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169节

作者:安化军
梁兴突然道:“垣曲这里本来有钱监,若是方便,我们可以自己铸钱。只是一时之间,没有铸钱的工人。统制那里若是方便,可以给我们派些工人来。”
薛成道:“那就太麻烦了。再者邓州也并没有铸钱的工人。不如这样,你收到了铜,可以跟我们换会子。我们有铜做本钱,可以多印些会子,两得其便。”
梁兴转身低声与几个首领商量,过了一会欣然点头。
此时襄阳的会子还是按照手中的铜钱数量印,本钱多了,会子自然印得多。除此之外,银行对货币有放大的作用。同样是印会子,襄阳的效果比其他地方的数倍还有效。这一年的时间,襄阳的会子经过银行放大,社会上资金以前充裕得多,经济变得繁荣。
见众人慢慢放松下来,气氛热络许多。薛成道:“总而言之,以太行山为中心,河东、河北两路的义军作用极为重大。镇抚的意思,是希望你们坚持敌后战斗,与陕州、邓州和洛阳配合。陕州和洛阳不去说,邓州必然会提供帮助。除了通过陕州,过些日子还会派人联系丁进所部,尽量开通一条经过偃师、孟州的线路。有了这两条线路,支持你们就方便了。”
听了这话,一众首领开心起来。这两年断了与朝廷的联系,大家的日子过得实在艰苦。一旦背后有了坚定的支持力量,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人口不多,金军对占领的地方管理是非常粗犷的。除了战略要地,大多数地方就是委之于当地土豪,任命个官职而已。河东路雁门关以南,就只有完颜银术可的不足一万兵马,怎么管得过来?这些义军只要不是做了特别引起金兵关注的事情,活动空间非常大。
第396章 麸皮
最后,薛成道:“在垣曲休整三日,我们便渡河,绕击兀术军后路。目标——千秋店!”
李宋臣道:“渑池以北与黄河之间山势连绵,路不好走。若兀术派兵守住要道,我们要进军可不容易。再者,数万大军过河,粮草也不好供应。”
薛成摆了摆手:“怎么可能数万大军过河,难填保肚子。我属下两千人,你们再出三千精兵,一共五千人到渑池北边的山地里,伺机而动。放心,这一带剩下的百姓都在山里结寨自保,兀术出兵少了是羊入虎口,出兵多了又没有饭吃。直到现在,金军也不敢进山。如若不然,垣曲离渑池不远,金军早就来进攻我们了。黄河与渑池谷地之间的大山,就是我们的天然屏障。借助这道屏障,我们与金军战上一场!”
一众首领听了,纷纷称是。这几年待在山寨里,被金军逼得苦,难得发泄一次心中闷气。
薛成道:“除了过河入山的人外,诸位最好再插出人来,与我部一起,从后方向垣曲运粮。我们数万人,需要的粮草不少。镇抚从邓州集中了人力,运粮到虢州,我们要运到垣曲来。”
这次到垣曲的军队这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冬季缺粮。各山寨带着兵来了,薛成总不好让他们饿肚子。其实真正能够作战的军队,最多只有五六千人,其余都是来混饭的。薛成可以管饭,但不能让这些人闲着,都到后方运粮去。
王宵猎可以用的粮草,除了从邓州运来的,还有此次胜利之后从金军缴获的。富平一战,张浚集中了关中和川蜀数年积蓄,金军缴获极多。攻占京兆府后,大半落入王宵猎手里。
吩咐完,薛成道:“难得今日众首领聚在一起。我杀了两只羊,准备了些酒菜,诸位同饮。”
一众首领听了极是兴奋。
河东是产羊的地方,说实话,羊并不罕见。但这些义军都是拖家带口,大多数山寨都位于深山之中,不方便种地。他们虽然养羊,吃羊肉却并不容易。
牛羊这种家畜,一般人的印象中,草原肯定适合养。其实不是。最适合养牛羊的,是农牧结合的地区,甚至是纯农耕地区也比草原地区养得多。简单说,只要饲养方法合适,中原比草原产得多。比如养牛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养羊最多的国家则是中国,第二是印度。中国各省区养羊的数目,虽然最多的是内蒙古和新疆,但那是他们地盘大。真正养羊多的地方,是山东和河南、河北。
宋朝最重要的肉食是羊肉,猪肉在第二位。羊肉主要不是从北方进口过来的,是中原地区自己养的。唐宋时期,羊的品种和饲养方法基本定型,在家畜之中成本较低。而猪的品种和饲养方法并不像养羊那样完备。而且中国本土猪种较小,生长比较慢,成本较高。就是在王宵猎前世,羊肉的价格也比传统方法养的传统品种猪肉便宜,更不要说以前。
工业化造成肉食价格变化,一个是猪肉,其实更明显的是鸡肉。比如在宋朝,正常情况下,猪肉是比羊肉稍贵的,整鸡则与羊肉价格相当。工业化后,这种价格难以想象。会出现这种印象,是人们用工业化饲养的猪和鸡与羊肉对比。其实不只是传统饲养的猪肉比羊肉贵,就是传统方法饲养的传统品种的土鸡也比羊肉贵。如果不相信,过年去问问真正的传统土鸡多少钱就知道了。
