太多,百姓流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军要前出与金军作战,就必须从后方运粮。道路遥远,用人力太多!”
王宵猎道:“这些日子我与李观察商议,要把陕州一带的百姓全部南迁,观察有许多疑虑。今日参议在此,我便把话说明白一些,供大家斟酌。自靖康之难,金人的兵锋西至秦岭,南达长江。今年更是越过长江南下,大片国土遭金兵涂炭。要想跟金军作战,必须有牢固的根基,可以提供钱粮。现在能为国之根本的,除了东南,惟有中部的荆襄,西部的川蜀。要想在这些地方扎牢根基,必须要防金军入侵。我的想法,是以荆襄和关中为根本,在外面建立起防御金人的防线。候三五年后,重新编起大军,与金军决战于中原。外部的防线,是黄河为最外围,尽量把百姓都迁到南方去。如果金军南下,必须要从后方运粮草来。金军的后方无非是河东路。河东路山地众多,到处是义军,金军要从那里征粮征人并不容易。哪怕是金军过了黄河,除了陕州这一条路,其余地区都是山区。只要妥善布置,朝廷用较少的兵力牵制金人并不是难事。如此三五年后,荆襄和关中可以恢复,朝廷就有了与金人作战的底气。”
“把黄河沿线的百姓南迁?”刘子羽沉吟许久。
由于受金军侵略太厉害,这些地方的百姓此时也在南迁。只是没有朝廷组织,南迁的路上,处处都是人民的尸骨。但如果由官方组织南迁,无异于示弱,张浚又怎么同意?
未到川陕的时候,许多将领和官员都劝张浚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先休养生息。等到力量恢复,再与金军开战。张浚都是同意的。但一到陕西,张浚的意思便就显露出来。嘴上说着不急于进攻,却处处催促属下,急着与金军开战。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看出来,安心等待不是张浚的风格。
想到这里,刘子羽无奈地摇了摇头。张浚想发动攻势,手下的许多将领都不支持。特别是手下大将王庶,最近闹得很不愉快。刘子羽本来也是主张保守,只是最近陕州之战太顺利,便同意了张浚。
想了许久,刘子羽道:“先不说久远的事,只说眼前。若是枢密调集陕西大军东进,王防御能否参战?若是参战,最好是在哪里?”
王宵猎道:“现在我的军粮已经非常紧张,其余地方也没有余粮。若是开战,我只能保证守住绛州两三个月。绛州正当北上要道,我不走,娄宿也不敢撤。枢密若出兵,刚好把娄宿围困住。”
刘子羽又对翟兴道:“不知翟观察能否北上?若能取泽州、隆德府,则其余金军被牵制,就无人能支援娄宿了。到时陕西大军齐出,围歼娄宿何能?”
翟兴有些为难。想了又想道:“参议,我能参战的兵马不过一万余人。北上过河,着实困难。金军虽然在大河之南的兵力不多,我还是要防着他们偷我后路。”
刘子羽道:“此时张玘带三千兵在前线,董先还有近万人之众。你与他合兵北上,渡河取泽州并不是什么难事。此时泽州没有大军,只要你兵马到那里,并不难下。”
听了这话,翟兴看了看李彦仙,摇了摇头。道:“不瞒参议,董先虽在我名下,不过一直都是单独行事。他的兵马只怕我调动为了。”
见刘子羽看向自己,李彦仙道:“董观察驻兵于永宁附近,与我相隔崤山,距离颇近。这一两年来发生不少矛盾。此次陕州城被围,直到王防御派兵来,董先才派张玘参战。”
刘子羽心中明白,听这两人的意思,董先跟大家的关系并不好。永宁已经是山区,董先一两万大军驻在那里,日子过得非常不宽裕。不过向南是翟兴,向北是李彦仙,没有发展空间。若是向西,刚好是虢州和卢氏县,都是李彦仙的属下驻守。夹在这些势力中间,董先又不是甘居人下的人,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矛盾。张均到了永宁附近,董先派张玘相助,很大程度是上次见面的时候对王宵猎印象不错。
王宵猎到来,张玘带兵援陕州,积极追击折可求,一是为立战功,还有要向外扩展地盘的意思。这一点对王宵猎的影响不大,翟兴和李彦仙就不同了。
了解这些,刘子羽只觉得头大。这些军头占地盘养大军,独立性太强。既有共同抗金一面,又有争夺地盘的矛盾。用他们做主力,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
此时张浚手下大将,曲端贪图名利,又刚愎自用,不太好调遣。王庶与张浚意见相左,张浚已经不太想用。这次看中了能打的王宵猎,谁知也是有自己主意的人。至于其他将领,虽然听话,但能不能打仗还没有事实检验。这种情况,想发动攻势,实在是难。
