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154节

作者:安化军
孙青道:“知县的俸禄才多少钱?还我们近百贯钱,他这官还不如不做了!”
吴灵道:“你知道什么?此次去襄阳,才知道以后知县的俸禄加了。像我们隋知县,每月有俸钱二十五贯足,全是现钱,不许折支。还有四石禄米,够他们家吃了。这还不算,以后县里也有公使钱了。我们县,一年有三百贯之多!”
“三百贯?”孙青看了看李况,满脸不信。“满县才收多少税钱?公使钱加上官员俸禄,不是全发出去了?辛辛苦苦治理地方,一文钱收不到,镇抚会做这种事?”
顺阳为中下县,户口原本两千余,经过了战乱,现在只有一千余户。三百贯公使钱,知县一年俸钱三百贯,再加上主簿和县尉等几个官员,一年就要一千多贯。如果再加上公吏的俸钱,加起来怕要两千贯了。摊到百姓身上,一户一贯余,镇抚使司还剩多少钱?王宵猎图什么?
吴灵道:“是啊,这么简单的账,谁都会算。顺阳这种县,一年就要花两千贯,不剩税钱了。许多人都说镇抚疯了。虽然是为百姓好,不过坚持不下去的。”
几个公吏互相看看,都觉得是这样。王宵猎为百姓着想的心是好的,只是无法坚持。
账王宵猎当然算过了。顺阳这种地方,依前世的话说,算是贫困县了。本就应该财政补助。不过这个时代,官府少收税百姓就感恩戴德,财政补助是妄想。
这个时代,由于战乱之后人口减少,绝大部分地方都不缺少土地。乡间的地主,不是靠土地招揽佃户,而是靠农具、牛马等等。正常情况下,人均土地不会相差太多。王宵猎算过,以五口之家为准,两个壮年劳动力,牛和农具不缺的情况,基本耕种三十亩地。每亩地收三斗粮,就是每户九石税粮。以一石五百文计,也有四贯五百文足。镇抚使司和州以上的官府收走一半,留在本地还有两贯二百五十文足。顺阳人口约一千五百户,就有三千三百多贯。官府的花销,开支足够了。除此之外,还有盐、茶、酒以及其他商业收入和税收,怎么也有几百贯。上缴四千贯,本地还能留三千多贯。
有这么多收入,为什么以前财政那么困难?上交了税赋之后,本地根本无余钱,能拿到俸禄的公吏不超过十个人。其实很简单,看看知县一年吃掉多少钱。如果花他自己的钱,还会不会如此。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笔糊涂账,就更加如此了。官府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暗处。
账目清晰,明面上看官府的支出多了,但各种各样稀里糊涂的花销省了。王宵猎的改革,并不会增加官府的财政支出,官员公吏也得到了实惠。或者说,老老实实做事的人收入增加了,依靠权势鱼肉百姓的人收入减少了。改革要成功,一定要打击那些鱼肉百姓的势力。
从进入襄阳,王宵猎一直打击地方豪强,绝不妥协,便就有这个原因。向豪强妥协,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实惠,增强力量。从长远看,会挖空自己的统治根基,导致整座大厦朽坏。
近两年时间,治下八州的豪强要么被打掉,要么学会老实做人。在这种情况下,王宵猎有足够的资本对付官员。一方面加增加薪俸收入,一方面打击不法收入。
一个政权,要让踏踏实实做官的人得到较好收入,还要让违法乱纪的官员无法生存,这样才能向一个好方的方向去,才能越来越健康。若若不然,再严的纪律,再重的刑罚,也是无用。
第359章 王彦
后衙,隋横重新看了一遍账本,手抚额头道:“这半年,竟然花了公吏近一百五十贯钱!天哪,不详细算了,还真不知道开销如此大!”
坐在一边的夫人愤愤不平。道:“这些公吏,没有一个老实人!听说要还他们钱,账里面不知道掺了多少花头!一百五十贯,依我看只怕一半都是虚账!”
“有什么办法?钱花出去了,现在只能由着他们报了。”隋横只能叹气。“等还了钱,以后家里的账你可要看紧了!不能像从前,由着公吏随便报账!”
夫人道:“怎么,以后还敢让公吏买东西么?钱可不能经过他们的手!”
隋横道:“依朝廷规矩,我这个知县,有两个傔人。不过现在傔人不许自己雇佣,由官府派来。这是专门为我们家里做事的,钱给他们,没有大错。”
夫人满脸不信。现在一算账,丈夫做了半年官,竟然要还一百五十贯钱,俸钱基本全还回去。自己这一大家子,全靠丈夫俸禄为生,哪里还敢信别人?
