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193节

作者:安化军
王青秀看着眼前的弟弟,那么熟悉,可一种陌生的感觉又挥之不去。
叹了口气,王青秀道:“这两年弟弟做了许多大事,也变了许多。看在我眼里,你仍然是从前的样子。可有时候想起来,你又那么陌生,再不是从前的样子了。小时候父亲读书、考试、做官,很少有时间管我们,你都是随着我长大。现在我觉得陌生,是因为你长大了,还是因为做了官?”
王宵猎道:“姐姐,世间的事,大多都说不清楚。或许是因为我长大了,或许是因为做了官,或许是两者兼有,又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说不清楚的事情,就说不清楚,不要自寻烦恼。”
王青秀笑道:“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不对,或许是含有禅机,只是我资质太浅,悟不了。”
王宵猎摇了摇头:“姐弟说话,哪里来的什么禅机。我说的是实话,只是实话,经常不是人们想听到的罢了。这个世界,说实话,做实事,本来就没几个人能办到。”
王青秀笑着摇头:“怎么会没人办到?世间的人,谁不想听实话?”
王宵猎道:“其实世间的人,真没有几个想听到实话。说要听实话的,只是说说而已。这其中的道理,也是我做官之后,慢慢才体悟出来。”
王青秀想了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喝了口酒,道:“你做了官,便就有这许多歪道理。”
王宵猎也想了想。最后笑道:“偏偏这些都不是歪道理。只是世人不喜欢听,不喜欢这样想,有什么办法呢?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人世间就是这样的人世间,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只是大部分人,都觉得世界不是这样的世界,人世间不是这样的人世间,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想象出一个世界,想象出一个人世间,想象出人应该怎么生活。”
“好拗口!”王青摇了摇头。“你做了官之后,便就要讲这样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吗?在我听来,这说的都是废话。可又难懂,好似有禅机。”
王宵猎饮了一口酒,看着天边的残月,好久没有说话。
禅机,哪来的什么禅机。不过是当你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研究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与认识的世界有很大不同。不是世界变了,而是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认识世界。
对于很多人来说,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大笑。我活在这世界上,吃饭、穿衣、工作、睡觉,无一不是我真正感受到的,怎么会不认识这个世界?而事实是,一个人真正感受到的世界只是一部分,认识的绝大部分,是听来的、学来的,甚至想象出来的。
前世的时候,网上有些关于知识的游戏。经常出的一道常识题,是中国有多少相对的省份。比如南北相对、东西相对。这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题,但还是经常有人答错,大家哈哈一笑。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想过,地理知识中没有这种说法,只有各个省份而已。有的老师从网上看了这视频,觉得是很好的教学题材,才教给学生。课堂上学过,不是来自于正规的地理教材,而来自于老师。
其实这些南北、东西相对,有一部分是确实如此。如广东、广西,来自于宋朝,把广南路一分为二的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如湖南、湖北,同样是宋朝把荆湖路一分二,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但是还有一部分,不是如此,只是巧合而已。比如山东、山西,并不是从一个政区一分为二,而是先后出现。是不是因为中间有太行山,也只是后人猜测而已。真正一分为二的山东、山西,按后世的说法,应该是唐朝的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两个政区。
比如河南、河北。唐朝的时候,确实依黄河而分有河北道和河南道。宋朝继承河北道,改称为河北路。但是河南道并没有继承,而是因为京城在开封,分为了京东路和京西路两部分。伪齐建立,京东路改称为山东路,京西路的大部分则改称为河南府路。此时河南府路,名称明确来自于河南府。而河南府的名称,则来自于河南县在洛河之南。河南与河北不是相对的,名称只是巧合。
不研究来历,很容易就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一样,当成了一样的省命名形式。一般的人,这也没有什么。但对专家学者来说,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至于拿来考别人就是笑话。答不上来的人或许知识不丰富,出题的也同样如此。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这样的问题。以至于对普通人来说,他们认识的世界,实际与真正的世界已经相去甚远。专家学者,本来应该去伪存真,把这些误会一点一点去除,还原世界本来面目。但当专家学者不这样做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常识问题只是人们日常谈资,但一些重大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生活中,经常有百姓与政府产生冲突,政府处理不让人满意。这个时候,就有人说,政府的人凭什么浪费纳税人的钱。纳税人三个字,听名字就知道,不是来自于普遍的政权传统。其实欧美文明,大部分的地方政府,要么来自贵族,要么来自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政府,政府的财政来自于纳税人。这些纳税人大部分是工商业主,在经济上是地方的上等人。因为如此,才有纳税人这样的质问。资产阶级革命,以工商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打倒了贵族,建立了新国家。纳税人的范围扩大,很多人觉得自己纳了税,也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纳税人了。很显然,这是欧美文明的政治传统,与其他地方无关。
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公民得到政府的服务,与是不是纳税人毫无关系。实际上街上的乞丐不纳税,政府就不管了?按纳税人的逻辑,扶贫政策简直莫名其妙。
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迷迷糊糊?有很多人,觉得这个名词是从西方传来,用起来显得自己见多识广,显得自己与国际潮流接轨。甚至一些官员不顾政治原则,也这样用。
再比如,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许多地方出现乡贤自治的提法。有人积极鼓吹提倡,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有人激烈反对,说是传统糟粕沉渣泛起。鼓吹的人引经据典,说是有许多的好处。反对的人更是深挖历史,从先秦的贵族,到科举的乡绅,说是乡贤只是代表小部分人的利益。
在这纷纷扰扰的热闹中,王宵猎也被吸引关注。可是看了各方的说法,按照他们的说法,略微翻了翻了史书,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惑。这个乡贤自治是中国传统?