想了许久,刘子羽道:“想集中大军,非一朝一夕之事。此次我来,是听你们的意见,看有什么困难。这样吧,这几个月你们各自准备。等到陕西大军集结,不要误事。”
第219章 夜谈
陕州后衙,王宵猎和李彦仙、翟兴围着一个火炉,喝酒吃肉。陕州这一带,多是山区,非常适合养羊。虽然经过了金军劫掠,山中的羊还是有。三个人煮了半只羊,就着炉火,喝酒闲聊。
李彦仙道:“今次金虏攻陕州,以前的历次都不能比。来的兵多,而且决心特别大。若不是王防御带兵来援,金军必下陕州不可。据此看来,今年金军很可能主攻陕西。”
王宵猎道:“要看金军在东南顺利不顺利。若回师时,被我大军截断归路,东南的天气能把金人活活热死!不要看现在金军攻得猛,要看他们回时如何。”
翟兴道:“去年金军集中兵力,东路下两浙,中路攻江西,着实让人心惊胆战。不过,金军的兵势已经到头,本朝的兵马却在聚集,最后的事情实在不好说。”
李彦仙叹了口气:“此次攻陕州,真正的女真人不足万人。其余都是渤海、契丹兵,还有折可求的府州兵。战事拖下去,金军的仆从军只怕更多,着实可虑。”
王宵猎点了点头:“观察说的是。”
这就是连战连胜带来的红利。随着不断胜利,占的地盘越来越多,仆从军队也越来越多。而且金军的占领区有多个民族,可以通过不同的政策,对其分裂瓦解。比如辽也是被金所灭,但是契丹人因为宋朝背盟而恨宋人,便成了南侵的重要力量。
肉煮得不好,有膻味,开始时王宵猎有些别扭。倒是李彦仙和翟兴不以为意,吃得香甜。
酒过三巡,三人慢慢有了酒意,说话便就少了顾忌。
翟兴道:“自前年一别,防御率三千兵到汝州,不想今日就能千里驰援陕州。特别是一战击败金军名将娄宿,连占数城,实在让人惊叹!有这等本事,将来必成大器!”
李彦仙连连点头:“我在陕州两年有余,不过有兵万余。本来以为可独当一面,娄宿来攻,才知道不值一提!王防御八里外来援,却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得金军一路溃逃!真少年英雄也!”
王宵猎听了就笑:“两位观察,战场上打仗,比得就是谁家兵强马壮。娄宿攻陕州近两月,折可求一军消耗实力过半。我来得突然,一战就击溃了折可求一军,有什么奇怪?没了折可求掩护其侧翼,娄宿就只能逃了。仗打了许多,其实就击溃折可求一军,其余损失不大。现在金军躲着我,不是怕我,而是知道不能一战胜我,反会被拖住。一旦拖住,金军就陷入我数军包围之中。此战胜了,但不能过于夸大。”
翟兴道:“此等胜利,自金虏南侵以来,有几场?”
王宵猎沉默一会,道:“击败娄宿,今年西路可算是胜了。而东路金军深入过远,兵力又不多,如果有将领邀其后路,可能还有大胜。”
“大胜?”李彦仙和翟兴对视一眼,不由大笑。陕州一胜,足以提振士气。若是东南再胜,岂不是就能打掉金军的气焰?朝廷中兴,就有望了。
王宵猎知道,此次兀术北返不会顺利。韩世忠黄开荡一战,虽然没有尽歼金军,却给兀术造成了空前的危机。正是黄天荡一战后,金军不敢再轻易渡江,战场转移到了陕西。
从金军南侵以来,今年是金军兵锋最盛的一年,也是表现出力竭的一年。只是宋朝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基本军事力量,加上后来陕西的失败,还是拿金朝无可奈何。
饮了两杯酒,李彦仙道:“防御,你意欲何为,可否说给我们两人听一听?现在黄河一线,只有我们三家兵马尚多,需相互提携。前些日子你讲的,我总觉得不靠谱。”
王宵猎吃了一块羊肉,慢慢咀嚼。想了好一会才道:“观察为何觉得不靠谱?”
李彦仙道:“今年金军过江,中路一万金人,穿州过县,横扫千里。遇到的朝廷军队有多少?哪个能与金人相敌?真正打起来,金军威猛如此。你意欲以襄阳、邓州为自己根基,与金军相抗,岂不是痴人说梦?我辈当尽力积粮草,蓄精兵,紧守要地,以待天时。防御的办法,总觉得不切实际。”
王宵猎道:“观察,金人有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
李彦仙道:“打到现在,看起来金人出动三十万大军不是难事。”
王宵猎道:“其中有多少女真人?多少契丹人?多少渤烸人?多少汉儿军?”
李彦仙摇了摇头:“这种事情,哪个能够说得明白?”
王宵猎道:“说不明白怎么能行呢?说到底,我们是与女真人作战。如果占了上风,那些契丹、渤海、汉儿,各族的仆从军,哪个还会听金人使唤!依我看,真正的女真人以二十万军已经不易。很可能女真人的军队只有十余万。如果本朝有一二十万可战之兵,金人就不敢轻易南下。如果有三十万大军,就可以与金人攻守相当。有四五十万大军,就可以北上恢复中原!我在襄阳、邓州希望能够练出来可堪一战的军队,最少二三十万人。如此,天下有望!”