这种想当然的错误认识,会闹出许多笑话。比如说,有人说《水浒传》好汉们喜欢吃牛肉,说明他们有反抗精神。其实是因为官府禁宰耕牛,合法贩卖的牛肉是来自于病牛死牛,当然便宜。而且宋朝官府对牛肉有限价,一斤不许超过二十文,与一百文一斤的羊肉比便宜许多。好汉们喜欢吃牛肉,不是因为他们有反抗精神,而是他们出身贫苦,普遍较穷。
还有人说,在宋朝猪内是贱肉,吃猪肉被人看不起。还有人会拿苏东坡在黄州写的《猪肉颂》里面的“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来做证明。其实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各地有自己的风俗,饮食习惯与其他地方不同很正常。“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同样让苏东坡觉得很惊奇。还有人说宋朝皇宫里的肉食,采购的主要是羊肉,猪肉则很少,说明了封建地主贵族们穷奢极欲。其实从价格来说,羊肉并不比猪肉更贵。皇宫里用的羊肉多,只是说明当时的人喜欢吃羊肉而已。
猪、牛、羊肉价格的变化,与中国工业化同步。大约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猪肉价格迅速下降,与牛肉和羊肉拉开差距。
与这种情况类似的,还有中国白酒。很长时间,有人坚持中国白酒是从外国传入的,一段时间甚至成了主流。他们最主要的证据,是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要等到阿拉伯人发明了蒸馏器后,传入中国,才会产生中国白酒。其实中国白酒与蒸馏器没有什么关系,与中国传统蒸食物的甑关系更大一些。
中国白酒的特点,是固体发酵,固体蒸馏。产生外来说,是这些研究人员压根不知道中国白酒的生产工艺是什么样的,想当然尔。固体蒸馏,稳定出酒时,是呈一种既不是酒精溶于水,也不是水溶于酒精的特殊状态,这个时候密度最大,约五十三度。高度白酒的度数,一般是五十度到五十六度之间,便是这个原因。市面上的低度白酒,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组织力量科技攻关得来的。除了低度白酒之外的攻关,还有麸曲和串香法。麸曲发酵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串香法,是让成本低的液态法酒精,通过固体发酵过的酒糟,得到中国白酒的特点。这两项科技攻关,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粮食。
串香法白酒就是后世的人们经常说的勾兑酒。所以懂酒的人说勾兑是白酒生产的正常工艺,是许多大厂的核心技术,不懂酒人的就不知道说什么。新的国标,串香法白酒不许再称白酒,必须明白标注出来。许多人说不是粮食酒就不是白酒了,其实不是。而是因为串香法白酒缺少了固体发酵这一中国白酒的根本特点,加上经济发展,对低价酒和节约粮食的需求不像从前那样迫切了。
河东义军,与《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许多处境相似。他们出门,到了酒店,也会让店小二上一大盘牛肉来。好歹有肉味,价钱又便宜。有白酒,他们绝不会喝价格更贵的黄酒。这两个群体,生活的年代相近,风格类似。甚至有人说,《水浒传》好汉们的原型就是河东义军,梁兴就是燕青。因为兴与青的发音类似,加上方言影响,确实梁兴经常被人称为梁青。
到了后衙饮酒的地方,就见两个士卒正在忙碌着宰羊。骨头上带的肉明显比正常时候多,被规规矩矩摆在一起。就连羊的内脏也收拾得干净,分类摆放。
见李宋臣和梁兴几个人脸上疑惑,薛成道:“这些骨头,镇抚极是重视。我们军中宰羊,骨头和下水一定要整理出来,大锅煮成羊汤,士卒人人有一碗羊汤喝。前几个月到汝州,经过白沙镇,那里的羊汤格外美味。镇抚特意从镇里招了几个手艺好的人入军,教人煮羊汤。”
梁兴点头:“原来如此。这个法子不错。”
薛成道:“是啊。再是富裕,也不能让军中人人吃肉。经常喝碗羊汤,也是美事。”
在另一边,士卒正忙碌着把小米和小麦碾成面,细细刷过。刷过的麸皮多,堆成了小山。
梁兴指着问薛成:“统制,那些人要做什么吃食?费这许多功夫。”
薛成道:“他们要做的,是我们军中试出来的军粮。小米磨碎了,再摊成煎饼。方便携带,不容易坏,吃起来也方便。麦子磨成白面,加上猪油砂粮,炒成炒面。到了前线,热水一冲就是美味。而且煎饼可以用冲开的炒面来泡,最是方便快捷。”
梁不听了,不由惊得张开口。过了一会才道:“如此做,不是浪费粮食?”