如果这是中国传统,当秦始皇帝的大一统是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传统,社会现实,极少看到乡贤自治的影子。如果说有一点相像,只能是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命退休官员必须回乡,从而产生一个乡绅阶层。其他的时候,除了晚清民国社会崩溃时,看不见乡贤自治的影子。
提倡的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极其搞笑。反对的人翻遍史书,历数各代乡贤,一样不学无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物,被正反两方面的人搞成了中国传统,滑天下之大稽。
乡贤自治是哪里的传统?前世的王宵猎是个土包子,没有出过国,没有见过外面的世面,学问没有学富五车。仅通过学过的历史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电影电视剧,也知道是欧美传统。
说白了,乡贤自治与前面说的纳税人一样,是欧洲贵族管不到的乡镇的自治城市传统。这些乡贤换一个说法,就是纳税人。资产阶级革命,打倒了贵族,自治城镇成为欧美政治的底色。
什么纳税人,什么乡贤自治,不过是有人拿着欧美政治传统,要套在中国人的头上罢了。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些传统,按照中国传统来反驳,只能让人笑话反驳者的浅薄无知。
然而,从立场上来说,王宵猎是认同反对者的。只不过,这样的人让王宵猎羞与其为伍。
文化工作者不能是糊涂蛋。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说的是什么。稀里糊涂,自己这边慷慨激昂,却完全不着边际,那怎么能行?
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或者说以为自己认识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相去甚远。以为自己知道了的道理,与世界真正需要的道理,也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世的王宵猎是个小人物,这些事情只不过是日常谈资,可以不当一回事。现在的王宵猎作为一方首脑,就必须想明白。若不然,终会是历史过客。
第457章 红尘道场(二)
学生的时候,学了政治课,分析了历史,分析了社会,分析了阶层,总会聚到一起。说起如果自己回到古代,要怎么做才能改变中国在近代悲惨的命运。
这是小孩子过家家。那些什么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提前大航海,提前占领殖民地,甚至提前发动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如何站队才能收益最大,都是过家家的话,当不得真。千万不能够当真。如若不然,就会陷在小学生的思维里走不出来。
近代中国的百年苦难,与以前的不同。不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句话的不同,而是搀杂了文化上的落后,从而导致一大批文人投降的不同。
军队投降灭国,文人投降呢?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不是真正的世界,很多不是正确的知识。否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中国落后的处境,也就否认了现实。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的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和文化。欧美的文人喜欢下定义,创造新概念,建立新体系。这个习惯被一部分人学了来,也造新体系,讲一些新概念。他们用西方学来的方法,分析中国社会,中国传统,讲清楚了些问题,也混淆了一些问题。用这种方法学习来的中国,并不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中国。
社会的浪潮,革命的热情,新旧世界的交替,产生了许多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很多是对的,但也有些是错的。这很正常。很多东西,总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成熟。
见王宵猎不说话,王青秀道:“你在想什么呢?”
王宵猎一下子清醒过来。道:“我在想,这滚滚红尘,对有些人来说像一个道场。有人说衙门里面好修行。有时候我觉得,在衙门里面真跟修行一样。”
王青秀听了就笑。道:“若这样说,你在衙门里做官,还能修成个神仙不成?”