正在这时,一个吏人进来,道:“禀知县,有新任金、均、房镇抚使的人到县里,说是明日镇抚使就进入县境。他们所带的粮草不多,请知县多备些粮草,算是权借。”
隋横一愣:“甚么金、均、房镇抚使?几个月前任命的镇抚使范之才根本没有到任,便就死了。”
吏人道:“小的问过了,是张枢密承制新任命的镇抚使,名为王彦。”
“原来如此。”隋横点了点头。
富平之战前,王彦就不同意张浚的战略,两人闹得很不愉快。战役失败,张浚不想让王彦继续待在自己身边,又担心金军借道金州入川,便派他到金州来。
想了想,隋横道:“今年的秋税收上来还没有押解到州里去,倒是可以借给王镇抚。只是这种大事岂是我一个知县能决定的?明日写封信去邓州,由知州决定。”
夫人道:“来的也是镇抚使,应该报襄阳才对。”
“对,对,要报襄阳!”隋横连连点头。“我马上修一封书,快马送到襄阳去。这个王彦,本是河东土豪,后来从军。金人南犯的时候,他在太行山组织义军,称为‘八字军’,声势不小。后来到开封府,与我们镇抚有些交情。此等人物,镇抚必有安排。”
襄阳,王宵猎接了隋横来报,不由大吃一惊。当年自己到开封府投奔宗泽,与王彦相识,得到他许多帮助。没想到,他竟然被封到附近来。
金、均、房三州地位特殊,位于邓州和襄阳西边的群山中。虽然地方贫瘠,却是西去川蜀的重要通道。沿汉水逆流而上,一路可直到金州,也就是后世的安康。金州西去,就是兴元府,也就是汉中。
汉水沟通中国东西,地位重要。特别是汉朝之前,西汉水还没有因为地震改为南流,沿着汉水可以一直到陇西。刘邦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就只能出祁山,便与西汉水改变了流向有关。
此时的川蜀,是宋朝重要的财源。所以金均房镇抚使没有上任就病死,三州没有官员,王宵猎也没有染指三州。如果占了金均房三州,肯定会引起朝廷警惕,王宵猎不想面对这样的麻烦。
放下公文,王宵猎想了想,写了封信给王彦,约他在乾德县相聚。此次王彦是从关中过来,沿着丹水到了顺阳。而后南下,沿汉水到均州、金州。
五日后,王宵猎到了乾德县,派人去请驻军于丹水汇入汉水处的王彦。到了下午,王彦带了七八个士卒,到了乾德县外。
王宵猎迎出城,见到王彦,急忙下马。行礼道:“数年未见,镇抚风采依旧!”
王彦下马,拉住王宵猎的手,一下打量一番。道:“你却不同,不是当年见时的少年了!”
说完,两人大笑,一起进了乾德城。
到了县衙,吩咐上了茶来。王宵猎道:“真是没有想到,会派哥哥来金州做镇抚。这两年,三州没有官员,全靠几个地方土豪,才没有大乱。我在襄阳,听到的事情可是不少。”
王彦道:“你大军在襄阳,为何不派兵把三州占据了?朝廷无兵,想来不会怪你。”
王宵猎沉默了一会,才道:“既然哥哥问,我也不好说假话。三州正当西去川蜀的要道,我若派兵占了,只怕朝廷不愿意。西在川蜀是粮税重地,不容有失。”
王彦点了点头,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道理大家都心里明白,没有必要说出来。现在王宵猎大军数万,不怎么受朝廷约束,如果占住了进川蜀的道路,如何容得下他?张浚必然会想尽办法,让王宵猎不得安生。
饮了茶,王彦道:“此来三州,我带兵八百。本来怕兵少,真出了事无法平定。有你在旁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听闻这几年你好生兴旺,有大军数万,战力非他人可比。”
王宵猎道:“不瞒哥哥,我用尽心力,也只练出几万兵马。现在最多算自守有余而已,若是出兵是不行的。北边十万金军,没有强援,如何敢轻捊虎须?”
王彦道:“若是虢州李彦仙有难,难道你也不救吗?”
王宵猎吃了一惊。忙道:“几月前兀术西进,李彦仙因为兵力不多,主动让出了陕州。现在他的兵马全部驻于虢州,并不在要道上,谁会攻他?”