薛成道:“自然浪费。但前线打仗,最重要是方便,不能够像平时那样吃。平常日子,我们军中也不吃这个。过几天我们就要过河,前边都是山区,是以多准备一些。”
梁兴看看李宋臣,两人都是回不过神。他们长年待在深山里面,饥一顿饱一顿,怎么敢想这样的事情?麦子大多时候是吃麦粥,白面一年吃不了几回。更不要说小米,从来没想过磨成面。
过了一会,梁兴道:“统制,磨过面后,这些麸皮怎么处置?”
梁兴道:“若是在邓州,小米的麸皮就煮粥吃了,麦子麸皮大多用来喂猪。在这里没有办法,都是送给本地百姓了。我们驻军在这里,百姓帮忙不少。”
梁兴想了想。道:“统制,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薛成道:“但说无妨。我们一家人,何必吞吞吐吐。”
梁兴道:“我们山寨中的人,生活艰难。像这样冬天,许多人没有饭吃。若是方便,这些麸皮便让我们带回去,可以做过冬的粮食,救活许多人命呢。”
薛成听了不由愣住。自己倒是忘了,这些山寨大多不容易,衣食无着。想了想,道:“麸皮就不必了。过几天,我多准备些米面,你们带回去就是。只要与邓州的联系不绝,以后你们不必担心衣食。”
第397章 为君风雪立中霄
睡到半夜,李彦仙觉得口渴,起来喝水。饮了口茶,听见外面寒风呼啸,有如鬼哭。信步走出门来。一阵寒风吹来,冰冷刺骨,夹着凉凉的感觉。伸出手接着,才发现不知不觉又下雪了。
前方的官厅里,一盏孤灯,在这风雪交加的夜里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紧紧身上的衣服,李彦仙走进官厅。见案上一堆公文,灯下放了一张纸。走上前,见纸上写了一首七言小绝:乐游原上冰兼雪,河北河南虏骑骄。我为汉家天子使,为君风雪立中霄。
读了几遍,李彦仙放下纸。抬头看王宵猎,正坐在门边,靠着炭盆,看着外面的风雪。
李彦仙走上前道:“如此大风,镇抚因何坐在门边?”
王宵猎猛地回过神来。起身道:“经略因何到官厅里来?今夜我当值,你好好休息就是了。”
李彦仙道:“一时口渴,喝了水再睡不着觉,便就过来看看。”
王宵猎急忙请李彦仙到案边坐下,吩咐卫士沏了茶来。
一边喝茶,李彦仙指着灯下的纸道:“这诗是镇抚写的吗?”
王宵猎道:“是啊。这些日子我不在前线打仗了,便试着写些诗词,放松心情。以前啊,都是读前人的诗集。想着他们的才情怎么如此会写?写出这么多诗词来。自己试着写就知道,有时候,写写诗词确实能放松心情。不去管写得好与不好,便无挂碍了。”
为君风雪立中霄,是王宵猎前世记忆中的一句诗,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写的。不过这个世界自己没有见过,一时兴起,便补了三句,凑成了一首小诗。写这些,对王宵猎来说纯粹就是放松一下心情,并不当一回事。因为诗词而得到赏识的人很少,得到赏识还能做好官的人更少。唐朝有李白诗词名闻天下,却一直不得重要。这个时代却有因为诗词得到赏识,做到高官的人,便是陈与义。不过现在陈与义在王宵猎手下,说不上官运享通,王宵猎也没有因为他诗写得好就高看一眼。
喝了一会茶,李彦仙道:“这样天气,镇抚还坐在门口,应该不是为了看雪吧?”