王宵猎摇头:“不是。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在衙门里做事,有时候跟修行一样。就是要看破种种迷障,不困于心,不执于物。只有时时保持清醒,才能做好事情。”
王青秀摇了摇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王宵猎道:“五代时有个宰相,名叫冯道——”
“我知道。”王青秀急忙兴奋地打断。“只要读过两天书,谁不知道这位宰相!”
王宵猎点了点头。五代时期离现在不远,人们对冯道确实不陌生。他历仕数朝,在乱世中能够保自己的富贵,也是一时人物。不过改朝换代,他都立即认新主,做宰相,很多人也不耻他的为人。
王宵猎道:“冯道有一首诗,便就叫作《天道》。这首诗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从这一首诗,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胸。在冯道的眼里,天道是身外之物,主宰天地,作为人只要顺从就好了。”
王青秀道:“难道不是吗?”
王宵猎摇头:“当然不是。如果这是天道,跟天命有什么区别?一切皆由天定,人又何必努力?既然一切都是天定,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哪里来的对错?”
王青秀看了王宵猎一眼,明显不信任。觉得弟弟说的话,没半分道理。
王宵猎道:“道之一字,哪里会这么简单?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则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果是不需要懂,而只要普通人遵从就可以,又怎么会称为道呢?”
王青秀道:“你倒是说说,道是什么?说的头头是道,总不能你也说不清楚!”
王宵猎笑道:“姐姐,刚才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说出来,不管是怎么说,你怎么理解,都不是道了。我们如果说道,是不可能说明白的。一个人理解了道,也不是听人说的。”
“就是你说不清,别人听不会呗。”王青秀有些不屑。
王宵猎道:“确实如此。既然道无所不包,而我的认识有限,怎么可能说得清?人的语言有限,从我嘴说出来,听到你的耳里,意思已经不同。这样说话,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呢?”
王青秀看着弟弟,有些无奈,又有些可怜。这弟弟做了几年官,想的都是什么啊。这日子,想来过得也不舒服。过的不舒服,还要过下去,想想真是可怜。
中国传统思想,绕不过去道。什么是道,应该怎么理解,说法满坑满谷,千奇百怪。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只要说出来了,就肯定不对。说得越清楚,错得也越厉害。
道无所不包,天然在那里,人只能认识。这是中国古代人,对世界的认识方式。我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我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是个什么样子?称为道。
后世的解释,说道是规律,说道是法则,或者说是什么,都不准确。当然王宵猎也说不清楚。王宵猎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说清楚。而是要知道,这是中国文明认识世界的方式。后世的人,不要用什么这是朴素唯物主义,那是什么朴素的辨证法,这种莫名其妙的方法解读。
对于世界的本源,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发展的,各个文明有各个文明的看法。看法不同,但到了这个位置,必然有很多不好理解的。比如说欧洲人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无所不能。便有一个著名的悖论,上帝无法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的石头。不必去具体分析这个悖论意味着什么,哪里合理,哪里有破绽。欧洲人又是如何解释这个悖论的。只要知道,谈到了这个问题,不是能简单说明白的。
中国人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学习知识的,由此形成自己的文明。知道这一点就够了。没必要跟孩子一样,跟其他文明比较。你看我的文明是这样认识的,你是那样认识的,我比你高明或者落后。在文明的尺度上,先进或者落后的说法并不合适。
在这个基础上,梳理出自己文明的体系,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相结合,找出合适的道路,才是王宵猎需要做的。前世学的知识体系,与真正的中国历史并不相符。以为自己学到了真理,凡是与自己学到的不相符合的都是错的,是要闹笑话的。
一个势务,如果指导思想从根本上错了,就会混乱。混乱的势力,有什么前途?
第458章 红尘道场(三)
说不清楚道是什么,道是什么样子的,那道还有什么用处?道的用处,是一点一点总结道所具有的性质,慢慢描出一个轮廓来。从而知道,这样做是合道的,那样做是违背道的。
循道而行,才是中国文明的底色。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遵循大道。而不是因为哪个神仙说要这样做,哪个圣贤说要这样做,也不是别人怎样做。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道是什么?王宵猎不能说得十分清楚。但有一点确信,新中国的道与旧中国的道是不同的。旧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天命,新中国政治上道的核心是人民。旧中国的政治是从天命生出来一套政治理论,王宵猎应该从人民生发出一套政治理论。
这样的政治理论是怎样的,现在说不清楚。必须要经过实践,经过总结,才能有轮廓。人们总是以为,世上有真理,有绝对的正确,等着人们去发现。实际上世界就在那里,就是那样。等到人们认识到了,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该如此。其实是认识到了,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
这样认识世界,与欧美最大的不同,是不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存在。道本就在那里,世界也就在那里,不是由谁来创造的,而是人类逐渐认识的。
前世学了各种知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中国为什么落后,要怎样追赶,不是都清楚了?