王彦叹了口气:“富平一败,金军在关中再无强敌。此时正四处掠地,无人奈何得了他们。兀术怕李彦仙从虢州出兵再夺陕州,领兵回来,欲要先要击破李彦仙,消除后顾之忧。”
听了这话,王宵猎道:“李彦仙有兵一万余,兀术要破虢州,并不那么容易吧?”
王彦道:“此一时,彼一时。新胜之后,许多地方龙蛇依附金军,他们的力量不比从前了。张枢密怕金军破了虢州之后,一路南下,来取金州,才派我来守。再在看来,李彦仙想守住虢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若没有援军,只怕连商州也不保。”
王宵猎听了,一时不语。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本来想着,李彦仙让出陕州,进入山区,金军不会赶尽杀绝。听王彦的意思,却是兀术担心后路安全,不灭李彦仙势不罢休。
虢州、商州是邓州北边的屏障,这两个地方丢了,邓州就不再安全,与王宵猎的战略不符。想了许久,王宵猎道:“兀术带到关中的不过三万精骑,即使加上其他仆从军,也不超过五万人。若是我全力北上支援,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王彦道:“由邓州到虢州数百里之遥,全是山路。你带兵少了,难抵挡兀术大军。带兵多了,粮草运输困难。是两难的事。我只有八百兵马,无力救援李彦仙,只能祝他好运。”
王宵猎皱着眉头,沉默许久,才道:“最稳妥的办法,是让李彦仙继续南撤。到了卢氏县,金军的补给线过长,防守就容易了。问题是兀术入关中的时候,李彦仙本想死守陕州,我劝他放弃,全军撤到了虢州。再让他南撤,只怕不容易了。”
说到这里,王宵猎深深地叹了口气。
从全局来说,现在依然是金军大举进攻,宋朝节节抵抗的时候。金朝大军不入关中,李彦仙自然可以稳守陕州。来了大军,陕州就守不住,虢州想守住也难。纵然王宵猎全力支援,也要李彦仙退到卢氏一线,利用虢州和卢氏之间的大山防守金军。卢氏离邓州相对较近,也方便于王宵猎支援。
问题就是,李彦仙豁出身家性命收复陕州,北边河东群雄皆听其号令。如果撤出虢州,与河东义军断了联系,李彦仙很可能不同意。
第360章 北上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虢州离邓州太远,中间全是山路,在那里与金人作战,于我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死守卢氏县,以后边的栾川、伊阳为依托。如此我估计可以在卢氏县常驻一两万兵,足够抵挡金人南下了。而且卢氏县位于那一带山路的中心,可通伊阳、永宁,与翟兴、董先联系。”
王彦道:“这一带你地盘最大,兵力也最多,若是出兵北上,其余人应该听你号令。”
王宵猎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若是谁实力强就听谁的,许多事情就简单了。不说自己,董先是翟兴的部下,还不听翟兴的呢。
看看天色,王彦道:“天色不早,我便回去了。金、均、房三州久无官员,我要尽快赶到。而且手下兵马不多,不敢在路上耽搁时间。”
王宵猎道:“既然如此,我就不留你了。你到均州之后,给我来封信。初到地方,诸事艰难,我送你五千石米。有了钱粮,许多事情好办。”
王彦道:“你若北上救李彦仙,费钱粮不少。我如何肯收你的米?”
王宵猎道:“这两年风调雨顺,五千石米不会让我伤筋动骨。北上的钱粮,我另有办法。”
“如此就多谢了!”王彦拱手谢过,便起身告辞。
送走了王彦,王宵猎一个人坐在衙门里,想了许久。
李彦仙一定要救的。如果不救,被金军攻破虢州之后南下,破了卢氏县,就直面邓州了。邓州是繁华之地,金军靠着以战养战,就会成大患。必须充分利用陕州到邓州之间的数百里山路,把金军隔绝在北边。在山地打仗,一是利于防守,再一个限制了金军规模,有许多好处。
看看天色还早,王宵猎吩咐备马,连夜回襄阳。
第三天早上,王宵猎进了襄阳城。略微收拾了一下,便派人招陈求道、陈与义和汪若海来。
众人落座。王宵猎道:“前两日我去见了新任的金均房镇抚使王彦。听他讲起,兀术带了所部数万人,正要进攻虢州。李彦仙虽有万余人,想抵挡金军只怕困难。”
陈求道道:“去年娄宿率十万大军围陕州,镇抚只带三万人便就大胜。兀术所部,也不过三万精骑而已。李彦仙依城而守,挡住不难。”
王宵猎道:“三万金军精骑,加上养马的,运粮的,做各种杂役的,最少五六万人。再加上富平之战后周围投降金军的宋军,兀术能调动的,怕也不下十万人了。李彦仙撤到虢州,失去了关中谷地,粮草补充更加困难。现在十一月初,兀术可以围虢州到下年的四五月间。很难守得住的。”
汪若海道:“镇抚的意思,是要去救援虢州?”