王宵猎笑着道:“北风怒号,刮在身上跟刀割一样,哪个有心情看雪!”
“不是为了看雪,想来镇抚有烦心事了。何不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呢。”李彦仙慢条斯理地道。
王宵猎道:“其实你也都知道。张玘是渑池人,前两日带了一千兵马北上,与薛成会合。一时之间他们声威大盛,附近数百里的百姓纷纷响应。前线的将士们,一下子胃口大了。”
李彦仙道:“自然胃口大了。现在渑池一线,我们兵力占优,地理又占优势。兀术那么一大坨敌人被堵在群山中,如果下定决心拼死一战,很可能吃掉他们!”
王宵猎点头:“是啊。如果拼尽全力,现在很可能消灭掉兀术一军。渑池陕州一线,有邵云所部的一万余人。只要他们不出意外,金军短时间很难突破。渑池后边,洛阳的孟邦雄根本不值一提。如果牛皋率三万大军北上,加上董先五千人,再加上薛成和河东义军一两万人,把兀术消灭在渑池,很大可能做得到。但这个战略决心,我很不好下啊。”
说完,王宵猎站起身来,踱到门前,看着外面的风雪。
在虢州,还有王宵猎的六千余人。不算魏阳一军,王宵猎在渑池一带可以调动的兵力,全部算起来约有七万之众。兀术不足两万精骑,被围在渑池谷地之中,很可能被围歼。
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得清楚,就连兀术自己也清楚。只是魏阳占领京兆府太过震撼,兀术就是拼着命不要,也不敢撤退。他一定要尽快进入关中,重新占领京兆府,不然无法交待。
前线的将领都很兴奋,发到虢州公文一天几封,要求与金军决战。王宵猎仔细权衡,一直不犹豫不决,不做决断。现在不但是前线的将士焦急,李彦仙也急。
看着外面的风雪,王宵猎道:“与不与兀术决战,是一个战略决定。不但是影响现在,还会影响数年之内邓州的形势。甚至,一个不好,会直接影响金国内政。”
说到这里,王宵猎转过身,看着李彦仙。沉声道:“都知道兀术是四太子,其实他是金国太祖阿骨打的第五子,只是太祖嫡长子绳果早亡,如此称呼而已。经过灭辽、破开封府等诸多的战事,现在金国的政治势力,主要有粘罕与诸太子两大派系。现在陕西的战场上,主帅讹里朵是二太子,加上兀术这个四太子,是以太子派系为主。完颜活女是粘罕的人,不管怎样,他很可能不会回兵救京兆府。”
李彦仙愣了一下,道:“完颜活女是娄宿之子,一直归云中枢密院指挥,此事我倒知道。不过金国内政,所知不多。镇抚远在邓州,又如何知道这么多事情?”
王宵猎道:“我们与金国交战,岂能连金国的政治都不知道,怎么可以?当然多方打探,甚至主动派人到北方查访,才能知道的多些。搞清楚金国内部情况,可花了不少力气。”
说完,王宵猎又道:“经略要明白,粘罕不是完颜部的人,是女真人另一大势力。与辽国作战的时候,粘罕立功甚大,势力大涨,在金国非寻常人可比。与本朝做战这么多年,主力是太子一系。经过了这么多战事,太子一系的势力慢慢涨上来,现在不亚于粘罕了。陕西一战,兀术西来,讹里朵为帅,便是因为金帝不满娄宿,以太子一系的兵力来陕西。在富平大败张枢密,太子一系的声望正隆。如果我们击败甚至斩了兀术,对于金国太子一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听到这里,李彦仙不由张大了嘴巴。自己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战背后的政治如此复杂。
王宵猎叹了口气:“如果在渑池围歼兀术,很可能会成功的。前几日张枢密来文,说会全力拖住讹里朵,不让其大军回援关中。完颜活女很可能在原州坐观成败。这个时候,兀术被堵在渑池,实际上成了一支孤军。但是,这一战胜了,后果很可能不是我,包括我这一支军队,能够承担的。”
如果围歼兀术之后,引发金国与宋朝的全面战争,宋朝倾全力与金作战,王宵猎不会犹豫。一直犹豫不决,是因为王宵猎明白,很可能赵构并不会与金军作战,而是坐观金国倾全国之力,进攻襄阳和邓州。作为地方割据势力,赵构不会当为自己人。
十几万金军南下进攻,王宵猎还没有狂妄地认为自己可以毫发无损。最好的结果,可能也是自己被赶过长江,在汝州、邓州一带的辛苦经营完全葬送。一个不好,自己会成为没有根据地的丧家之犬。
说到这里,王宵猎苦笑:“经略,你说这个战略决心,我怎么下?”