从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人的战舰大炮打开了国门,中国人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们落后了。而后对外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很多人发现,不只是战争打不过别人,就连文化也落后了。
落后很多原因。到底为什么,王宵猎也说不清楚。但明确地知道,前世学到的是不完备的。而在这个时间,宋朝并不落后。前世学到的,实际上不能够直接拿过来用。
宋朝最大的问题,是军事落后。从建国时起,与北方的契丹相比,军事上就不占上风。立国一百多年,被金军攻破了开封府,两个皇帝抓走,大量宗室大臣被抓走。这样的屈辱,历史上是罕见的。
为什么宋军的战斗力不强?历史课本没有给出答案。但在历史学界,有一种说法非常流行,就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因为重文轻武,武将没有积极性,当然打不了胜仗。这种说法因为各种原因,不但是在历史学界有重要的地位,还广泛流传以了民间,甚至很多人认为就是如此。
当然不是。如果一个王朝致命的缺点可以如此简单地总结,就是在拿着历史开玩笑了。而且不只是宋朝,到了后来的明朝,依然有这样的问题。清朝对宋朝明朝的总结,其中一条就是认为他们重文轻武导致了王朝覆灭。实际上不重文轻武的大清,军队的表现并没有比宋朝明朝更好。
不必列举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说明重文轻武的总结为什么不对。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采用这种轻佻的态度,首先说明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尊重,学术态度不端正。
宋朝军事孱弱,说明了五代十国之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发生了不好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动员、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训练、指挥等全方面的退化。这种退化原因很多,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很难简单归结到某一项政策或者制度上。
宋朝的人也意识到了军事存在问题。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禁军,由募兵制逐步改为保甲制。不过新旧党争,旧党上台之后尽废保甲法。用宋朝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党争之后,禁军废,保甲亦废,全国军队成了一笔糊涂账。
不能认为如果保甲不废,改革成功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就会变强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的人对军队的认识并不成熟。而且缺乏实践,还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
但绝不能认为,宋朝的军事实力弱是因为重文轻武。这么轻佻的说法,除了说明历史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对历史的轻佻,不只是在“重文轻武”这样的学术总结中。实际上鸦片战争之后,大量学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普遍存着这样轻佻的态度。
对于中国思想,简略介绍后,往往加上个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的辨证法这样的形容词。加的人觉得是为中国传统思想增光,实际说明了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加上这些形容词,就是说这些研究者比这些思想的提出、继承、发展的人更高明,觉得他们懂得更多而已。
至于其他的,什么哪个时期取胡人精血增强汉人实力,什么大禹是条虫,这样的说法很多。实际上就是说明了,在某一段时间,历史研究者普遍地对中国历史的蔑视和不尊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中国落后了,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向外学习运动。学西洋,学东洋,只要是外国的都去学。学了百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然不能否认。但总有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学过了外国的知识,见过了外国的世面,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可以回来指导中国人该怎么做了。甚至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发展,就是中国慢慢变成外国的样子。因为落后,先变成他们过去的样子,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未来呢?未来当然还是落后于外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运动。在很多人眼里,未来国境不再重要。人不是哪个国家的人,而应该是地球人。很多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各个国家的发展应该是一样的,未来应该是趋同的。
是不是这样呢?王宵猎只能说,天知道。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人不要乱猜。最少我们生活的世界还不是这样的,还是分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明的。其他文明的发展进程只可以借鉴,而不可以照抄。照抄是不行的,没有人可以成功。
落后了就要学习。不要自己明明落后,还自视甚高,拒绝学习和改变。学习是学习别人好的,摒弃坏的。学来对自己有用的,发展出符合自己的。从而不再落后。不能因为自己落后,就觉得从学人那里抄来的一知半解,就比自己固有的强。不只是要学得好,还要用得好。要想用得好,就不但是要学好别人优秀的东西,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按照正常的规律,这个过程应该是发现落后了,同时批判自己旧的和去学习别人新的。把别人有用的学来了,批判了自己的旧的,也就应该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落后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扬自己原来优秀的,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不再落后了,与其他的文明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可是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从外国人那里学了一知半解,回到祖国就应该天下无敌了,就应该万人景仰了。那些没有去过外国的人,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总有人认为,以前你学过外国的,以后必然还是要学外国的。你以后的样子,无非是变成外国曾经的样子。外国的过去,就是你的未来。外国的现在,是你以后应该变成的样子。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