王宵猎道:“虢州在群山之外,金军一定要强攻,想守住不容易。卢氏县正当要道,一旦有失,不但是邓州从此不得安宁,在伊阳的翟兴也腹背受敌。京西北路就会形势大变!”
汪若海沉吟片刻,道:“若是如此,派一员大将去卢氏即可。邓州大军已经调驻汝州,想再抽兵马北上可不容易。”
王宵猎道:“虢州以南全是山区,金军不可能大军南下。我估计,能够攻到卢氏的军队,最多不会超过两万人。只要有一万余军队就足可以守住卢氏。不管李彦仙怎么想,我们都必须派军队去卢氏!”
汪若海三人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镇抚使各有边界,之间互不统属。虽然有合作的例子,但更多的是相互攻伐。年初王宵猎去救陕州,朝廷还没有广设镇抚使,现在与那时不同了。带大军去卢氏县,不说李彦仙,伊阳的翟兴怎么想也难说的很。从卢氏和栾川两县去伊阳,都只有一两日路程。
沉默一会,陈与义道:“卢氏离伊阳不远,镇抚欲派大军去那里,还是先跟李彦仙和翟兴商议。他们两人同意,就能免日后无数纠纷。”
王宵猎点了点头,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这三个想什么王宵猎当然知道,但他也知道自己必须派兵北上。兀术一旦攻占卢氏,可以与洛阳来的兵马左右夹击伊阳,翟兴就很难站住脚了。那个时候,自己北方不再安全。
想了许久,王宵猎断然道:“依王彦所说,兀术应该已经带大军围了虢州。李彦仙能守多久,我们说不好的。此事不能拖延,必须立即北上!我决定,派一万五千军队北上。我带五千人先行,其余军队在邓州集结,随后跟上。富平之战后,金军的士气正盛,不会轻易撤军。这一次很可能在卢氏一带要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要做好准备。军队的粮草辎重,由陈求道负责,运到栾川。到栾川之后,由军队负责运到卢氏县。翟兴那边,我会讲清楚。翟太尉是深明大义的人,应该会支持此事的。”
见王宵猎已经做了决定,陈求道称诺。
王宵猎又道:“汪若海随我北上,陈与义继续做新衙门的事情。两个月后,巡视州县。以前我就讲过,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是我们难得的太平发展时期。说是太平,不可能不打仗的,只是一时金军无法直接威胁我们核心地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要把可能的敌人挡在外面。我带兵去打仗,陈求道除了地方政务,还要负责粮草供应。陈与义则要积极监察官吏,肃清吏治!”
三人一起称诺。
王宵猎道:“金军十万大军入关中,富平之战后,正在分掠各地。他们到底会派多少军队来进攻我们,难说得很。除了汝州的三万大军,邓州要积极招新兵,作为后续的预备部队。”
陈与义道:“自入襄阳,我们一直招兵。现在以八州之地,养兵六万,已经不容易了。若是招更多的军队,只怕影响民生。”
王宵猎道:“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个战乱的年代,不能奢望跟太平年月一样。要么参军,要么等着金人来了,把百姓当作牛羊。我们的原则,是适龄且身体合格的人都要参军。入军五年,然后除役,再招新的人进来,除役的人,还是要作为预备役,准备上战场。什么时候把金人赶走了,什么时候才能安心地建设家园。这一点要跟百姓讲清楚。”
陈求道道:“现在地方百废待兴,招兵太多,会影响地方。”
王宵猎道:“怎么平衡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考验我们的能力。不过,现在金军气势正盛,我们必须要有更加强大的军队。这一点没有选择。”
第361章 栾川
王宵猎带军到达内乡县,接到了虢州李彦仙的回信。兀术带一万余女真骑兵,加上周边州县的仆从军队三万余人包围虢州。虢州小城,比不得陕州城池坚固,李彦仙防守困难。信的末尾,李彦仙感谢王宵猎愿意救援。并说已经命卢氏和栾川两县的守军,暂时听从宵猎的命令。
放下信,王宵猎出了一口气。只要李彦仙不排斥自己,一切就都好办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绍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枭臣黑道特种兵长安风流朝为田舍郎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