愣了好一会,李彦仙道:“既然如此,镇抚意欲如何?”
王宵猎道:“这么好的机会,若是白白放过,又怎么甘心?即使我下命令,前线的将士们也不会心服的。但我面对的形势,又不容许决战。所以一直为难。”
说完,王宵猎坐在案旁。敲着案上的纸,道:“为君风雪立中宵,这个君,实在让人不放心。”
李彦仙坐下,听着外面寒风呼啸,看着室内一灯如豆,同样陷入沉思。
建炎四年眼看就要过去了,赵构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李彦仙当然看得出来。不只是李彦仙看得出来,天下百姓绝大多数也看得出来。普遍的看法,是宋朝失德,致有靖康之祸。只是金军过于残暴,又是异族,依然支持赵姓而已。如果金军是汉人,赵构哪里会这么多支持者。
第398章 林学究
段村位于渑池北边的群山之中,三十多户人家,算是个大村了。从垣曲到渑池的要道正从村子里过。以前太平时节,有五六家店铺,十分繁华。现在战乱时候,店铺早已经关了,萧条许多。
太阳西斜,金色的阳光铺洒在群山上。群山萧然,惟有几株松树,傲然立在夕阳中。
从段村向东行两三里路,山坳中的小溪旁,有三间茅屋。屋后一株大柿树,上面依然挂着红彤彤的柿子。篱笆院子前面种了两株大松树,好似迎客一般。
张玘走到门前,就听见里面传来吟诗声。“——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声音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极有节律。
中国的诗词赋自带音律,所谓唱曲吟诗,各有各的读法。律诗当然本来也是可以唱的,不过到宋朝的时候曲谱已失,宋人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唱。常见的只有七律词牌《瑞鹧鸪》,宋朝人也知道贺词和丧词的唱法应该不同,一种唱法肯定不对,觉得可惜。王维流传千年的名诗《阳关三叠》,到宋朝还是常见的送别诗,只是唱法多样,已经不是唐朝样子。苏轼还专门探讨过,既称三叠,则诗中必然有唱三遍的句子。只是唱哪个句子,怎么唱,宋朝时就只能靠猜测了。
中国古代文人有两个习惯,吟和啸,后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完全消失了。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词《定风波》中,有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千年后的人们根本想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子。
啸比较好理解,就是直抒胸胸臆,一口气吐出来。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最关健的是这种啸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心情表达。啸不是给别人听的,是给天地听的。宋朝的文人喜欢在山中,在竹林,用啸声抒发自己的心情。电影《大决战》中,教员的同学萧三去看他,说起往事。教员说年轻时,有一次夜里自己跑出去,不管一切的大喊大叫,与啸的意境有些相似了。不过到了晚清民国的时候,文人已经没有了啸的习惯。作为个人不知道啸是一种什么状态,在别人眼里又似神经病。
吟比较复杂。人人皆知,不管是诗还是词,最早都有曲可以唱的。后来曲谱消失,不能唱了,只能作为文学作品。但不是只能读,诗词虽然不能够唱了,还可以吟。
吟与读是不同的。中国古人对诗词文章,有诸多读法,如唱、吟、诵、读等等。名字不同,方法当然也不同。虽然不能唱,吟诗一样有音律,有平仄,吟出一种感情,一种气势。
王宵猎前世,经常有节目让嘉宾在舞台上读古诗。特别是政府提出复兴古文化后,这种节目更是多见。台上经常是著名演员或主持人,字正腔圆,用一种叫诗朗诵的方法读。配合着表情动作,还有观众做出来的如痴如醉的表情。能让看电视的人,尴尬出一身鸡皮疙瘩。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