“二三十万人?”听了王宵猎的话,翟兴被惊得张大嘴巴,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李彦仙道:“数州之地,想养二三十万大军,防御想得太多了!”
“事在人为!”王宵猎斩钉截铁。“想要养军,就必须有钱。想有钱,就要恢复地方,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所以在数州之北,要设足够的游击区。有根基之地支撑,金军想过游击区也难。我说把黄河一线的百姓南迁,便就是这个意思。两位不要过多猜想,我就是这样想的,也准备这样做。关中可以把蜀地做根基,襄阳可以把荆湖北路做根基。只要能够防住金军,一切就都有可能!”
此时赵构被兀术追得东逃西窜。最后要上船躲到海里,除了几个官员之外,朝廷的官员被安排自寻生路,在两浙东躲西藏。说实话,朝廷的威望,被挥霍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徽宗只有赵构一个儿子没有被金军抓走,不知道多少人要换皇帝了。
如果再过几年,王宵猎可能要注意言行,说话不敢太直。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了。不管说什么,别人不会觉得奇怪,也没有什么后患。
听了王宵猎的话,李彦仙和翟兴都心里思索。李彦仙有些心动,想知道王宵猎凭什么这么说。翟兴则不以为然,认为王宵猎完全是在说大话。翟家军的根基是家族,与其他军队不同。
书房里,刘子羽独坐灯下,查看这段时间陕州的作战过程。越看,越觉得自己还是小视了王宵猎。
从邵云到邓州求救,王宵猎很快决定。到后边数次派兵进城,送粮又送人。若不是如此,李彦仙很难坚持到王宵猎到来。到陕州之后,王宵猎当机立断,以主力进攻折可求,一战击溃金军。
这些步骤首尾相连,几乎一气呵成。其中少了哪一步,陕州都可能救不下来。击溃金军之后,王宵猎并没有穷追。主要盯住折可求,把他的军队几乎消灭。娄宿到河中府后,便就任其自去。
轻轻敲着桌子,刘子羽轻声道:“这一带的三支大军,倒是邓州最强,真是出人意外!先前人人敬重李彦仙,认为是不世出名将。现在看来,倒未必如此。”
张浚要迅速集结军队进攻的想法,除了身边的几个幕僚之外,其他人并不支持。刘子羽心里,也觉得担心。现在听了王宵猎、李彦仙和翟兴的想法,更加动摇。
如果真如王宵猎所说,今年金军把东路的军队调到西路,宋军想防守都难,何谈进攻?这个时候不如早做准备,先防住金人的攻势再说。
第220章 送你一朵小红花
二月的天气,渐渐暖了起来。冰已经化了,风不再寒冷,小树开始发芽,山上开满了野花。
葛二郎一个人躺在地上,看着天上大大的太阳。不远处几个孩子一起玩耍,不知谁家的鸡在笼子里叫得欢。太阳暖洋洋的,让人想睡上一觉。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钟鸣,清脆悦耳。葛二郎一骨碌爬起来,知道要开饭了。刚要走,却见身旁一株小红花,不知道什么名字,开得正艳。
葛二郎弯下腰,把小红花摘在手里,看了一看。蹦蹦跳跳,向山坡下的人群走去。
人群边缘的大树下面,支了两口大锅。锅旁肖三直起身,从怀里摸出一个小酒葫芦,美美地喝了一口。塞好葫芦,带着笑看着人群聚过来。
葛二郎跑到肖三身边,指着他怀里道:“三阿爹,你刚才喝得什么?若是好喝,给我也喝一口。”
肖三笑道:“这里面是白酒,你小孩子可喝不得!过几年长大了才能喝。”
“白酒?”葛二郎歪着头,有些不屑。“小孩子怎么就不能喝酒?告诉你,我活到现在,不知道喝了多少次!一众同伴里,我的酒量最大!”
肖三道:“这是白酒,与平常的酒怎么一样?此酒别的地方没有,到邓州你就知道了。”
葛二郎可没有听说过什么白酒,只当是肖三小气,不给自己喝。一转头,看旁边的大锅里满满一锅菜,里面有萝卜、青菜、豆腐之类,杂七杂八。最吸引人的,是里面竟然还有肉。
“哎呀,今日有肉吃吗?我可是不记得日子!”葛二郎摸摸头,不由喜笑颜开。按照规矩,这些南迁的行人每隔五日有一顿肉。葛二郎记得上次吃肉还在陕州附近,只是不记得是几天以前了。
上前闻了闻锅里,葛二郎一扬头,口中道:“真香!”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无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长安风流第五部队[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晚明[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大明国士三国之袁氏败家子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赵氏虎子[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始皇家的好圣孙天可汗黑道特种兵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至尊特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中华第四帝国[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